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
努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張江,如何成為
「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
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
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浦東如何全力做強創新引擎,
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引領高質量發展?
位於金色中環的張江金橋前灘,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浦東的文化高山和群嶺,
能回應「更美好」的需求嗎?
推窗見綠、出門公園,
這個目標如何實現?
浦東未來五年,您有什麼期待?
一起對話
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
同心圓、同心畫
20位市民代表
共繪浦東「十四五」幸福藍圖
張江目標:世界一流科學城
如何擔當國家使命,引領科學技術創新突破?
對話現場——張江科學城「未來公園」。這裡是上海乃至全國大科學設施最集中、創新人才最集聚、創新氛圍最濃厚的創新高地,是浦東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了解張江的前身今世,
點擊觀看話匣子記者報導:三個張江男眼裡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對話浦東區委書記」節目就從「張江男」的「爭先恐後」中開始了……
點擊下方圖片
進入 360 度對話現場,看看大家都怎麼說
張江既是代表著上海創新的符號,某種意義上也是代表著中國創新的符號,已經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創新要素最集聚、創新產業最集聚、創新人才最集聚的創新高地。現在張江還在加快成長,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科學城。
我們要把創新創業的環境進一步營造好,軟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比如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實現了科研成果和藥品生產之間的有機銜接,讓浦東不斷湧現更多的原創新藥、一類新藥。比如正在推進的「一業一證」改革,圍繞「辦成一件事」理念進行跨部門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大幅提升企業辦事的便利度和獲得感,已經從區級自主改革上升為國家級改革試點。改革,不斷深化改革,使浦東成為制度創新高地,促進產業發展。
企業是張江創新的主體,政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浦東將在四個體系當中做文章。
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孵化體系。在浦東有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通過形成一個完整的孵化鏈把土壤營造好,不斷培育扶持科創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全鏈條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大科學設施建設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大科學設施建好。同時在研發服務、計量測試、檢測認證、成果轉化等環節,建立更多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努力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成本。這樣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浦東已經有190個。全方位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近年來中國(浦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自貿試驗區版權服務中心等平臺都在浦東落地,幫助企業快速獲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同時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全覆蓋的科技投融資體系。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學城「雙城輝映」是重要抓手。為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小微科創企業獲得更多銀行支持,浦東建立了55億元科創母基金、小微企業增信基金,以此撬動社會資本進入。
現在張江還在加快成長,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科學城。圍繞這樣的目標,我們正在推進張江「提質擴區」,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質量,讓做科研的、搞產業的、從事各行各業工作的人才,在張江科學城不僅工作舒心,生活也舒心。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信息學院博士生 吳承堯:剛來上科大讀書,周圍特別荒涼,都是工地。現在讀博士,周邊越來越熱鬧了,張江最吸引我的是這裡的國家級科學設施,還有很多科研院所……
安居樂業是老百姓的基本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浦東始終在思考這個問題。浦東的人才是多層次的,所以我們構建住房保障體系也要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
這幾年,浦東通過推進美麗街區、美麗庭院、鄉村振興、水環境治理等專項工作,把城區變得越來越漂亮,鄉村變得越來越有味道和特色。特別是公共服務配套的提升,讓農村居住環境越來越好。所以張江探索把農民閒置用房與企業對接,改造成鄉村人才公寓,實現低於市場租房的價格租給企業青年人才,受到人才和企業歡迎。我們就是這樣通過多層次的渠道,基本滿足各類青年人才到浦東發展的居住需要。
(張江鄉村人才公寓)
十四五期間,張江將致力於提升市民生活的「溫度」。建設更多高水平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商業、休閒、交通、居住等城市功能,推動張江加快從「園區」到「城區」轉變,成為宜業又宜居的創業首選地。
「金色中環」金色起點
「金腰帶」如何成為產城融合新典範?
中環浦東段總長約29公裡,佔上海中環全線41%,沿線至少有10平方公裡的待開發空間。今年7月,浦東啟動「金色中環發展帶」建設。依託前灘、張江以及金橋主副中心優勢,激活中環沿線空間,帶動浦東整體發展。
規劃院規劃師 邴燕萍:高品質的浦東,金色中環應當加速建成,推進產城融合
塘橋街道社區工作人員 孫紅菱:浦東社區太大了,「家門口」服務體系,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
花木街道居民 王承根:金色中環邊應該多一些綠色,多一些口袋公園,不要忘了老年人,養老院也要提早規劃
秦暢:中環前為什麼要加個「金」字?
金色中環在浦東布局當中佔有突出優勢,可以激活釋放中環沿線10平方公裡空間,預計總投資將超過6000億元,計劃總建設項目286個,總建築面積約2300萬平米,「十四五」基本建成。
「金色中環發展帶」建設重點包括「三大金玉」「五小金玉」。「三大金玉」是前灘中央活動區和張江、金橋兩個城市副中心,「五小金玉」是滬東船廠、張江集電港、御橋區域、高青區域和三林區域,這些將成為浦東新的增長極。
前灘中央活動區:是落在黃浦江邊的「金靴子」,定位為國際企業總部、國際組織機構集聚區和國際交流中心。張江城市副中心:將建設兩座高達320米「科學之門」,兼具辦公、商業、人才公寓、文體等多種功能,周邊還將再建6座摩天大樓,形成摩天大樓群。金橋城市副中心:將建成百米高的摩天大樓14座,其中兩座超過300米,首批已開工的金橋壹中心是高達248米的超甲級寫字樓,已經超過金橋大廈的高度。
(張江「科學之門」效果圖)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浦東未來發展的新方位、新定位、新路徑,為浦東推進新時代高水平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擘畫了宏偉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必須始終以總書記對浦東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根本指引,深入抓好貫徹落實,謀劃推動「十四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的發展。
浦東的「十四五」將建設有功能的軸帶,發展有特色的園區,形成功能鮮明的發展布局。
中環要打造更亮的帶:依託前灘、張江、金橋三個城市主副中心,激活中環沿線潛力地區,形成功能提升拓展區、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匯聚融合帶。沿江要打造更美的廳:聚焦陸家嘴金融城、世博中央公共活動區,提升空間品質,促進文化交流,努力建設成為世界級會客廳和浦江東岸的「生活秀帶」。中部要打造更強的心:推動張江科學城擴區提質,推動金橋提升智能製造和數字服務能級,為浦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東部要打造更展的翼:更好發揮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重大旅遊項目對流量的集聚作用,豐富度假旅遊功能、促進關聯產業集聚,做強川沙城市副中心。北部要打造更新的港:以外高橋港和外高橋保稅區為核心,聯動更大區域,推動資源整合,強化貿易功能,疊加複合功能,更好地實現產城融合。南部要打造更快的極:依託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制度創新、功能培育、產業發展,建設智慧生態、宜業宜居的南匯新城,形成經濟新增長極。
「文化」,更高品質生活
浦東文化建設迎來收穫期?
上海安其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建華:去浦西感受的是海派文化,來浦東就看不到張江文化、浦東文化。講好浦東故事,我們得有人做。
浦東社會建設青年人才協會會員 任豔萍:浦東有非常多文化名片,是散落在各個地方的珍珠,我們沒有把它串起來。
我們追求的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發展,應該是全面發展,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抓重大文化設施建設:目前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浦東美術館、川沙體育場、周浦體育中心等都在建設中。根據目前進度預計:
2020年浦東足球場基本建成2021年上海圖書館東館試運營2022年上海博物館東館開館運營2023年上海大歌劇院竣工。
上海圖書館東館明年將開館試運營,總面積11.5萬平方米,80%的空間都將對公眾開放,在東館,市民不僅可以閱讀、學習,還可以分享、交流、創造。上海博物館東館計劃2022年開館運營,定位是「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建成後上海博物館100多萬件文物,都將有機會走出庫房進入展廳,「讓文物講中國故事」。上海大歌劇院,預計2023年竣工。還有就是公園,浦東目前有53座公園,「十四五」要建到100座。「十四五」要完工的世博文化公園1.88平方公裡,當中需要建起兩座山,一個48米、一個37米。我們將通過建設更多公園、綠化等,努力讓更多老百姓推窗見綠色、漫步進公園、四季聞花香。這樣浦東就會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城區,我們一起努力!
(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效果圖)
傳承浦東傳統文化、特色文化:包括張聞天故居、黃炎培故居、新場古鎮、高橋老街、吳昌碩紀念館等在內,浦東有435處文保單位,文保點,3400多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還有7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電視劇《三十而已》取景地——浦東新場古鎮)
浦東「十四五」,還有這些要@你
交通:推進軌交「成環成網」。目前浦東運營的有10條軌交,在建軌交5條,「十四五」期間將新增軌交線網100公裡,10號線二期、14號線、18號線、機場聯絡線等4條軌交將全面建成。另外明年將開建兩港快線市域鐵路,全長26.3公裡,預計2025年建成,未來從臨港到浦東機場只需15分鐘,到龍陽路30分鐘,到虹橋60分鐘。此外,浦東還將推進路網「內外通達」。加快高快速路建設。
養老:全面建成多點均衡布局的「東西南北中」較大規模養老機構,實現保基本養老床位街鎮全覆蓋。著眼於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聯動,加大盤活社區資源力度,在城區重點發展嵌入式養老,在郊區重點發展互助式養老,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教育:堅持「教育強區」建設目標,「十四五」將新建79所學校,加強名校長、名教師培養,深化緊密型集團化、學區化辦學模式,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醫療:持續引進優質醫療資源,九院、胸科醫院浦東分院計劃2021年開工建設;龍華醫院計劃2022年底竣工;滬東區域醫療中心計劃2021年6月開工建設。建設一批全市領先、國內一流的醫學學科。堅持預防為主,建設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生態:建設更多街角公園、口袋公園、林蔭道;探索發展立體綠化,讓綠色上窗臺、上牆面、上屋頂;努力實現市民推窗見綠色、漫步進公園、四季聞花香。
點點心願瓶,為浦東助力
浦東
下面哪些也是你的心願?
點擊心願瓶,助力添願
截圖發送至後臺,告訴我們!
華領創新藥
成功出海地
by陳力
上海光源成
為世界第一
的科學中心
by冷用斌
機器人遍布
浦東更智能
by吳俊偉
人民幣繼續
走向世界
by 戴凱揚
為老服務更精細化
空巢獨居
老人有人幫
by王承根
打造浦東
第一家
智慧醫院
by潘晶
塘橋擁有一座
專業運動場
by孫紅菱
浦東天更藍
水更清、
空氣更清新
by潘小英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