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10月24日報導 李佳佳(娛樂記者)第一屆電影投資高峰論壇近日在海口舉行。從業多年,我參加過的論壇差不多也有百餘場,而這次海口的論壇不僅僅是行業內頭一回以投資為主題的,也是電影圈各層面大佬們今年最集中的一次,華誼的王中軍、王中磊兄弟,阿里影業的張強,安樂影業的江志強等均來捧場。
為啥論壇選擇在海口召開,而不是上海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因為這裡有一個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公社坐落於觀瀾湖海口國際高爾夫度假區,是全球首個以導演個人命名的電影主題旅遊項目,投資據稱有幾十個億。
這讓我想起來兩年前在深圳採訪的一個活動,2014年,深圳華誼兄弟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以16.384億元的底價將坪山新區兩宗工業用地和一塊商業辦公用地競得,這標誌著「華誼兄弟文化城」項目在深圳的正式起航。兩宗工業用地準入產業類別為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海口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就像是深圳這個文化城的「姐姐」,其運營模式對深圳也有借鑑意義。
影視城是影視產業發展的產物,進而衍生出了影視旅遊。中國影視旅遊產業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1987年,中國最早規劃建設的影視拍攝基地在無錫落成,即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自此,影視旅遊開始在國內盛行,影視城建設項目也紛紛展開。國內目前的江蘇無錫影視基地、浙江橫店影視城、寧夏鎮北堡西部影視城以及北京懷柔影視城等發展態勢較好,其他的影視城虧損居多。
海口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到底運營的怎樣?實地探訪中發覺,公社還在完善中,只開了南洋風情街與一九四二街,一個小時差不多就能逛完,從旅遊的角度看,如此懷舊氣息的景色適合拍照留念,但互動體驗的項目不夠多。馮小剛親自當嚮導,熱心地向國內外的導演和製片人推薦在此地拍攝的種種好處,他還帶大家參觀了三個攝影棚,非常的寬敞又現代化,加以最先進的設備,耗資9億元。為了更好地安頓劇組人員,攝影棚旁邊建造了專門提供住宿的酒店以及公寓。
各地政府針對這些文化產業項目都會有相關的優惠政策,以海口為例,註冊一個影視公司,註冊資金超過1000萬元的,海口政府給你補貼500萬元。另外,影視公司租辦公室的給予補貼一半的租金。如果你想落戶在海口買房子,每平方米貼補1000元。在海口用於拍攝的資金,不包括演員的錢,線上的也不包括,就是實際在海口拍攝用的錢20%返還給你。力度很大吧。
但即便如此,業內很多人對此也抱著觀望的態度,資深導演何平在投資論壇中講話就比較直接,他的想法很實際,在他看來,把海南變成一個影視公司的財務總部,吸引來自北京的這些創作人才和影視公司的老總,要他們在海南工作,條件是不成熟的。要變成一個拍攝基地,你要存在其他的配套,最重要的是人員的配套,橫店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有那麼多的人在那裡做群演。還有技術工人,道具的製作、服裝方面的製作,以及大量的燈光、拍攝設備等。這些東西如果都從內地運過來,走的是海路,成本非常高。這就是很多人寧願在北京聊電影也不去其他地方的原因,因為北京是個據點。
近幾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壯大,電影人每一天都在為影片找拍攝地,南方最大拍攝地其實是廈門,其次是深圳、珠海,因為這幾個城市氣候適宜,風景如畫,但也存在生產基地配套不成熟的窘境。獨木不成林,除了政策的支持外,人才的貯備、拍攝氛圍的形成均不是一朝一夕的,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