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沒有看韓劇了,最近開始慢慢選擇看一部《秘密森林》。在邊看邊思考的過程中,我篤定裡面的嫌疑人是一位好人,他是我心裡的另類英雄。果不其然,劇尾他選擇了自殺,在墜樓前他的一番話我淚流滿面,我很懂編劇的內心,他要表達的意思,他的那種無力感。故事寫得很複雜,一環扣一環,但我只看到了一條線,是作者最想表達又有所隱藏的主要內容。
情節是19年前一個窮小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過了司法考試做了一名檢察官,在工作中他發現韓國社會的腐敗,這個國家病的如此嚴重,他發現法律服務於統治者,並不是為了公平,在當時的檢察長讓他放棄他的執著把一件案子壓下來,他那種無力感讓他握緊拳頭,那時他才懂,如果想改變這一切,只能讓自己變成統治者。於是他開始慢慢妥協,娶了輔佐韓國總統大財團的女兒,從此他平步青雲,做了大財團嶽父的心腹。他忍辱負重收集了很多證據,等待著一個人可以改變這一切。直到男主角的出現,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於是他計劃了一次犯罪,教唆死了兒子的檢察官殺了害死兒子的賄賂犯,把事情挑起來越挑越大,男主角一步一步進入他計劃好的破案節奏裡,並承諾兩個月破案。就在最後一天,他把男主角約到一棟未完工的大廈上,他把證據給了男主角,對他說:「計劃了19年,我的犧牲很值得,我只是苦惱人選,直到你的出現,只是你的腳步為什麼不緩慢一點?」說完他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實他可以選擇不死,因為韓國沒有死刑,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個檢察長,他不是犯人,他不能站在審判席上讓他的後輩審判他。
這讓我想起一個美國的案例,一個男人強姦了一10多歲女孩子,事後殺死,然後又再次強姦了屍體。結果美國沒有死刑,僅僅判了十幾年,孩子的父親覺得法律已經解決不了他的問題,於是他選擇殺死了這個男人。這個劇情和韓國電影《蚯蚓》類似,他只是父親,不是犯人。所以我懂《秘密森林》裡的這位自殺的檢察長,他認為如果想消滅大財團,要做出一些犧牲,哪怕是犯了罪,那也是值得的付出,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檢察長,不是犯人,所以他選擇死,計劃了19年的死。19年的孤獨,內心是要多麼堅定而又強大。在無數的夜晚他獨坐思考時,那是多痛苦的體會。其實最後我覺得整部電視劇就是這位檢察長的一個精心計劃。
現在我還不能去想那時的片段,只要一想到那個情景,我就又會哭的稀裡譁啦。我不是在哭他的縱身一躍,而是在哭活著的那種無力感。人越成長越會越多的體會到無力,比如親人的離去,哪怕我們是一位醫生,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姥姥去世後她脫下的秋褲,我握在手裡,摸到了上半部的溫度,下半部的冰冷,我很想把這溫度留住,就像她沒有離開我一樣,但是我很無力,秋褲一點點失去溫度,直到全部變冷,我抱著這條秋褲在寂靜的醫院走廊裡泣不成聲,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我的無能;比如我愛的人不愛我,哪怕我對他最好,他再也找不到像我對他這麼好的人,但不愛就是不愛,離開就是離開,我怎樣付出自己的真心和時間,換來的都不是擁抱而且無視;比如我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就像我來到北京選擇做一名北漂,努力生活努力工作,依然還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迷茫就像酒,讓我找不到方向。這些就是無力感,我們竭盡全力也無法改變的現實,刺肺的痛扎心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