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清 圖|網絡
1
胡友松
據說,胡蝶在大陸還有一個私生女胡友松。其父是誰?眾說紛紜。說法最多的便是認為她是胡蝶被戴笠幽禁三年時期生下的孩子。
「戴笠霸佔影星胡蝶」之說流傳極廣。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演繹了這段情節。
胡蝶和戴笠
胡蝶,一代電影皇后,端莊妍麗。
戴笠此人,是個情報界少有的天才,他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任副局長,對蔣介石極為忠誠。
他一生神秘無蹤交友廣泛,人格矛盾又複雜,正因此,戴笠被稱為是東方的「希姆萊」、「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最神秘人物」。
從1942年或1943年至1946年3月戴笠乘飛機而亡,胡蝶一直被這位超級大粉絲幽禁著。
胡友松當真是胡蝶和戴笠的孩子嗎?
2
是否是胡蝶和若梅的合照?次處存疑。
胡友松原名胡若梅,是胡蝶為她取的名字,希望女兒如梅花般美麗堅強。
小的時候,就胡友松的身世之謎,胡蝶曾跟她說過:「誰要問你,你就說有媽媽,不要提爸爸。」
胡友松的身世頗為坎坷,年幼的她一直沒有家。從小,她就住在酒店的長包房裡,胡蝶忙於拍戲,兩三個月才跟她見次面。
母親疏於陪伴,不知生父是誰,沒有小夥伴一起玩耍,胡友松的童年孤寂落寞又蒼白。
但據她回憶,她的童年有很多漂亮衣服和很多乾媽。
「我的乾媽很多,一個星期去這兒,另一個星期又給我接到那兒,再一個星期又上南京了。
她們湊在一起打牌啊,跳舞啊,我就在旁邊這麼一坐,看著。」
到了晚年,接受記者採訪,她也在回憶自己幼時出入坐的高級小轎車,漂亮華美的服飾。
這些絢爛而又孤寂的「名媛」生活,都成了刻在她內心底似幻似真的夢,成了她往後人生的背景板。
六歲時,若梅染上了溼疹(俗名黃皰疹),醫生建議她去氣候乾燥的地方居住。
此時,恰好軍閥張宗昌暴斃,胡蝶便委託張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帶去了北京。從六歲起直到去世,若梅都沒有再見過媽媽。
而沈文芝作為養母,對她特兇,在胡友松的記憶裡,她常常無故衝她大發脾氣,拿她出氣,有時甚至不給她飯吃。
沈文芝也把胡蝶留給若梅的一箱首飾一下子揮霍殆盡。
3
好不容易到了新時代,若梅進入中學讀書了。她給自己更名為胡友松,勉勵自己像蒼松翠柏一樣意志堅強。
但名媛出生海派風格的她,跟那個時代格格不入。
不幸的是,她以前的「歷史」被查了出來,她的名字從第一批入團的名單中撤下。
「我不願意跟任何一個人,哪怕是最親密的玩伴,說我家裡的任何事,我只在心裡說。」
中學畢業後,她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做了一名護士,在那裡遇到了她的初戀,一位五官科醫生。據胡友松描述,這位醫生是上海人,長地也是英俊瀟灑。
但他們的感情卻遭到了領導的強烈反對。
「他們說我倆都是上海人,都是資產階級的少奶少爺,我們要是湊在一塊兒,那還了得!」
這對情侶被迫分手,胡友松說:
「我發誓我永遠也不結婚了。」
命運總是對她不公,未來虛無縹緲。但此時的胡友松不知道的是,她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即將在冥冥中到來。
4
李宗仁回國
1965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斡旋下,多年旅居美國的李宗仁,終於回了國。
李宗仁也是一位傳奇人物。
他不僅是位抗戰名將,曾擔任過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回大陸安度晚年的最高官職的國民黨要員。
從左到右:李宗仁、蔣介石、白崇禧
李宗仁和蔣介石的關係非常複雜。早年國民黨內的幾次反蔣內鬥,每次都有李宗仁的身影。
雖然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兩人和解過,但心裡的疙瘩一直都在。
1949年11月,李宗仁經香港轉赴美國,後來兩人又因一件小事而公開決裂。
1954年,他的副總統職務被罷免,此後,李宗仁只能在美國當寓公。
1965年,李宗仁帶著第二任夫人郭德潔回國。
他的待遇很高,除了毛澤東外,其他國家領導人都上機場迎接他。不幸,回國後第二年,夫人郭德潔就因乳腺癌而去世。
年老喪偶分外孤獨,秘書程思遠看在眼裡,他通過好友張成仁(張成仁曾給胡蝶改過劇本)找到了復興醫院的胡友松,當時胡友松正打算調換工作,張成仁便以替她找工作為由將她帶進了李公館。
5
這張照片真是胡友松嗎?此處存疑。不過真的好美
李宗仁對一直從事護士工作的胡友松十分滿意,第一次見面就給了她300元的大紅包。
胡友松後來寫過一篇文章《我與李宗仁的婚姻》,詳細敘述了她與李宗仁結識的前後經過。
胡友松在文章中回憶說,第二次見面,李宗仁就「用兩個手臂抱住我,就在我的臉上親了一口」。
第六次見面之後,李宗仁單刀直入:
「我們倆的事情,通過國管局已向周總理作了專門的匯報,總理說只要你同意,就讓我們名正言順正式辦理結婚手續。
小胡姑娘,我看,這件事情我們就這樣確定下來吧?」
這婚結還是不結?
後來,她也就這事說過這樣的話:
「沒想愛情不愛情,那麼大歲數談什麼愛情啊,我就是覺得我去了,我就是主人了。
你看王昭君、文成公主、楊貴妃,人家怎麼樣,我不就是現代版的一個例子嗎?我沒考慮以後。」
她是把自己當作組織送給李宗仁的禮物,即便是「政治犧牲品」她也甘願。
不過,這一樁婚事,確實是改善了胡友松的機遇,改變了她的人生。
李宗仁和胡友松
1966年7月26日,27歲的胡友松和76歲的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舉行了婚禮,是為李宗仁的第三任太太,而此時離郭德潔去世也才4個月。
一枝梨花壓海棠,此中辛苦只有胡友松自己知道。
好在李宗仁溫和體貼,李公館也讓胡友松躲過了外界的風風雨雨。可惜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1969年,李宗仁就去世了。
不久之後,胡友松即被趕出了李公館,下放到了武漢幹校勞動。胡友松給自己改名為王曦,是希望自己的生命還有點希望有點盼頭吧。
1985年,她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退休後學習中國畫;
胡友松作畫
1995年,在北京廣濟寺皈依佛門,法號妙惠居士;
1996年,擔任山東省臺兒莊李宗仁史料館名譽館長,將塵封三十餘年的李宗仁珍愛遺物,全部捐獻給史料館。
2008年,胡友松去世,沒有子嗣。有人讓她總結自己的一生,她只說了四個字:一聲嘆息。
胡友松的一生猶如水上之浮萍,人生的每一步,她都聽之於人。有什麼辦法呢?她無權又無力,在雲譎波詭中走來,能活下來已是萬幸。
6
她的去世帶走了至今無法知道答案的秘密:胡友松的父親是戴笠嗎?
有人曾對比過胡友松和戴笠的照片,尤其是胡友松晚年時期的照片,認為頗為相像。
左:胡友松;右:戴笠
確實有點像,你們覺得呢?
可是,按照胡友松的年齡來推算,又出現了偏差。
胡友松於1939年出生在上海,而胡蝶夫婦在1942年才與戴笠相識。
「從小就隨母親生活在南京或上海」也有疑問,要知道,1937年,胡蝶夫婦就舉家逃難到了香港,1942年才到了重慶。她如果是胡蝶的親生女兒,應該出生在香港,而不是上海。
還有「若梅小時候對於母親的印象,她說總是片場的記憶」也有問題,若梅可以記事,應該也是1942年或1943年之後了,可是這時候,胡蝶已經被戴笠霸佔了,直到1946年戴笠去世。
之後胡蝶一直沒拍戲,直到1959年加盟邵氏集團。胡友松哪來的片場記憶呢?
胡友松到底是不是胡蝶和戴笠的私生女?甚至,她是不是胡蝶的孩子?
此間疑問重重,史料已無法查實。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誰都看不清說不透了。
推薦閱讀:
隨便聊聊《半生緣》的演員選角
同樣是被渣男辜負,胡蝶和阮玲玉的人生結局為何如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