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明志系列展
即身·象在—劉曉東繪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20.12.4-12.10
開幕時間
2020.12.4周五 / 1:00 PM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夢園教學區3號樓一樓展廳
浙江省杭州西湖區轉塘夢園路18號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專業基礎教學部
策展人
仇世傑 胡曉東
學術主持
佟 飈 鄭端祥 李 沐
前 言
劉曉東老師從教30餘年,他在教學之中和之餘從未休於繪畫的探索與研究,其自言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此次作品展展出劉老師的水彩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寫生作品。日常生活中的萬物、萬般場景皆可作為其寫生的對象。寫生對於劉老師而言,是其渴望用自己的眼睛面對真實的世界,進而去解讀客觀對象的一種方式,也體現了其勤奮和對藝術的執著。
意——象——言,是易道之全體大用,貫通於整個中國哲學史。未發已發,本末源流,有無顯微,性相體用,以同觀之,莫非「意象」。與此相應,以「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為特質的詮釋,既非「本體詮釋」,亦非「現象詮釋」,而是「意象詮釋」。返之,意象哲學便是以易,道,心三者為本體之一貫的哲學,具有思維圓融性,結構整體性與形態意象性三特質的哲學。
中國哲學的闡釋方法強調「感悟」。如中國傳統武術技藝傳承中使用「象言」——「存儲」技擊和修身之大用的「即象感身」的言說方法,強調「身感技藝」,強調為後輩保存身體闡釋文本記錄,讓幽隱的身體以或擬象,或喻象,或徵象的方式凸顯,達到治幽若明,躬身密用的效果,以示後輩。武術典文「象言」背後創發的機理是知覺運動感、內通感和歷史文化感的綜合作用。
《即身 · 象在》從現象學考慮,即沒有身體,就沒有對世界的感知。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調動身體感覺感知周遭一切物象。蘇軾用「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來描述藝術家的審美心胸以及藝術視野,徐復觀先生將之概括為「不斷吸納自然山水且自我豐盈」的狀態。
劉曉東老師在水彩寫生創作過程中不斷嘗試新的材料,並被不同材料在水彩中所呈現出的一種淋漓的水色世界所深深吸引。其陶醉於那種氤氳水色感覺及直覺本身的鮮活:1、筆墨順著彩痕暈開,使水色舒展,並綻放出幻覺般的印記。2、濃彩如何舒展並無定數,在過程中不斷地嘗試濃淡輕重的技法表現,去探索水色徜徉可能性。
劉曉東老師曾言及隨著年齡和心態的逐步轉變,其對客觀事物亦有重新認識,並且喜歡獨處與安靜。在此期間他的色彩作品更加趨向於開始探索安靜的水彩世界,將所觀看的客觀物像,逐步建構起平面化的色彩世界,從而打破自己以往繪畫樣式。他將這個階段定義為自己繪畫創作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結合教學角度考慮,進行的一些不同繪畫材料嘗試的實驗性作品。觀者看到的不僅僅是單純的畫作,更可以感受到劉曉東老師在畫面之外的藝術精神追求與探索。
在本次參展的100多幅作品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劉老師作品背後所呈現的身心領悟,也可以看到教學相長背後躬體力行的影姿。最後引用蘇軾在《次韻僧淺見贈》一詩中的吟唱「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送給劉曉東老師。藝術家的心胸常懷自由的空間,給想像浩瀚蒼穹以馳騁,在此預祝畫展圓滿成功!
鄭端祥
中國美術學院專業基礎教學部
2020年11月27日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