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越想指望誰,就越指望不上誰」,這跟我們現在常說的」被騙的都有恃無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老人想要指望誰?無非是自己最疼的那個孩子。可有意思的是,往往最後常伴床榻孝順父母的,反而是那個最不受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現象,在農村有,城市裡也有。尤其在兩個時候最能看出來誰親誰疏。一個是在醫院裡,一個是在借錢的時候。
對你父母而言,兩個孩子,一個懂事孝順,不需要操心;另一個則是好吃懶做,狀況不斷。那麼父母必然會對第二個孩子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教導照顧,同時,忽略對第一個孩子的照顧。長此以往,父母對「壞孩子」就會付出更多的情感成本,自然也就會更在乎。
對孩子來說;得到的越多,越不在乎,當我們的付出越來越多的時候,其實就像是給對方吃好多飯,一開始他會覺得飯菜很好吃,到後面吃撐了還要給,就不會在乎了。同樣兩個孩子,父母從孝順孩子那得到了更多的愛,獲得滿足感就不如當初了;這個時候就更傾向於像另一個孩子索取更多的關懷~
得不到的,更想證明自己;父母喜歡的肯定是那個嘴甜會哄人的孩子,因此受寵的孩子應該屬於比較開朗活潑的,那反之不受重視的孩子,性格就會比較的老實木訥。性格使然,所以不受寵的孩子到了工作崗位想要站住腳,就必須踏實肯幹,他們遇事不會太計較得失,因此在孝順老人這件事上,也會更長久。不受重視的孩子,心裡也會憋著一股勁,想要證明自己才是值得父母驕傲的人,所以他們會更有動力去前進,也就更有可能會成功!這就是為什麼不受寵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成功和孝順。
首先,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子女一多,難免會偏心,尤其是偏心最小的那個。往往小兒子或者小女兒能得到最多的寵愛。其次,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被指責的話。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就更是如此。孝順的子女一般老實、心善,但也正是這樣,即使做得再多,再辛苦再累,也只會做,不會說,所以就比較吃虧,付出越多越不討好。
不孝順的往往嘴巴比較勤快,從小被嬌慣成了習慣,當然他們也是最能摸清楚父母親心裡想法的人,總能說出父母最喜歡的話,哄得老人開心,所以老人很喜歡他們。父母也不擔心老大會有意見,因為老大一直都是很孝順,反而有的父母甚至會去討好弟弟妹妹,深怕自己對老大好一點引起弟弟妹妹的不滿。
遠則香近則臭。有些子女很孝順,每天都在老人身邊服侍老人,但因為天天相處難免會起爭執,所以老人有時對身邊孝順的子女反而看不順眼,想念的是那個不在身邊的子女。
父母偏心是最關鍵的原因。有些父母還是比較自私的,有些父母對孝順子女頤指氣使卻對性格強勢的兒女低眉順眼,而且還有一些父母更喜歡有出息的子女,會更偏愛有出息的子女,甚至會出現討好這類子女的行為。這類父母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或者是想要自己的晚年過得幸福一些,或者是出於自尊心,覺得有出息的兒女讓自己臉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