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翻開童年的相冊,看到曾經那個俊俏、可愛、有靈氣的自己,宛如仙子下凡。
父母帶你上街,遇到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全都忍不住誇你:
「長得太好看了,是當大明星的料。」
然而現在看向鏡子……心裡頓時有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
當年的神仙坯子,怎麼就長殘了?
隨處可見的「長殘」哀嚎
小時候沒當上童星,長大卻和一些童星「同殘相憐」。這般無常的命運,困擾著無數男男女女。
長殘——人類發育史上的特大慘劇,究竟為什麼會無情發生?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感覺:兒童的整體顏值,總是比成年人高出不少。
這是因為兒童的臉型尚未定型,五官比例也和成年人不一樣。他們的長相,可以說是「天選」之顏——只要有雙大大的眼睛,就讓人心生憐愛。就算沒有大眼睛,鼻子嘴巴也都比較小巧,總是顯得精緻一些。因此,不同器官長成什麼樣,對於整體好不好看,其實都沒有太大影響。水汪汪的眼睛,白嫩的皮膚,可愛的嬰兒肥……
對兒童來說,有其中任何一個優點,就能撐起整個顏值。而社交網絡曾流行的「一個器官改變整張臉」系列視頻,主角往往都是兒童,也側面證明了人們對兒童顏值的高寬容度。仔細回想,那些風靡一時的小童星們,五官未必盡善盡美,卻總有一處驚為天人。面對她一雙似水含情的大眼睛,憑誰都要誇一句「這姑娘真水靈」。當年火遍全國的《青青河邊草》,金銘飾演了幼年「小草」,給無數70、80後留下美好的回憶。就算是五官沒有尤為過人之處的關曉彤,僅憑著勻稱工整的臉,也能讓你覺得可愛十足。對於兒童的長相,我們通常不會以成年人的視角,帶著諸多挑剔去看待。加上他們天真爛漫,童言無忌,舉手投足都惹人憐愛。所以我們在給顏值「打分」的時候,常常感性大於理性。我們看小孩子,大概和趙麗蓉奶奶看年輕姑娘是一樣的心態比如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謝昀杉(藝名「小叮噹」),若放在成年人的標準裡,光頭、小眼睛,這些怎麼都無法指向「好看」。
但作為一個孩子,這些特徵卻恰恰豐滿了一個滑頭小機靈鬼的形象,讓人不禁覺得可愛。判斷成年人美的標準要複雜很多:臉的大小、臉的形狀、骨骼的位置、五官的大小、五官的比例、五官的位置、五官的形狀、五官的顏色……一個寬鬆語境之下的小臉蛋,逐漸長成被各種嚴格標準凝視的大臉盤,這其中難免產生眾多「拉胯」的地方。但縱觀社交網絡,盤點「越長越好看」童星的文章沒多少,對「長殘」童星的盤點倒一抓一大把。有人說,人的眼睛從出生起就不再生長了,這是實打實的謠言,但也並非空穴來風。儘管眼睛確實會隨著年紀的變化而變大,但這一速度對於整個頭部的生長來說,太過緩慢。鼻子、臉盤的生長速度比眼睛快得多,這就導致眼睛仿佛越來越小,導致五官比例失衡。
出生自帶開掛顏值的少年,5歲就被選中去拍必勝客的廣告,在《人工智慧》等影片中給人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臉盤過大,眼睛過小,楚楚可人的少年就變成了這般模樣。從出生開始,人的鼻子便一直在變大變長。一般來說,在正常範圍內,鼻子越小,越會顯示一個人好看。
但如果眼睛變化不大的同時,鼻子又變得愈加大、長、寬,就十分影響容貌。在2006年的《白夜行》中,麻由子飾演的小雪穗堪稱驚豔。不難看出,她的鼻子變得更寬更厚,但眼睛並沒有跟上鼻子的變化趨勢,便顯現出一些違和感。第三條長殘之路,則是由於
下頜骨的增長,導致臉的大小和臉型發生巨變。下頜骨就是我們吃飯嚼東西的那塊骨頭,也是整個頭部唯一能夠活動的骨骼,其上附著著咬肌等肌肉。在漫漫人生路,下頜骨會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在11~17歲,下頜骨會經歷一個明顯的增長期,隨後步入穩定期。但穩定期內下頜骨仍然會生長,不同人的生長將持續至25~40歲。簡單來說,就是人終將會經歷一個
從嬰兒肥的小圓臉到大長臉的過程。小時候她在《藝伎回憶錄》中的顏值,曾經驚豔了多少人。她的下頜骨的變化把下臉盤拉的較大,導致臉部有些失衡。值得一提的是,
下頜骨不光會縱向生長,還會橫向。更致命的是,附著在上面的咬肌也會逐漸增大,畢竟你每天都需要咀嚼嘛。舉個例子,前幾天康輝21歲面試的視頻登上了微博熱搜。在視頻中,康輝是一個錐子臉的英俊小生。雖然現在帥氣依舊,但兩版腮之間的歲月痕跡著實明顯,讓人不禁質疑:還有一種導致「長殘」的原因,是
小時候五官緊湊,長大後還是緊密團結,俗稱:沒長開。最後,就是
肥胖、禿頭、皺紋等生理特質,以及
邋遢、不修邊幅等生活習慣,都會拉低顏值。小李子,憑藉「長殘」出圈,堪稱顏藝大師。他不斷放飛自我的歷程,如今依然深深電擊著影迷的心。仔細想想,在對兒童的容貌有著高寬容度的同時,我們似乎也對他們的未來有著高期待度。如果一個孩子長相好看,人們往往對TA給予厚望:將來一定是帥哥/靚女。而如果長相一般,後面也往往有「男/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等待著他們。總而言之,長大後比現在好看,成為了人們對顏值走向的約定俗成。我們審視每張變化的臉,卻忘了審視自己變化的目光。當神顏兒童長大成人,我們的目光變嚴苛,伴著那份高期待,哪怕TA顏值中等或中等偏上,我們也會有很大的
心理落差。心理學上還有一種觀點,叫
「暈輪效應」,或稱「成見效應」,指的是人們可能會被一個人某一種突出特質所吸引,由此以偏概全,認為他整個人都是這個樣子。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小缺陷,或者視為可愛的特點,在褪去光環之後,反而成為你難以接受的缺點。
從「童星」的可愛靈動,到長大後的「長殘」,或許正是一種囿於內心的成見。比如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小時候的他文靜可愛,蘊含人們對他長大後變成鄰家大男孩的期許。說實話,長大後的「哈利」並不醜,但恰恰是人們心中不合理的刻板印象,造就了這番「長殘」的哀嘆。
童星的光芒太過閃耀,讓他們後來的人生,都浸染在那圈不可彌散的光暈之下。總而言之,兒童憑藉發育時期的優勢與人們的憐愛,造就了不少「絕美」的顏值神話。但成年人之美,除了歷經身體的改變,還要被帶進更為嚴苛的文化語境之中加以評判。
不幸之萬幸,我們對成年人美麗的感知是由文化調和的。
如果說,成年人的美,是氣質、內在與皮相的立體組合。那麼成年人追逐美的道路上,比起苦練化妝技術、下定決心整容,或許追求內心的精裝修才是歷久彌新的美麗密碼。「我已經跟我的皺紋和解了,現在我不僅不會對皺紋感到緊張,反而覺得有些驕傲。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而這張臉,就是對時間最真實的一種致敬。」長殘只會是大人的煩惱,與其放任自己的外貌焦慮,不如乾脆享受時間的殘酷玩笑:[1]吳敏娟,張餘光.下頜骨的生長發育及下面部衰老後的變化[J].中國美容醫學,2007(09):1302-1304.[2]辛向陽,安程坤,沈斌,張春燕.不同年齡正常眼眶容積的HR-MRI測量[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4,36(05):444-446.[3]Sarinopoulos, I., Grupe, D. W., Mackiewicz, K. L., Herrington, J. D., Lor, M., Steege, E. E., &Nitschke, J. B. (2010). Uncertainty during anticipation modulates neural responses to aversion in human insula and amygdala. Cerebral Cortex, 20(4), 929-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