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精彩,免費訂閱,喜歡請關注哦! 內容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
..
一
出生本無可選擇,但在胡友松的記憶中,那個被無數人稱作她生母的胡蝶幾乎沒有給她留下任何印象,幼年的她,只是懵懂地背負著胡蝶私生女的頭銜。六歲那年,因為得了難以調理的溼疹,胡蝶將她送到了北京撫養,從此,胡友松就和養母生活在一起。
那年,她才六歲。胡友松在後來的回憶中描述:「冬天,養母稍有不耐煩,便將我趕出家門,對我說道:「這不是你家,找你媽去。」
而她的家在哪裡?她去哪裡尋找她的媽媽她的家?蝴蝶從沒有承認過是她生母,也沒有告訴過她的父親是誰。她幼年開始便沒有固定的家,她回憶過:「我的乾媽很多,一個星期去這兒,另一個星期又給我接到那兒,再一個星期又上南京了……」
她有點像《紅樓夢》裡那個被賣掉後的香菱,孤苦無依,無奈地輾轉在命運的轉盤裡,漂泊,搖蕩。
有什麼辦法呢?她只能被動地背負著命運強加給她的烙印,身世之謎一直如影隨形跟隨著她,無端的猜疑沸沸揚揚。
她長大了,她想像所有這個年齡的女孩一樣,談個戀愛,結婚,生子,過簡單平凡的生活。但這樣簡單的願望並未能如她所願實現。在她工作的醫院裡,她唯一的初戀男友,一個醫生,也最終因她複雜的身世與她決然分手。
胡友松封閉了自己的心扉,不再期望愛情。
但27歲這一年,命運給她推送了一個神奇的人物——李宗仁。
二
那年,李宗仁已經75歲,但胡友松依舊選擇了嫁給他。
她說:「嫁給他,一是基於想逃離當時的生活考慮;二是他是愛國人士,我非常崇拜敬仰他。」這說得相當坦率了,尤其第二條原因特別真實,我分明覺得,胡友松那份柔弱女孩兒對英雄(哪怕英雄遲暮)的一份情結裡,藏著深深的對安全感的嚮往。
所以,儘管這段婚姻以「面試照片」的相親之俗味始,卻依舊有著最特殊的治癒功能:撫慰了胡友松那顆自童年起就漂泊無助的心。
這個孤苦無助的女孩子,太需要一份安全感了。
次年,1966年7月26日,二十七歲的她和七十六歲的他在北京「李宗仁公館」舉行了婚禮。
胡友松在這段婚姻裡收穫了前半生中從未有過的溫暖和愛。對一個從小孤獨缺愛的女孩子來說,李宗仁對她呵護的細節簡直是天堂級別了:婚後,倆人開始時分房而居,但每晚,李宗仁都要跑到她身邊,摸摸她的額頭,替她掖好被子;她告訴他說以後不要半夜來吵醒她,李宗仁笑著點頭答應,此後果然沒有再聽到他的動靜,後來她才知道,他依舊來,只是每次來時都光腳不穿鞋子,這樣便不會吵醒她;有次胡友松肚子痛,李宗仁聽說南瓜子可以止痛後,便連夜為她嗑出了近半斤南瓜子……
李宗仁給了她最溫情的呵護,但是,兩人只在一起生活了三年。
但這三年,她是他的紅玫瑰,他是她的白月光。
為了回報這份愛,胡友松做出了一個決定:她表示自己將不管丈夫的錢物,之後也不繼承李宗仁的財產——她想向世人證明,這份愛情也可以只是純粹的依戀和愛慕。
據她回憶,臨終前,李宗仁一直眼淚汪汪地看著她,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也只有她了,因為他太了解胡友松的弱小與無助了。離開了他的庇護,她依舊是那個人生路途上無人可以依靠的跌跌撞撞的孩子。
李宗仁的擔心並沒有錯,他死後不久,胡友松便被趕出了李公館,下放到武漢幹校勞動。
但李宗仁卻忽視了自己在這個女人心目中的真正分量,他沒有意識到,他給予的那三年溫暖,幻化成了世界上最百毒不侵的盔甲,從此披在了她身上。
1988年,胡友松接受臺兒莊的邀請到此定居,將李宗仁的遺產全部捐贈給了當地紀念館,自己擔任名譽館長,守候在李宗仁身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宗仁雖然離開了,但冥冥中依舊用這種方式護佑了她一生。
她沒有再結婚。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去世,終年69歲。
..
每天分享精彩,免費訂閱,喜歡點再看哦! 內容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