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二戰最精準的步槍,卻沒能參加二戰,特別的瑞士K-31步槍

2021-12-27 生活聞天下

提到二戰最好用的栓動步槍,許多軍迷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無論是"吃雞神槍"毛瑟98K,還是蘇聯著名的"莫辛納甘同志",甚至"約翰牛"珍愛不已的李·恩菲爾德步槍都能排得上號。

就在這些一代名槍的背後,其實還有一把兼具射速快、精度高、製作精良的步槍。雖然它沒能在實戰中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但打過這支槍的人都稱他的準度是"萬裡挑一"。它就是瑞士的K-31步槍。

一、中立國的優秀產品

提到瑞士,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它對外的中立態度和它舉世聞名的精密儀器。任何的東西只要出自瑞士人之手,那麼絕對可以稱之為一款藝術品。本文的主角K-31步槍也不例外。

K-31步槍,全稱為"瑞士1931型步槍"(英語:Swiss Karabiner Model 1931)。由瑞士聯邦軍工廠製造,是一款直拉式槍機步槍,與著名的施密特·魯賓步槍一樣是當中的代表。該槍採用自由浮動的槍管設計,與槍身只需要兩個螺釘進行固定,一個連接槍管,而另一個與槍膛進行連接。

K-31從設計上來源於之前的K-11步槍,使用魯賓公司自研的7.5×55mm口徑步槍彈。與魯賓步槍相比,K-31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後置閉鎖突筍放到了前面,縮短了槍機和槍匣的長度。

使用直拉式槍機的K-31,上膛通過拉機柄上的定型凸榫和定型斜槽共同完成。子彈上膛時,先將拉機柄往後拉,隨後凸榫和斜槽共同作用將子彈推入,整個流程下來一氣呵成。K-31的使用方法在現代一些轉栓閉鎖的自動步槍中也大量採用。而槍枝上面的圓環是槍的保險和擊針,當圓環豎立時,槍枝就處於射擊狀態;相反當圓環橫置時,槍枝為保險關閉狀態,此時就無法擊發成功。

K-31的供彈方式一共有兩種,一是使用6發的步槍彈夾,另一種是將子彈從上方拋殼窗中壓入進行裝填。因為採用直拉設計進行上膛,因此該槍在換彈時有著極高的速度,彌補了傳統栓動步槍射速較慢的特點。根據戰後的資料顯示,一些掌握熟練的士兵可以快速上膛射擊,其射速比著名的毛瑟98k步槍要快上兩倍不止。

這樣快速的射擊上彈速度,可以讓瑞士士兵在實戰中充分壓制對手的步槍,短時間用最多的子彈來取得戰鬥中的優勢,因此瑞士軍方對這款栓動步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1933年首支步槍成功研發起,直到戰後的1958年,K-31步槍累計生產了52萬餘支,就連梵蒂岡的宮廷衛隊都採購100支,作為防身之用。

二、令人吃驚的精度

評價一款步槍是否可以稱為"神槍",除了外形和工作原理要與眾不同外,槍枝最基本的精準度也是評判優劣的最好辦法。而K-31以其"令人震驚"的射擊精度,成為了槍枝愛好者口中的二戰神槍。毫不誇張地說,如果K-31說它的射擊精度排第二的話,那麼沒有別的步槍敢稱自己為第一。

作為一個中立的歐洲小國,瑞士軍隊深知自己境內多山地的地理情況,因此在平原地帶使用的重武器和裝甲機械化方案就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山地作戰和遊擊戰這些靈活作戰方式,這就要求士兵的輕武器的靈活與精準度性必須過關。對於以生產精密儀器和機械聞名的瑞士來說,這些都不算是什麼大問題。

根據聯邦軍工廠的數據顯示,K-31步槍的理論精度為300米內R5的散布率為4cm。下圖是一位外國設計愛好者使用K-31在910米進行射擊的成績,可見18發子彈都完美地散布在準心4cm範圍內,其精準度絕對令人吃驚。

基於這種高精度的表現,K-31在瑞士軍隊一般作為精確射手步槍和狙擊步槍使用。尤其是使用光學瞄準鏡後,K-31的射擊精度更加如虎添翼,在中遠距離對敵人的殺傷性有著極高的精度。此外在民間,K-31還大量用於民間射擊比賽中,成為射擊愛好者最喜歡的射手步槍。

三、未能參加實戰的遺憾

說了這么半天,這款精準度極高的步槍,為何沒能參與到實戰當中呢?這當中最主要就是保養性和設計性的問題。從外表上來看,K-31步槍是直拉式槍機步槍,但在槍枝內部仍然是需要旋轉來實現拋殼的,這樣就造成製造槍枝零件時,裡面的工藝必須要特別的精密,成本也就大幅度地上升了。

同時為了防止用力過猛將槍栓損壞,因此在實際操作時需要將槍栓緩慢勻速地推入槍管當中。因此在實戰時,很容易影響換彈的速度,而李·恩菲爾德步槍因為結構不是太複雜且皮實耐用,因此實戰射擊速度是非常給力的。

另外就是直拉式槍機的工藝複雜,如果遇到泥沙、塵土等異物便很容易堵塞,造成無法射擊的情況,這對於實戰中的士兵來說絕對是要命的。加上加工工藝的複雜,因此除了瑞士以外,其他國家都沒有辦法去成功研製這樣類型的步槍,這也使得該槍在出口時有了很大的限制性。

最後就是該槍的槍託因為材料工藝的不同,因此訓練時會出現槍託和子彈帶損壞的情況。尤其是使用胡桃木製成的槍託在攀登時容易出現變形的問題,因此士兵不得不在外面塗上亞麻籽油進行維護。

雖然K-31步槍在實際射擊時,出現了這樣和那樣的缺點。但憑藉其出色的射擊精度和精密的內部構造,使其在戰後成為許多槍枝收藏者最為喜愛的二戰老步槍之一,尤其是機匣上採用雕刻方式印上的瑞士軍用徽章,更體現了這支步槍極高的稀缺度和收藏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K-31步槍雖然實戰中未能體現"二戰最準步槍"的實力,但憑藉珍貴的稀缺性和保值性,使得它在二戰輕武器史上留下了一個寶貴的名聲,成為二戰中最為耀眼的一款制式步槍。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4大最強軍刀:第2是反曲刀之王,第1中國造,比三稜軍刺還兇悍

二戰最強手槍:「盒子炮」八路軍最愛,美軍不顧性命也要撿第3把

解放軍最強的5種軍刀,能全部認出的都是真軍迷!

相關焦點

  • 被神話的98k步槍,性能上並無所長,但卻成了二戰最著名的步槍
    如果一款二戰類的遊戲中不出現98K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流暢的拉栓、可靠的人機功效、恰到好處的長短、不錯的精準都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是這款武器其實在二戰德軍中並非主角,且它的性能也僅僅是可以用,或者是恰到好處。接下來我們好好聊聊這款在吃雞中被譽為德皇的武器。
  • 二戰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的是這國 使用的還是最好的步槍
    二戰時英國大量使用的步槍是李-恩菲爾德步槍,是1895年到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共生產了大約1700萬支。李-恩菲爾德步槍二戰時,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的只有美軍,裝備的半自動步槍是M1加蘭德步槍。
  • 宿敵難當:FAL步槍和M14步槍,二戰後美軍制式武器的競標
    雖然美國的M1加蘭德是一支非常成功的半自動步槍,但是到了二戰結束之後以及韓戰中,該槍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固定的彈匣,半自動的射擊方式,還有碩大的體積都讓M1加蘭德比同一時期的步槍差勁很多,它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代步兵作戰。
  • 小鬼子個子矮,為何非要扛杆二戰最長的步槍?
    槍身全長127.6釐米,再加上三零式刺刀可達166釐米,這個長度是二戰其他國家步槍望塵莫及的。二戰時期,由於戰術理念從塹壕戰演變為運動戰,所以制式步槍變短是大趨勢,比如德軍的毛瑟98式步槍從1.24米調整為1.1米,蘇聯的莫辛納幹步槍從1.3米改為1.2米,國民政府的漢陽造也從1.25米改為1米。唯獨日本逆世界而行,我行我素,三八步槍的長度比士兵的身高還高。
  • 收藏家眼中的極品武器 二戰最前衛的傘兵步槍
    FG42二戰中的德國設計出了不少走在時代前沿的黑科技武器,耳熟能詳的STG44突擊步槍、V2飛彈、Me262噴氣式戰鬥機等等。在這群星璀璨的黑科技中卻有一款武器常常被軍迷們忽視,反而是在槍枝收藏家眼中精貴無比。這就是今天的主角——FG42傘兵步槍。
  • 二戰時期最好的步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性能優良超越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的武器都在飛速地更新換代,這其中不乏設計優秀的各式武器,眾多武器中最被士兵常用和貼身的武器自然是槍械了。二戰期間設計優秀的步槍也是多的數不過來,不過,按照人類的行事風格凡事都是要分出一二的。
  • 八路軍老照片,每人一把二戰中最長步槍,射程2400米!
    關於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所裝備的單兵武器,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的只是老套筒、漢陽造、中正式等等一些老式步槍,然而,最新發現的老照片顯示八路軍不僅僅擁有這些武器,他們還裝備了一款二戰中最長的步槍,有效射程可達2400米。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
  • 那些曾經出現的二戰經典武器排名-步槍篇,總有一款你聽過的!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能想到什麼?很多人馬上能想起那些慘烈的戰役,諾曼第登陸、閃擊法國、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突襲珍珠港、敦刻爾克大撤退等等。那如果說到二戰的武器裝備,相信會有數不清的回憶湧上心頭,最著名的應該屬於美國的原子彈了。這款武器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整個二戰甚至是整個世界的當時以及未來的走向。
  • 後坐力太大、射程太遠,為何直到二戰末才意識到步槍威力過剩?
    普遍都認為,栓動步槍的威力過剩,無法實現全自動射擊,要是能早點裝備小口徑子彈或者減裝藥的中等威力彈藥,甚至能改變歷史的走向,那麼為什麼直到二戰末期才意識到栓動步槍的威力過剩嗯?、首發摧毀目標佔得先機,在這個時期各國的槍械研究者們都是儘可能追求步槍的大威力,怎麼能說步槍威力過剩呢?
  • 聯邦德國的步槍之路,戰後德軍制式步槍發展史
    開篇丟圖,上邊這張圖從下至上是聯邦德國(西德)在二戰結束之後軍用制式步槍的發展路徑。很多小夥伴都對德國人二戰時候的槍械了解不少,但對戰後德國的步槍發展不那麼感興趣,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戰後的德國步槍簡史,相信大家看完後會有一定了解。二戰結束之後,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該槍斃的槍斃,該解散的解散,德國也被英美法蘇四國駐軍佔了。
  • SKS與M14的對比:二戰後美蘇第一代步槍 從針鋒相對到共同讓位
    事實證明,二戰後的那段時間,是歷史上武器研發(尤其是輕武器)最活躍的時期之一。本文是「兵工廠生活(ArmoryLife)」網站發布的介紹文章,作者Tom Laemlein,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二戰時期,蘇軍使用的主要步槍。儘管蘇聯軍隊在整個戰爭中都長期缺乏步槍,但他們還是成功擊敗了德軍。
  • 為什麼狙擊步槍不能打連發?狙擊步槍的半自動和栓動式之爭!
    正是由於火藥氣體從導氣孔中洩露,引起了槍管中膛壓產生變化,影響了彈頭的精度。)栓動式槍機在擊發後到子彈離開槍口之前沒有機械動作,可以達到最高精度。半自動槍機需要導氣管、活塞、連杆的推動,在子彈離開槍口之前已經開始動作,其衝擊力和慣量對全槍的平衡不可避免地要有一點影響,所以理論精度不及栓動式,但半自動可以連續擊發,便於一擊不中的時候迅速補槍。
  • 二戰中德國製造的逆天武器;卡爾臼炮,弧線步槍
    #老照片#二戰中的德國處於科學技術的爆發階段,德國不僅是軍事大國、經濟大國,政治大國,也是科技大國;二戰中德國設計出一大票「概念性」武器,有些開歷史新河,戰後被發揚光大,有些被廢棄,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 二戰蘇聯這種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敢和MG42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SVT步槍以它的尺寸來說是非常的輕,例如SVT-40比莫辛-納甘1891-30長了約5釐米,但重量卻輕了近半公斤。雖然發射的槍彈相同,但SVT的後坐力卻比莫辛-納甘要低,射擊精度也很接近莫辛-納甘,而莫辛納甘是二戰中精度非常優秀的一種栓動步槍,可見SVT的精度多麼的好。
  • 話說軍世:精準射手步槍等於狙擊步槍麼?顯然不是
    【話說軍世】因為「吃雞」等遊戲的關係,精準射手步槍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這種具有連續精確射擊能力的步槍,顯然在操控性上比較「友好」(對於俊赫君這種遊戲菜鳥來說),也有部分網友認為,這種步槍顯然是更好用的狙擊步槍,那麼精準射手步槍等於狙擊步槍麼?顯然不是。精準射手步槍等於狙擊步槍麼?
  • 二戰不止德國人有突擊步槍,芬蘭的AL-43了解一下?
    提到二戰芬蘭的輕武器大家腦子裡第一影響應該是KP31索米衝鋒鎗,狗子在這兒就不贅述這把二戰時這把極為優秀,但性價比太差的槍,而聊聊這把不大為人所知的Lahti AL-43。看這把槍的樣子是不是挺像KP31的?沒錯他們的設計師是同一個人——芬蘭武器大師拉赫提。
  • 能當機槍使用的步槍,德國傘兵的專屬武器——FG-42傘兵步槍
    發生在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最無情的一場大劫難,也是人類文明史上對文明和道德底線的一次大衝擊。6500萬人的傷亡,數千億美元的損失,可以說在人類文明史留下了傷痛、不堪回首的一頁。而在二戰中,誕生了許許多多具有劃時代的武器。這些武器的神話直到現在也在軍迷口中流傳至今。
  • 二戰波蘭Wz.35反坦克步槍
    波蘭的輕武器在歐洲諸多二戰參戰國裡一直沒啥存在感,這也難怪。畢竟他們的武器幾乎全是幾乎德國、蘇聯、美國的山寨版,今天要聊的Wz.35反坦克步槍也一樣。因此武器的研發實力很弱,想要玩反坦克步槍這種當時的高端技術就只有從山寨上找辦法。造槍先造彈,波蘭人的反坦克思路很耿直,認為提高初速是獲得強大穿透力的根本,後效什麼的暫時也沒多想。這個時候,德國一款名哈格爾HV馬格南彈的高速彈獵彈讓波蘭人眼裡閃起了小星星。
  • 這把二戰日軍標配的三八式步槍,原來是仿製德式步槍的
    在影視劇裡面一個日本兵頭戴鋼盔,背著背包,手持一把拉栓式步槍,這個成了一個日本兵的標配了,但是,關於這把三八式步槍的歷史,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這款步槍的來歷與故事吧!其實三八式步槍是仿造了德國的88式步槍改進而來的,在早些時候,德國就與日本進行武器貿易的交易,在德國試射了88式步槍後,發現這把步槍非常符合當時日軍步兵的需求,因此,就由研究開始對該槍進行了仿造,研製出了三八式步槍的前身30式步槍。
  • 1000米距離射擊,大炮和狙擊步槍哪個更精準?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在1000米的距離打擊同一個目標,用狙擊步槍跟大炮射擊,你認為哪個會打的更精準呢?在一般的思維來想,那還用說肯定是狙擊步槍了,狙擊步槍通過良好的結構設計,特選的高精度子彈,光學瞄準鏡和訓練有素的射手,現代狙擊步槍已經能夠達到很高的射擊精度,甚至產生了瞎貓碰上死耗子的超遠距離狙殺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