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鮮活中華武術人物

2020-08-15 光明網

津產中華武術正劇《大俠霍元甲》近日在央視八套收官,平均收視率1.43%,單集最高收視率2.13%。同時,該劇引發了不同人群對新武林、對真功夫、對愛國主義的思考與討論。該劇總編劇郭靖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談到了塑造這位「津門大俠」的初衷,以及他心目中的中華武術精神。

武術正劇拒絕「開掛」

郭靖宇說,寫霍元甲這個戲的初衷就是因為這個人物。此前關於霍元甲的故事已多次搬上螢屏,其中也不乏經典,但郭靖宇依然想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來,「我從開始想拍這個劇的那天起,就想重新寫一個霍元甲的故事,而不是翻拍以前的。看過電視劇的觀眾應該都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全新的霍元甲的故事。」翻拍過武俠劇的郭靖宇並沒有把霍元甲看作武俠人物,「真實歷史中的霍元甲不同於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作為武俠小說的主角,他必須有一個『開掛』且逆行的人生。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張無忌、令狐衝這樣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軌跡也可以說是武俠劇的基本邏輯。但是霍元甲不一樣,他是一個中華武術人物,和我們熟知的古龍、金庸筆下的人物都不一樣。」

心懷敬意精準演繹

《大俠霍元甲》能成功還原一個真實的精武英雄,趙文卓功不可沒。郭靖宇透露:「 在合作中,文卓給我的感覺就是對武術有敬意,對自己的要求格外嚴格,表演上很專業,最後的呈現也很驚豔。他每天都會堅持鍛鍊,保持狀態,拍戲也從來不遲到早退。關於一些武術動作設計上的瑕疵,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幫助我們去分析這個動作應該怎麼設計。」

在把握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平衡上,郭靖宇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歷史上的霍元甲,和之前很多電視劇版本中的完全不同。我在創作上希望塑造出既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又能更加貼近真實的霍元甲。這個過程需要一些戲劇化的加工,比如戊戌變法,電視劇的開頭就是從戊戌變法中最著名的人物譚嗣同和大刀王五的感情寫起,霍元甲作為一個江湖人物攪進了這段歷史,然後開始引出這個人物。其中譚嗣同與霍元甲的見面就是戲劇化的處理 。」

相關焦點

  • 首屆「中華真功夫」傑出武術人物第013號候選人李小欣
    首屆「中華真功夫」傑出武術人物第013號候選人李小欣李小欣(又名李建欣),1968年11月生,河南省新安縣石寺鎮李村村人。第一是山西派,代表人物山西祁縣人戴龍邦。第二是河南派,代表人物戴龍邦的師兄弟馬學禮。第三是河北派,代表人物李洛能。李洛能(1788——1876),著名武術家,近代形意拳宗師,生於河北省深縣,名飛羽,字能然,當年世稱老能先生。
  • 首屆「中華真功夫」傑出武術人物評選第017號候選人賴寶珊
    首屆「中華真功夫」傑出武術人物評選第017號候選人賴寶珊(參選項目:傑出人物、武術名師)賴寶珊,女,1949年出生,江西贛州七裡鎮人,大學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1997年被中共新疆商業廳授予《優秀共產黨員》
  • 本好看的都市良品小說,人物塑造鮮活出彩,爽點笑點恰到好處
    大家好,我是馬哥,今天推薦5本好看的都市良品小說,人物塑造鮮活出彩,爽點笑點恰到好處第一本:《饕餮之冒險王
  • 紀錄片《藏著的武林》——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的視野
    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和精神感召。但時至今日,許多人卻對中國武術的理解有所偏頗。所以亟需對其建立冷靜、客觀的理性認知。為了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視野,亟需從根本上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
  • 中華武術的守望者 劉普雷武術生涯五十年
    劉普雷先生在1989年調入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擔任了第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等一系列大型活動相關工作,主持技術開發,後擔任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社會部副主任。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劉普雷與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緊密合作,充分調研籌備,涉足大江南北,組織拍攝並播映了大型連續武術傳統拳種展示紀實片《武林傳奇》,因反應熱烈,由原計劃的16集增加拍攝至30集,在北京奧運會會期間每天一集連續播放,收到良好效果,更對中華武術國際傳播推廣產生積極作用。
  • 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揭牌
    當天,還舉辦了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活動基地鞏式通臂拳傳承學校授牌儀式。京杭大運河連接六省市穿越五大水系溝通南北地理,對古老國家的歷史演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武術始終伴隨著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一路走來,形塑了國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和審美情趣。
  • 中華武術的「搏擊市場」有多大?
    可見,中華武術的實戰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正如前述所說目前的中華武術比賽還僅限於套路表演,並沒有形成類似拳擊、泰拳、相撲、摔跤那樣的市場化搏擊比賽。所以說,真正的中華武術高手並沒有露面,比如,像李連杰主演的《中南海保鏢》那樣的高手,馬雲的保鏢等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
  • 三戰轉四門【自創】-中華高姓第一屆武術交流大會金獎
    視頻中人為:高徵【高氏武術協會會長】在,中華高姓第一屆武術交流大會上,演示自創的三戰轉四門,獲得大會-金獎    圖為:長安杖,天上地下,唯此一家!!!         高徵,36歲時本命年遭遇7次生死大劫,又看見高氏武術日漸式微,就先後成立了,【長安杖術交流中心】,【高氏武術協會】,舉辦【中華高姓武術交流大會】,並得到了高家武術界和文化界有識之士的大力支持:高寶東【高氏武術協會榮譽會長
  • 《功夫全明星》與中國武術聯賽開啟合作 助力中華武術傳承
    盛典上,世界武術俱樂部聯合會代表向陽明傳媒授牌,後者獲得全球獨家武術聯賽(國武聯賽)運營權。與此同時,英雄互娛旗下3D擬真武學功夫手遊《功夫全明星》也與全球武術俱樂部聯賽達成深度合作,並受邀出席中華武術盛典。世界武術俱樂部聯合會代表向陽明傳媒授牌
  • 中國武術要「打假」,別讓偽娘敗壞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
    電影《少林寺》將中國少林武術享譽全世界,而一個號稱中華第一武僧的「水貨」一龍,卻敗壞了少林武功。武林風包裝了一龍,被吹的厲害的中華武僧第一人一龍被西提猜秒K,是中國武術不行,還是一龍太「水」。中國武術花架子,表演成份多,實戰性差,不經打,成為網上熱議。
  • 趙文卓版電視劇《霍元甲》順利殺青 秉承中華武術之風
    該劇講述了清朝末年,一代武術宗師霍元甲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家危難,以中華武術精神抵禦外國勢力,捍衛民族尊嚴的傳奇故事。兩代打星真功夫巨獻 秉承中華武術之風自開機以來,劇中人物造型不斷曝光,給人以十足的正氣感。其中作為主演的趙文卓、釋小龍不僅演技出眾,更是公認的實力派「打星」,深諳中華武術之道。此次,兩人在劇中分別飾演霍元甲與陳真,皆是影視劇中的傳奇人物,武術超群,一身正氣。
  • 發展莆田媽祖文化 弘揚中華武術精神
    、弘揚中華武術文化,助力全民健身熱潮,提高國民體質,增強國家軟實力,助力中國夢。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中國武術的政策方針。給莆田湄洲島市民及海內外遊客帶來視覺盛宴,帶動全體市民都投入到武術科學鍛鍊身體的隊伍中來,培養人民的正義感,達到弘揚武德,磨練意志的目的,也給中外遊客體會中華實戰武學文化的魅力。  莆田市荔城區武術協會、莆田市形意詠春會館、《實戰功夫》欄目組,向市民及遊客展示真正的中華實戰武學及武術科學健身運動講座、傳承中華國粹,弘揚武術文化。
  • 真正的中華武術,殺傷力極其恐怖
    這一戰,又引發了諸多人士對中華武術的質疑,很多人甚至認為中華武術壓根就是小說裡虛構的,現實中根本不存在。武術既然可以被稱之為術,那就一定是有竅門有奧秘的。武術的本質,說穿了就是放大自己的力量,縮小對手的力量。所謂招式,所謂心法,所謂內功,其實都是圍繞這個本質來轉。如果沒有任何發力技巧,純粹依靠上肢蠻力,那叫王八拳。
  • 黃性賢:向世界傳播中華武術第一人
    他傳奇的一生,堪稱向世界傳播中華武術的第一人。  2010年11月23日,黃性賢宗師故裡前嶼村舉行了「黃性賢宗師誕辰100周年暨黃性賢紀念館落成揭幕儀式」,來自世界各地10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紀念活動。28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黃性賢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共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代表,世界各地數十所「黃氏太極」健身學院、學會及四萬多名宗師的弟子參加。
  • 2016年中華太極文化論壇舉行武術名家論劍海南定安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張玉萍,中華工商時報社社長吳寶通、海南省武術協會會長劉懷良,影視武術功夫明星趙文卓、計春華和武術愛好者出席。陳式太極拳名家朱天才  現場座談會就「武術為媒,共謀發展」主題來開展。全體嘉賓與海南武術界同仁通過論壇來對中華武術太極進行交流和互動。
  • 【武林人物】中華武士會之人物篇(下)
    京武功夫如是說:本人物錄以李瑞林先生《形意拳俠》收錄的武士會創辦人員、歷任會長、主要會員、傳人等人物詞條為基礎,參照民國原刊史料、百度詞條以及後人提供資料整理而成,並註明資料來源,以備進一步完善。
  • 中華武士會之人物選
    入選人物以生卒年先後排序,不詳者按姓氏筆畫順序列於最後。遴選範圍以中華武術會第一代、第二代成員為主體,以第三代為輔,僅為中華武士會眾多優秀武術家的代表,尚有多人因資料短缺未能收錄,希望武術史家及讀者提供史料和線索。
  • 已故武術家趙道新:中華武術是沒有前途的
    但問題是,李連杰先生是學院武星的典範,霍元甲先生是民間拳師的象徵,對這兩位人物的議論可以引申為目前社會對學院武術和傳統拳術所包含技擊性的不信任。或者說,對現存的中國功夫的現代社會價值的懷疑。正因為我們的武士和武術界久已習慣於只能聽到一種聲音,故而,異己的觀點便習以為常地覺得「刺耳」而不假思索地一律抵制和壓制了。
  • 最美中國色之二:中華武術篇
    弘揚中華文化,汲取精神力量,環球網聯合中瀾視訊推出十集中英文系列短視頻《最美中國色》,本期推出第二集中華武術篇。武術,作為古代軍事戰爭一種傳承的技術,一直流傳至今。武,止戈為武,本意奔跑戰鬥,擁有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實力。
  • 淺談武術在中小學普及的意義與作用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是在農耕文明的歷史時空背景下,形成發展的,至今仍在傳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練習為主要內容,並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體精神的身體活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