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機槍使用的步槍,德國傘兵的專屬武器——FG-42傘兵步槍

2020-12-23 歷史皇太后

發生在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最無情的一場大劫難,也是人類文明史上對文明和道德底線的一次大衝擊。6500萬人的傷亡,數千億美元的損失,可以說在人類文明史留下了傷痛、不堪回首的一頁。

而在二戰中,誕生了許許多多具有劃時代的武器。這些武器的神話直到現在也在軍迷口中流傳至今。其中的一件著名武器,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也是許多軍迷所喜愛的「攻堅利器」——FG42傘兵步槍,它的設計也被後世認為是最具前衛的武器之一。

一、生於亂世的FG-42

二戰時期,傘兵是德國的精銳部隊,隸屬於空軍,但使用的輕武器是與陸軍基本相同的,1941年入侵希臘克裡特島的戰役是德軍傘兵的惡夢,在開闊地帶的激戰中,德軍傘兵的武器無法與英國、澳新部隊的李恩斯菲爾德步槍及布倫輕機槍抗衡,雖然德軍最終佔領了克裡特島,但傷亡率極大。

正在視察測試實驗FG42的德軍高官

當時的德軍的裝備大部分是98K步槍和MP38型衝鋒鎗,只有部分部隊擁有MG34輕機槍,這種機槍雖然火力兇猛,但是重量卻比其他武器要重得多得多,這點讓空降的傘兵十分頭疼。因為根據他們的要求,不能夠攜帶過多過重的武器裝備,而且還要經常遠離補給點進行戰鬥,因此根據以上要求和本次戰役的慘痛教訓,德國大本營要求本國軍工企業生產一種能夠有限代替栓動步槍、衝鋒鎗和機槍的通用傘兵武器。

當時的德國陸軍和黨衛隊正在測試最新的G41半自動步槍,並準備將其全面部署到德國部隊,成為制式步槍。但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卻認為自己的傘兵必須使用獨一無二的武器,和陸軍區分開來,在他的眼中,自己手下的武器需要提供精準半自動火力、又要有全自動的壓制火力,還需要兼顧制式步槍和輕機槍兩種角色。最重要的是,重量一定要足夠輕,能夠隨身攜帶。在彈藥方面,要首選發射標準的7.92×57mm全威力子彈,這一款彈藥與98K的彈藥規格相同。

但是這一嚴苛的要求,卻讓大本營犯了難,因為全威力子彈同時加上全自動功能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兩者無法同時兼顧;但固執的戈林則堅持他手下的傘兵部隊必須使用全威力子彈,因此納粹德國航空部制訂了這種被稱為「傘兵步槍」的新武器的技術指標,並向著名生產廠商萊茵工業發出了招標申請。

最終經典武器FG42的設計師路易斯·斯坦格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在多次試驗之後,於1942年正式定型,槍械被正式命名為Fallschirmjgergewehr 42或Fallschirmjger-Gewehr 42(德語:42型傘兵步槍,簡稱FG 42)。後因生產進度無法滿足軍方要求,轉給克裡格霍夫公司投產,由於貴金屬的缺乏,由克裡格霍夫兵工廠改進生產工藝,並修改設計提高性能。

二、實戰中的FG-42

量產後的FG-42擁有4.2千克的E型和4.95千克的G型兩款,FG42型傘兵步槍的結構非常緊湊,配備有兩腳架,採用水平供彈方式。重量上來看比之前裝備的MG42型機槍減輕了不少重量,這讓空降兵、傘兵在攜帶武器作戰時更加方便快捷,對士兵的負重壓力有了不小的改變。有效的射程達到了550米,雖然降低了重量,但是殺傷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左側為FG42的「E」型 旁邊為「G」型

在設計方面,FG42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彈擊發後火藥氣體由槍管下方導氣管進入活塞筒,旋轉閉鎖式槍栓。擊發裝置單發射擊時處於閉膛狀態,射擊更精確;連發射擊時,則處於開膛狀態,以便冷卻槍管,採用相似設計的也有美國M1941輕機槍。

彈藥方面,該槍採用10發或20發彈匣供彈,彈匣呈水平狀插入機匣左側。扳機後帶有傾斜式握把(後期型修改為傾斜度較小的握把)。中空的直型槍託容納槍機尾部的後坐緩衝器,一方面縮短槍的長度,一方面配合安裝兩腳架、槍口制退器,為連發射擊提供穩定發射狀態,較短槍管以適合給傘兵使用,設計上可以提供如輕機槍或步槍相當的火力。

除此之外,FG42還服役有4倍ZFG42型光學瞄準鏡以用於精確射擊

一名模仿二戰德軍的射擊者正在操作FG42

FG42採取了種種措施,增加了重量,雖然發射全威力彈,但是得益於高效率的槍口制退器和兩級渦卷緩衝裝置,因此它在全自動射擊後座力射擊時後座力比很多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槍械都要小。因為彈匣容量小,槍管容易過熱,實戰證明FG-42不太適合作為輕機槍使用;與相對使用中間型威力槍彈的StG44突擊步槍也不具備優勢。

該型步槍在連發的時候有極高的射速,I型的射速可以達到900發/分,II型的射速能夠達到600發/分。不過其供彈方式為10發和20發的彈匣,三個點射可能就會打光。

實戰中使用FG42型步槍射擊的德軍傘兵部

該槍正式列裝後,受到了德軍傘兵部隊的一致好評,在實戰中也取得了一定戰績,其中最著名的成果是在1943年9月12日的首次亮相,當時德軍傘兵部隊在大本營的授意下,前往義大利,執行營救法西斯三巨頭之一,義大利法西斯的領袖墨索裡尼的行動。該次行動被命名為「橡樹行動」(德語:Unternehmen Eiche)

「橡樹行動」中,被成功解救的墨索裡尼

在此次行動中,德軍指揮是時任武裝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奧託·斯科爾茲內。他親自率領26名武裝黨衛隊,另外加上82名空降獵兵組成營救小組,使用滑翔機開始了這次營救墨索裡尼的高風險任務。12架DFS 230滑翔機降落在山上,只有一架墜毀,導致人員輕微的受傷。營救小組不放一槍一炮便迅速制服了看押墨索裡尼的200名裝備精良的義大利國家憲兵,墨索裡尼被成功解救。

三、生不逢時的FG-42

FG-42雖然在實戰中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可是俗話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已經日薄西山的德軍再也無法重現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傘兵部隊在戰爭後期也被當成普通步兵來使用,它的專屬武器——FG42型步槍,也迎來了它最後的結局,由於量產量不再迫切,1944年克裡格霍夫公司關閉了它的生產線,該槍正式停產。戰後綜合統計來看,德國僅僅生產了不到7000支FG42型步槍。而在南美的阿根廷,其軍隊也只是作為實驗目的進行過使用。

因此FG42最終被認為是一種昂貴的失敗作品,並被更有效的Stg-44所代替。FG42的設計並沒有對戰後的輕武器發展產生直接衝擊,只是它的導氣裝置和槍機的一些設計細節被美國軍方的工程師所效仿,並連同MG42的供彈系統一起被應用到M60通用機槍的設計上。

美國對FG-42試驗和改進的彈鏈版

結語

FG-42雖然不是一種成功的戰鬥步槍,但其設計卻很有意思,成為了二戰期間為數不多的創新型武器。

遊戲中出現的FG-42型步槍

而且由於產量低且保存量十分稀少,使這種步槍現在已經變得非常罕見,成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資料來源:

1. Julio S.Guzmán,Las Armas Modernas de Infantería,Abril de 1953

2. D. G. Williamson. The Age of the Dictators:A Study of the European Dictatorships,1918-53. Pearson Longman.

3. Romano Mussolini,My father,il Duce,Kales Press 2006, S.29:

相關焦點

  • FG42傘兵步槍:德軍精銳傘兵專用,步槍、衝鋒鎗和輕機槍三合一
    歷史背景1941年希臘克裡特島空降戰役,在德國傘兵部隊付出慘痛代價後,德國傘兵部隊認為裝備的輕武器不能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為空降部隊設計一款性能出色的步槍。誕生過程德國空軍向德國武器製造商招標,對於新式步槍的要求有;長度不得超過一米、使用7.92×57mm毛瑟步槍彈、結構緊湊空投體積不得大於一支栓動步槍、有後座緩衝系統、使用10-30發彈匣、能發射槍榴彈、帶兩腳架、刺刀和光瞄具等一系列嚴苛的要求。由於新型步槍的設計難度太大,大部分的德國武器製造商無法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原型槍。
  • 收藏家眼中的極品武器 二戰最前衛的傘兵步槍
    FG42二戰中的德國設計出了不少走在時代前沿的黑科技武器,耳熟能詳的STG44突擊步槍、V2飛彈、Me262噴氣式戰鬥機等等。在這群星璀璨的黑科技中卻有一款武器常常被軍迷們忽視,反而是在槍枝收藏家眼中精貴無比。這就是今天的主角——FG42傘兵步槍。
  • 星空迷彩服、新步槍都有了,還缺傘兵機槍?
    空降兵過去裝備的88式通機太長、太重,95式班機火力又太弱,有必要趁著這次輕武器換裝潮,換上一種輕便的通用機槍或者專用的傘兵機槍。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航空部專門為傘兵設計了FG42傘兵步槍,初衷是滿足空降部隊在作戰中對武器重量輕、火力強的要求,同時希望這種槍能使後勤簡化並增強傘兵的單兵火力。
  • 德國傘兵實戰演習,MG5通用機槍成為班組壓制火力,MG3光榮退休
    早在二戰期間,傘兵就是德國軍隊中的特殊兵種,享受到更好的資源與待遇,所以才會有FG42這樣的專屬傘兵步槍出現。 在現代,德國傘兵雖然不是特種部隊,但他們的任務大多都是特種作戰類型,危險程度遠超普通部隊,所以待遇水平並未下降,依然是精良裝備。
  • 克裡特島空降戰役,暴露德軍傘兵火力嚴重不足,催生一款傘兵步槍
    歷史背景 1941年希臘克裡特島空降戰役,在德國傘兵部隊付出慘痛代價後,德國傘兵部隊認為裝備的輕武器不能滿足空降作戰的要求為空降部隊設計一款性能出色的步槍。
  • 畫虎不成反類犬,日本二戰時期的傘兵步槍研發歷程
    1940年,德國在攻佔挪威和丹麥的威瑟堡行動中成功的用傘兵先行奪取地面機場控制權,繼而機降大部隊協助登陸部隊作戰非常順利。作為盟友日本人覺得傘兵真香,然後尋思自己也得發展自己的空降兵部隊。然而空降兵對隨身攜帶武器的長度有限制,否則的話不光是機艙裡進進出出的不方便,也沒辦法保持專門的落地姿勢,甚至武器還容易在落地時損壞。而衝鋒鎗什麼的他們又沒有。所以日本人早期只能人槍分著丟,但空投哪有那麼準的~結果往往會出現人落在島東邊,槍落在島西邊。恰好這會兒他們看到德國人為傘兵研發過一批可以拆成兩截的98K,於是參照德國人的設計,開始把他們自個的步槍轉成傘兵型。
  • 武器與編制:二戰中被德軍打成馬的英國紅魔傘兵連
    另外排部還有一挺BREN機槍做補充,按需下發。 同樣的,一個傘兵排分成三個班,每個班10人 班的配置有點枯燥,非常傳統的分成了步槍組Rifle Group和機槍組Gun Group,只不過自動武器(其實就是斯登)的比例比英國陸軍要多一些。
  • 德國這是什麼鬼槍?射速為900發每分鐘,彈匣容量卻只有20發
    由於飛機載重能力有限,傘兵自身也難以攜帶重武器落地,德國傘兵只裝備有Kar98K步槍、手榴彈和很少的輕機槍,火力強度嚴重不足。空降在敵方控制區後,德國傘兵們還需要快速找到單獨空投的機槍,一旦在開闊地與裝備重武器的敵軍遭遇,基本只有被動挨打的份,難以組織起有效進攻。德國傘兵在空降克裡特島後,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島上守軍的火炮和重機槍等武器讓他們苦不堪言。
  • 詳解德國仿製AK突擊步槍的歷史,花樣繁多,曾是最暢銷的商品
    上圖東德人民軍儀仗隊使用的就是第一批MPi-K31步槍,外觀幾乎與AK-47一模一樣。 圖為保加利亞士兵使用的AKS-47步槍,採用向下向前摺疊的槍託,大幅度縮短全槍長度,廣受裝甲兵和傘兵部隊的歡迎,東德「皮尺部」一比一將其復原,製造出了MPi-K32型步槍,主要裝備精銳的東德傘兵部隊
  • 讓德國傘兵崩了門牙的克裡特島戰役,為什麼德國精銳當場撲街?
    島上光是全副武裝的英軍和大英國協部隊就有三萬人,另有一萬名官兵因為丟失武器而失去戰鬥力,準備經克裡特島撤離的士兵。而島上還有九千多名全副武裝的希臘人,儘管他們武器彈藥不足,卻還是希望和德國人作戰到底。而島上的希臘人也不是很支持德國人,出於他們的愛國情懷,他們更願意幫助打擊德國人——許多傘兵降落後稀裡糊塗的就被當地平民亂棒打死。可以說,情報上的失誤給他們帶來了大麻煩。
  • 一槍未開,只丟到地上過一次,罕見的法軍二戰傘兵摺疊步槍CR39
    話說法國二戰時的步槍一直挺沒存在感的,更別提傘兵步槍了。雖然法國傘兵在投降之前也沒派上啥用場,但他們當時倒也是正式裝備過一款步槍,CR39。今天狗子和大家聊聊它。同年,法國空軍上尉Geille跑去蘇聯航空學院學習,1935年回到法國開辦了阿維尼翁-普亞特傘兵學院。當時的傘兵理論還未形成,尤其是傘兵和槍多是分開投放。畢竟那會還是栓動步槍為主,而這票一米多長的玩意沒辦隨傘兵一起降,否則的話著陸時會出么蛾子。
  • 狙擊槍還是AK步槍?盤點《新鐵血戰士》中的對抗外星人的武器
    可惜頭腦不足,出場時槍卡殼被輕鬆俘虜,近距離打狗半天才才打死,後槍法不準遺失加林特大機槍。以致用小手槍最後被滅。總體戰力3星。---摘自影評資料M134機槍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越南戰爭期間研製的、以「火神」20毫米機炮為基礎的6管航空機槍,主要裝備在直升機上,也可作為機械化步兵的車載武器,主要用途是殺傷集結有生目標和防空等。
  • 【圖集】法國外籍軍團赴羅斯島演習 傘兵分頭登陸
    大部分傘兵從幾架C-160運輸機上跳下 傘兵們在野外搜索前進,機槍手端著米尼米傘兵型機槍,準備隨時射擊。
  • 【二戰風雲】鷹從天降的希特勒綠魔鬼—簡述二戰德軍傘兵戰史
    德國傘兵所使用的縮短版迫擊炮1939年,伴隨戰爭爆發和戰爭動員令的影響,空降部隊的擴招也得以順利進行,共有兩個營的德國傘兵隨時枕戈以待,還有接近一個師的軍人在加緊訓練使用空降設備。在東線,手持MG42的德國傘兵武器學習上,初期的傘兵部隊必須要熟練掌握G98步槍和Kar 98卡賓槍,而手槍、迫擊炮、衝鋒鎗以及地雷的使用也名列學習對象之中。
  • 後坐力太大、射程太遠,為何直到二戰末才意識到步槍威力過剩?
    普遍都認為,栓動步槍的威力過剩,無法實現全自動射擊,要是能早點裝備小口徑子彈或者減裝藥的中等威力彈藥,甚至能改變歷史的走向,那麼為什麼直到二戰末期才意識到栓動步槍的威力過剩嗯?、首發摧毀目標佔得先機,在這個時期各國的槍械研究者們都是儘可能追求步槍的大威力,怎麼能說步槍威力過剩呢?
  • 集腋成裘:用G36步槍的法國空降兵 身穿俄制迷彩服的美國特種兵
    近日,法國國防部發布的空降兵部隊進行直升機跳傘訓練照片,眼見的網友發現法國空降兵居然裝備的是G36步槍,這顯然有點顛覆三觀的既視感。因為法國軍隊的標準裝備是FAMAS系列步槍,正在換裝的是HK416F系列步槍,特種部隊少量使用了SIG550系列步槍,還很少見到使用G36步槍的情景。這張照片更加不同尋常,一名美軍特種部隊成員居然穿著俄羅斯品牌的迷彩服。
  • 德國裝備的經典自動步槍賞識
    gergewehr 42即「42型傘兵步槍」的縮寫,這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專門為傘兵研製的一種自動步槍。雖然不是一種成功的戰鬥步槍,但其設計卻很有意思,而且由於產量低,還不到7,000支,使這種步槍現在已經變得非常罕見,成為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FG42是一種導氣式操作原理的自動武器,長行程導氣活塞位於槍管下方,迴轉式槍機有兩個閉鎖凸筍。在FG42-2的導氣系統上還增加了一個氣體調整器,以便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也能可靠地運作。
  • 集腋成裘:巨型沙塵暴襲擊荷蘭軍隊駐地 越南特種部隊的罕見步槍
    越南陸軍特種部隊正在訓練,他們使用的是比利時FNC步槍,口徑5.56×45mm。值得注意的是,有兩支步槍採用了特殊的三室型制退器,顯得非常特別。越南軍隊制式槍械口徑均為7.62×39mm,由於歷史原因,沿用了部分5.56×45mm口徑的M16系列步槍。FNC是比利時FN公司的產品,在越南軍隊屬於罕見型號。法國陸軍第36步兵團的突擊組抵達加彭,這裡有一個模擬訓練場。
  • 集腋成裘:韓國K14狙擊步槍最新變化 美國槍迷魔改戰術版毛瑟98k
    狙擊手正在使用的是K14步槍,口徑7.62×51mm,槍身表面噴塗迷彩。配備NightForce ATACR 5-25×瞄準鏡,通過Sphur 34mm鏡座安裝到機匣頂部,這兩種裝備都是同類產品中性能非常出色的型號。阿特拉斯兩腳架與常見的哈裡斯兩腳架相比,沒有彈簧卻更加堅固,擁有更大的調節範圍,因此適用於各種地形。
  • 二戰中的哈士奇行動,盟軍失敗的空降作戰,數千傘兵命喪西西里島
    然而更要命的是,事實上德國傘兵剛剛降落到這裡。來自德國第七傘兵師的1800名德國傘兵乘坐運輸機前來阻擊英軍,他們出發比較早,所以先一步降落到了地面上。 德國傘兵們還沒有集合完畢,就紛紛聽到了天上傳來了新的運輸機的聲音。因為夜間無法辨認,所以德軍錯以為這是他們的援軍。然而事實上,落地的是英國人。 而混亂的英國人也沒發現,自己身邊的「戰友」都是德國人。於是二戰史上的奇觀出現了,英德傘兵在混亂的情況下,都錯以為眼前的人是友軍,稀裡糊塗的一起隱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