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報報業集團
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中山市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山美術館
中山市美術家協會
中山書畫院
中山市光陽電器有限公司
廣東華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市騰龍果業有限公司
中山市藝一品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頭等倉當代藝術公館
2015年12月26日—2016年1月10日
【開 幕 式】
2015年12月26日下午15點30分
中山書畫院
(中山五路1號中山日報大廈二樓展廳)
前 言
——寫在梁欣基、梁靜雯美術作品展之前
方炳焯(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山日報社社長)
脈,血統、宗派等相承的系統,一種文化的脈絡, 一種延續。一脈相傳,這用來形容梁欣基、梁靜雯再合適不過。父女倆的藝術創作,既師出大家,同時又獨具個性風格,這一現象使他們父女倆的作品成為中山本土藝術界中一個具有深厚家學傳承的樣本。
多年來,梁欣基、梁靜雯父女都是中山藝術界的「大忙人」。藝術圈中的事,他們或參與、或幕後、或臺前,以對藝術的那份熱誠和執著,默默奉獻,在藝術的江湖上,口碑極好。這時候的父女倆更像是藝術界的「民工」。然而,在個人創作的道路上,他們又像是一個虔誠的信徒,矢志求索。箇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只有陪伴過他們的人才知道。他們父女倆亦師亦友,不僅在公共藝術設計上有著各自的領域和成果,又往往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藝術面目。
梁欣基自小就愛繪畫,其父是一位畫工,與畫壇名宿黃君璧的老師李耀屏是表親,又與嶺南畫派大家高劍父的大弟子李英士是世交,相交甚篤,畫風傳承深厚,使他從小就注入了藝術細胞。欣基幾十年來一直活躍於藝術界,作品不斷,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欣基已奠定了明快瀟灑、中西交融的畫風。其作品不論寫生和創作都帶有濃厚的嶺南鄉情風貌,在業界辨識度高,作品透露著藝術家背後寄情於景的心靈軌跡,不少作品在全國性展覽獲獎並被收藏。
梁靜雯,因十餘年從事藝術設計以及斬獲多項大獎而被大家認識。其中包括中國美術家協會新人新作獎(2007)、首屆公望富春中國山水畫作品展(2012)、廣東省美術書法攝影展金獎(2013)、銀獎(2009、2011)、全國插畫藝術獎(2015)。不論是國畫、油畫、設計和插畫,雖是不同的載體,但都體現了靜雯細緻入微的觀察態度和靜逸的心態。尤其可貴的是作為新生代的美術作者,人們每每在鬧市、在鄉間都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女孩手提畫筆,面前支起畫架,凝神屏息地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中,這樣一個美好的畫面常常定格在不少熟悉和不熟悉梁靜雯的人的腦海中。靜雯特別注意在與大自然的交流與感悟中尋找創作的激情和靈感,這一點完全傳承了其父親的特質。靜雯告訴我,一個畫者所必須具有深厚的學養,對大藝術應有自己的視野,藉助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唯有把握了這一點,藝術境境之門才能夠為你洞開。
由中山日報報業集團、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山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共同主辦的「脈/梁欣基、梁靜雯美術作品展」是兩位藝術家的首次聯展。展覽梳理了父女倆近年來在創作實踐和形式探索方面的成果,力求呈現多層次和豐富探索軌跡。既有獲獎力作、寫生小品,也有充滿探索精神的實驗作品,為繪畫藝術形式的傳承探索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角度,從多方面展現了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歷程。我們更可以體會梁欣基、梁靜雯父女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既師出名門,又自成一格的多元嘗試與大膽創新。
願藝術之樹長青!
梁欣基
1949年生,廣東中山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中山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現為名譽主席。
梁靜雯
1979年生,廣東中山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山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國家二級美術師、任職於中山美術館。
脈,血統、宗派等相承的系統,一種文化的脈絡, 一種延續。一脈相傳,這用來形容梁欣基、梁靜雯再合適不過。父女倆的藝術創作,既師出大家,同時又獨具個性風格,這一現象使他們父女倆的作品成為中山本土藝術界中一個具有深厚家學傳承的樣本。
作品預覽
【 梁 欣 基 油 畫 篇 】
《晨曦》 120x110cm 油畫 梁欣基
《桂山春雨》120×110cm 2015 梁欣基
《田園》110×120cm 2012 梁欣基
《小山坡》70×60cm 2015 梁欣基
《長堤那邊》110×120 2012 梁欣基
《歲月》 120×110cm 梁欣基
【 梁 靜 雯 國 畫 篇 】
《和》33×33cm 梁靜雯 2015
《覓》33×33cm 梁靜雯 2015
《暖春》33×33cm 梁靜雯 2015
《瑞華》 33×33cm 梁靜雯 2015
《魚樂》33×33cm 梁靜雯 2015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