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有這些遭遇的孩子,長大後會「躲著」媽媽,無奈多於不孝

2020-12-22 騰訊網

縱觀如今的時代發展,我們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渴望一個獨立的空間,無論年齡的大小,他們漸漸地反感甚至厭惡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漠視媽媽的存在,對媽媽的關心問候常常是敷衍的回答。

很多孩子因此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可殊不知這些孩子逃避父母,逃避媽媽的原因也很無奈。

案例

在看《何以笙簫默》這部電視劇熱播時,我們沉浸於默笙擁有美好的幸福生活時,也不能忽略她的童年經歷。

幼年時默笙的母親對她總是忽略孩子的存在,沒有陪伴和也鮮有照顧照顧:

在默笙取得優異成績向媽媽分享喜悅時她也不過就是點點頭而已,沒有一句讚賞和誇獎;

在默笙的面前媽媽也會經常和爸爸爭吵隨後奪門而出,不會照顧到默笙的情緒。

幼小的默笙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和媽媽之間的關係自然沒有多麼親密。成年之後也沒有生活在一起,對媽媽的照顧必然就會少一些,可這些行為也就成了媽媽口中的不孝。

小時候就有這些遭遇的孩子,長大後會「躲著」媽媽

1)「母愛缺失」的孩子

現在太多的母親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遺憾沒有見證他們的成長瞬間,雖然有太多的無奈成為不可抗因素但這的確無法彌補成為遺憾。

這類孩子在生活中就會比同齡的孩子更早的獨立,更快的成長,也必然就會更早的失去了孩童時的天真和爛漫,也可以說孩子會更快地長大,就像常言所說的這個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他們渴望媽媽的陪伴和照顧,可真的當媽媽回家時,這奢侈的時光也並非十分歡樂,面前的人熟悉又陌生。不知如何開口打破這份尷尬,自然成年之後的他們也不會和媽媽多麼的親密。

2)「負能量環境」長大的孩子

家庭成員在孩子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影響,家庭關係的和睦更是至關重要。媽媽這個角色在孩子心中永遠都會是特殊的存在,媽媽會帶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

媽媽在家裡和爸爸的猜疑爭吵、和鄰居的矛盾爭端、生活的壓力煩惱,把這些負面情緒在孩子面前釋放。

年幼的孩子本就缺少安全感又在負能量的環境下成長,就會變得更加懦弱膽小、孤獨自閉。每一次的爭吵都會給孩子帶來一份陰影,負能量的積累讓他們渴望陽光渴望逃離,真的到了成年有能力離開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

童年的黑暗和陰影會一直籠罩著他們的生活,終於逃離之後他們怎麼會自揭傷疤再毫無顧慮地回到家裡正常的生活呢,母子關係也很難親密。

3)「被愛傷過」的孩子

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媽媽一般都陪在孩子身邊,因此孩子對媽媽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可若是後期媽媽由於孩子犯錯,孩子不聽話,就時不時對孩子改變「溫和態度」,甚至用語言威脅和暴力打罵來管教孩子。

就很容易讓孩子「被愛傷害」,因愛生恨是一種巧合,一但生成就會在孩子心底留下暗傷,長大後就會變成對媽媽的不理解,就會逃離家庭,和媽媽的關係也會很淡,曾經的那份愛也被媽媽的惡意對待,親手毀掉了。

不想自己晚年悽慘無人管,就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式

一:陪伴成長,用愛灌溉

儘可能陪伴孩子成長,不錯過她的每一個成長瞬間;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在媽媽面前讓她可以做到無憂無慮;重視每一次孩子主動向你開口敘述的機會,對孩子給予鼓勵和讚揚。

二:適合的溝通交流方式

與孩子做朋友,平等相處做到換位思考,尊重孩子的選擇但絕不溺愛;以親子遊戲的方式做到角色互換,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所想。

三:掌握榜樣的力量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在耳濡目染中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份寶貴的財富將得益於一生。

「子不教父之過」的確孩子的教育父母很重要,孩子的錯誤不能一味歸咎於自身,更多時候父母要做到自我反省,不想自己的孩子日後背負罵名就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相關焦點

  • 長大後「不孝」的人,小時候多有這3個特徵,希望你家娃沒有
    十月懷胎,一周分娩,從此父母便開始了漫長的養娃生活,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他們不求回報,只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的長大,能夠事業有成那就再好不過了。但是當孩子長大後,父母也到了垂暮之年,這本是他們該回報父母的時候,但是我們會發現有許多的老人還是會老無所依。
  • 長大後不孝的子女,小時候普遍存在這3個「特點」,希望你娃沒有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孝順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孝順的人。不過仍然能看到很多子女將父母趕出來或送入養老院的新聞。這些不孝的孩子,引起的我們的反思:難道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了嗎?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的不孝順,和父母的教育依然是脫不了關係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長大後也很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 孩子長大後不孝是有徵兆的,「白眼狼」的這3信號,願你家娃沒有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加上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經常會過度寵愛孩子,而過度寵愛和教育方式不正確容易導致孩子認知錯誤,甚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從這三個信號就可以看出。我一個親戚,年輕時總懷不上孩子,很多年後夫妻倆才下一個兒子。
  • 長大後的「不孝子孫」,從小身上有這些特徵,父母要一眼看清
    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看到很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不孝順自己,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索取,還經常對自己拳打腳踢。這讓父母最受傷的,不是財力和身體上的傷害,而是心理上的傷害,他們努力地把孩子養大成人,給孩子提供足夠優渥的環境,換來的,卻是一個「惡魔」般的存在。
  • 小時候公主臉長大後「大餅臉」,有這些特徵的孩子,越長越好看
    關於孩子的長相,一直是很多媽媽熱衷於討論的話題,不管是男寶還是女寶,媽媽都希望孩子將來能長得帥帥的、漂漂亮亮的。我們也從電視上看到很多小時候很漂亮的小童星,長大後「男/女大十八變」,但是沒有越變越好看,反而有點「長殘了」。電影《藝伎回憶錄》裡的演員大後壽壽花,當年的一笑融化了多少人的心,長大後的顏值明顯不如小時候,臉還越來越圓。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家娃沒有
    而從一個孩子的行為模式,能夠基本看出這個孩子長大後的人生結局。所謂「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當孩子年幼時出現這幾種現象,家長們就要當心了。如果不及時糾正,很有可能影響孩子未來價值觀的形成,埋下不孝順的種子。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太戳心了
    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母親有四個孩子,三個女兒是姐姐,兒子是最小的弟弟,媽媽教育孩子們可以說的是面面俱到,無微不至。孩子們也是從小乖巧懂事,學習優秀。孩子們在一天一天長大,母親卻發現三女兒漸漸地在疏遠她,對她的態度也日漸降到了冰點以下。
  • 長大後孝不孝順,看孩子小時候有沒有這些特徵
    孩子雖然還很小,但我們必須慎重對待孩子。子不教父之過,百善孝為先。當孩子有以下特徵的時候,我們就能揣測出來孩子長大究竟孝不孝順。孩子脾氣暴躁,性格十分兇殘。這類孩子長大了以後,因為他們性格兇殘,所以很難去孝順老人,因為他們沒有同理心,只會持強臨弱,欺負比他弱小的人。有些孩子是家裡的正宗小祖宗,家裡的人都是捧在手心怕溜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千金大寶貝。這些小祖宗在家裡只要是不合自己的心意的事,那麼他就會摔東西,發脾氣,就是要搞得家裡烏煙瘴氣的。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比如這句「一輩不孝,輩輩不孝」老話,很多人覺得這有點扯,怎麼能斷定人家一輩人不孝,後面的就輩輩不孝?難道這能預測?當然是不能預測的,但這裡有個生活環境和學習的經驗在其中,我們就說一下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長大後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這3個特徵願你家娃一個不佔
    在中國的傳統養老觀念中,其老去的那一天,他們多數會選擇和子女們住一起或住在附近,以便於安享晚年而不是孤苦伶仃。然並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感恩、孝順之心,以反哺照顧老人們。這養育孩子其實並不能真正的防老、養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翻看手機、瀏覽新聞時,不少看到一些不孝子女將老人趕出家門或塞進養老院的事件。這類不孝子女其實從小有這「3個特徵」,只是父母教育不曾在意、正確引導。
  • 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小時候會被說沒禮貌,長大後也沒出息
    婚宴上,有一張桌子是專門給有孩子的家庭準備的。宇宇和海海是全桌上年齡相仿的小孩。一開始,每上一道菜,宇宇就會大喊"我要吃"宇宇媽媽就會理所當然地將菜品端到兒子宇宇面前,讓宇宇先夾走一部分。海海媽媽再也忍不住了,操起嗓子喊到:"就你家小孩金貴,在場的長輩都沒動筷,你家小孩就吃上了,還獨食,母子都沒禮貌。"此時,宇宇媽媽不但沒有紅臉羞愧,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大人少吃一點有什麼問題呢?和孩子搶什麼食。
  • 小時候跟媽媽親的孩子,長大後為何成「仇人」?一部動畫講個明白
    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由《包寶寶》獲得,這部動畫短片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拍攝,用動畫短片的形式展現媽媽跟孩子之間的感情:媽媽在獨生子離開之後,感受到無盡的孤獨,而在包包子的過程中,有一個小包子竟然活了,媽媽就把她當成自己的寶寶養著,把自己的愛灌注給這個包寶寶,但等到包寶寶也逐漸長大時,媽媽發現他不受控,很傷心,最後竟然一口把他吃掉
  • 一百分的媽媽,為什麼長大了躲還來不及?
    昨天看了一個視頻,林心如演的女兒,有個超級忙的醫生媽媽,從小沒空給她過生日,沒空陪她練自行車,沒空帶她出去玩,沒空在她最需要的時候趕到她身邊。所以女兒長大懷孕後,二話不說先辭職,我小時候沒有百分百的母愛,一定要給我的小孩最無微不至的呵護。
  • 劉雨昕的故事:小時候將媽媽當偶像,長大後成了媽媽的偶像
    劉雨昕的故事:小時候將媽媽當偶像,長大後成了媽媽的偶像劉雨昕悄悄的把自己的一張畫放入媽媽的口袋裡,附在媽媽的耳邊說道:「媽媽,你想我了,就拿出來看一看吧。」這是劉雨昕的媽媽講述的劉雨昕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媽媽由於經常外出演出,懂事的劉雨昕沒有阻攔媽媽,而是自己畫了一張自己的畫像,放入了媽媽的口袋裡,讓媽媽想自己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而當媽媽演出回來後,劉雨昕又在媽媽的桌上放了一張紙條,這張紙條上寫著:「媽媽,你是我的驕傲。」
  • 孩子不孝往往有這三種表現,早發現早根治,別讓孩子變成不孝兒
    孩子不孝的表現1.不懂感恩不孝順的孩子往往都是。不懂得感恩的他們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從來都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就算是父母對自己特別的好,他們也全然不會放在心裡,總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而這類孩子長大以後多半是會變得不孝的,所以我們要注意。2.打罵父母還有一些孩子在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跟父母吵架,而且打罵父母。
  • 小時候好看長大會醜?看了這些女星小時候的照片,再不信這句話了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小時候長得好看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會變醜。而且很多人也確實身體力行,用自己的經歷去證實了這句話,但是我們總不能以偏概全,就認為這句話是一個真理。不過我們看了下面這些女星小時候的照片,就會知道這句話完全就是瞎扯。女明星小時候的照片也可以用來證明她們的長相是不是純天然,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你有哪些小時候存在的天賦長大後消失了?
    本文內容整理自「豆瓣鵝組」帖子《鵝們有哪些小時候存在的天賦長大後消失了》@新垣棉衣小時候「交際花兒」我本人,長大後:離我遠點謝謝🙏@Snow 我小時候能聽見電視開啟後發出的極尖細的鳴聲,即使電視靜音也有,而且穿透力很強,所以我不用進門就知道這家人有沒有在看電視,我小時候還經常表演這一絕活兒,左右鄰居嘖嘖稱奇😂長大後才知道原來人小的時候就是能聽見高頻的聲波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沒想到小時候那麼乖的她,長大後然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醫生的治病下,她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因為她小時候太乖巧聽話,長大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經過這件事,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
  • GAI不希望孩子長大後多讀書,王斯然媽媽顯無奈
    ,GAI不希望孩子長大後多讀書。但曾經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還是不能抹去,王斯然的媽媽也並非就是希望孩子以後多讀書,因為名字代表了全家人對孩子美好的祝福和寓意,閱也可以代表閱歷,閱人無數,不一定是跟讀書有關,但有個溫文爾雅的好名字,首先會給人第一印象好。
  • 41歲的朱雨辰依舊未婚,被媽媽「圈住」的孩子,長大會有多痛苦
    被媽媽"圈住"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多痛苦之前,朱雨辰參加綜藝節目,在節目中朋友離開後痛苦大哭,有人說朱雨辰這是人到中年倍加孤獨的典型。那麼,那些被父母"圈住"的孩子,在長大後會有多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