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裡的道理都懂,我們仍需要不斷的看書呢?答案就是這三點

2021-01-18 箏小錢

「為什麼有些人已經非常厲害了,每年還會讀很多書?」

「書中的道理明明都懂,為什麼還要堅持讀書?」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堅持每天看書?」

「書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真得有那麼多嗎?」

……

每天都能看到類似的問題,關於讀書,很多人都有誤解,覺得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沒有必要讀書了。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我堅持閱讀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閱讀了上千本書,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懂得道理並不等於能在各個方面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知識是無界的,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想要不斷成長,就要持續從書中收穫知識,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閱讀持續收穫成長

知識是無界的,只有堅持閱讀才能持續收穫成長

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已經在事業上取得了讓人羨慕的成績,每年還要花大價錢買書、看書?因為他們深知一個道理——知識是無界的,想要持續收穫成長,就必須堅持閱讀,從書中收穫知識,在事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以為自己的專業很對口,沒必要再學習了,實際上進入職場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有技能、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學習,而看書是性價比最高的學習方式。

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我讀了大量的書籍,包括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個人成長等,每本書都帶給了我很大的收穫,不但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讓我意識到自身知識點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

知識是無界的,想要讓自己快速成長,只有大量閱讀,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一直保持成長的狀態,適應職場快速發展的節奏。

二、閱讀讓知識深入人心

很多人覺得自己看了一些書,書中的道理自己都懂,就沒有必要繼續看書了。

為什麼經常有人說:「看了很多書、知道了很多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高估自身的能力,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認為書中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優秀,自認為懂得了很多道理,實際上僅僅是知道了一些皮毛,壓根沒有深入理解和內化,過一段時間就忘得差不多了。

根據「記憶曲線」,我們對知識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遞減,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定期複習和鞏固學過的知識,我們能記住的知識會越來越少。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看書的時候心潮澎湃,覺得很多知識都對自己有啟發、認為作者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過幾天就忘得差不多了,甚至有時候壓根連書中講了什麼都想不起來。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遺忘很多東西,很多時候自認為懂得了很多道理,實際上經過時間的洗禮,會逐漸忘記已經掌握的知識,除非經過了反覆了的練習和實踐,這些知識已經深深印在了大腦裡,否則會很容易遺忘。

為了避免遺忘,能夠記住更多的知識、道理,我們只有繼續堅持閱讀、去刺激大腦不斷學習、記憶,才能讓知識深入人心,讓自己收穫更快的成長。

三、閱讀滿足自身需求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懂,沒有必要繼續看書、學習了,於是很長一段時間下班後都是各種追劇。直到開始閱讀,我才改變了自己不成熟的觀點,並不是上班後不用學習了,而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差勁。

隨著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我越發覺得自己的知識量不夠用,於是就去閱讀更多的書籍,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有了一些進步,工作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給我之後的升職加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知識的需求、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對書本中內容的理解層次也是不同的。隨著能力的提升,對一些書中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全面和深入,從書中收穫的知識也能幫助自己更好地成長。

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我們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想著用幾本書中的知識去應對未來的人生,是不可取的,除非自己想止步不前。隨著能力的提升,我們需要具備更完善的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去閱讀更多領域、有難度、有深度的書籍,不斷優化我們的知識庫,讓知識助力我們快速成長。

知識是無界的,社會也在快速發展,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道理,是無法滿足自己和職場的需求的,只有持續閱讀、學習,吸收更多的知識,才能時刻保持前進的狀態,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相關焦點

  •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做到這三點很關鍵!
    「道理我都懂,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某一天忽然想起一句話「人醜就要多讀書」於是立馬找書單加入購物車結算,等書到了沒有打開便束之高閣。或者看完一本書覺得腦子裡有點貨想寫一篇文章,當要下筆的時候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或者拖延等等在寫,就這樣一段時間靈感沒了對那本書的印象沒了就更不會去寫了。
  • 道理都懂,為什麼我們還打不好網球?
    中年人的悲哀在於,懂得很多道理,可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打網球亦是如此。——題記 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可大部分人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正如打網球一樣。盯準球、早點打、降低重心、保持專注……這些道理都懂,可依然還是打不好球。
  • 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文/卡卡西從出生在現在,在我們的成長之路中,聽過許多道理。無論是從家長,老師,長輩那裡,還是從書中,電視中,網際網路中。而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而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就是一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從某一角度出發對事情的認知,當然也就不同。就像這張圖中,到底是3根還是4根?我們不能說孰是孰非,每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於別人有用的道理,可能對你來說並不適用。
  • 市面上電子書那麼多,為什麼還要花錢買紙質書?答案就是這三點
    作為一名職業讀書人,我每年閱讀100+本書、寫幾百篇書評,家裡的書架上有幾千本書,很多人都很好奇,有免費的電子書看,為什麼還要花錢買紙質書?電子書看起來的確很方面,但也有很多劣勢,紙質書雖然要花錢買,還佔地方,但是它們有電子書無法超越的好處,對我的幫助也更大,所以我更願意讀紙質書。
  • 看書感慨萬千,合上書大腦一片空白?掌握2個技巧,讓書不白看
    「 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這是電影《卡薩布蘭卡》中的經典臺詞,也激勵著很多人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但很多人都有一個感慨,「讀了那麼多書,氣質依然那麼市井」,就像很多人感慨「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樣。
  • 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但就是做不好:底層邏輯是什麼
    從小我們都被父母家長灌輸各種道理和人生哲理,我們也認同,但是實際做呢,估計沒幾個人能做到,該三心二意還是三心二意,該玩還是玩。等到長大工作也會聽過讀過很多道理,職場竅門。讀的時候熱血沸騰,激情澎湃,但是過完就忘記了,所以我們看了很多講思想講道理的書和文章,感覺沒什麼卵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從接受思想到執行行動有著巨大鴻溝。
  •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說這句話人一定過得不好
    在生活當中,總有那麼一類人,喜歡常用標題中的這句話。「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你有什麼辦法嗎?」聽到這樣的詢問,是否有些熟悉?你身邊或者你自己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候?這句話其實暗藏了一個前提假設,就是「道理我都懂」。如果你一直在思考後半句「就是做不到」,並且陷入了僵局。
  • 道理明白的不少,為什麼還是不成功,因為你只是懂了道理
    為什麼很多真相理解容易缺做不到?這是我見過的最可靠的答案。聽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日子。人們經常談論這句話。事實上,紙上談兵容易,但不採取行動,一切也是徒勞,如果我們想過上好日子,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很多道理你懂,但是做不到,雖然你懂,但是你很難說服自己去行動。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簡單的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解答疑惑,讓我們走出困惑的困境。明白了真相就明白了,只有這些原則,吸取經驗教訓,行動起來,這樣你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對嗎?
  • 道理我都懂,行動還是差個「實際」
    其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是一讓孩子看書不是口渴就是要上廁所,甚至連眯著眼馬上要睡著的戲精都上身了,看著孩子實在是困得不行、渴的不行、憋著不行時,家長們還有繼續逼迫下去的狠勁嗎?大多數家長都免不了一番糾結,最後不是妥協就是拎起來一頓教訓,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也都是負面的。
  •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道理我都懂最近幾年,我們常常聽到兩句話:一句是「道理我都懂,只是懶」;另一句是它的變體,是「懂了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聽起來很讓人沮喪,想來也是,懂了這麼多道理,結果沒什麼用,該懶還是懶,提升不了行動力,自然也就改變不了人生的現狀。我們常說格物致知很重要,不禁讓人感嘆,致知和明理究竟有何用處?致知和明理自然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但判斷有用和沒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你以為自己道理都懂,是不是真的懂?如果明明不懂卻以為懂了,最終卻怪罪於道理沒用,這就有點無理取鬧了吧。
  • 聽書軟體那麼多,為什麼還要堅持閱讀紙質書?原因就是這三點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都沒時間去看書,於是大家就選擇下載各種聽書軟體,利用上下班的時間聽書。不得不承認,聽書的確可以幫我們利用碎片時間閱讀書籍,但是和看紙質書比起來,效果還是有明顯差距的。作為職業讀書人,我每年都會閱讀50-100本書,而且全都是紙質書,我家有上千本書,朋友們都很好奇,明明可以聽書,為什麼我還要看紙質書?
  • 經常看書與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職業讀書人親身體驗過的這三點
    這就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智慧型手機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如今,很多人都對手機產生了依賴,每隔幾分鐘都會拿起手機看一眼,以至於做什麼事情都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導致做事的效率非常低。幾年前的我也深受手機的影響,專注力很低,總是無法按時完成工作。
  • 為什么女人總喜歡壞男人?道理好男人都懂,但不屑去做!
    為什么女人總喜歡壞男人?道理好男人都懂,但不屑去做!很多小夥伴最近過來問我說,女人在戀愛中小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又不抽菸、又不喝酒、又不亂搞,曖昧,到底還要我怎麼做呢?這話聽起來很冤枉,其實一點都不怨。
  • 孩子不愛看書?媽媽當讀書機器?訓練孩子自主閱讀只需要一本好書
    前陣子帶小勳重讀《小王子》,為什麼是重讀呢,因為這本書買好幾年了。第一次給他讀時,他完全聽不懂,我想著他現在已經7歲了,應該能大概讀懂了。真是萬萬沒想到,他還是看得一知半解,很多地方需要我解釋才能get到含義,不過好歹有興趣了。
  • 心理學:道理都懂,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關鍵是要明白這點
    這是一則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我想看到它的人,都很容易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項,去和別人比較優勢項的高低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關鍵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項,幫我們過好自己的人生。
  • 顛覆多年讀書習慣,《高分讀書法》:竟然要少「看書」
    別看到「高分」,就猜想太功利,按照書中的方法去踐行,真正鍛鍊的是我們的思考力與解讀力,有了高能,高分還遠嗎?「如果你覺得把教科書上的知識一股腦兒裝進肚子裡就萬事大吉,你就大錯特錯了。」下面就讓我們來領略書中,將過目就忘的信息轉變為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我最大的三點收穫。
  • 從選書買書到靠看書賺錢,這份壓箱底心得請收好(基礎寫作篇)
    成長總是痛的,星標我們陪你文/陶瓷兔子,頭圖基於CC0協議使用今日份碎碎念前情提要:從選書買書到靠看書賺錢,這份壓箱底心得請收好(選書篇)從選書買書到靠看書賺錢,這份壓箱底心得請收好(看書篇)1終於到了最後也最實用的寫(zhuan)作(qian)篇.
  • 父母的這3點,毀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閱讀大時代」這個觀點是危言聳聽,還是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呢?首先,我們一起看一下專家的建議和國家教育部門的做法。「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是,遊戲、運動和閱讀」,這個觀點是由腦科學家洪蘭提出的。她是臺灣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臺灣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中國人的懂道理與認識漢字
    雖然我們現在教育完全西化了,從小學、中學、大學完全學習了西方的方式,西化的教學方式讓漢字失去了應有的含義,中國漢字一個字一個意思,沒什麼主語、謂語、賓語之分,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今日的眾多漢字,由大約三百個字根構成,完全符合「奧卡姆剃刀」這個簡易原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只有三百多個,為什麼只有三百個?因為三百個字是普通人對一類繁雜事物瞭然於胸的極限。
  • 現代「社恐」患者的困境:道理都懂,卻還是想要逃離
    《大腦修復術》一書給出了答案。在這本充滿「硬核」乾貨的科普讀物中,沒有煽情的勸慰和教科書式的告誡;聽來晦澀的「腦科學」常識,也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在第十二期「有書看·有話說」活動中,我們選出了五位讀者並寄出《大腦修復術》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