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2021-01-13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

司馬遷曾說,「父母者,人之本也。」孩子是每個家庭中未來希望的寄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也都不僅僅只局限於要一個孩子。然而,孩子多了,對於有的家庭而言,父母老去後的麻煩也就變多了。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子不孝,皆有因

每當聽說一些兒女不孝的新聞,很多人都會一股腦地先去評價孩子如何如何不好。俗話說,「事出皆有因。」殊不知,一些父母從孩子小時就沒有種好孩子「孝道」的種子,自然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也就無法結出「孝道」的果實。

不被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

1、一碗水端不平

在一些受舊社會封建思想影響嚴重的家長眼中,流傳著一個說法叫做「養兒防老」,因此,對於一些好不容易盼來男孩的家庭而言,就會習慣於把最好的都給男孩。殊不知,無形中就會在其他孩子心裡悄悄埋下「父母不愛」的種子,長大後自然也就不會懂得孝敬老人。

2、不孝敬自己的父母

有些家長總是習慣於在孩子面前講究自己的父母、公婆如何如何不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然而,事實往往恰恰相反。總接受父母「負能量」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必然也不會懂得而感恩,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報,自然也就會變得自私自利,不願意為老人盡孝道。

3、對孩子太過極端

作為家裡未來的希望,很多父母總是會對孩子太過苛刻,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目的是嚴格要求能讓孩子變得更好。殊不知,長期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中的積怨也會變得越來越深,就算是長大以後真的有了出息,也不會孝敬自己的父母。同時,對於一些喜歡溺愛孩子,凡事都順著孩子來的家長也是如此。孩子會在溺愛下變得越來越自私,孝敬父母更是難。

培養孝子的3種方法

1、嚴慈相濟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想培養孩子講孝道,父母首先一定不要對孩子太過極端。要知道,過分苛責和過分寵愛都會害了孩子。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把愛和嚴厲相結合,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比如,孩子在商店見什麼要什麼,家長就應該把孩子領到安靜的角落給孩子講道理,而不是得過且過地縱容孩子等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變得明是非,不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長大以後才能夠遵守孝道。

2、以身作則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些父母總是習慣於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諱地吐槽老人,殊不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就會埋下不孝的種子。所以,想讓孩子以後能夠孝敬自己,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比如,在孩子面前多誇誇老人;逢年過節帶孩子去老人家坐一坐,陪老人嘮嘮嗑等等。這樣,孩子從小耳濡目染,自然也就能夠學會孝敬父母了。

3、雨露均沾

孩子多有時是一件好事,有時也是一件壞事。對於能夠給每個孩子平等關愛的家長而言,自然到老了也會收穫每個孩子的孝敬。而對於「押寶式」關愛的家長而言,多數情況下到老了都會老無所依,家庭不和。因此,想要家庭氣氛和睦,老有所養,從孩子小時父母就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等自己老去時,孩子才能夠毫無怨言地照顧自己。

知恩圖報的孩子離不開從孩子小時就能夠教子有方的父母。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以上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相關焦點

  •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只能怨自己
    文/暖媽說育兒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作為子女應該盡的義務,畢竟老人養育我們成人十分不容易,我們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所以,對於一些不孝行為,人們還是非常痛恨的。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孤獨終老怨不了別人
    甚至連出院的時候,都是老人自己一個人打車回的家,這可讓劉老太太徹底寒了心。逢人便是哭訴:「真的是生了三個不孝兒女呀,你說我這都摔倒住院了,他們卻無動於衷。是不是等到我老了之後,他們連滴眼淚都不會掉呀?」鄰居們聽到這話,看到這個情況,也是紛紛為劉老太太感到不值,但是有些年長一些的全都知道,現在劉老太太的兒女不孝順,其實都是劉老太太早年自己造成的。
  • 「活該沒人孝順你」,有這3個特徵的老人,晚年大多不被子女孝順
    老人到了晚年時期,最希望的就是子女孝順,這樣他們晚年也能夠有所依靠。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能夠有子女孝順。而實際上這並不能夠完全怪孩子,子女不孝順可能和老人年輕時的對待他們的方式脫不開關係。
  • 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年輕時養孩子多有「3個表現」,怨不了別人
    在我國,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有良知、善心的人,他一定是個孝順父母的孩子。因為父母自小將他呵護、養育成人,其內心深處應當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倘若他連一點孝順、感恩之心都沒有,再說他如何善良、有善心,想必都是虛假偽裝的。當然,每個人對「孝順」的看法、定義可能有偏差,那些被指責「不孝順」的子女可能存在冤屈。
  • 父母有這3個特徵,晚年生活大多很悽涼,子女也不孝順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01導語俗話說:「養兒防老」,父母辛辛苦苦養育孩子長大成人,然而有些孩子卻死活也不願意孝順自己的父母,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一味地指責子女,然而了解到子女為何冷漠的原因後
  • 「活該沒人孝順你」,有這3個特徵的老人,晚年大多不被兒女孝順
    老人到了晚年時期,最希望的就是子女孝順,這樣他們晚年也能夠有所依靠。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能夠有子女孝順。而實際上這並不能夠完全怪孩子,子女不孝順可能和老人年輕時的對待他們的方式脫不開關係。
  • 家長有這3個行為,晚年多半不被兒女孝順,孤獨終老,怨不得別人
    我國一直提倡孝道,孝順的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稱讚,不孝的人總是會受到人們的指責甚至唾棄。 雖說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理應讓父母有幸福的晚年,但是有的父母真的不配為人父母,他們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陰影,又憑什麼指望孩子能夠孝順自己呢?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數會做這3件事,要引起重視
    老有所依也是每一個老人到了晚年最大的一個願望,因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給撫養成人,等到父母變老之後,子女撫養老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人被子女虐待或者是老無所依的現象,真的是經常能夠見到。
  • 晚年過得悽涼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怪不得兒女不孝順
    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下,老去的父母也就經常得不到照顧,這就是社會的一個現狀。中國現在空巢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和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些空巢老人中也有一些人並不是家人子女沒空照顧才成為空巢老人的。這些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怨不上兒女不孝順。
  • 有這3個特徵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多半不孝順,孤老終生也是必然
    但是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很多人不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這個現象背後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王大爺今年八十多歲了,是一位獨居的老人,前幾天得了重感冒,大女兒從外地連夜趕回來,鄰居們都很羨慕王大爺養了一個孝順的女兒。大女兒趕回來之後問候了王大爺幾句,了解了王大爺病情不算嚴重之後,打電話幫王大爺請了一位護工,又留下了一些現金就走了。
  • 老人晚年沒有子女孝順,年輕大多有3個表現,老無所依不能怨別人
    這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思想,但是現在很多子女卻不怎麼孝順老人,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上班時候的小林忙得熱火朝天,突然間他接了來自於家裡親戚的電話。電話裡面告知他,父親一不小心在家裡面摔倒了,現在正在醫院裡面緊急治療,需要小林儘快的回來一趟。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一般會做3件事,網友:真是自作自受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孩子給養大,雖然對於孩子的要求也並不是非常高,但是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到老的時候有孩子孝順著,但是這個現在的社會上,子女虐待老人或者是不去撫養老人的現象,真的是經常能夠見到。其實六阿婆也不只有這一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女兒,他的女兒每個月也都會定時的去給他打一筆生活費,但是卻很少來看望他,因為女兒的家庭條件非常不錯,外婆就經常抱怨女兒非常不孝順,面對好吃懶做的兒子卻沒有任何的怨言,但是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劉阿婆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重男輕女,對兒子也是極盡寵愛,對女兒則是非打即罵,即使女兒做的帶好,他也從來沒有誇獎過一句。
  • 暮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
    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孝順老人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孝老敬老的言行舉止,也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可我們身邊,卻也經常能看到種種「不孝順」的場景,明明兩位老人兒孫滿堂,個個都有出息,但就是沒有人願意贍養老人,甚至對簿公堂。
  • 長大後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這3個特徵願你家娃一個不佔
    在中國的傳統養老觀念中,其老去的那一天,他們多數會選擇和子女們住一起或住在附近,以便於安享晚年而不是孤苦伶仃。然並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感恩、孝順之心,以反哺照顧老人們。這養育孩子其實並不能真正的防老、養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翻看手機、瀏覽新聞時,不少看到一些不孝子女將老人趕出家門或塞進養老院的事件。這類不孝子女其實從小有這「3個特徵」,只是父母教育不曾在意、正確引導。
  • 人到晚年,不被子女孝順,通常做過這3件事,網友:怪不了別人
    人到晚年,不被子女孝順,通常做過這3件事,網友:怪不了別人人這一生,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如果到了晚年還不被子女所孝順,那的確很是可悲。其實,很多人覺得這樣的人可憐,但忘了有一句話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然, 這種事也不盡然,不能說得太過絕對。其實,做人往往是相互的,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有些時候,自己做了錯事,難免會遭到懲罰,這點無可厚非。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現象,令人感到困惑。比如,人到了晚年,為何不被子女孝順?難道孩子們都這麼沒有良心嗎?
  • 有種「假孝順」正在蔓延,老人有苦說不出,子女們還未察覺
    人口逐漸老齡化,養老矛盾也是日漸凸顯,倘若是單純是子女不孝順,老人可能還會另謀出路。可是有些子女以為自己很孝順,殊不知有時候這種孝順是「假孝順」,父母偷偷流淚孩子都不知道。1.老年人睡眠本來就少,這下子睡眠質量也更差了。平時小兩口上班,家裡的家務都是老人做,一個帶孩子,一個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早上還需要起早去買菜,有時候因為口味問題還會和子女起爭執。一些剩菜和醃製的菜,老兩口捨不得扔,兒媳婦卻說有異味,不乾淨,不讓老人吃。其實他們也知道兒媳婦是一片好心,可是生活習慣太難磨合,兩人也很委屈。
  • 父母不喜歡孝順的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老了越想指望誰,就越指望不上誰」,這跟我們現在常說的」被騙的都有恃無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老人想要指望誰?無非是自己最疼的那個孩子。可有意思的是,往往最後常伴床榻孝順父母的,反而是那個最不受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現象,在農村有,城市裡也有。尤其在兩個時候最能看出來誰親誰疏。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會晚景悽涼嗎?3位老人的話值得大家警醒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兒女們深陷困境時,他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貼補兒女,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群這樣的個體,他們晚年喪偶,身邊就只有子女,那如果他們不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拿出來貼補兒女,那他們的晚年就會老無所依嗎?以下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齡的老人警醒。
  • 別怪子女不孝順,有這3種行為的老人,老無所依實屬「活該」
    沒錯,很多父母辛苦付出,養育孩子,就是為了老了以後能有個依靠。但是現在也存在很多「不孝」的情況,難道這些全都是子女的過錯嗎?重男輕女換來的老來無依:同事小李是個非常努力的人,工作認真上進,家庭和睦幸福,引來不少人的羨慕。但只有小李自己知道,她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是一個痛。
  • 老人想要有「福氣」,多對子女做這3件事,不會晚景悽涼
    可相對來說,也有一些老人晚年十分悽涼,不僅兒女不在身邊,連哪個孩子養老也成了問題,甚至就連生病住院,兄弟姐妹之間都得互相推諉逃避,吝嗇盡絲毫孝心。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當然可以說是子女的不對,養老不僅是責任更是義務,無論父母做得有什麼不對,都不能將老人的晚年孤苦伶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