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家娃沒有

2021-02-15 優秀媽媽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優秀媽媽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晨媽  來源:媽媽手冊(ID:jqfans)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養出一個懂得感恩、孝順善良的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共同願景。大家都不願意把孩子養成一個冷血自私的「白眼狼」。


而從一個孩子的行為模式,能夠基本看出這個孩子長大後的人生結局。


所謂「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當孩子年幼時出現這幾種現象,家長們就要當心了。


如果不及時糾正,很有可能影響孩子未來價值觀的形成,埋下不孝順的種子。


-01-

以自我為中心


生活裡,你是否見過這樣的孩子:

餐桌上一道菜擺上來,就在飯菜裡亂挖,挑自己愛吃的,留下一桌的狼藉;公共場合裡不顧他人的感受,製造噪音和混亂,三兩奔跑、尖叫連連;

這種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他們的意識裡,只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根本沒有「別人的感受」這個概念。


小時候尚且如此,家長再不加以管教的話,等到孩子的性格定型就晚了。


試想,一個心中只有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考慮的只有自己的利益,還能指望他眼中有父母的存在嗎?


一名父親病危,臨死前兒子從城市請假回來見家住農村的父親最後一面。


兩三天後,見到兒子後的父親,病情竟然有所好轉。


不曾想,兒子的一句話卻讓老人心寒了個徹底:

「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請了7天假,還是把喪假算進來的。你這樣讓我怎麼跟老闆交待?」


聽到這句話,絕望之下,老人自殺了。


教育出這樣孩子的父母,永遠也等不到反哺的時候。


悲劇的背後,是冷漠和利己佔了上風,才釀成了如此苦果。


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造出冷漠的社會機器,而是胸中有情義、心中有他人的孩子。


-02-

過度依賴父母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依賴父母,那他將會變成什麼樣?


前些時候熱播的《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就是這樣一個縮影。


蘇母在世時,蘇明成安心當幼蟲,無論大小事務,蘇母件件要管、事事插手;



蘇母去世,蘇明成就成了無頭蒼蠅,沒有主見,難以存活。



劇中的蘇明成,長大之後安心啃起了老,把生活過得一團糟。


對母親的過度依賴,讓他喪失了獨立的能力。


表面上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年人,內心還是需要母親餵飯的巨嬰;


仿佛一個從小媽媽給他穿衣服的孩子,養到十幾歲還需要給他繫鞋帶。


對父母的過度依賴,會廢掉一個孩子的根基,即便是有心孝順,也沒有對應的能力。


如果我們永遠攙扶著孩子學走路,那他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行走呢?


孩子成為人才之前,最重要的是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啊。


-03-

沒有責任感


孝順,離不開的是「責任」二字。


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永不衰老,人總有需要子孫兒女幫扶的一天。


孝順的人愛老敬老,陪老伴老;不孝的人嫌老避老,逃避責任。


一位80歲的老人給四個兒子寫下了一封遺書:謝謝你們照顧我,但我後悔生了你們。


老太太養育了四個兒子,帶大了兒子的8個孩子。但卻沒有一個兒子願意接納中風後生活不能自理的她。


最終兒子們商量之後,把她安置在出租屋裡,每月花7000塊錢為她請護工。


雖說成年人都需要面對自己生活的一地雞毛,但身為子女,是有責任的。


法律上,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道德上,也不該把老人當作包袱甩來甩去,落得一個悽涼的晚景,何其殘忍啊。

當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家長們就要警惕了。很可能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請一定及時修正過來!


-04-

不懂感恩、忘恩記怨


每一個有出息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奮力託舉。


嘔心瀝血,耗盡全部。


有這麼一個學生,在日本留學5年,從未打過一份工。母親借債供他念書,每月還要支付他7000元的生活費。


但母親的辛苦並未得到他的感恩。


因難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費用,他竟然在機場連捅了親生母親9刀。


他就是轟動一時「留學生機場弒母」案件中的那個孩子,汪佳晶。



李玫瑾教授說過:

孩子完全無視你的付出,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只記得你沒有滿足他,從而心生怨恨。


一味地滿足孩子,只會養出一隻不知感恩、只知怨恨的白眼狼。


心理學家有一個結論:

「感恩」是一種長時間形成的心理習慣,是人格特質,這種性格有賴於每一件具體細微事件中形成的積累。

所以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他享受的一針一線、一蔬一飯都來之不易。


泰國有個小朋友,家長怎麼說都不願意去上學,他母親就帶他撿了半天的易拉罐。



孩子勞動了數小時,又渴又熱、大汗淋漓、一身疲憊。


卻被媽媽告知,撿來的瓶子賣的錢既不夠坐一次公交回家,也不夠支付一根冰棍錢。


這位媽媽是這樣說的:

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需要讓他們感受幸福,也需要了解痛苦和疲憊,了解一切的來之不易。


這何嘗又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夙願呢。


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人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正是為了它,人們才做所有其他的事情。


我們建立家庭、養育孩子,圖的不是最後的贍養,而是——


播種愛,收穫愛。


也願「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們,都能養出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作者:晨媽,育兒經驗豐富的寶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來源:媽媽手冊(ID:jqfans)原創,400萬寶媽關注的母嬰公眾號。

圖片來源:花瓣網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嗎?

相關焦點

  • 長大後「不孝」的人,小時候多有這3個特徵,希望你家娃沒有
    十月懷胎,一周分娩,從此父母便開始了漫長的養娃生活,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他們不求回報,只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的長大,能夠事業有成那就再好不過了。但是當孩子長大後,父母也到了垂暮之年,這本是他們該回報父母的時候,但是我們會發現有許多的老人還是會老無所依。
  • 長大後孝不孝順,看孩子小時候有沒有這些特徵
    孩子雖然還很小,但我們必須慎重對待孩子。子不教父之過,百善孝為先。當孩子有以下特徵的時候,我們就能揣測出來孩子長大究竟孝不孝順。孩子脾氣暴躁,性格十分兇殘。我們看到這類孩子在對待弱小動物的時候,顯得十分兇殘,這些孩子追著把小貓小狗打得嗷嗷大叫,並且打得動物越痛苦越叫聲悽涼,他反而覺得越是開心。這類孩子沒有同情之心,沒有憐憫之心。他們喜歡把別人弄痛苦了,他們就會覺得很開心。也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 長大後成「白眼狼」的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先兆,希望你家娃沒中
    我認為是「孝順」。都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再成功、再優秀,如果不孝順父母,不僅遭眾人唾棄,還喪失了人最寶貴的品質。要說自己的孩子不孝順,父母都不願相信,不過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確實有一些孩子對「孝」的認知越來越稀薄。小時候一點不順心就對父母拳打腳踢,看似是孩子小不懂事,但從這個小舉動已經透露出孩子將來「白眼狼」的信號。
  • 長大後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這3個特徵願你家娃一個不佔
    然並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感恩、孝順之心,以反哺照顧老人們。這養育孩子其實並不能真正的防老、養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翻看手機、瀏覽新聞時,不少看到一些不孝子女將老人趕出家門或塞進養老院的事件。這類不孝子女其實從小有這「3個特徵」,只是父母教育不曾在意、正確引導。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子女,從小就有「3類特徵」,希望你家娃不在其中
    遵循孝道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能教育出一個孝順的孩子來,這樣在老的時候就會覺得有一個依靠。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為一個孝順懂事的人,甚至還有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會刻意想盡各種辦法去逃避應盡的贍養義務。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4個徵兆,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孝順父母的孩子,品行端正,知恩圖報,性格開朗,心理健康。而不孝順父母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4種表現,若不及時糾正,容易走上歧途!把父母的辛苦拋之腦後,對父母的付出不去珍惜,這樣的孩子,最沒有愛心。作為父母,不要認為在物質上無限滿足,就是對孩子好。要教會孩子節約,勤儉,知道錢財糧食物品的來之不易。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懂得珍惜,改掉無度揮霍的惡習。
  • 這3類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娃沒有
    孩子自小的性格特徵可以看得出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而有的孩子看起來"鬼靈精",看著好像古靈精怪,腦子轉的特別快,遇到什麼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小凱是個三年級的小學生,成績居中,在家裡和父母也很聊得來,可以說沒什麼代溝的存在。
  • 寶寶臉上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註定是「女神臉」,你家娃中幾個?
    是像爸爸還是像媽媽,還是有返祖的特徵,與家裡的老人長得相像?在這個看臉的時代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顏值越高越好,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工作、感情都有一定的正向引導。孩子小時候身上的一些特徵,是可以看出來長大能不能成為男神女神的,這些小的特點不太容易被注意到,但是對於提高顏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長大後不孝的子女,小時候普遍存在這3個「特點」,希望你娃沒有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孝順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孝順的人。不過仍然能看到很多子女將父母趕出來或送入養老院的新聞。這些不孝的孩子,引起的我們的反思:難道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了嗎?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的不孝順,和父母的教育依然是脫不了關係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長大後也很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 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孩子是每個家庭中未來希望的寄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也都不僅僅只局限於要一個孩子。然而,孩子多了,對於有的家庭而言,父母老去後的麻煩也就變多了。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子不孝,皆有因每當聽說一些兒女不孝的新聞,很多人都會一股腦地先去評價孩子如何如何不好。俗話說,「事出皆有因。」
  • 孩子有幾種表現,長大可能是白眼狼,現在不糾正老了可要吃盡苦頭
    凡事要有尺度,孩子有幾個表現其實是「白眼狼」的徵兆,父母需及時糾正。執筆:張蒙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將來能做出一番成就,回報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如果他們長大後不懂得孝順感恩,家長通常會感到非常失望。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4個徵兆,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你拜幾天「梁皇懺」,拜幾天「水懺」、「大悲懺」,是不是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果然沒有了,那很好,很了不起,你真的懺除業障了。如果這些東西還在,那不就沒效果嗎?不能不知道。《金剛經》上教給我們的懺悔法是最根本的懺悔法,是把業障連根拔除,這比其他經典殊勝太多,簡單明了,離相離念。 布施是修福,修福不住空;懺除業障,不住有,空有二邊不住,這樣才能夠消業障。
  • 寶寶的這5個特徵屬於「聰明相」,智商高學東西快,有你家娃嗎?
    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手心寶,不管孩子的長相如何,智商如何。不過很多老人還是會通過看孩子的一些外在特徵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畢竟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一些,不僅將來的學習和生活能夠更順利,甚至還會改變人生。
  • 有這3個特徵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多半不孝順,孤老終生也是必然
    一位鄰居突然說道「他這是自作自受」原來王大爺年輕的時候一直沉迷打牌,甚至連妻子病危的時候,他都不願意拿出時間來照顧妻子,妻子生病後不久便去世了。王大爺年輕的時候就對孩子們疏於管教,孩子們和他並不親近,再加上這檔子事,孩子們更不待見王大爺了,好在孩子們還是定期會給王大爺一定的生活費。
  • 父母有這3個特徵,晚年生活大多很悽涼,子女也不孝順
    張敏來到醫院看望父親之後,就幫父親請了一個護工,接著給了爸爸五千塊錢,並且冷冰冰地說:「我可沒時間照顧你,這些錢給你,護工幫你請好了。」說完後,張敏就馬上走了,頭也不回。隔壁床的老爺爺看到這樣的一幕,對張敏父親感嘆:「這種孩子養了有啥用,都成白眼狼了」。連醫生和護士也看不下去,為張敏父親說話,紛紛譴責張敏不孝順。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指出: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若是發現了,就及時糾正。1、喜歡發脾氣有些孩子平時很喜歡發脾氣,有時候一點點小事情就能讓他們崩潰,甚至自己玩著玩著就生氣了。
  • 孩子長大後不孝是有徵兆的,「白眼狼」的這3信號,願你家娃沒有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加上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經常會過度寵愛孩子,而過度寵愛和教育方式不正確容易導致孩子認知錯誤,甚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從這三個信號就可以看出。我一個親戚,年輕時總懷不上孩子,很多年後夫妻倆才下一個兒子。
  • 李玫瑾: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大多因為有這4種媽媽,要注意改正
    媽媽,我生命火花的閃耀永遠因為有一個這樣的您!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這個成年人引起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動和內心的心理想法,這一切,都和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活該沒人孝順你」,有這3個特徵的老人,晚年大多不被兒女孝順
    老人到了晚年時期,最希望的就是子女孝順,這樣他們晚年也能夠有所依靠。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能夠有子女孝順。而實際上這並不能夠完全怪孩子,子女不孝順可能和老人年輕時的對待他們的方式脫不開關係。
  • 「活該沒人孝順你」,有這3個特徵的老人,晚年大多不被子女孝順
    老人到了晚年時期,最希望的就是子女孝順,這樣他們晚年也能夠有所依靠。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能夠有子女孝順。而實際上這並不能夠完全怪孩子,子女不孝順可能和老人年輕時的對待他們的方式脫不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