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6點,傅蓮香會準時起來洗一家人的衣服。那時,天剛蒙蒙亮,水西鎮五星村委官田村沉睡在城市的邊緣,偶爾能聽見賣魚賣菜的村民在鄉村公路上留下聲響。
3月16日,春雨霏霏,因前一天的陣陣春雷,傅蓮香的家裡停電了。記者來到她家時,她正點著蠟燭在洗衣服。衣服在搓衣板上來回摩擦的聲音,混在外面清脆的蛙聲和雞鳴聲中,顯得格外和諧,像在獨奏一支春之歌。
「快起來穿衣服,我要去給爺爺奶奶做飯了。」傅蓮香把衣服曬在樓頂,就去叫醒還在睡夢中的孫子。她的孫子已8歲,在五星小學讀一年級。每天步行一裡路程,獨自上學。記者來的前一天因淋雨感冒發燒,傅蓮香心疼地說。
孫子的感冒顯然還沒好,不舒服地嚶嚶嚶哭起來。看著時間滴滴噠噠,每天頤養之家的老人7點半要準時開飯。她怕去頤養之家給老人做飯晚了,便讓孫子再睡睡,囑咐愛人劉地保好好照顧他。她提著家裡吃不完的蘿蔔和大蒜去頤養之家。
傅蓮香就是老人們交口稱讚的「大廚」,即水西鎮五星村委官田村頤養之家炊事員。她小學畢業,沒什麼文化,但是一個勤勞奉獻,善良有大愛的人,也是一個責任心強,追求思想進步的人。
官田村頤養之家成立一年多,傅蓮香就已熟悉每一位老人的飲食喜好,每天做好飯,自己還給4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到家中。理解她的這份愛心,得從她年輕時說起。
傅蓮香有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其中,小女兒叫劉思,是她的養女。收養女兒的時候,家裡的姊妹都說她傻,說家裡怎麼會有這麼蠢的人。不過,她總是笑著說,傻人有傻福。
「每個禮拜都會打電話給我。這周打電話來還問家裡的田還在種麼?」傅蓮香開心地說,她總是跟小女兒撒謊,說家裡的田今年自家不種了,讓給別人家種去。今年21歲的劉思在武漢上大學,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應徵入伍,也是傅蓮香的驕傲。
回憶起見到小劉思的情景,傅蓮香滿眼憐惜。「現在的孩子都是寶貝,我這個女兒很可憐,但也命大。」傅蓮香聽娘家在豐城的鄰居說,家鄉有一個棄嬰沒人要,她便心生憐憫,與鄰居一同去把孩子抱回來。
小劉思在豐城拖船埠集貿市場,靠著周邊做小生意的老大爺老大媽湊錢買的奶粉活著,整整20天。「那時候孩子的腳都蹭破了皮,肚臍也在雨水中浸泡爛了。」傅蓮香去抱孩子的時候,下著雨。剛一回到新餘,小劉思就感冒發燒,得上了肺炎。傅蓮香又趕緊帶著她上醫院治療。之後,小劉思才慢慢好起來。
傅蓮香從小對女兒分外疼惜,女兒對她也非常孝順。雖然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劉思對身邊的親人都非常好。每年大年初一,她都要給家裡的親戚拜年。每個禮拜,她都會給傅蓮香打電話,囑咐母親注意身體,少勞累。
傅蓮香相信好人有好報,做好事能帶來好運氣。她說不怕別人說她迷信,自從收養這個小孩後,她的偏頭疼全部好了,再也沒有疼過,這就是做好事給她帶來的好運氣。如今,女兒正準備考軍校。她說,從小女兒就很可愛,這也是女兒帶給她的福氣。
如今,傅蓮香的大女兒已出嫁,小女兒還在上大學。大女兒是黨員,聽說家裡建設起頤養之家都慷慨解囊,對母親也是非常支持。傅蓮香的愛人也說她愛跟老人打交道,就讓她做喜歡的事情。
別人都把孩子從農村送進城裡上學。傅蓮香有自己的想法,她覺得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的。孫子每天自己上學,是吃了點苦,但是這苦能鍛鍊他的意志。孫子的成績在班裡是不錯的,她時常鼓勵孫子說,好好努力,以後他考上哪裡,她就跟到哪裡去照顧孫子。
用心撫養兒女,之後又撫養孫子,傅蓮香覺得老人也跟孩子一樣需要疼愛。做完家務事,傅蓮香到頤養之家開門,騎著自行車去水西老街買菜,以備中午和晚上的飯菜。「買點肉,買點鴨子。」傅蓮香和集貿市場上賣菜的師傅是熟悉的,沒過一會,菜就全部買好了。
傅蓮香回到頤養之家,已快到早上7點。傅蓮香拿出三個鍋,兩個電鍋和一個炒鍋,一個電鍋用來把剩飯煮成稀飯,一個電鍋用來煮茶葉蛋,一個炒鍋用來做蘿蔔絲蕎麥。
洗蘿蔔,繼而削成蘿蔔絲。鍋裡放水,把蘿蔔絲放進水中煮。從冰箱拿出蕎麥,過秤,加水和成蕎麥糊糊,倒入煮開的蘿蔔中一同烹煮,直至蕎麥呈塊狀。蘿蔔絲蕎麥做好了,其它兩個電鍋裡的東西也已經煮好了。這一連串的動作,傅蓮香完成地非常麻利。在這個過程中,記者和傅蓮香拉家常,並不影響她做事。
「這個不要錢,平時家裡有吃不完的蔬菜,我就會帶來頤養之家。有時候,村裡人也會送點菜和魚來這裡,我會給他們算些錢,就當是頤養之家買的菜,但是村裡人都不要,都是免費送的。」
「有多少老人吃飯,平時都吃些啥呀,做一天飯也不輕鬆吧。」
「十幾個老人吧,都是面、粉、湯圓、蕎麥等換著做。這些天,有些老人過年家裡還有菜就沒過來吃,還有幾個老人行動不便,要把飯菜送到家裡去的。」
「做完早飯,我要去田裡幹活,回來就可以做午飯了。今天中午吃鴨子,再炒點蔬菜。」
天漸漸亮起來,村裡的老人也陸陸續續地來到頤養之家,準備吃飯。
蘿蔔絲蕎麥好了,76歲的黃月英老人來幫忙,給年齡稍大一些的老人盛好,端在其他老人的桌前。吃完飯後,又開始擦桌子,洗碗。傅蓮香說,在頤養之家跟一家人一樣,像黃月英老人就像她的母親一樣。有時候家裡忙不過來,老人還會到家裡來幫忙哩。
「如今我們老人家有政府的好政策,有熱飯熱菜吃,省得自己做飯。還有這麼好的師傅。她不曉得多好,我不吃辣椒,還單獨給我挑出一點菜來吃。」85歲的黃月英老人家說,老人的喜好,傅蓮香都一清二楚。有時候老人不願意吃飯都會告訴她,她就給他們熱點牛奶,煮點麵條吃。有老人吃粉脹氣,她就煮點稀飯。有老人牙齒吃不動,她就煮點湯圓端過去。
「金能伯伯!」傅蓮香敲著門喊著,把做好的蘿蔔絲蕎麥端到95歲的劉金能家中。她說,前些年老人家都能下地幹活,今年就走不了路,得靠拄著輪椅前行。像這樣不能下地的老人總共有4位,老人吃啥,她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村幹部告訴記者,老人們平時有什麼事都喜歡找傅蓮香幫忙,傅蓮香也樂意幫忙,頤養之家就真的像一家人一樣其樂融融。平時老人吃完飯,還會到旁邊的娛樂室去看看電視。頤養之家建設後,村裡的鄰裡關係變得更和諧,吵架得少了,村裡人對政府更信任,同時,也成為了人們獻愛心的一個好平臺,像傅蓮香就是這樣的一個好人。
頤養之家的事情忙完後,傅蓮香開始下田勞動。等著中午再來頤養之家做飯。「還年輕,並不覺得累。」今年50多歲的傅蓮香一天一大早就開始忙碌,沒有休息片刻,而她卻說不累,因為她曾經是村長,如今雖然不是了,但思想也不能落後。看著傅蓮香的背影,她似乎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在旋轉,旋轉在老人們的心裡,也旋轉出一片愛的天空。
二十多年前
她從豐城收養一名棄嬰,視如己出
二十多年後
她成為頤養之家老人們交口稱讚的「大廚」
「還年輕,並不覺得累。」
今年50多歲的傅蓮香
用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感動著身邊人
向她學習,為她點讚!
下方評論已開啟,
歡迎大家給小新留言~
來源:新餘日報
文/圖:記者莫宇龍
編輯:郭晉 值班主任:陳玉霞
投稿郵箱:xinyuapp@126.com
聲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創,轉載《新餘發布》文章,請務必註明出處及作者和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