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過百年,和這世界的時間相比不過就是曇花一現。在世界這座逆旅之中,人一輩子轉瞬即逝,所以世間眾人不過只是匆匆過客而已。當我們老了的時候,如果身邊無人相伴就會覺得一輩子似乎沒有什麼意義。在年輕氣盛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世界都是自己的,但是到了晚年之後,又會因為自己的無力產生一種空虛感,如果這時還無人相伴,那麼該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時候,社會壓力也變得非常的巨大,年輕人為了能夠在這樣的社會下生存,很多人不得不離開父母。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下,老去的父母也就經常得不到照顧,這就是社會的一個現狀。中國現在空巢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和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些空巢老人中也有一些人並不是家人子女沒空照顧才成為空巢老人的。這些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怨不上兒女不孝順。
第一個特徵就是損人利己,這些老人在生活中一直喜歡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也是如此,他們甚至想要掌握子女按照他們的意志來生活,所以這些老人的子女在長期這樣的損人利己的教育下長大也會變得損人利己。
這些老人的子女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不願意和父母住一起,除了一些人是因為不願意為父母付出那麼多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只是單純的不想在父母的掌控下生活,這樣就會造成他們的父母會有一個比較悽慘的晚年。
第二個就是,蠻不講理。這樣的老人他們晚年過得比較悽慘也只能怪他們自己。蠻不講理的人,就算是自己的親人也不會待見,他們在生活中處處都以他們的道理為準則,無論對錯,這要他們認為是對的那就是對的。
在蠻不講理的情況下,誰也不願意和這些人住在一起。誰會願意當一個出氣筒呢?就算他們的子女也蠻不講理,一點也不孝順,這也是老人們自己的責任,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就算他們晚年再悽慘也不值得同情。
第三個就是,從不存養老金的老人。這一類的老人晚年悽慘主要就是因為一個字「窮」。雖然在中國有一個養兒養老的說法,但是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的。子女有撫養父母養老的義務,但是老人不能因此給子女造成太大的壓力,存養老金的話可以防患於未然。
無論什麼時候,靠自己肯定比靠別人好,即便這個別人是自己的子女。不存養老金,一旦子女家人因為突然變故經濟條件變差,那麼這樣的老人晚年變得悽慘也不能怪自己的子女,因為他們也是有心無力。
現在的中國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養老問題成為了一個社會大問題,作為老年人自己也要未雨綢繆。那些因為家庭矛盾而被子女拋棄成為空巢老人的老年人,有時候也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