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若通達了般若空性,定會對佛陀生起堅定的信心

2020-12-25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四百論》:

若於佛所說,深事以生疑,

可依無相空,而生決定信。

意思是說,佛陀所講的看不見、摸不到的許多現象,比如前世後世、六道輪迴、業因果,假如你覺得無法理解,或無法直接證明,這個時候,不妨先研究一下佛教的般若思想。

若是通達了般若空性,你就會明白,能抉擇如此甚深境界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應該是具有超勝智慧的智者。以此對佛陀生起信心,進而願意通過修行去體證佛陀所講的其他神秘道理。

其實,佛教如果是真理,就根本不怕被觀察。伽利略說過:「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想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和證明了它。」

佛陀也曾說:「你們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不要因為我是佛陀,就以恭敬心接受我的佛法,而應像十六次提煉黃金一樣,用你最深細的智慧,對我的教言進行觀察。如果它講得合理,你可以接受;如果不合理,就可以放棄。」

所以,不管是佛陀宣說的哪個道理,般若空性也好、業因果也好,我們都應該用智慧去觀察它,用邏輯去推敲它,而不能盲目地信奉它!

來源:索達吉堪布《365顆鑽石的約定》之(172)

相關焦點

  • 索達吉堪布:般若乃諸佛之母
    般若乃諸佛之母,菩薩之真因。漢傳佛教的憨山大師也說:「般若乃諸佛之母,菩薩之真因。」這種說法跟麥彭仁波切的說法比較相似,麥彭仁波切也認為般若是諸佛之因,而禪定等五度,是生起般若智慧的根本因。所以,大家一定要聽聞空性法門,生起空性的見解。--《入行論》第153課如影諸法,可見而不可捉。《大智度論》云:「如影諸法,可見而不可捉。」永嘉大師也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 索達吉堪布:相續中入魔最明顯的標誌是什麼?
    在傳講此般若波羅蜜多時,有些人不但不對此法生起正信反而產生懷疑。當然懷疑的方式比較多:有些人對法義產生懷疑,有些人對詞句產生懷疑……本頌講,有些人心裡想:導師釋迦牟尼佛在此《般若經》中,沒有明確提到我的名字、種族、降生地、姓氏、眷屬、事業等。正因為沒有授記,依靠此經不久我將成佛就不成立。
  • 索達吉堪布的「日常幽默」
    索達吉堪布:世間人常說:「你愛我,所以我愛你。」這樣推的話,佛愛所有眾生,所有眾生也應該愛佛,不愛的話,就有點沒良心了。發 問寺院的柱子裡長了白蟻,按照戒律又不能殺生,如果不殺的話,怎麼保護寺院的柱子呢?索達吉堪布:沒事,再修一個水泥的。
  • 索達吉堪布:吸菸飲酒的可怕果報
    於是他邊抽菸邊吹氣作加持,那些具有信心的弟子們就迫不及待地抽起煙、喝起酒來。如果你們這些人真有這樣不退的信心,那麼將他的大便吃得飽飽的,將他的小便喝得足足的,也許他的這些聖物真的成了「享解脫」,即便不能解脫,也不會成為佛教的怨敵。  相反,如若吸菸飲酒,那你們這些上師與弟子才真正是佛教的怨敵。為什麼呢?因為世親論師曾經說:「何人生起一善心,即是如來之證法。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13課
    若自己對般若的理解或認知都沒有,那就不要隨便亂說。   現在世間,相當一部分學者或知識分子每天都研究般若空性,但他們對佛陀的甚深智慧並沒有真實的信心。既然沒有信心,那還研究什麼?的確,世間的研究人員或學術界的人比較討厭:雖然他們自認為已經通達空性,但所謂的通達只是口頭上,諸如瓶子的本體不存在之類,而他們卻敢為人宣講、引導。確實非常可笑!
  • 索達吉堪布的前世今生!
    堪布雖然為他們上課,但在他心裡,堪布只是道友。他出門辦事時,堪布留在房中。他回來時,推門而入,驟然止步,動彈不得。在喇榮所有僧眾面前說:「索達吉堪布還是很厲害。」當法王說到「索達吉」這個名字時,所有的漢僧都聽懂了,豎起了耳朵。 後來,法王觀察因緣,給僧眾灌金剛橛頂,讓學院僧眾共修金剛橛大法,請堪布做密壇的壇主。人們傳說,堪布是大威德,已修憤怒本尊成就。
  • 初五,財神會進誰的門?(索達吉堪布)
    這樣的人,護法天尊也會嫌棄,生起極大的厭煩心,最後就像屍體一樣,人們覺得他特別髒,誰都不願意接近。做人必須知慚有愧,且要相信今生來世的因果。有些人以前做過壞事,現在學了一些佛法以後,不管是做生意還是與人交往,儘量痛改前非,懺悔以往的過咎。我覺得這是好事,如果什麼感覺都沒有、什麼因果都不信,很可能會無惡不作,前景堪憂。
  • -索達吉堪布
    我們常說「遠離惡友佛子行」,對上師、佛法不恭敬的人,跟他交往久了以後,自己的善根就會全部毀壞,故《涅槃經》中云:「歸依聖僧者,不求於外道,如是歸三寶,則得無所畏。」皈依僧眾之後,不要與外道交往,這樣的皈依,可令你獲得無所畏懼的境界。其他佛經也說:「若尊重三寶,當得三菩提,遠離三種見,則不生諸苦。」倘若尊重、恭敬三寶,就能證得三種菩提,遠離障礙解脫的三種邪見,斷絕一切痛苦的產生。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11課
    當然,作為不信因果的人,他會置之一旁,即以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如果是對釋迦牟尼佛的金剛語完全有信心的人,他對這些有意義、有價值的語言就不會置之不理。所以大家首先應相信,這樣做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的確,將《般若攝頌》作為供養的對境,平時作身口意的供養,或者頂禮膜拜,或者隨身攜帶,這並不是很困難,而且功德也相當大。若能如此行持,那獲得人身也非常有意義。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18課
    可見,只要真正證悟般若空性,就會對三界可憐眾生自然而然生起悲憫心,還會以種種善巧方便來幫助他們,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的確,在世間中,誰真的通達了空性,或誰真的對般若法門或不二法門有所感悟,他就不會放棄幫助或利益眾生的事業,而會欣然接受、勇於承擔。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40課
    就像這樣,雖然很多人很想說出真理,但真正的空性或遠離一切戲論的教義誰也說不出來。   所以,有時候看一看古今中外著名學者的學說或論典,也能對龍猛菩薩、月稱菩薩等中觀傳承祖師和本師釋迦牟尼佛生起強烈的信心。若能不斷聞思修行中觀和般若,相信堅定不移、牢不可摧的信心,每個人都可以生起來。
  • 索達吉堪布開示
    關於金剛鈴杵大德是這樣說的: 金剛杵象徵著善巧方便,也就是梵文的upaya,而鈴則象徵著智慧,也就是prajna。兩者在一起,象徵著智慧及方便原是無二的,這也就是勝義菩提心的精義。此一"無二"可以根據顯教的傳統、密續的傳統以及最高的法教來了解。
  • 索達吉堪布365天心路歷程:勿貪
    因為沒有了暇滿的光明,所以理智的抉擇——這有限的時光要儘快修殊勝的正法。就是要從現在開始就修,爭分奪秒地修。勿貪 利衰、苦樂、稱譏、毀譽,這八種世俗法,世間的人特別貪執。然而,卻是修行人之大障。了達一切如芭蕉般無實,不生貪戀,方為修行人之本分。《入菩薩行論》中云:「故於諸空法,何有得與失?誰人恭敬我?誰復輕蔑我?苦樂由何生?
  • 索達吉堪布:藏傳佛教的四條心靈通則
    不管是佛教徒、非佛教徒,還是其他宗教徒,都應該有一顆開放、包容、利他的心,這也是成立「世界青年佛學研究會」的宗旨。今天上午,我們安排了三場嘉賓演講,主題是「佛教與心靈教育」。下面,讓我們以恭敬的心,有請索達吉堪布開示——今天是「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第二天,會場上洋溢著歡喜、包容、開放、自在的氣氛。
  • 索達吉堪布:依教奉行即對佛的最大供養
    第220顆鑽石《喬美山法》:若於父母金剛師,十地菩薩及佛陀,積累善或不善業,佛說今生能成熟。在途中,母親再三催女兒快點走,說路比較危險,擔心會有不測。女兒背著大桶特別累,對母親生起了嗔恨心,就騙母親說:「我要去方便一下,馬上就趕來,您先幫我背著這個大桶。」然後她故意慢慢走,讓母親背著兩個桶,走了六拘盧舍 。這個女兒,就是耶輸陀羅的前世。以此果報,耶輸陀羅懷胎六年,才生下羅睺羅。
  • 空性和般若甚深玄妙
    《般若般羅密多心經》想要了解《心經》,就要從《心經》的全名開始——《般若般羅密多心經》開始了解。聽起來或許很簡單,但是《心經》中闡述的空性,卻是無上甚深的玄妙法門。佛陀是覺悟之人,斷滅了煩惱,徹悟了空性,得到了般若智慧。但是對於肉眼凡胎的我們,空性太過虛無縹緲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空」呢?如何才能得到「般若智慧」呢?
  • 【筆記】索達吉堪布第99次網絡開示「厭世歌—杜鵑妙音(三)」(上)
    為什麼我最後說般若空性?因為馬上就要講到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學【中觀】。那麼學中觀就是般若空性,我看下一周的周二、周四、周六準備念《中觀根本慧論》這個傳承,這個簡單的講解。如果周二、四、六如果講不完,那麼再增加一天,這個我現在還沒有印象,反正好多年前已經講過這個《中觀根本慧論》,那麼為什麼要講呢?其實《中觀根本慧論》是很重要的,我們學五部大論當中的最根本的的就是學中觀,就佛陀的三轉法輪的中心思想主要講【如來藏和般若空性】這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