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

2020-12-28 日報調查TV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

世界上有三種人,黃種、白種、黑種。從古至今,雖然三者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背地裡波濤洶湧。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愛是純潔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只知道給予而不企求回報的。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名老太太和一名黑人棄嬰的故事。

2000年8月8日,上海老人朱婆婆出去買菜,買完菜在回家的路上她聽到了草叢中有一陣陣嬰兒的哭聲,朱婆婆撥開草叢之後發現草中放了一個嬰兒,孩子的身上放了一張紙條寫的嬰兒的生日:2020年8月1日。朱婆婆當時看到孩子只覺得可憐心疼,便把這個棄嬰帶回了家。

朱婆婆當時第一眼看到嬰兒的臉的時候就覺得他很黑,但是並沒有在意,以為他只是臉太久沒洗才這麼髒,將孩子帶到家之後,朱婆婆發現這個棄嬰渾身都是黑的,怎麼洗也洗不乾淨,朱婆婆當時以為孩子身體有什麼毛病,便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檢查,之後才知道這個棄嬰是一個黑人混血兒。

本來家裡條件就不好,家裡人都反對老人收養這個棄嬰,建議送去孤兒院,知道孩子是黑人混血之後,家人鄰居都紛紛勸說老人不要領養這個嬰兒,但是善良的朱婆婆不管其他人的反對,堅決的收養了這個小孩,用自己的方式去養育這名嬰兒,還給他起名叫做朱軍龍。

朱婆婆知道教育對孩子很重要,但是因為朱軍龍的戶口問題,暫時沒辦法上學,朱婆婆費勁千辛萬苦終於將朱軍龍送去了學校。黑人朱軍龍在學校是一個很特殊的孩子,但是所幸他的膚色雖然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並沒有因此得到嘲笑,朱軍龍和學校的孩子們都玩得很好,雖然長大的朱軍龍開始變得淘氣和貪玩,令老師和婆婆都很頭疼,但是朱軍龍很聰明,他的成績一直都很好。

當孩子年紀越來越大,即將要考大學的時候,婆婆犯難了,因為孩子一直沒有戶口,沒辦法去考取大學,還好,朱軍龍的情況被越來越多的人得知,直到2014年5月份,當地的有關部門幫助朱軍龍解決了上海戶口,這樣一來,他也能夠安心的參加高考了,也算是正式加入了中國國籍,值得一提的是,朱軍龍的戶口上的民族欄,填的「漢族」。

2018年,朱軍龍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生,雖然朱軍龍已經是個大學生了,但是他對家比較留戀,經常會回家幫助朱婆婆做家務,照顧朱婆婆的生活起居。 

朱軍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知道朱婆婆對自己的愛,是自己怎麼努力都回報不完的,所以他唯有好好學習,憑自己的努力帶給朱婆婆更好的生活才是對朱婆婆的報答

朱軍龍本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祖孫二人的事跡觸動了很多的人,每一個認識朱軍龍的人也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很多很多人帶有種族歧視,但我想,無論什麼人,什麼種族,都應該是平等的,唯有愛才是最偉大的。

歡迎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期待你的關注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易)

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20年前,上海老太收養一黑人棄嬰,為他在上海落戶,如今過得怎樣
    這個孩子身上一絲不掛,身下只有一條破毯子,渾身「髒兮兮」的,一看就知道是被人拋棄的孩子,朱阿婆是窮人家的孩子,從小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最看不得小孩子受苦,於是她咬咬牙,把孩子帶回了家,立馬給他洗了個澡。結果把孩子放在澡盆裡洗了好幾次,就是「洗不乾淨」,這娃娃怎麼還是那麼「黑」?
  • 黑人混血棄嬰,被上海阿婆撫養20年,現在他們過得怎麼樣?
    混血棄嬰就是其中之一,生活在中國上海的混血黑人朱軍龍就是曾經其中的一員,他沒有受過太多的苦,甚至還有了自己一套小房子,而且還有一個對他不離不棄的中國奶奶朱水寶。其實他並不是奶奶的親生孫子,他是被阿婆從草叢裡撿回來的,這應該要從20年前說起,當時朱阿婆5點去菜市場買菜,年紀大走路比較的慢,在草叢當中聽到了細微的聲音,扒開一看竟然是一個孩子。
  • 上海老人撿到一混血棄嬰,含辛茹苦把他撫養20年,後來怎麼樣了
    上海的一位老人在20年前撿到一名黑人混血棄嬰,含辛茹苦的養育他20年,如今已經20歲的他長大成人。也明白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家庭。和年輕的混血黑人相比,老人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而現在的他們怎麼樣了?老來得「孫」的半百夫婦2000年8月,上海一位朱姓阿婆在下午去買菜的途中,在草叢中發現了這名混血棄嬰。心生不忍的朱阿婆沒有過多猶豫,便把這名棄嬰撿了回去。起初朱阿婆並不知道棄嬰是黑人混血,只把他身上的黑膚色當成生病的症狀。
  • 西安六旬老人收養棄嬰,如今遇到這個難題!該咋辦?
    2016年12月26日的清晨,當保潔員的張老漢聽到一個消息。張寨村村委會以及現場證人出具的「撿拾棄嬰情況證明」顯示,這名孩子拾獲於2016年12月16日,是張老漢外甥在打掃衛生時發現的,當時孩子哭得很厲害,無人照料,孩子身上也沒有任何消息。一晃四年過去了。現如今,張老漢一家子抱養的這名女嬰在鄰村的一所民辦幼兒園上小班。
  • 53歲溫碧霞與商人老公恩愛20年二千萬豪宅曝光收養棄嬰視如己出
    ,婚後未生育,反而10年後在內地收養一名孤兒,取名何國倫(Xavier) ,更視如己出般看待。溫碧霞再次相信愛5歲的她差點就被媽媽賣掉,15歲就加入娛樂圈的溫碧霞一直沒有家庭溫暖。她的人生轉捩點是在1996年,她遇到了現在的商人老公何祖光,溫碧霞常常高調放閃,近日的微博相片中二人都流露著幸福笑容,溫碧霞更於4月14日的微博留言: 「能把時間定格在這一刻嗎?」,簡直愛意滿瀉。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2:公民合法收養孤兒條件過高 程序繁瑣南昌的一位愛心媽媽就遭遇此問題。住在西湖區的江火香1995年開始收養幫助孤兒和困難兒童,但是她的愛心行為很難被《收養法》和民政部門認可——她也一直沒有去辦理合法的收養手續。對此,江火香稱,她並不是不辦理手續,而是手續辦起來實在太繁雜。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收養棄嬰,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一個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以一己之力,見證世間大愛。一、收養棄嬰是一種福報凡世人,都有三個最大的願望,乃財、子、壽。如果有了錢財而又長壽,膝下猶虛,也是美中之不足。收養貧苦孤兒,教養兼施,最能體現佛陀本懷。你們為孤兒服務,即是修行,即是精進,也會得到福報。」少林慈幼院的一位老員工說:「辦慈幼院是少林寺做的一件大功德,不僅救助了一批孤兒,更鑄造了一個愛的平臺,讓大家的愛心和善緣得以成就,讓人們體會到孤兒不孤,大道不衰,人世間真情和真愛永在。」
  • 20年前撿棄嬰,20年後身患絕症無奈託孤,引出棄嬰父母身份不一般
    [ 截取於陳奕迅歌曲《孤兒仔》的歌詞 ]每每看到棄嬰的新聞,或聽到棄嬰的故事,腦海都會想起陳奕迅的這首歌,心中有種莫名的傷感,眼眶也不受控制,自覺的溼了。下面的故事除了有感動,還有憤怒。看著可憐的嬰兒,李山陽動了惻隱之心,在加上妻子早些年切除了子宮,無法生育,自己膝下無兒無女,於是決定收養這個女嬰,把她當自己的親生女兒,並起名李婷。屋漏又逢連夜雨不久後,李山陽和妻子工作的工廠倒閉了,妻子因為在家照顧女兒,也無法出去打工,縣城的開支又大,一時半會找不到工作。於是經過和妻子商量他們搬回了農村老家。
  • 甘肅道士收養棄嬰 道觀內兩人「相依為命」(圖)
    一年來,這裡除了餘音嫋嫋的誦經聲外,還多了幾聲孩子的啼哭和歡笑,這是因為,一年前,百衣觀的魏道長收養了一名嬰兒。  新生兒被棄道觀 道長不知所措  在小孩周歲時,記者拜訪了這座道觀。一進觀內就看見一名活潑的小男孩蹣跚學步,給肅靜的道觀帶來陣陣笑聲。一年過去了,與嬰兒當初的「邂逅」,魏道長仍記憶猶新。
  • 中國體操隊全副武裝抵達日本;7旬老人收養腦癱棄嬰4年花30萬
    【陝西7旬老人收養腦癱棄嬰4年花30萬】 11月6日,陝西渭南。4年前,王海波在家門口發現一名患有腦癱的棄嬰。孩子雖患病,王先生一家卻沒有放棄,為了給孩子看病,本不富裕的家庭負債纍纍。一家人的呵護下,小女孩終於學會了走路。
  • 這位叫王梅的龍港人10年來,收養了115位老人!
    走進養老院,20多位病殘老人正在安閒、自在地活動。儘管王梅三個月前嚴重扭傷的腳脖還沒有痊癒,但她還是挪著小步,為老人們收拾房間、打理衛生、做飯燒菜,一刻不停地操持著自己的「家」。  多年來,王梅一直有收養棄嬰、扶助孤寡老人的善舉,2008年春,剛剛步入花甲之年的她,決心把自己的慈善事業做大。她花費所有積蓄,在新陡門村買下了三間房子的地皮,著手辦養老院。
  • 10歲棄嬰因不符合收養條件 至今無法正常落戶
    10年前,天賜被父母拋棄,一對老夫婦撿到了他。然而,在身邊養育多年後,張佔宗老兩口才發現,因為年齡過大,他們不符合收養條件,法律一直沒有承認他們和天賜的「爺孫關係」。沒有被正式收養的天賜,也無法像普通孩子一樣正常落戶。
  • 拾荒老人撫養兔唇棄嬰12年,為等其父母守在廣州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酒幹倘賣無,裡面的故事讓人感動和心酸,啞巴老人為了養活小女孩整天靠撿垃圾為生,父女兩相依為命,老人又當爹又當娘的,整個劇情告訴了我們父親的偉大之處,近日在1月6號有記者就了解到一現實版的酒幹倘賣無,拾荒老人撫養兔唇棄嬰12年為等女孩父母守在廣州多年。現如今遇車禍昏迷不醒。
  • 全真派陳光靜道長逝世:曾收養70多名棄嬰,獲溫州好人稱號
    全真派陳光靜道長逝世:曾收養70多名棄嬰,獲溫州好人稱號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1-19 20:08
  • 世界首富貝佐斯:收養中國棄嬰寵成小公主,是親情還是資本運作?
    清晨公園的哭聲 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歷時42年之久。但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農村地區的老人們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 很快,警察在嬰兒的襁褓中找到了一張寫有出生年月的信,希望孩子能得到好心人的收養,儘管孩子出生不到一個星期,但是,這仍然不影響重男輕女的父母狠心將她遺棄。
  • 電視劇《暖春》,豆瓣評分8.8分,比《八佰》更催人淚下
    最近《八佰》這部電影可謂是話題不斷,看到「哭溼口罩」這個詞,猛然間也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暖春》,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分的苦情電視劇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一直沒有勇氣看第二遍,怕再次被劇情煽動哭的稀裡譁啦。
  • 人間情深似海者莫過於祖孫情!
    《愛.回家》城裡長大的小外孫被媽媽送到鄉下,由外婆暫時照顧,小外孫從開始瞧不起又窮又啞的外婆,到逐漸與外婆產生濃厚感情的過程,講述了一個濃濃的親情故事。2.《孫子從美國來》老楊頭和布魯克斯在生活習慣、語言形式、行為思維以及文化觀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對立,經過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包容、接納以及人性化的關愛,最終變對立為友情,老楊頭和布魯克斯成為老少朋友。
  • 二十多年前,這個新餘人從豐城收養一名棄嬰,如今她一心撲在這裡......
    孫子的感冒顯然還沒好,不舒服地嚶嚶嚶哭起來。看著時間滴滴噠噠,每天頤養之家的老人7點半要準時開飯。她怕去頤養之家給老人做飯晚了,便讓孫子再睡睡,囑咐愛人劉地保好好照顧他。她提著家裡吃不完的蘿蔔和大蒜去頤養之家。
  • 老人扛煤氣罐將棄嬰養成博士,親父母前來認親,後來如何?
    前言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在1983年火遍中國的電影《搭錯車》,這部影片講述的就是一位退伍老兵收養棄嬰阿美的故事。或許電影中的橋段被大多數人定義為不真實的橋段,但是這樣的故事卻真實地發生了。在1987年的寒冬,一戶清貧的人家就將湖北孝感火車站的棄嬰帶回了家,並將其收養撫養長大。1987年的冬天非常冷,而在小年夜的那一天,則是個合家團圓的日子,但家境貧寒的肖崇陽卻不敢懈怠,他是以扛煤氣罐為生的,多扛一天,家裡的經濟就會稍好一點。他和往常一樣騎上三輪開始工作,煤氣站在城西的桂口村附近,肖崇陽需要騎行六七公裡。
  • 祖孫二人雙雙死在家中,構建鄰裡關係迫在眉睫
    事實上,西安城北一小區發生祖孫二人死在家中的事例,既不是個例,也不是僅此一例,如果我們不採取積極應對措施,類似祖孫二人死在家中的事件可能還會繼續發生。於此而言,這就直指構建良好的鄰裡關係迫在眉睫。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一對夫婦外出遊玩,把1歲零8個月大的孩子託付給老人,而老人突然離世,導致孩子又活活餓死家中,這悲劇難道還不夠警示和慘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