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應該是初中畢業的學渣才會去上的學校,但是對於60後和70後來說,中專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恰恰是成績優異者的代名詞。不管是初中畢業考上的小中專,還是高中畢業考上的大中專,都是非常不容易。本人就是兩次衝擊中專的落榜者,註定與中專無緣,最後只好去上大學。
一、初中畢業考中師落榜。因為城鄉差異,所以對農村孩子來說跳農門是大家共同的願望。而離大家最近的就是初中畢業考中專,當時考上中專就可以不再是農民身份,吃商品糧,而且還帶幹部指標。我作為農家子弟也同樣想早日改變農民身份,爭取不再修理地球。
1986年參加中考儘管考試分數超過中師錄取分數線20分,但是對於一個15歲的農村孩子來說真的沒見過世面。在參加複試時,由於對音樂、繪畫、舞蹈等的欠缺,因此落榜了。而且運氣不是一般地差,竟然按地域被分配到縣裡最差的農村高中。
二、高中班上第一名高考還是沒考上中專。其實高中差我也認了,但是連中專都沒考上實在是意想不到的。因為我們上一屆還能考幾個本科,還外還十幾個專科和中專。當時我是衝著本科去的,我參加了軍校體檢,辦好了一切上軍校的手續,只等高考分數達標。結果全校理科生剃光頭,實在無語。
我也知道1989年高考沒考好是有原因的,學校管理混亂是最大因素。由於我們那一屆不再有預選考試,所有同學都可以參加高考。而我們高三學生一個班男生竟然都住在一個由教室改造的宿舍裡,對於一個農村高中,大部分同學感覺高考無望,因此宿舍裡每晚都講話到很晚。
最後在高考時發揮也不好,物理平時成績挺好的,基本在80分左右的,結果只考52分。最後高考495分,離中專錄取分數線差2分。以我家當時的經濟條件,如果能考上中專,我也會去上的,但是連中專都不給我機會。
三、復讀上大學。高考落榜後就來到了縣裡最好高中復讀,入讀復讀理一班。這個班基本都是全縣成績較好的復讀生,上一屆這個班聽說考了三十多個本科,佔全縣本科生一半以上。所以在這樣一個班級裡復讀,考上本科就順理成章了。不過我們這一屆理一班只考上二十多個本科,最好的也只考進了北京醫科大學。反而是應屆生裡考上兩個清華、北大的,那時縣裡最好高中每年都會有一二個清華、北大上線的,都是應屆生。
也許有人覺得高中考中專的都是學渣,如果你在那個年代試試,不說別的,現在如果不能考上211大學的,應屆考上中專都沒把握。換句話說,當年能考中專的,現在參加高考有希望考上211大學,一本應該沒一點問題。
那些60後、70後的過來人,你們覺得當年考個中專容易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