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喜歡孝順的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2020-12-23 騰訊網

「老了越想指望誰,就越指望不上誰」,這跟我們現在常說的」被騙的都有恃無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老人想要指望誰?無非是自己最疼的那個孩子。可有意思的是,往往最後常伴床榻孝順父母的,反而是那個最不受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現象,在農村有,城市裡也有。尤其在兩個時候最能看出來誰親誰疏。一個是在醫院裡,一個是在借錢的時候。

對你父母而言,兩個孩子,一個懂事孝順,不需要操心;另一個則是好吃懶做,狀況不斷。那麼父母必然會對第二個孩子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教導照顧,同時,忽略對第一個孩子的照顧。長此以往,父母對「壞孩子」就會付出更多的情感成本,自然也就會更在乎。

對孩子來說;得到的越多,越不在乎,當我們的付出越來越多的時候,其實就像是給對方吃好多飯,一開始他會覺得飯菜很好吃,到後面吃撐了還要給,就不會在乎了。同樣兩個孩子,父母從孝順孩子那得到了更多的愛,獲得滿足感就不如當初了;這個時候就更傾向於像另一個孩子索取更多的關懷~

得不到的,更想證明自己;父母喜歡的肯定是那個嘴甜會哄人的孩子,因此受寵的孩子應該屬於比較開朗活潑的,那反之不受重視的孩子,性格就會比較的老實木訥。性格使然,所以不受寵的孩子到了工作崗位想要站住腳,就必須踏實肯幹,他們遇事不會太計較得失,因此在孝順老人這件事上,也會更長久。不受重視的孩子,心裡也會憋著一股勁,想要證明自己才是值得父母驕傲的人,所以他們會更有動力去前進,也就更有可能會成功!這就是為什麼不受寵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成功和孝順。

首先,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子女一多,難免會偏心,尤其是偏心最小的那個。往往小兒子或者小女兒能得到最多的寵愛。其次,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被指責的話。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就更是如此。孝順的子女一般老實、心善,但也正是這樣,即使做得再多,再辛苦再累,也只會做,不會說,所以就比較吃虧,付出越多越不討好。

不孝順的往往嘴巴比較勤快,從小被嬌慣成了習慣,當然他們也是最能摸清楚父母親心裡想法的人,總能說出父母最喜歡的話,哄得老人開心,所以老人很喜歡他們。父母也不擔心老大會有意見,因為老大一直都是很孝順,反而有的父母甚至會去討好弟弟妹妹,深怕自己對老大好一點引起弟弟妹妹的不滿。

遠則香近則臭。有些子女很孝順,每天都在老人身邊服侍老人,但因為天天相處難免會起爭執,所以老人有時對身邊孝順的子女反而看不順眼,想念的是那個不在身邊的子女。

父母偏心是最關鍵的原因。有些父母還是比較自私的,有些父母對孝順子女頤指氣使卻對性格強勢的兒女低眉順眼,而且還有一些父母更喜歡有出息的子女,會更偏愛有出息的子女,甚至會出現討好這類子女的行為。這類父母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或者是想要自己的晚年過得幸福一些,或者是出於自尊心,覺得有出息的兒女讓自己臉上有光。

相關焦點

  • 父母為什麼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真心話
    導語:那些不待見孝順孩子,反而偏心不孝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什麼想法?脾氣比較壞的那個,當然比較不孝順,但是越不孝,越得順著他,越不孝,越得偏向他。不然的話,他只會越來越壞。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是不需要大人操心的,反倒是那個不懂事,脾氣壞的孩子,總要父母操碎心。父母想要他變得孝順,那麼只能偏心他,對他好一點。如果父母不去關注他,他只會越變越不孝,路越走越偏。
  • 為啥老人心裡最惦記的,往往不是最孝順的子女?3個原因讓人心酸
    為啥老人心裡最惦記的,往往不是最孝順的子女?3個原因讓人心酸 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有一個思想,那就是「養兒防老」,所以很多家長從小教育孩子長大要孝敬老人。 而現實中,也有很多人做到了這點。
  • 為什麼一些家裡很孝順的子女,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
    為什麼一些家裡很孝順的子女,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現實社會有很多人,平時忙完工作又要忙家裡的老人孩子。寧願自己苦一點也不願意委屈了家人,可是總有一些人忙裡忙外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認可,反而受累討不了好。父母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很多時候無法顧及乖孩子的心情波動,孝順懂事的孩子也不願意辛勞的父母為他們擔心,所以就一直在父母面前儘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去幫助家裡做些家務,默默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等到孝順懂事的孩子長大成家之後,對父母的牽掛依然不會停止,因為不能常常待在父母身邊,只能經常打電話叮囑父母生活或身體應該注意到的事項。反而會引起父母的不耐煩,讓父母不喜歡。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兒媳們吐槽的點,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公婆對自己老公就是很冷淡,問題是即便如此,自己的老公卻還對公婆的事情各種上心。這就讓兒媳們更加不懂了。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
  • 為什麼父母不待見孝順孩子,反倒更待見不孝順的,3個老人說實話
    ,父母應該對孩子越喜歡,可事實上,有不少父母,並不待見孝順的孩子,反倒更待見不孝順的孩子。這就讓人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了,難不成他們有受虐傾向?下面我們來聽聽三個老人說的實話,看看他們為什麼不待見孝順的孩子,反倒更待見不孝順的孩子。張女士,66歲我和老伴育有一兒一女。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孤獨終老怨不了別人
    後來,三個孩子在她的這種教育之下,漸漸的也變得自私又冷漠,所以現在三個孩子不孝順,其實早就註定了。甚至更有鄰居表示:「她的三個孩子要是能孝順就奇了怪了,這一切都是報應呀。當時老太太對公公有多狠心,三個孩子可是都看在眼裡,現在她們都學會了,自然也不會孝順自己的母親。其實這種人也不值得心疼,早年不孝順別人,還想讓子女孝順自己,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 父母有這3個特徵,晚年生活大多很悽涼,子女也不孝順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01導語俗話說:「養兒防老」,父母辛辛苦苦養育孩子長大成人,然而有些孩子卻死活也不願意孝順自己的父母,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一味地指責子女,然而了解到子女為何冷漠的原因後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
    自古以來,孝一直中國的優良傳統,孝順父母是做兒女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呢?《十三經註疏》中有這樣一段話,「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說的意思很明確。
  • 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過得如何?逃不過這3種結局,心酸又現實
    對於兩個孩子的家庭,很多時候家長都能做到對於孩子的公平,畢竟都是自己的娃,但是也有的父母,可能是有意的或者是無意識的偏心於一個娃,其實不管是哪種偏心,對於孩子的內心都會留下一定的陰影。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那些喜歡偏心的父母晚年生活過得如何?大多逃不過這3種結局。
  • 作為子女,何為孝順
    一天,父親問我:「何為孝順?」我記得那時候的我也不小了,但是被父親這麼一問,我愣了半晌。 父親看著我,又「恩」了一聲,示意等待我的回答。我說道:「孝順就是子女對父母好。」我忽然意識到,之前對孝順的理解確實是膚淺了。自認為看了不少的書籍和電視劇,對書籍裡或者電視劇裡的男子的孝順很多次感覺有點誇張:父母在旁邊說這話,男子稍稍彎著腰表示尊敬,絲毫不敢忤逆。其實那時候的我很不理解的,父母這麼疼子女,為什麼要顯得那麼的怕父母呢?
  •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只能怨自己
    文/暖媽說育兒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作為子女應該盡的義務,畢竟老人養育我們成人十分不容易,我們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所以,對於一些不孝行為,人們還是非常痛恨的。
  • 偏心父母老來兩行淚,無人贍養是誰之過?淺析父母為何會偏心
    ,有的人老了之後兒孫承歡、闔家團圓非常幸福,有的人對子女偏心,導致無人贍養,老了之後兩行淚,讓人看在眼中非常不好受。那麼,為什麼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會有偏心的現象出現?本篇文章就來淺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在農村,有很多子女多的家庭,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越有孝心的子女,越不受父母待見,這是為什麼呢?
  • 別怪子女不孝順,有這3種行為的老人,老無所依實屬「活該」
    重男輕女換來的老來無依:同事小李是個非常努力的人,工作認真上進,家庭和睦幸福,引來不少人的羨慕。但只有小李自己知道,她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是一個痛。原來小李還有一個弟弟,她的父母一直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小時候,有什麼好的東西都給弟弟,而她只能站在旁邊看。
  • 戒色要孝順,孝順父母要及時!
    戒色之後一定要懂得孝順父母,這非常重要,如果戒色後還是頂撞父母,不孝父母,這類人是不會戒色成功的。因為戒色非常講究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於孝順,把這個根本抓好了,戒色就會順利很多,否則頂撞父母,經常惹父母生氣,家庭不和,情緒必然很差,這樣就容易出現情緒破戒。孝順好父母,家庭就和睦了,做很多事情就能順利起來,孝了你就順了!小戒靠忍,大戒靠悟,至戒靠德!德之根本——孝順!
  • 人到老年,子女是不是孝順,看這幾個細節就知道
    但也有人會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更加獨立,喜歡獨自生活。等老了,會不會不願意照顧老人呢?其實,子女孝不孝順,從細節就能看出來。一:看平時子女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平時子女對自己就很好,整天噓寒問暖,十幾年來始終如一,從來沒有變過。
  • 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事!你做到了嗎?
    如果對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孝順的話,又怎麼會對別人也會有感恩的心呢,無論我們好還是壞都不能忘記生養過我們的父母。然而正是因為我們對孝順看的非常的重,因此有些人為了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在有外人的時候就表現的非常的孝順,讓旁人覺得你對父母做的很好,然而大家都知道這是假孝順。有很多父母還覺得這種好是真的,還一個勁地誇他們好他們孝順他們懂事。
  • 中國70後:真的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70後又真的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嗎?下面,我們便來逐一分析。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要想知道"70後是否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70後是否是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兩個問題的答案,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問題便是"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 女兒的無奈:再孝順,父母也不會記得你的好
    3讀書上,父母就更偏心了,15歲那年,我初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一中,為了能讓我給家裡幹活,父母不想讓我上學了,說家裡經濟條件差,得供弟弟上大學,說我是個女兒,認識幾個字就行了,長大後,被父母隨便嫁了,結婚後,就如同被賣一樣,父母四五年都沒有和我聯繫,連我生孩子,我母親都藉口叔叔家在我家做客為由
  • 暮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
    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孝順老人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孝老敬老的言行舉止,也無形中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可我們身邊,卻也經常能看到種種「不孝順」的場景,明明兩位老人兒孫滿堂,個個都有出息,但就是沒有人願意贍養老人,甚至對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