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我們的在線聊天已經離不開表情包和顏文字了。相比中國網友熱愛用層出不窮的表情包表達戲謔的心情,日本網友似乎更愛用萌萌噠的顏文字來賣萌。
中國網友的畫風是:
而日本網友的畫風則是這樣的:
而當我們開始學習日語,手機上下載了日語輸入法後會發現,這些日語輸入法自帶了非常多的顏文字,簡直是各有各的萌法。
那麼,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顏文字都有哪些好玩的意義呢?它們都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呢?
小編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顏文字的世界,一探究竟~
時間倒退至20世紀80年代,這是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代。人們一般認為,顏文字由美國人發明,由日本人發揚光大。因此,從源頭上來分類的話,顏文字分為美式和日式。
據公開資料顯示,最早在計算機對話中使用顏文字的人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斯科特·法爾曼。1982年的一天,他在電子留言板上首次使用「:-)」來表示微笑。於是,這種豎著表示表情的顏文字風格被認為是美式顏文字。
而1986年,一位名叫若林泰志的日本人發明了第一個日式顏文字——「(^_^)」。同樣是表示微笑的情緒,但是ASCII字符的排列順序成為了美式顏文字和日式顏文字的最大不同。
顏文字的誕生彌補了當時單調文本的表達缺陷。若林泰志當年在名為アスキーネット的電子顯示屏上發明出了第一個顏文字。這個電子顯示屏專門為部分殘疾人群設立,為了方便那些不能閱讀文字的人讀取信息,形象化的表情符號就被創造出來了。同時,上個世紀的日語文字輸入範圍還很有限,很多文字僅能用片假名輸入。隨著交流需求不斷擴大,顏文字在日本迅速風靡起來,並且體系逐漸壯大起來。
在日本,有專門的顏文字網站:
比如這個名叫「顏文字屋さん」的網站:
收錄了大量的顏文字,甚至可以和日語詞彙一一對應。
那麼,當你想要用日語表達「生無可戀臉」時,該用哪些顏文字呢?
首先,生無可戀=苦しい - ため息
接著,在網站中檢索,就可以找到如下表達:
(*´Д`)=3ハァ・・・
ε-(;-ω-`A) フゥ…
ε= (・c_,・。A)フウー
ε- (-●_-`o) ハフ-ン…
(ノc_,・;)ハア・・・
(´Д`;)/ヽァ・・・
(´`)=3
( ̄Д)=3
フゥ(o´Å`)=з
ブルブル;;(≧ω≦;)さ・さむいフゥゥゥー
(*´[]`)=3 はぁぁぁ㊦㊦
 ̄Д ̄ =3 ハァ
(*・○・)=3はぁー
ε=(‐ω‐;;)
(ノД`)ハァ
(o´д`o)=3
ε=(・д・`*)ハァ…
(。・ε・`。) ぷ。
_機_┗┐(-c_,-。)y-~ ふぅ
(╬0∀0)=3ハァ.
ゞ(´Д`q汗)+・.
………………………………………………
數量多到令人害怕。
那麼,中文中的「黑人問號臉」如何用日語顏文字表示呢?
(*´д`)??
(?´・ω・`)ナニナニ
( ?´_ゝ`)
(。´-ω・)ン?
n(ー_ー?)ン?
(。?)三(?。?)三( ?。)
σ(´∀`me)??
。゚+.(○ゝω・)b+.゚。イィ??
(・・?)
σ(∧_∧;)エ、ワタシ?
(o゜ー゜o)??
總有一款適合你。
不僅如此,日本人還發明出了更加「騷氣」的組合式的顏文字玩法。僅僅用輸入法上的各式字符,日本人硬是給你拼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跳舞的大叔:
機器人:
拔蘿蔔!
把段子融入顏文字中:
還有一些不明覺厲的大觸混跡其中:
除了線上的玩法,線下的衍生物品更是花樣百出:
怎麼樣,你還認得出輸入法裡這些符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