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剛過,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熱度不減,比賽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第二季播出同時,樂夏第一季冠軍樂隊新褲子樂隊最近也沒閒著,將當初諷刺湖南衛視是「城鄉結合部」的言論拋之腦後,接了芒果臺的活,「客串」最近熱度極高的女性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
新褲子的「客串」並非單純的客串,而是和每組「姐姐」各合唱一首作品,場面慘不忍睹。有歌迷調侃:「父親為了孩子的奶粉錢,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自去年新褲子拿到樂隊的夏天第一季以後,摩登天空老闆沈黎暉好像在芒果臺給新褲子辦了一張綠卡,《歌手》決賽參加了周深的幫唱環節,五四晚會唱了改詞版的《你要跳舞嗎》」,乘姐最新一期節目中,他們成了自帶流量的大咖。
除了芒果臺,新褲子上了不少其他電視節目,其中新褲子和劉敏濤合唱的《你要跳舞嗎》引發了現象級討論,割了一大波韭菜。
除了參加綜藝、上電視、當自帶流量的娛樂明星,新褲子今年也接了不少廣告,從為某豪車代言,到為某大牌碳酸飲料寫歌,新褲子都兢兢業業,廣告費一定賺了不少。
把一支搖滾樂隊當娛樂明星使用,這在內地真的稀奇。
半年來新褲子新歌不斷,但除了疫情期間彭磊寫的一首《有空地的地方就有人跳舞》,其它作品都不盡人意。
自粉絲100萬以來,新褲子巡演門票長了不少,他們的現場女孩也多了不少。喜歡搖滾樂的沒幾個,拿disco蹦迪的一抓一大片。
這樣的情形讓我不自然地想起他們在參加樂夏前,彭磊在音樂節上說的一席話,大致意思是怕自己火了以後老歌迷嫌棄自己。原本以為只是一句矯情話,沒想到真的會應驗。
除了新褲子,樂夏第一季稍微比出來點名次的,基本上都有向資本妥協的姿勢,拍廣告的拍廣告,上電視的上電視,這些行為跟搖滾樂不搭邊,讓許多老歌迷「很不爽」。
其實樂隊想要掙錢無可厚非,他們首先要活下去,才能帶來更好的音樂。但由於搖滾樂太抵制「錢」,特別注重「精神搖滾」,一旦跟物質沾邊就令人很不爽。不加選擇的「掙錢」,樂隊也就跟著變了味。
《樂隊的夏天》製作精良,兩季以來節目組很尊重參賽樂隊,把準了樂隊的脈,帶給觀眾許多感動,各界人士好評不斷。但看到曾經的冠軍樂隊變成這樣,有點不希望這檔節目再辦下去了。
周雲蓬說樂隊的夏天打破了樂隊的原有生態,讓這件事情變得功利化。我們當然肯定樂夏的積極影響,但它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比如搖滾樂迷們特別看重的這件事,樂夏會不會讓那些藉機成名的樂隊變了味?
新千年以來,搖滾樂更多屬於地下,屬於少數人的口味。很多人做樂隊只是因為愛好,因為一腔熱血,賺不賺錢似乎沒有那麼重要。2010年以前,除了少數幾個很有名氣的樂隊,大多數都是「賠錢賺吆喝」,做樂隊就是為了自己爽。
樂夏的出現打破了歌迷原有的共識,讓人們發現搖滾樂隊原來並不只有巡演這一條出路。新褲子的成功更是讓人體會到,原來中國的搖滾樂隊也可以是流量明星。
這樣懸崖式的視角轉換至少短期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對那些像新褲子一樣的第一批探索者來說,他們是摸著石頭過河,稍不留神就會跑偏,稍不留神就會變成叔叔不疼舅舅不愛的四不像。
就目前新褲子所處的狀況來說,這樣的情況是很容易發生的,他們毫無顧忌地接各種拋頭露面的大活,已經惹來滾圈一片唏噓聲。如果之後再沒有讓人認同的作品支起自己的流量,老本很快就會被吃空。
樂隊的夏天為樂隊帶來了名氣,也讓一些樂隊朝著歌迷不希望的方向跑偏。這種跑偏除了因為樂夏帶來的資本意外,還和樂隊成員本身價值觀息息相關。
樂夏第一季中的獲獎樂隊中,也有依然保持低調,基本不和資本沾邊、持續輸出優秀作品的樂隊,比如痛仰樂隊。當然,痛仰上樂夏抱著的本來就不是比賽的態度。
即便有朝一日新褲子真的擠進了一線音樂人的圈子,還是希望他們能保持初心,堅持態度,掙錢的同時帶來有質量的作品。再者,如何消除歌迷對搖滾音樂人的執拗,中國搖滾樂隊如何轉型,都需要細細思量。
樂隊的夏天作為一檔現象級音樂綜藝,帶來的影響遠不止讓幾支樂隊成名那麼簡單,它帶來的可能是內地搖滾文化的大洗牌,可能是一次內地樂隊與世界接軌的一次改革。
不希望樂夏辦下去是老歌迷的一點私心,或者說是一種自私的偏愛,希望這種偏愛可以讓已經成名的樂隊警醒,希望這種矛盾的抵制力量會成為樂夏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