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已經非常厲害了,每年還會讀很多書?」
「書中的道理明明都懂,為什麼還要堅持讀書?」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堅持每天看書?」
「書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真得有那麼多嗎?」
……
每天都能看到類似的問題,關於讀書,很多人都有誤解,覺得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沒有必要讀書了。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我堅持閱讀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閱讀了上千本書,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懂得道理並不等於能在各個方面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知識是無界的,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想要不斷成長,就要持續從書中收穫知識,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閱讀持續收穫成長
知識是無界的,只有堅持閱讀才能持續收穫成長
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已經在事業上取得了讓人羨慕的成績,每年還要花大價錢買書、看書?因為他們深知一個道理——知識是無界的,想要持續收穫成長,就必須堅持閱讀,從書中收穫知識,在事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以為自己的專業很對口,沒必要再學習了,實際上進入職場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有技能、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學習,而看書是性價比最高的學習方式。
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我讀了大量的書籍,包括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個人成長等,每本書都帶給了我很大的收穫,不但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讓我意識到自身知識點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
知識是無界的,想要讓自己快速成長,只有大量閱讀,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一直保持成長的狀態,適應職場快速發展的節奏。
二、閱讀讓知識深入人心
很多人覺得自己看了一些書,書中的道理自己都懂,就沒有必要繼續看書了。
為什麼經常有人說:「看了很多書、知道了很多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高估自身的能力,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認為書中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優秀,自認為懂得了很多道理,實際上僅僅是知道了一些皮毛,壓根沒有深入理解和內化,過一段時間就忘得差不多了。
根據「記憶曲線」,我們對知識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遞減,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定期複習和鞏固學過的知識,我們能記住的知識會越來越少。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看書的時候心潮澎湃,覺得很多知識都對自己有啟發、認為作者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過幾天就忘得差不多了,甚至有時候壓根連書中講了什麼都想不起來。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會遺忘很多東西,很多時候自認為懂得了很多道理,實際上經過時間的洗禮,會逐漸忘記已經掌握的知識,除非經過了反覆了的練習和實踐,這些知識已經深深印在了大腦裡,否則會很容易遺忘。
為了避免遺忘,能夠記住更多的知識、道理,我們只有繼續堅持閱讀、去刺激大腦不斷學習、記憶,才能讓知識深入人心,讓自己收穫更快的成長。
三、閱讀滿足自身需求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懂,沒有必要繼續看書、學習了,於是很長一段時間下班後都是各種追劇。直到開始閱讀,我才改變了自己不成熟的觀點,並不是上班後不用學習了,而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差勁。
隨著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我越發覺得自己的知識量不夠用,於是就去閱讀更多的書籍,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有了一些進步,工作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給我之後的升職加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知識的需求、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對書本中內容的理解層次也是不同的。隨著能力的提升,對一些書中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全面和深入,從書中收穫的知識也能幫助自己更好地成長。
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我們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想著用幾本書中的知識去應對未來的人生,是不可取的,除非自己想止步不前。隨著能力的提升,我們需要具備更完善的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去閱讀更多領域、有難度、有深度的書籍,不斷優化我們的知識庫,讓知識助力我們快速成長。
知識是無界的,社會也在快速發展,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道理,是無法滿足自己和職場的需求的,只有持續閱讀、學習,吸收更多的知識,才能時刻保持前進的狀態,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