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導演王競,演員顏丙燕、陳剛、焦剛,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這都是一個又一個沒怎麼聽說過的名字,但就是這些沒那麼頻繁出現於大眾眼前,所謂沒那麼出名的人,共同完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萬箭穿心》。
這部電影於豆瓣評分高達8.6,併入圍了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萬箭穿心」來源於風水上的一個說法,指開門對著窗戶,條條馬路都從宅底穿行而過,仿佛有很多隻箭指向房子,這在風水上算是大忌。
電影講述了90年代的武漢,一個普通的一家三口,在這個大時代大城市中最真實的生活,是悲劇,亦是生活。
上世紀90年代,顏丙燕飾演的妻子李寶莉在批發市場賣襪子,而丈夫馬學武則是工廠車間的主任。
開頭第一場搬家的戲就將人物的性格交代得清清楚楚,李寶莉性格潑辣直爽,因為搬家價格問題可以不顧顏面和工人當街大吵;而馬學武則屬於知識分子,有著知識分子特有的尊嚴,性格唯唯諾諾,一副老好人的模樣。
工人搬家辛苦,馬學武就拿出煙挨個遞上和他們隨便聊上幾句,李寶莉看不慣丈夫亂大方當著工人的面對著馬學武就是一通罵,完全不顧及丈夫的顏面,而馬學武就是認錯的小學生一樣低著頭不敢頂嘴。
一段關係中,一方強勢一方弱勢看起來會使得關係更穩定,畢竟不會發生碰撞,也就不會有爭吵,但這種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前提:強勢的一方有分寸,弱勢的一方心甘情願。
很顯然,強勢的李寶莉絲毫沒有分寸感,而弱勢的馬學武也始終無法忍受這種壓迫。
他們的破裂,早在第一幕就有所暗示。
年輕時的李寶莉非常漂亮,馬學武當年也是費盡心思才追到這朵紅玫瑰,然而時過多年,曾經的紅玫瑰已變成牆上的一抹蚊子血,他現在更愛慕的是廠子裡漂亮的女同事小周。
李寶莉從來也看不起馬學武,在她口中,自己年輕漂亮,追的人不少,讓他一個「鄉下人」追上是他的福氣。
這種想法也使得李寶莉從始至終都覺得馬學武肯定會對自己好,甚至可以說是必須對自己好,並且是理所應當的。
她從來沒想過是自己的態度出了問題,結婚這麼多年,還是一口一個「鄉下人」的侮辱著丈夫,語言上、行動上處處對丈夫打壓。
一切可能真的就如閨蜜小景所說:「馬學武,是被你逼到這條路上去的。」
然而這種強勢的表象背後,其實隱藏著的是李寶莉不曾讓人看到的自卑。
她出身並不高,是個賣菜小販的女兒,自己也沒有什麼出息,仍然依靠賣東西謀生,而丈夫雖然出身也不好,卻是個知識分子,這種對比的差距讓性格強勢的李寶莉無法接受。
她就下意識地選擇通過打壓對方填補自己的自尊,緩解焦慮。
馬學武和同事開房被舉報,丟掉了車間主任的工作變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同事小周也離開了他,並且在走時告訴他,那天舉報他們的人正是妻子李寶莉,這些壓力將馬學武逼迫到了崩潰的邊緣。
直到最後一根稻草落下——馬學武因為開房事件下崗,讓他最終還是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而得知這個消息後,最讓李寶莉崩潰的還不是丈夫的死,而是丈夫在遺屬中,隻字未提到自己這個老婆。
在這一段戲中,顏丙燕將她影后級別的演技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種不可置信的表情讓人記憶猶新。
失去了丈夫的李寶莉靠著自己挑扁擔,將這個家支撐了十年。
電影屏幕中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十年後」就可以在一瞬間將時間加速推進,然而生活中的李寶莉卻是每一天、每個小時、每分鐘每秒都要自己親身經歷,她需要一個人承擔這一切,各種艱辛化作她眼角的每一條皺紋。
風吹日曬,讓本來漂亮的李寶莉有些不符合這個年紀的老,然而雖然辛苦,但她始終認為這個家還是充滿著希望的。
供養著了兒子雖然不跟自己說話,但學習還是很爭氣,高考中考了本市的狀元。
滿臉幸福的李寶莉覺得生活慢慢好起來了,那種發自內心的笑緩解了這十年來的苦楚。
然而在這一天,兒子突然告訴她要和她斷絕母子關係。
這個萬箭穿心似乎成為了李寶莉的詛咒,每當她覺得生活快好起來的時候,就會瞬間打破她的所有幻想。
分配到了更好的房子裡,丈夫卻在這時出軌;抓住了丈夫出軌,有理由壓著馬學武時,面對的確實他的自殺;自己苦苦支撐著這個家,直到供養著孩子高考考了全市的狀元,兒子卻要和自己斷絕母子關係;以為再次遇到了會對自己好的建建,卻被他一句話「你也陪我上床了,你不用給打傷我的醫藥費了,我也不吃虧。」再次傷透了心。
傷心欲絕的李寶莉被兒子趕出了家門,獨自坐在江邊的她可能有著當初馬學武跳江時同樣的心情。但導演卻沒有將故事在這裡結束,反而在悲哀的李寶莉周圍設置了歡快的氛圍。
天空中放著美麗的煙花,還有著許多年輕人請她幫忙拍照,看著這些和自己兒子一般大的孩子臉上的笑臉,她突然想到這種笑似乎從來不曾在兒子的臉上看到過。李寶莉很偉大,但卻並不是合格的妻子,也不是合格的母親。
隨著煙花的綻放,李寶莉也想明白了一切,她的心也如煙花般,從黑暗到光明。
在兒子小寶眼裡,還在婚姻中的父親馬學武和別人偷情是愛情,而已經喪偶的母親和別人在一起就是不要臉,這種差異性的對待使得李寶莉仿佛是游離在這個家庭之外的外人一般,這個她為之付出了一輩子的家從來不曾接納過她。
建建是與李寶莉同樣的人,李寶莉一個人苦苦支撐家庭十年,而建建入獄十年出獄後也不曾消極厭世,反而迅速收拾心情,重新開始生活。
他們都是可憐人,卻有著異於常人的堅韌,生活對他們並不友好,但他們卻也不曾想過放棄生命,無論怎樣,還是要想著活下去。
電影明線暗線交叉,明線是跟隨著李寶莉一家三口的事情發生而展開,暗線則是李寶莉和建建之間的關係。
整部電影的色調都是以灰色為主,預示著生活也同樣是在黑暗與希望間不斷變換。
電影之所以存在,大概就是因為它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小說講究一個邏輯自洽,而生活往往更加魔幻,因此那些於現實中存在而又往往我們看不到,或是可能會被我們忽略的東西,就會結合一定的電影語言加工,再呈現於大屏幕中。
電影往往不需要做什麼定義,只是客觀地將故事表達出來,至於其故事背後的意義如何,則需要我們每個人自己去定義。
於這個意義上來講,《萬箭穿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導演以儘可能客觀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沒有做評價,沒有說李寶莉是對是錯,沒有說馬學武是好是壞,沒有給出是誰造成這個家庭最終破裂的原因,沒有給這個時代下一個定義。
這個工作交給了每一個在臺下靜靜觀看的觀眾。
除了電影本身外,顏丙燕的表演也是這部電影能夠如此打動人一個重要因素。
和外人爭執時的潑辣,面對馬學武時的強勢,得知丈夫自殺卻在遺書中隻字未提自己的難以置信,獨自一人承擔家庭重任的堅毅,拒絕閨蜜小景的援助說「這樣蠻好」時那勉強的笑,被兒子趕出家門後的絕望,重煥新生時眼神的明朗,舉手投足之間,顏丙燕就是那個最真實的普通人李寶莉。
電影最後,李寶莉再一次挑起了扁擔,被迫離開這個兒子口中「是父親留給奶奶不是給你的」家,坐上了建建開來的車,未來會如何已沒人知道。
導演在這段戲中加了一個很有趣的橋段,建建和她的車在離開的過程中突然熄火,下車推著的還是那個罵罵咧咧、潑辣直爽的李寶莉。
這也許就是李寶莉眼中的生活,哪怕再惡劣,推一推還是要繼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