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趙曉君 海口報導
高調開街後的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以下簡稱「電影公社」)如今場面清冷。開業一年多來,這裡仍處在養商階段。
8月底,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電影公社走訪了解到,儘管電影公社開街一周年後入園人次已達到100萬,但目前的運營情況並不理想,不僅遊客稀少,商家的經營也頗為艱難。
「我們一年來的收入還可以,但利潤現在還不能覆蓋整體投入。三大收入來源門票、租金和拍攝收入還沒有形成規模,如果三大項目都起來,盈利前景可期。」電影公社運營副總監吳繼軍坦言。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比電影公社開街早8個月、佔地不過80畝的三亞千古情景區一期項目,在2013年9月開園至2014年9月期間,累計接待遊客近180萬人次,營業收入1.6億元。
「電影公社是需要向三亞千古情學習的。」吳繼軍表示,「從商業角度看,現在我們還處在養商期,商鋪素養參差不齊,需要花心思培養、規範。」
另外,在吳繼軍看來,與其他項目不同,電影公社是拍攝基地、商業經營和景點打造的三合一項目,商業經營和景點打造不能違背拍攝初衷,三者融合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協調解決。
實際上,國內影視基地發展一直並不順利,眾多影視基地中只有5%處於盈利狀態,其餘均在虧損邊緣,發展頗為艱難。
定位很重要
於2012年11月份開工建設,佔地1400畝、總投資55億元的電影公社,全部項目包括1942民國街、南洋街、社會主義老北京街、教堂廣場區、馮氏賀歲電影園林景觀區、影人星光大道、大型攝影棚拍攝區等7個主題區,其中包含全球最大的8000平方米攝影棚。
電影公社於2014年6月開業的第一條街區「1942街」,以馮小剛電影《1942》中出現的當年重慶街道為藍本,集合了民國時期長江流域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地典型建築風情,整條街道從鐘樓廣場到街尾牌坊共長280米,有91棟建築。
在全國大小城市影視基地泛濫的當下,電影公社的定位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裡做成全國最精緻的帶有電影文化概念的商業旅遊街。」電影公社總設計師、馮小剛御用美術指導石海鷹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說。
據石海鷹介紹,1942民國街整體設計花了一年半時間,「我想讓這條街區從整體到細節都特別地道,給所有來訪的人一種時光倒流感。」
穿插在蔣公館、新華日報大樓、重慶國泰戲院、上海榮光大戲院、西山鐘樓等一棟棟民國風建築之間的是帶有那個年代印記的餐飲、娛樂、購物、電影院等商業業態,米上刻字、剪紙、銅編、吹糖人、炭畫、貝雕、捏泥人等手工藝人攤鋪則分散在街道兩側,還有黃包車、民國警察、便衣特務、富家公子與小姐擦肩而過……整個街區均是那個特定年代的樣子。
此外,佔據60%工作量的是生活氣氛與細節陳設設計。「很多小物件如遮陽傘布料、圖案、造型與現在均不一樣,同樣的店鋪名稱過去跟現在的叫法完全不一樣,需要查找當年老商家的設計風格、廣告標語、生活小細節、小擺設等。」
但如此嚴謹宏大的設計在經營層面並沒有給投資者帶來過多的驚喜。
「這是一個新課題,之前沒有這種把電影文化完整地轉到文化旅遊地產項目中來,要把握住這種電影歷史感的文化不變味,在歷史味道和商業變現中找到平衡需要一番努力。」石海鷹說。
商業卻冷清
一位曾去過三亞千古情景區的遊客表示,他會像每一位去三亞遊玩的朋友推薦三亞千古情,「有傳統文化,又有舞臺劇,待一下午也不會無聊」。對於電影公社,「時間寬裕的話看看也可以。」
在1942民國街賣工藝品的一位店主表示,其在三亞千古情景區也有一家店,與電影公社相比,千古情遊客量比較大,消費層次較高。「電影公社演藝節目的水平不是很高,遊客在這裡也就是拍拍照片、看看街景,客流較少。」
夜場入園人次稀少也是運營難點之一。為此,電影公社近期增加了燒烤夜市、榮光劇院觀影等活動希望提升客流量。
因經營效果不理想,據知情人士透露,1942民國街從開街到現在大概有10家店鋪陸續選擇退出。
「海口整體旅遊環境比三亞差一些,去電影公社玩的大部分是本地人,外地人也就10%比例,消費欲望較低,也導致電影公社商業項目出現問題。」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吳繼軍坦言,電影公社需要向三亞千古情學習。三亞千古情景區目前的門票是260元/張(成人),遊玩項目包括南海女神廣場、科技遊樂館、崖州古城、千古情大劇院等數十個主題區,大型歌舞劇《三亞千古情》每天兩場。過去一年,三亞千古情累計營業收入1.6億元。
三亞千古情景區一期項目投資10億元,大部分資金投入到了歌舞劇《三亞千古情》的創作與製作中。這一舞臺劇將原汁原味的三亞傳統文化演繹成演藝作品,有效拉長了遊客在三亞宋城旅遊區的逗留時間和消費鏈。
吳繼軍表示,目前電影公社的運營瓶頸在演藝板塊。「我們已經有民國建築帶來的感官體驗,但遊客還是希望多一些參與感、互動感。現在我們有街區巡演,也有藝術家表演二胡、揚琴、笛子等,但仍然需要進一步組建我們自己的團隊,圍繞特色建築在演藝方面進一步出彩。」
名片待打造
「對於這一項目,海口市政府也是有所期待的。」據石海鷹透露,從拍攝《非誠勿擾》開始,每一次電影公映之後,電影中涉及的場景都引發了旅遊熱,給海口帶來了旅遊人數的上升。「政府希望把這個項目打造成海口文化旅遊的一張名片。」
參加過電影公社項目評審的海南省旅遊研究所所長楊哲昆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因為電影公社所處區域為火山巖地貌,為生態敏感區,考慮到房地產對生態的影響,同時參加評審的周邊幾個項目都沒有通過。「海口市對於文化旅遊項目的期待還是蠻大的,但電影公社能不能成為海口的『城市名片項目』還有待考證。」
在楊哲昆看來,電影公社需要把自身的產品系統化,不但需要將電影場景通過建築形式表現出來,還要把不同層次的產品按照一定文化脈絡呈現出來,這樣才能把項目打造成旅遊目的地,形成大品牌。
「遊客需要看到更多有特色的『電影元素』,不僅僅是《非誠勿擾》等電影的拍攝場地,隨著這些電影產品熱度下降,如何形成持久吸引力需要電影公社仔細揣摩。比如他們要進一步拉動電影粉絲經濟,通過華誼帶動更多名人參與,要有一個穩定的市場支撐,才有持續發展動力。」楊哲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