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會晚景悽涼嗎?3位老人的話值得大家警醒

2020-12-22 二大媽有話說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兒女們深陷困境時,他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貼補兒女,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群這樣的個體,他們晚年喪偶,身邊就只有子女,那如果他們不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拿出來貼補兒女,那他們的晚年就會老無所依嗎?以下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齡的老人警醒。

一、王女士:錢不能換來子女的真孝順

王女士今年66歲,自從老伴去世之後,她就把養老金和存款都存在了銀行,一分錢都沒有貼補兒子,而之所以這麼「狠心」,是因為當初老伴生病住院,需要兒子照顧的時候,他卻說自己沒時間,然後就帶著老婆去廈門旅遊去了,這件事讓王女士徹底寒了心,所以他決定以後的存款和養老金一分錢都不會留給兒子,王女士認為既然金錢換不來真兒女們的心孝順,那不如把錢用來投資自己,至少還能讓自己將來有個保障。

二、走自己的路,讓子女去說吧

62歲的劉大爺,自從老伴去世之後,就一直悶悶不樂的,雖然他的兩個兒女也曾邀請他去自己家裡住,但是他在兒女家裡各住了一個月後發現他們總是動不動就問自己養老金的事情,今天兒子借一點,明天女兒借一點,這些讓劉大爺實在受不了,於是就一個人回了鄉下住,在那裡他跟同齡的老人一起說說話,下下棋,有的時候還報個旅遊團出去旅遊,儘管兒女們都在親戚面前數落他,說他糟蹋錢,但是他覺得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走自己的路,讓子女去說吧。

三、把子女養到成年,就已經完成了任務

68歲的孫教授,在老伴去世以後就一個人搬回了老房子,現在的生活也算是瀟灑自在。在經濟問題上,孫教授在兒子大學畢業後就再沒有為他花過錢,因為他覺得自己把孩子養大成人就已經盡到了為人父母的責任,沒必要在他成家以後還為他付出,而且孫教授的兒子也明白這個道理,並沒有責怪孫教授不給他花錢,而是憑藉自己的實力創業,不僅把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而且還非常孝敬孫教授。

從以上三位老人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到老年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千萬不要在孩子成家以後,還大包大攬他們的一切,不然兒女們不會感恩,還會讓你也失去生活的保障。

相關焦點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花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的話讓晚輩警醒
    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都是毫無保留的,這種愛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會出現反轉,「我養你小,你養我老」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付出的愛,真的是對等的嗎?還是牙牙學語的年紀,父母就開始傾注心血在我們身上,到了他們老了,處在社會的邊緣時,我們願意付出同等的愛在父母身上嗎?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我們反饋的愛,可能遠遠小於父母的付出。
  • 人到晚年,如果這三樣東西太早給子女,老了難免晚景悽涼
    更重要的是,父母們要明白:人到晚年,如果這三樣東西太早給子女,老了難免晚景悽涼。在家裡的「話語權」很多老人都感慨:「我們真是越老越『下作』,在子女家連大氣兒都不敢喘,動不動還要挨他們的難聽話。」為什麼父母年輕的時候,在子女面前很有權威信,反而到老了卻越來越「怕」自己的孩子,甚至連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都不敢了呢?
  • 晚景悽涼的老人,年輕時大多做過以下荒唐事,現在改正還不晚
    在盡孝道這方面,老公一向是「能花錢就別見面」的類型,基本都是我家出錢,小叔子家出力,一年到頭一家子也見不上一面,我兒子甚至記不得公公婆婆的長相。你若說老公天性冷漠,倒也不是,起碼我爸媽一生病,他跑前跑後比我勤快多了。但對象若換成公公婆婆,他的熱情會立刻降到谷底,甚至連面都不願意見。老兩口經常罵他不孝子,奈何醫藥費和生活費全靠我家出,有些話也只能背後罵幾句。
  • 70歲老人生5個孩子晚景悽涼:要想晚年幸福,一定要做到這兩點!
    有網友提問:什麼樣的人晚景最悽涼?網友眾說紛紜,有的說光棍漢,有的說獨生女父母,等等各式說法。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對,光棍漢同樣可能擁有幸福晚年,獨生女的父母更不用說,幸福的太多了。很多晚年悽涼的老人都有兒有女,甚至兒女成群子孫滿堂。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孤獨終老怨不了別人
    後來,三個孩子在她的這種教育之下,漸漸的也變得自私又冷漠,所以現在三個孩子不孝順,其實早就註定了。甚至更有鄰居表示:「她的三個孩子要是能孝順就奇了怪了,這一切都是報應呀。當時老太太對公公有多狠心,三個孩子可是都看在眼裡,現在她們都學會了,自然也不會孝順自己的母親。其實這種人也不值得心疼,早年不孝順別人,還想讓子女孝順自己,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 80歲的農村老人去撿垃圾吃,晚景悽涼,身為兒女不心疼嗎
    一位80歲的農村老人,明明有四個兒三個女,還跑去當乞丐,翻垃圾桶撿垃圾吃,這樣的老人晚景最悽涼。老人每當逢年過節都在默默的流淚,自己確實是兒孫滿堂,可是又有誰來看望自己呢?一個有兒有女的老人,現在卻成了無依無靠,孤獨的可憐人。80歲的年齡已經是高齡了,很值得慶幸的是身體非常不錯,可以自由地打理自己的生活,這也是老人唯一自豪的優點了,家裡面沒有吃的,就到附近的垃圾桶裡面去翻看有沒有剩下的垃圾。
  • 3位老人的悲慘晚年告訴大家:你年輕時有多蠻橫,晚年就有多悽慘
    導語沒有哪個人的一生都是順順利利的,無論你年輕的有多大不大貴,過得再好,還是農民,都不可能一輩子都順利,一路走來都會有很多坎坷,也都會老去,老了之後都希望子女孝順,然後安心的度過晚年,這就是老人最大的願望。
  • 獨生子和多子女家庭,誰的晚年容易悽涼?兩位老人的實話警醒世人
    他們說,等老兩口的身體健健不好的時候,就去養老院,子女如果不願意出錢,就去告他們,反正以後只想為自己而活,別的什麼都不在意了。 劉爺爺時常感慨: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不會再生那麼多孩子,而是把心思放在教育上。不是生的孩子多,晚年就有保障,如果他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順,就算孩子再多也是無用的。
  • 老人想要有「福氣」,多對子女做這3件事,不會晚景悽涼
    可相對來說,也有一些老人晚年十分悽涼,不僅兒女不在身邊,連哪個孩子養老也成了問題,甚至就連生病住院,兄弟姐妹之間都得互相推諉逃避,吝嗇盡絲毫孝心。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當然可以說是子女的不對,養老不僅是責任更是義務,無論父母做得有什麼不對,都不能將老人的晚年孤苦伶仃。
  • 昔日央視一哥,60歲獨自現身街頭,無兒無女就一定晚景悽涼嗎
    、無兒無女,到晚年會是什麼光景?我在一篇文章中表達過這樣一個意思:獨身老人晚年的悽涼與否,跟手裡的錢多錢少有直接的關係,有網友評價反問「意思就是有錢人可以丁克,可以不結婚,沒錢的人就不能嗎」,我的觀點並沒有歧視底層人民的意思,但是放到現實中,真的是這樣的。
  • 什麼樣的老人晚景最悽涼?啃老的兒子炸幹老人身上最後一滴血
    文丨心靈餘白個人認為不是無子女、無老伴,而是有著啃老而不孝順的兒子,老人晚景更妻涼。親眼見證小區內的老年夫妻堅強而心酸的生活。小區內有一對年逾八旬的夫妻,公務員退休,兩人的退休金8000多元,這麼豐厚的退休金,晚年本來應過得很好,但實質很糟糕。在那重男輕女的年代,老人幾代單傳,四個子女中只有一個兒子,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兒子的生日精確到某年某月某一天某時,貼在柜子上。
  • 八旬老人做夢都沒想到,會手牽手解除婚姻,再婚夫妻為啥晚景悽涼
    原來,兩位老人退休後,退休工資大部分都接濟給了子女,加上老人看病和日常開銷,此時已沒有多少存款。這僅有的3萬元存款,承載的是老爺爺對老奶奶深深的愛!可是,讓人感動的是,老奶奶沒有接受,當庭拒絕了這3萬元,並且堅持一定要留給老爺爺。 當老人手拉手走出法院,又神色黯然地去往各自子女家中的時候,那種分別的場面,又是怎樣的讓人揪心。
  • 為什麼強勢的人往往晚景悽涼,守弱的人反而不會?老人漏嘴道玄機
    這天,老人見我無趣,就邀我到他家喝茶聊天,笑談古來今往的趣事。老人的庭院裡,種著一些小竹子,在微風中,在暖日下,竹影婆娑,綠意泛濫,真讓人心曠神怡啊。和老人喝普洱茶,聊人生,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強勢的人往往晚景悽涼,守弱的人反而不會?老人卻笑而不談,只是天花亂墜地說起了古今中外的強勢人物的下場,身邊一些強勢人物的晚景悽涼。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了。與其要孩子,夫妻倆可以過著甜蜜的二人世界,還不如生孩子省吃儉用,還不如受教育和帶娃,生活沒有壓力,平時還可以大手大腳花錢,日子過得挺愜意。
  • 她曾幫劉德華還4千萬債務,晚年被子女啃老,如今只靠華仔養老
    年輕的時候,為了撫養孩子,老人花了許多的時間與精力,是非常辛苦的。而到了年老的時候,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照顧生活,這樣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孩子長大後,也會有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多個孩子的家庭,更容易因贍養老人產生矛盾。有時候甚至會發現,親生子女對老人的態度,還不如外人的態度好。
  • 6個方法幫喪偶老人走出心理陰霾
    少年夫妻老來伴,每位老人都希望在自己步入晚年的時候能夠有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侶相隨,但現實生活中卻已經有不少的老人在面對喪偶的痛苦,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幫助喪偶老人走出心理陰霾呢? 一、喪偶老人的心理 當相濡以沫幾十個年頭,夫婦二人正準備攜手安度晚年之時,如果一方先行離世,必定會給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創傷和沉重打擊,有人甚至會因此喪失生活下去的勇氣。但是,幾十年的相濡以沫,總有一個人要先走,曾經的相伴,現在卻少了一個人,喪偶是老人難以言說的痛,那麼,我們該如何緩解老人喪偶之痛?
  • 我那個「晚節不保」的大伯父,背負20年罵名,晚景悽涼了才懂愛情
    類似的案例還有前段時間那位為假靳東痴迷的老人,這些都可以歸為一類:老年人在追求愛情。 有些老人追求愛情,是人到晚年,老伴不在身邊了,想找個人共度餘生。有些老人則會犯一些看似只是年輕人才會犯的錯誤,老伴在身邊的時候還去追求愛情。
  • 「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老人晚年悽涼,讓人心疼
    子女啃老還說得過去,如果孫輩啃老,老人會是什麼感受呢?我同事小區的一位70多歲的老人,辛苦一輩子攢了20多萬的養老錢,結果前段時間去看病,發現裡面的錢幾乎被人取光了。後來才知道,是她孫子拿著她的卡和身份證,輸密碼取的。老人說:「我20多萬養老錢被孫子取出來花光了,以後養老指望誰啊?」
  • 人到中年,不懂得為自己多存錢的人,晚景悽涼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肩膀上的責任就會不斷增加,在花錢方面就會有很大的收斂,即使不會一塊錢掰成兩半花,也會著手考慮存錢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到中年之後還不懂得為自己多存錢,晚景就會很悽涼!
  • 「過度善良,晚景悽涼」:這四大「善人」給我們敲響警鐘,醒悟吧
    這樣的人,沒多少心機,和他們交往,我們心無旁貸,值得信賴。但是,「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當一個人的善良過了頭,當一個人的善良沒有了界限,這樣的「善良」就變得非常可憐,甚至變得非常危險了。特別是我們身邊的這四種「大善人」的表現,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可一定不要學他們,否則的話,必然會落個晚景悽涼的境地,別不信哦。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看似很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