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流行的顏文字是什麼你們造嗎~日本輸入法軟體simeji(しめじ)發布的2020顏文字大賞最終獲獎的顏文字是( ),讀作ぴえん。
實際上這個詞在日本已經火了兩年多了,它原本是形容嬰兒小聲哭泣時的擬聲詞「ぴえーん」的縮寫,後來被年輕人拿來在社交網絡上賣萌,對應中文的話可以理解成「嚶嚶嚶」或者「55555」。
Emoji加入新表情後,櫻花妹們發現兩者配套使用效果更佳,於是在網上掀起了新的潮流~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的顔文字(かおもじ)~ヾ(*`*)
誰發明了顏文字?(3) アルェー
在被表情包支配之前,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使用過顏文字。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顏文字可能是從日本發源的,但實際上,顏文字是美國人發明的喲~最早的顏文字來源於ASCII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
1982年9月19日,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教授Scott E.Fahlman首次在留言板中創造並使用了:-)來代表微笑,他說「我不知道好壞與否,但這是我送給世界的小禮物」。
這種橫向的顏文字被叫做emoticon或smiley,需要歪著腦袋才能看明白~
後來,在名為ASCII NET(アスキーネット)的電腦通信局中為殘障人士設置的電子公告欄上,擔任管理人的若林泰志第一次使用(^_^)的顏文字發貼,時間為1986年6月20日0點28分,這也可以稱之為日式顏文字誕生的瞬間。
經過日式改造,顏文字終於能平視了,頸椎表示鬆了一口氣。(゜▽゜)
被發揚光大的顏文字(ノД) よし!
日文複雜的假名和漢字,給顏文字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腦洞大開的日本人由此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顏文字。
近年來,顏文字也在不斷變化,更多外文字符的加入使得顏文字更加生動形象。
例如加入了寮國文和藏文的顏文字,感覺淚水已經溢出了屏幕゜(ノД`)゜
還有以下這些顏文字你知道包含了哪些國家的文字嗎?
顏文字進化~(ο) -~emoji
現任niconico代表的慄田穣崇在1999 年為NTT DoCoMo創造出了第一批只有12x12像素的繪文字,作為表達情感的載體,應用於尋呼機(也就是傳說中的 BP 機)。
現在,以慄田的繪文字為原型的「Emoji」已經廣為流傳,成了各種作業系統都有的標配。
日本人為何偏愛顏文字?|д)
顏文字的使用非常方便,回復時往往只需打簡單的幾個字,然後配以一組顏文字即可表達自己完整的意思,省卻了打字的麻煩。
同時顏文字十分適合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女生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光用文字傳達信息,難免直白和乾癟,有了顏文字的加入,在表達清楚意思的基礎上,會給對方更多的遐想的空間。
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顏文字是真的很可愛鴨!()`ω(ヾ)
那日本人為啥不用表情包呢?其實日本也有類似表情包的スタンプ,但跟中國的完全不是一個路子,還是以可愛為主。
顏文字和表情包作為輔助性交流工具,補充了情緒等文字無法表達的內容,使虛擬世界的交流變得更加精彩有趣,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試想,兩個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卻可以使用這些來表達感受,是否也是回到了人類發明文字的初衷呢~~
你喜歡用顏文字還是表情包呢?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