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0到來的除了冬季的雪花,加厚的衣服再就是一年一度精品製造的大熒幕賀檔。
《只有芸知道》是2019年十二月二十日上映的賀歲電影,本片由馮小剛導演指導,繼《芳華》之後的又一力作,打響了賀歲檔文藝片的號角,這部電影採用了《芳華》原班人馬,兩位主演黃軒,楊採鈺在《芳華》的遺憾中再續前緣,電影講述了隋東風(黃軒飾)和羅芸(楊採鈺飾)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情,以及妻子羅芸去世後替亡妻完成遺願的動人故事。
所有電影觀眾的情緒都逃不過「本部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所帶給自身鮮活的喜怒哀樂和感同身受。《只有芸知道》是根據馮小剛的摯友,張述親身經歷的愛情故事改編。世界多的是平凡的故事,但不平凡的是,它們足夠深刻,《只有芸知道》就是這樣。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過的日子……」
一分鐘的定檔預告只有兩句臺詞一句吶喊,電影取景地在紐西蘭,從預告中可以看出兩人來到了一個偏僻隱世的小鎮,因為妻子羅芸喜歡這裡的清淨,有草場有牛羊兩人在這裡生活的悠閒恬靜,自行車後的羅芸洪群飄飄,隋東風為愛人擦護手霜,在鯨魚畫像前甜蜜相擁,這些生活細節無一不是他們愛的呈現。緊接著鏡頭一轉,兩人在陽光下靠著街邊的牆角,隋東風點起了煙……不同於往日的恬靜溫暖,今天的草場寂靜又壓抑,預告前半段在羅芸那一聲撕破長空的吶喊聲結束了,值得玩味的是,開頭說喜歡清靜,結尾確實自己打破了寧靜,再一次體現出馮小剛電影裡一貫的黑色幽默,預告最後,白色的粉末從隋東風手裡隨著海風飄散並以看似矛盾的「謹以此片紀念我們相濡以沫的愛情」做結尾,耐人尋味。
1997年,馮小剛的一部《甲方乙方》開創國產賀歲電影先河,並在之後的二十年裡不段推出賀歲檔佳作《不見不散》《非誠勿擾》等口碑票房雙贏的電影,在2016年十一月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以圓形的畫幅開創了新的賀歲片的新領域,為其帶來更多可能性。 馮小剛導演曾說:「前十年順流而下,後十年逆流而上,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真實的人」此次的《只有芸知道》馮小剛對自己進行了突破,放棄了以往的以商業片為主的賀歲電影,挑戰了從未涉及的藝術片領域,把這段愛情的樣子以最平淡的敘事渲染了最強烈的愛與真實。
更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芸知道》的編劇是和馮小剛導演合作過的張翎是《唐山大地震》原著小說《餘震》的作者,曾獲得國內外多個文學大獎;攝影指導趙小丁更是擁有《十面埋伏》《影》等代表作,更曾提名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不知聽誰說過,只要能找到七瓣丁香花就能實現自己的一個夢想。於是天真的我就會在下課後飛奔到丁香樹下,尋找那夢想中的七瓣花。當然每次都是失望而回,但我卻一直沒有停下追尋夢想的腳步。在心裡我一直堅信我能找到實現夢想的七瓣花。
歲月匆匆,時光荏苒,如今的我在偷笑自己那時的幼稚時,也為現在的我失去了那份童真的心而感到落寞。都說孤獨落寞是當代人的代名詞,可我並不想讓他們與我終身相伴。我只想在粉色的夢裡找到我的童真與真實的情感。如今那粉色的丁香花瓣早已飄落在我的心底,並沉澱在我現實的夢幻裡。粉色也就從那一刻起與我結下了今生的緣分。
《只有芸知道》中的高飽和高對比的色調下天空,草地的顏色誇張化了,從色調中體現人物悲愴喜悅等心理活動,給人強大的視覺衝擊感。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芸知道》其中的電影鏡頭,構圖以及光影的運用十分多樣和精彩,將紐西蘭的草原和外國建築的特色都和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愛情完美融入,只是靜靜的,悲傷瀰漫在從不放棄的期盼,等待和前行中,至死不渝。電影畫面甚至可以媲美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構圖結合光影藝術的美,「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做壁紙」。
現在好像很多人會說愛了,但是卻只有很少的人會為愛做些什麼。雖然只有一個字,但是它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準備好了用一生來迎接它,最後卻像霎那一瞬。
「因為我愛你,所以你死後,我就是你」
「隔著相框親吻你的皮膚,你像陪著我,去做完所有你想做的事」
他還是會相信,星星會說話,石頭會開花,穿過夏天的木柵欄和冬天的風雪之後,她終會抵達。
風對雲喊,抱緊一點,那是雲在說,來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