懶惰偽裝的「無力感」,正在拖垮你!

2021-02-23 逆習

周末與小師妹相約吃飯,她說,不知道為什麼,每天都覺得很累,一上班就覺得腿軟、眼眶疼、腦殼痛,焦慮感滿屏,明明想好好努力,但又顯得特別無力。

我問她是不是經常加班,沒休息好。她說沒有,周末2天都在家休息,但是休息質量差。

其實她不是休息質量差,而是根本沒休息。

她說自己周末常熬夜看劇,第二天癱在沙發上刷微博看熱搜,累了就點外賣,吃完繼續低頭玩手機。

在今年香港書展講座《在無盡的困境中活著與寫作》裡,蔣方舟講到,造成年輕人的無力感,有時候僅僅是因為懶,懶得行動、懶得取捨、懶得思考、懶得判斷。

就像我那位小師妹,她想努力又顯得那麼無力,難道不是因為她在生活上偷懶太多嗎?

如果她周末不熬夜、好好運動、好好吃飯、放鬆休息,她的精力會更滿格,上班更抖擻。

精進自己的理由只有一個,偷懶的理由卻有一百個。

我們想努力,但又因為種種原因在逃避,寧願用一百個理由證明自己懶,卻從不用一個理由證明自己的自律。

殲滅無力感

先做精力管理

剛入職的新同事,工作沒一個月,就因為肺炎入院了,本來想把重要項目交給他負責的領導,不得不把大任轉交給別人。

同事工作認真,做事靠譜,但是身體孱弱,也不見他運動,工作壓力大,身體不勝負荷,感冒一直不好,咳嗽後肺感染了。

誰佔領到了精力的高地,誰就擁有變強大的籌碼。

看過一篇人物傳記,說到張藝謀的精力非凡,他每天2點左右開始,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連續的事宜、連續的會議、連續的壓力,無需任何的課間休息。

每次開會的時間從幾小時到十幾小時不等,其他的人都疲憊不堪,鞏俐累到要披著軍大衣在角落睡一會。但流水的劇組人員,鐵打的張藝謀,他身上的一格電,都可以用10小時,而別人2小時就用完了。

張藝謀導演事業的成功,是用飽滿的精力做支持的。

擁有好精力的人,便是有了不起的才華,所以我們要從各個緯度優化精力。

在米歇爾《成為》裡說,歐巴馬公務再忙,在回家前也會爭取到健身房快速鍛鍊,米歇爾本人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然後運動1小時再去上班。

跑步帶來的喜悅可以稀釋焦慮,穿上跑鞋、戴上耳機那一刻,把糟心的新聞、煩心的公務事、討厭的同事、孩子的吵鬧聲擋在門外,激情澎湃的音樂響起,肉身和靈魂瞬間進入真空,之後精力被注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切換思維,能優化精力。

工作強人蘇芒說自己大腦裡有很多個抽屜,她善於把不同的事放在很多抽屜裡,當你拉開這個抽屜之前,就把別的抽屜先關上。

她在家裡時,就關上工作的抽屜,在工作時就不想孩子的事,這樣她的精力能高度聚焦,做事更高效,減少思想上的疲憊感。

我們作為普通人,上班時好好上班,專心做事,回家好好休息,不瞎想。

做事與休息之間有邊界感,有自由切換能力的人,精力會用之不盡,綿綿無絕期。

用秩序感打敗無力感

失控會造成無力感。

在我看來,要抗衡失控,要先建立秩序感。

建立秩序感,較簡易的做法是做好每一天的時間安排,每個時間點具體要做什麼。

看過一則新聞,杭州小夥定製考研的時間表,每天的時間利用精確到分鐘,連上廁所的5分鐘也計算在內。

他說精確到每分鐘的學習讓他有節奏感地去努力,很高效。後來他被保送到了不錯的大學讀研究生。

我在家寫作的日子裡,也是靠著把控每個時間節點來建立秩序感的:

早上五點半起床看一會書,寫半篇稿,處理公事,午後散步,晚上健身,睡前全身心閱讀。

買一個漂亮的筆記本,把一天的事項寫進去,做每日清單,每完成一件事就打一個勾,每打一個勾,心裡踏實感又進一步,無力感又少了一點。

張愛玲說她的人生,就像看完早場電影出來,有空蕩蕩的一日在等待。

可是,當你具體地去做一件件事時,你就是在戰勝空蕩蕩的虛無感。

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成為更好的你

武志紅在《圓桌派》裡說,有年輕人問他怎麼擺脫父母的極權統治,他的方法是先從獨立做一些小決定開始,比如吃飯這件小事,父母要你吃兩碗飯,你自己去盛一碗,再多也不吃。

在小事上起義成功,以後在大事上,父母就慢慢讓你獨立了。

同樣的道理,有時在宏大的事上,我們不知道如何下手,覺得特別無力,不妨先從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做起。

蔡康永也分享過怎麼實現人生目標的經驗,那就是去做無限接近大目標的可落地的事。

比如你想成為一個出色的主持人,你可以去爭取在學校活動或者公司會議做主持,或者接一些婚慶活動的主持工作,不斷推薦大目標的進程。

不瞎想宏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會讓你變得更實幹。

學會解決問題

讓你更有力量

六六講過這樣的故事。

有網友致電她的經紀人,說希望為她所在的公司工作。經紀人說,請翻閱六六微博,裡面有具體招聘崗位和信息。網友說:「找起來太麻煩,能發我嗎?」

又想要六六的微信號,經紀人答搜索公號加V的即可。對方又說:「我不會搜,你能…..」

那個年輕人,有工作的意願,但又沒有解決問題的執行能力。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想做事但又無力。

朋友說,他親戚的孩子大學畢業要找工作,想要他輔導做簡歷。

親戚的孩子像個飯來張口的孩子,讓朋友幫她選好模板,梳理文字,美化版面,這個過程中看不到她主動摸索的能力。

進入社會後,一個人無論學習成績多好,都不如她有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重要。

遇到事情,先不要問別人怎麼辦,要先學會問自己該怎麼做。

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就是有討飯能力的人,這個世界難不倒你,也攔不住你。

不要讓自己成為想要努力,又特別無力的人。有些事情,你如果不想做,會找一個藉口,如果想做,會找一個方法。

用自律抵抗無力

用行動消除焦慮

也許你最近真的很累,那種看不見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疲憊感。

那就讓自己先休憩片刻再上路吧,但千萬別用懶惰而造成的無力逃避努力,很多時候一個人的無力感還沒輪到上帝掌控,自己就先切段咽喉。

真正努力的人,早就用自律抵抗無力,用行動消除焦慮。

有時候,我們需要把無力感化作一股正能量,當你被無力感刺痛時,就是你需要改變,告別舒適區,改進自己的時候。

特別無力,就需要更努力地去掙扎,用精力管理、建立秩序感、做好每件小事、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重建自己對生活和工作的力量。

我們不要沉淪無力的忐忑裡,就像劉瑜說的,年紀不小了,該幹嘛幹嘛去,別一頭扎進那美麗的憂傷,一邊拼命喊救命…

抱怨掉進焦慮、無力的黑暗裡,不如提燈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事。

🙏以上內容,與君共勉。

如果你最近真的很累,那就讓自己先休憩片刻再上路吧,但千萬別用懶惰而造成的無力逃避努力。

特別無力,就需要更努力地去掙扎,用精力管理、建立秩序感、做好每件小事,重建自己對生活和工作的力量。

相關焦點

  • 不想上班的「無力感」,正在拖垮你
    上班後人與人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就在於能否克服這種無力感。不能克服無力感的人,心靈臃腫而無力,往往得過且過,還沒堅持就開始喪氣,年紀輕輕卻活成了佛系大爺大媽。當你不找藉口、具體去做一件件事時,你就是在戰勝空蕩蕩的無力感。
  • 懶裝成的「無力感」,正在拖垮你
    用秩序感打敗無力感 失控會造成無力感。在我看來,要抗衡失控,要先建立秩序感。 建立秩序感,較簡易的做法是做好每一天的時間安排,每個時間點具體要做什麼。
  • 你的低心氣正在拖垮你
    拖垮你的不是生活,是心氣 熟人老王最近總是唉聲嘆氣,感嘆「時不與我」。 當年,老王也是211院校的高材生。 心氣低,不過是懶惰的美麗藉口 年輕時,說什麼心氣低,不過是偷懶的藉口,懶得奮鬥,懶得歷經生活的苦。
  • 「無力感」後面的母親
    你沒有跟我告別就走了,什麼都不讓我知道,都是別人跟我說的,我不相信他們說的。」在女兒痛心又委屈的哭訴裡,媽媽感覺更無法開口了,她把頭埋得低低的,一動不動。太多的思念、不舍與心痛,女兒失控地對著媽媽哭喊「我不想失去你,」聽到這句話,媽媽把頭埋得更低了,老師引導案主:「媽媽,你透過我,活在這個人間。我身上的女性特質,都來自於你。
  • 「擇偶錯誤,註定命苦」:容易拖垮男人的4種女人,得警惕
    不管男人多有本事,只要娶到一個不夠賢惠的妻子,那麼也很有可能會被她拖垮。擇偶不慎,註定命苦,這4種女人最容易拖垮男人,得警惕。好吃懶做的女人好吃懶做是非常不好的一種壞習慣。人生,只有勤勞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 「你是壞媽媽」,孩子總說狠話,或許和「無力感」有關
    早上,她給孩子端了一碗粥,可是孩子不好好喝,總是到處亂跑,朋友說了幾遍也不聽,朋友只好跟在後面餵她,後來孩子沒注意,一轉身就把粥給打翻了,這下子朋友更生氣了,本來孩子不好好吃飯就夠讓她頭疼、生氣,現在這碗撞翻的粥,更是火上澆油,朋友一下子就打了孩子幾下,結果孩子就哇哇大哭起來,邊哭還邊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地說:「你是壞媽媽,我討厭你!」
  • 克服懶惰行動起來
    一個住在田裡的青蛙路過提醒懶惰的青蛙:「你趕緊離開這裡吧,這裡太危險了」。但是懶惰的青蛙卻說:「我哪也不去,我懶得搬家」,田裡的青蛙嘆了口氣,無奈的離開了。兩天後,田裡的青蛙再次路過的時候,發現懶惰的青蛙被車子軋死了,暴屍在馬路上!!!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發現,掌握命運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遠離懶惰就可以!
  • 喜羊羊:盤點這些偽裝術,沸羊羊的太弱,最後一個驚為天人
    在喜羊羊動畫片中,有時候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就不得不進行一些偽裝來騙過敵人的眼睛,那麼究竟是誰的偽裝術最厲害呢?今天來一起看看吧! 1.喜羊羊 喜羊羊裝扮成狼來到狼堡,喜羊羊這個造型可以說看起來還不錯了,還捎帶一點女人味,不過作為經常見面的灰太狼都認不出來,只能說明灰太狼蠢吧。
  • 《理智與情感》:不成熟的情緒,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大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為自己的懶惰去尋找藉口。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弱者事事隨心,強者步步堅定。放任自己的情緒只會毀了我們的生活,而學會管理情緒,才能真正解決當下發生的問題,學會愛自己,從控制你的情緒開始。
  • 娛塘Video|《說唱新世代》懶惰:生活變好了
    羊城晚報與懶惰做了一次專訪,這次專訪以他的一句「一切都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開始。他坦言經濟狀況正在好轉:「廠牌對我非常友好,但我們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嘛。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我過得比之前好很多。除了經濟狀況之外,我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更長久的發展。」但這個冠軍頭銜對懶惰的意義絕對不止「改善生活」那麼簡單。
  • 梁靖康:不夠強大,時不時會有無力感
    《風犬少年的天空》《極限17:羽你同行》梁靖康生日:1994年1月4日畢業院校: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代表作品:《風犬少年的天空》《流星花園》《極限17:羽你同行》張一白導演首次執導的網劇梁靖康說,自己每一個選擇和每一個角色成就了現在的自己,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認真,不斷探索更好的自己,儘管有時候也會有努力也到達不了的無力感。演「馬田」彌補高中時期的遺憾梁靖康在《風犬少年的天空》中飾演品學兼優的高中生馬田。最開始,梁靖康會擔心自己已經大學畢業好幾年,再去演高中生會像嗎?
  • 《黑色止血鉗》養眼劇與獨到的無力感
    本來可以前期說出的原因非得等到最後才當作秘密說出來,還強行拿出我是為了看你潛力這種理由,就當做藝術效果吧。除了劇情的詬病外,其實有些細節還是不錯的。在無名的地方無名的人研究的東西可能會救助世界上某個人的性命。現在學術圈子,更多的人的確更在乎論文發表的影響因子和數量,但是所做的研究,更實際的意義卻被忽略掉了。自己實際處於醫藥圈子,看著這個氛圍,無力感油然而出,無力改變只恨自身不夠強大。
  • 懶惰這樣毀掉人的一生!
    懶惰是我們人類的天性,可能很多人不承認。誰要是大方的介紹自己是個懶惰的人,怕是會被笑掉大牙。不光自己不承認懶,而且更不願意被別人說懶。要是你敢當著一個人的面指著對方說是個懶漢,怕是想得到對方的一頓老拳伺候。生活中,我們看到某人笨手笨腳,不愛動腦筋往往會認為是自身的蠢笨造成的。
  • 懶惰真的會上癮嗎?
    你以為誰喜歡每天早起,誰喜歡每周去長跑去健身房裡揮汗,誰更願意看書學知識而不是躺著看美劇啊?得靠其它東西去拉自己,才能不懶惰下去。所以,我們總說,改變自己是痛苦的。懶惰真的會上癮嗎?懶惰並不存在一個嚴格的定義當我們說某一個人很懶惰,或者自己很懶惰的時候,我們通常並不是指這個人的生理和精神狀態出了問題,而在在相對意義上的認為這個人沒有積極的把事情做的跟別人一樣的好,或者是跟自己所預期的一樣好。是一種「沒有達成目的,而找不到具體原因的」狀態。「懶惰」在這種情況下只是歸因時的最後選擇。
  • 「壞媽媽,我討厭你」,孩子喜歡說狠話,可能是「無力感」作怪
    「你快點啊!寶貝!不然媽媽要生氣了!」同事話音剛落,沒想到平時很乖巧的孩子居然狠狠地說了一句「壞媽媽,我討厭你」。這突如其來的回嗆讓同事有些傷心。一、為什麼孩子喜歡說狠話?可能是「無力感」作怪在心理學家通過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觀察後發現,當孩子們發脾氣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很有可能是充滿恐懼和擔憂的。
  • 娛塘Video|《說唱新世代》懶惰:生活變好了
    羊城晚報與懶惰做了一次專訪,這次專訪以他的一句「一切都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開始。他坦言經濟狀況正在好轉:「廠牌對我非常友好,但我們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嘛。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我過得比之前好很多。除了經濟狀況之外,我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更長久的發展。」
  • 韓劇秘密森林,觀後帶給我深深的無力感
    果不其然,劇尾他選擇了自殺,在墜樓前他的一番話我淚流滿面,我很懂編劇的內心,他要表達的意思,他的那種無力感。故事寫得很複雜,一環扣一環,但我只看到了一條線,是作者最想表達又有所隱藏的主要內容。情節是19年前一個窮小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過了司法考試做了一名檢察官,在工作中他發現韓國社會的腐敗,這個國家病的如此嚴重,他發現法律服務於統治者,並不是為了公平,在當時的檢察長讓他放棄他的執著把一件案子壓下來,他那種無力感讓他握緊拳頭,那時他才懂,如果想改變這一切,只能讓自己變成統治者。於是他開始慢慢妥協,娶了輔佐韓國總統大財團的女兒,從此他平步青雲,做了大財團嶽父的心腹。
  • 懶惰簡史:從「七宗罪」到賦予勞動者革命的力量
    懶惰是試金石,是分水嶺,處在私人領域與公共生活、現實條件與理想世界的十字交叉處。——弗雷德裡奇·詹生《論懶惰——從尼採到福柯》自有人類以來,懶惰一直如影隨形,它由來已久,且聲名狼藉。與出身高貴的閒暇不同,懶惰出身卑賤,長期以來一直背負罵名,並一度作為「七宗罪」之一而令人側目。
  • 靜夜思|瞎想太多,最先拖垮自己
    總想些有的沒的最先拖垮你自己結合昨天發生的幾件小事,我深深覺得總在瞎想=浪費時間+拖垮情緒+思慮傷身+患得患失+關係失衡+黑化別人+鑽牛角尖……這些瞎想,絕大多數都不會真正發生,但我們捕風捉影地想太多,仿佛讓自己把這些不好的事情統統經歷了一遍。
  • 劉濤深夜發文引熱議:擁有無力感的人生,到底有多糟糕?
    深夜的無力感,不是明星深夜時才有的感慨,而是每個成年人的標配。 無力感和迷茫誰都會有,但是這不是我們放棄的理由。 堅持過去,便會是另一番光景。 起碼這種感覺還會讓你想起你的生活與目標,起碼你知道你現在失去目標了,而不僅僅是只有痛苦。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每個人無力的事情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