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回家。」
十月瀟瀟,2020年的秋天,在春節延後的疫情,相信大家都會在這個國慶中秋雙節,聚國同慶的日子裡和家人團聚,那麼說到家鄉,你一定不能少了看這兩部錄入豆瓣榜單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
也許你會奇怪,兩個不同檔期的影片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那麼小編下面就來為你系統地整理~
高流量加持
《我和我的家鄉》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風格,雖然主題有調換,但仍然加入了很多高流量明星,讓觀者不禁感嘆「即便是看明星也值了!」更令人興奮的是,《家鄉》的劇情,情節仍然處於豆瓣一周高分檔上穩居其列。
那麼《家鄉》都有哪些流量明星呢?張藝謀擔當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都是人們熟知的導演。
演員王俊凱,王源,黃渤,範偉,徐崢,馬麗,劉昊然,王寶強,馬麗,王迅,于和偉,董子健,王子文,佟麗婭,李晨,孫儷,彭昱暢,楊紫,李佳琦,嶽雲鵬,雷佳音等等都為了影片增添了精彩之處。
細心的小夥伴已經發現,不僅《家鄉》有明星加持,《一點就到家》仍然有重合的明星帶來了高流量。曾獲過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導演徐宏宇在影片之前就因《夏洛特煩惱》、《喜歡你》、《七月與安生》獲得了多數粉絲,以至於在《一點就到家》沒有開播之前就獲得了高的期待值。劉昊然,彭昱暢,李佳琦在繼《家鄉》後重現第二影院,給了觀者視覺的驚喜感。
《一點就到家》不僅有明星的高流量,作為一部勵志鄉村創業,它還有很多名人名言加持。「人總是在正確的事和容易的事之間做選擇」「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失敗的不是事,不是人」……又給了處於迷茫期的人們激勵與力量。
主旋律貼題
「家鄉」「家」都是兩部影片所共有的字眼,不難看出「家」就是兩部影片相同的主旋律。
《我和我的家鄉》用五個關於講述家鄉的故事像一根糖葫蘆一樣穿插起來了整個影片。有以表舅來代表家鄉的記憶,也有在風沙漫天的家鄉立志走出去的回憶,更有乾脆把家鄉改造出記憶中的課堂的舉動,有把畫紙上的學校到後來成為建築師改造學校的學生……
木屋、拖拉機、農田、大山、農具、黃土高坡、火車、汽水、牆瓦,老舊的家具,晚上靜謐得只剩青蛙的叫聲,路燈,老人、小溪、草地……一幅幅景觀都是我們對家鄉的真實反映與感受。
城市和鄉村,哪個才是我們真正的家呢?
《一點就到家》回答了這個問題。它講述了三個青年人回家鄉建設的故事,一路上他們有過歡笑和爭執,有把每個老鄉都當作客戶,並在城市做快遞做得最好時就回家建設的快遞員,有創業失敗卻從去鄉村體驗生活找到方向的電商,有一生都愛種咖啡的咖啡商。
雖然到他們創業的成果要被收購時有一些目標上的爭執,好像他們有人只為掙錢,有人只為回報家鄉,但最後他們都選擇了初心和堅守。
就像影片中說的「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回家。」有時沒有選擇也是一種幸福,正因為我們有了太多的選擇,反而著重在於做各種各樣的選擇,而忘記了深度鑽研一件事才是真正的選擇。所以城市和鄉村並無優劣,而在於我們是否堅定了我們的初心與原則。
笑淚點把控
一部好的演講可以讓觀眾的情緒跟著演講人過山車,這才是好的演講人的高超之處,不知不覺的帶動觀眾的情緒,而電影亦是如此。
喜劇·溫情
《我和我的家鄉》是小品喜劇式的電影,但它也仍加入了多個溫情因素,因為家鄉本身也是承載著變故與離別。
《北京好人》、《我家有個ufo》、《歸鄉之路》這三個單元更多在喜劇方面抖包袱,讓觀眾在觀影前半部分就體驗到了放鬆,愉快,喜劇的氛圍。而後半部分的《最後一課》、《神筆馬亮》同樣帶動觀眾的情緒,在淚水中感受家鄉的變化和扶貧的心路。
勵志·現實
《一點就到家》帶著雞湯和毒雞湯的轉換,雖然《家鄉》的喜劇元素那麼多元,但云南口音仍然為影片增加了很多趣味,除此之外,影片中還加入了恐怖片相似的情節,不過沒有鬼神深入也無傷大雅。
但影片仍然讓觀眾在追隨影片進度時,體驗了一把勵志雞湯、美好幻想和現實各種疑難爭執之間的過山車。
這個假期你有和家人一同看過這兩部影片之一嗎?你更愛哪一個呢?歡迎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