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不過幾天的時間票房就破百億,帶著疑惑與好奇與妻子買票走進了影院。在觀影之前心裏面想,這不就是說我與我的家鄉故事的嗎?怎麼能夠吸引這麼多的人前去觀看?
走進影院看到影院裡已經坐了不少的觀眾,等到正式開演時我向周圍瞅了一下,竟然座無虛席。平時我是不怎麼看電影的,現在手機中的視頻節目多如牛毛,想看什麼影視節目,在任何一個有視頻的網站都可以找到自己心儀的影片。
也許是看的影片太多,已經有了一些審美疲勞,覺得影視作品虛構的成份比較多,逐漸的對影視作品失去了興趣。記得上一次看的影片名是《我不是藥神》,該影片中的故事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也由此讓我開始關注一些高票房的影片。
在我的意識中認為這一部影片的宣傳成份不小。等到正式觀看之中,隨著劇情的發展,那些劇情戳中了我的一次又一次淚點,那些眼淚有幾次都情不自禁的跑到了眼眶中,竟然還從眼眶中溢出來了。
個人以為,該劇之所以讓人觸動,是因為由真實的情況改編而成,讓觀眾覺得離自己很近。該劇雖然說沒有像「藥神」那樣悲催的情節,但是卻讓我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奮鬥的歷史。正是有了這樣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傳遞,才讓今天的人們生活的環境一天比一天好。
相信每一個人的心裏面都裝著自己的家鄉,也正是我們的家鄉,孕育出我們的父母長輩,是我們的父母長輩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生活。今天的我們隨著父母離開了家鄉,有的已經在新的地方建設了新的家鄉。
雖然有許多人已經紮根在新的地方,但是在他(她)們的內心世界裡仍然住著一個家鄉,那是他(她)們出生地,有他(她)們童年的記憶。今天的我們之所以能有比父輩們更好的生活條件,正是他(她)們對故鄉的熱愛,把自己的青春灑在了今天生活的熱土之上。
那些動人的故事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發生,扶貧幹部的攻堅,在離鄉背井中對貧困地區進行幫扶。一些駐村教師數年如一日,他們拿著微薄的薪水,用園丁的辛勤一點一點的澆灌著一棵棵小樹苗。
看一下今天我們的家鄉,從西到東,從北到南,那一個不是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道路到橋梁,從農舍到鄉間地頭,從前深山鄉村之間的隔絕狀態正被一條條紐帶連接。
幼時的夢想正在被今天勤勞的人們一點點實現。《我和我的家鄉》觸動了人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重燃了人們對師長的感恩之情,掀起了大家改變家鄉創造的熱情。
與其說這是一部充滿了正能量的宣傳影片,不如說這是一部喚醒了人們對家鄉熱愛的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是那麼的貼近生活,給人的代入感是非常的自然。如今的農村可以足不出戶辦理醫保,身處其中的人們與城市的居民享受同樣的醫療補貼,城鄉之間的差距正在一點點縮小。
鄉村教師們的魂牽夢繞,心系教育強國的宏願,正在一代代人手中實現。幸福的生活是靠勤勞的雙方創造出來的,以前的貧困可以依靠父輩們的努力一點點改變,今天的貧困完全可以依靠我們的智慧去創造和改變。
影片已經謝幕,影片中的故事沒有結束,影片中那些普通人的生活依然會繼續著他們的軌跡。在生活中的我們其實就是影片中的那些角色,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舞臺,努力飾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相信同樣可以創造出與影片中描述的那樣的美好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