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如果這三樣東西太早給子女,老了難免晚景悽涼

2020-12-22 檸果育兒

執筆:檸兒

為人父母,雖說養兒子養女兒,不是為了養老。但是,自己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孩子,自然還是希望他們長大能夠孝順。如果子女不孝順,晚年難免悽涼。

小區吳大媽,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原本,她以為辛辛苦苦養大三個孩子,他們再指望不上,也比人家一個人孩子強。畢竟,倆兒子結婚,他們都給出首付買了房。女兒結婚,他們也給了豐厚的陪嫁。可結果,她跟老伴現在都60多歲了,身體不太好,腿腳不靈便,想讓子女們多抽時間照顧他們,或者接他們到自己家裡養老,三個子女沒有一個願意的。而且,三個子女還都埋怨他們二老偏心,甚至還為了爭二人的養老金鬧得不可開交。

吳大媽最後感慨:晚年靠誰都不如靠自己。確實,想要晚年日子過得好,不能光想著靠誰,而是要學會打算。更重要的是,父母們要明白:人到晚年,如果這三樣東西太早給子女,老了難免晚景悽涼。

在家裡的「話語權」

很多老人都感慨:「我們真是越老越『下作』,在子女家連大氣兒都不敢喘,動不動還要挨他們的難聽話。」為什麼父母年輕的時候,在子女面前很有權威信,反而到老了卻越來越「怕」自己的孩子,甚至連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都不敢了呢?

其實,這是因為父母們過早把在家裡的「話語權」給了子女,以至於自己在家裡說話不算話了,也沒有人肯聽了。所以,父母們不想晚年太悽涼,就要牢牢抓住在家裡的「話語權」。其實,也就是要自尊自愛,做有品行的長輩,給子女們應有的幫襯和人生指導,這樣子女們才會尊重父母,願意聽父母的意見。

如果,父母自己為老不尊,而且品行不端,甚至還動不動給子女惹一些麻煩,子女不衝他們發脾氣衝誰呢?其實,「話語權」都是自己爭取的,自己有長輩的樣子,子女就願意聽長輩的話。

大半輩子攢下的「家產」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其實在一個家庭裡,這句話也是至理名言。雖說有錢買不來孝順,但是沒錢晚年會更悽慘。如果為人父母,早早就把自己大半輩子攢下的「家產」都給了子女,那麼老了要花錢就不得不伸手往子女要。如果自己生活壓力大,在給父母養老時也會心生埋怨。還有些子女覺得父母什麼都沒有了,在養老時不僅手足間相互推諉,甚至連回來看看父母都說沒時間。

所以,父母們要明白,錢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最保險,大半輩子攢下的「家產」不能太早給子女。留著錢,自己還能生活自理的時候,可以想吃什麼買什麼,想去哪裡旅遊就去;留著錢,如果照顧不了自己,還能請保姆或者去住養老院;留著錢,還能拿錢「吊著」子女,常回家看看。這樣,也不至於晚年晚景太悽涼。

晚年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

現在的老人,其實挺可憐的。大半輩子都是為了子女忙碌,結果到了晚年也無法享清福,還要在生活上幫襯子女,比如:幫子女帶娃,拿養老金接濟子女,拿自己的積蓄幫子女還房貸等。其實,父母到老了也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一輩子為子女操心。他們都沒有為自己活過,能不悽涼嗎?

所以,父母們要明白,把子女養大,其實就盡了為人父母的義務了。但實際上,大多數父母都是看子女找到工作、幫子女成家立業,甚至還要「義務」帶孩子。其實,有時候狠狠心,學會放手,想明白兒孫自有兒孫福,晚年多花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才能真正收穫幸福。

今日話題:網友們,你覺得父母應不應該過早把這三樣東西給子女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這幾個特徵
    真正一生幸福的人,是年輕的時候努力賺錢,為了理想而奮鬥,到了老年,可以享受年輕時候的成果,過得衣食無憂,家庭很溫暖,病了有人管,有人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很多人到了老年,落得晚景悽涼的結局,孤苦無依,就像一棵冬天的樹,看起來都不寒而慄。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 何鴻燊去世:人到晚年,手裡要握緊兩樣東西,才不至於晚景悽涼
    澳博公司的執行董事,有三太一席,但三太的幾個子女都沒能在集團中謀得一官半職,三太手中也沒有四太那麼多股份。因此這幾年的三太,一直處於自己努力、低調做人的狀態。雖然面對媒體的採訪,賭王的家人們都在打太極,稱自己沒有爭產的想法,但是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場面話而已。
  • 人到晚年,手裡要緊握這樣東西,弄丟了容易晚景悽涼
    人這一生,雙手緊握來到這個世上,最終都是赤手空拳離開這個世界。人活一生,走過一路,曾經瘋狂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最後都會老去。容顏的衰老,誰也控制不了,時光的流逝,誰都無法阻擋。人到晚年,想要生活幸福,就要學會為自己打算,手裡一定要緊緊握著這樣東西,才能避免自己的晚年生活悽涼。前幾天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個新聞,18歲女孩取走了奶奶28萬養老錢,看的我是淚流滿面,倍感悽涼。
  • 老戲骨張少華,晚年獨自蝸居老房,晚景悽涼無人照顧
    老戲骨張少華,晚年獨自蝸居老房,晚景悽涼無人照顧娛樂圈裡有不少老戲骨,他們把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演繹事業,演活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自己的日常生活卻過得很普通,有些人甚至還很拮据。張少華就是這樣一位老戲骨。
  • 「過度善良,晚景悽涼」:這四大「善人」給我們敲響警鐘,醒悟吧
    這樣的人,看似善良,其實,是一種沒有原則的善良,是一種低智商的善良,這樣的人,往往會成為眾矢之的,在大家的批評和攻擊中,難以獲得好的名聲。到了晚年,這樣的人,沒有朋友,自然也就陷入晚景悽涼的境地了。所以,沒有原則的善良,是一種低智商的善良,我們一定要及時醒悟過來啊。
  • 人過五十,再有本事也要捨棄四樣東西,避免晚景悽涼
    一個人到了五十歲,事業發展定型,夫妻感情穩定,兒女長大成人,自己也快到退休的年紀了。這個年紀,後半生避免晚景悽涼,一定要捨棄四樣東西。不合理的飲食,要捨棄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隨著年紀的漸長,人的身體會進入一個快速的衰老期,各個器官的功能也逐漸下降。可偏偏有的人不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肆意揮霍健康。
  • 真正晚景悽涼的人,大多有這些「共性」
    一個人若是年輕的時候不作為,不懂得為自己謀劃,甚至都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另一半和孩子,老來的時候必定是晚景悽涼,無人可以依靠,顯得悽苦。其實境遇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你怎麼對待人生,最後就會落得什麼下場,通常來說晚景悽涼的人,大都有這種「共性」,希望你一個也不佔。
  • 人老了才明白:聰明的人早已經留下三條「退路」,以防晚景悽涼
    人老了才明白:聰明的人早已經留下三條「退路」,以防晚景悽涼。 倘若你仍舊堅持「養兒防老」的觀念,其實就是拿自己的後半生去冒險,除了孩子們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之外,還要保持濃濃的親情,倘若失去其中一個,都會讓你在晚年的時候,墜入晚景悽涼的境遇。 反觀真正聰明的人,早已經摒棄了所謂的「養兒防老」,而是儘可能的提升自己,不過分的依賴孩子。
  • 人過50歲,還在做這三件事的人,往往晚景悽涼
    -02-人過50歲,別再讓自己的愛人傷心。人的一生最親的人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而是老伴。少年夫妻進入老來伴,人過50歲,該學會珍惜枕邊人了,別再對愛人說狠話,發脾氣,嘮叨抱怨,更不能使用冷暴力。人到50歲,最經不起揮霍的就是感情,因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相親相愛一生的人,唯有老伴感情最真。少年夫妻老來伴,執子之手,與之偕老,人過50歲,請珍惜相濡以沫的老伴。人過50歲,別再透支自己的身體健康。
  • 「人活到70歲,最需要的不是子女,而是這2樣東西!」
    文|全文共194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這是一句多麼感人至深的良言,但是能有幾個子女能真正做到,陪伴家中的老人到老呢?7旬老人:人到晚年,最需要的不是子女最近和我家附近的老人們聊天發現,對於子女到底會不會回家,老人們其實並不太關心,雖然說他們也非常的關心子女什麼時候回來看看,但是他們似乎最需要的並不是「子女」的問題。
  • 人過五十,記住這四句忠告,以免晚景悽涼
    時間是把催人的利劍,一轉眼己到五十歲了,回頭望望,有種想哭的感覺。人吶,一晃就老了,簡單的活,開心的過,才不枉此生。
  • 70歲老人生5個孩子晚景悽涼:要想晚年幸福,一定要做到這兩點!
    有網友提問:什麼樣的人晚景最悽涼?網友眾說紛紜,有的說光棍漢,有的說獨生女父母,等等各式說法。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對,光棍漢同樣可能擁有幸福晚年,獨生女的父母更不用說,幸福的太多了。很多晚年悽涼的老人都有兒有女,甚至兒女成群子孫滿堂。
  • 人到晚年才明白:不想悽涼沒人養,就要提前留下這三條「後路」
    執筆:檸兒【原創內容,歡迎個人收藏轉發】父母老了,最擔心的問題,不是沒錢花,而是沒有子女養老。畢竟,現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年輕人壓力也越來越大,父母擔心自己晚年的養老問題也無可厚非。所以,林大媽說自己有三個子女,晚年依舊悽涼。其實,很多人都是到了晚年才明白:不想悽涼沒人養,就要提前留下這三條「後路」。年輕時努力奮鬥,給自己攢下養老錢現在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感悟,養老還是要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有錢。
  • 為什麼強勢的人往往晚景悽涼,守弱的人反而不會?老人漏嘴道玄機
    這天,老人見我無趣,就邀我到他家喝茶聊天,笑談古來今往的趣事。老人的庭院裡,種著一些小竹子,在微風中,在暖日下,竹影婆娑,綠意泛濫,真讓人心曠神怡啊。和老人喝普洱茶,聊人生,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強勢的人往往晚景悽涼,守弱的人反而不會?老人卻笑而不談,只是天花亂墜地說起了古今中外的強勢人物的下場,身邊一些強勢人物的晚景悽涼。
  • 真正晚景悽涼的人,大多有這些「共性」,希望你一個也不佔
    一個人若是年輕的時候不作為,不懂得為自己謀劃,甚至都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另一半和孩子,老來的時候必定是晚景悽涼,無人可以依靠,顯得悽苦。其實境遇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你怎麼對待人生,最後就會落得什麼下場,通常來說晚景悽涼的人,大都有這種「共性」,希望你一個也不佔。
  • 晚景悽涼的老人,年輕時大多做過以下荒唐事,現在改正還不晚
    在盡孝道這方面,老公一向是「能花錢就別見面」的類型,基本都是我家出錢,小叔子家出力,一年到頭一家子也見不上一面,我兒子甚至記不得公公婆婆的長相。你若說老公天性冷漠,倒也不是,起碼我爸媽一生病,他跑前跑後比我勤快多了。但對象若換成公公婆婆,他的熱情會立刻降到谷底,甚至連面都不願意見。老兩口經常罵他不孝子,奈何醫藥費和生活費全靠我家出,有些話也只能背後罵幾句。
  • 昔日央視一哥,60歲獨自現身街頭,無兒無女就一定晚景悽涼嗎
    我們看到這樣的字眼,想到的一定是「晚景悽涼」四個字,很正常,從我們普通人的視角來看,晚年之後體力下降,能有微薄的退休金已經算是不錯了,有的人晚年甚至沒有收入,只能靠吃老本。這種感覺是容易引發恐慌的,錢越花越少,身體越來越差,身邊卻沒有一個陪伴的人。
  • 人老了以後,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
    「少年莫笑白頭翁,不愁你也會白頭」,老了,這似乎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人老後真的是萬般無奈。所以,在變老的日子過好餘生很重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雨綢繆才是明智。人老了,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要警惕。
  • 科比-布萊恩特算是晚景悽涼嗎
    2010-15,一切都在離他而去:禪師、費舍爾、巴斯、冠軍榮耀、健康……然後是2015-16季,可能將迎來最後一個賽季,基本上,繼續與冠軍無緣。當然在談論他是否晚景悽涼前,說些別的。喬治-麥肯統治NBA一個時代,五個總冠軍在手,傷重退役,全身碎骨,葬禮錢是鯊魚掏的。
  • 人,手裡要緊握兩樣東西,丟了一樣,晚年多半很悽涼
    人到晚年,手裡要緊握兩樣東西,丟了一樣,晚年多半很悽涼人生在世,辛辛苦苦奮鬥一輩子,無非就是為了追求名利,讓家人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每個人都晚年的那一天,今天我們說說晚年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