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檸兒【原創內容,歡迎個人收藏轉發】
父母老了,最擔心的問題,不是沒錢花,而是沒有子女養老。畢竟,現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年輕人壓力也越來越大,父母擔心自己晚年的養老問題也無可厚非。
鄰居林大媽,今年69歲了,老伴前幾年去世了。現在她總說自己沒福氣,養了三個子女,晚年沒有一個孝順的。倒不是他們對老母親多不好,而是都沒有時間和條件接林大媽去自己家裡養老。比如,大女兒說,她現在47歲了,兒子要結婚,她馬上要當奶奶了,到時候要照顧孫子,根本沒空管自己的老母親。小女兒今年40歲,前兩年添了二胎,現在每天被老大的學習弄得焦頭爛額,還得再帶老二,自己有時候都沒時間吃飯睡覺,再讓她照顧母親,她都要累死了。
而小兒子,今年30出頭,每天不務正業,媳婦結婚沒多久就離婚了。現在他吃喝還要伸手問老母親和連個姐姐要求,指望他給母親養老更指望不上。所以,林大媽說自己有三個子女,晚年依舊悽涼。
其實,很多人都是到了晚年才明白:不想悽涼沒人養,就要提前留下這三條「後路」。
年輕時努力奮鬥,給自己攢下養老錢
現在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感悟,養老還是要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有錢。因為有錢了,既可以吊著子女多回家看看父母,還可以在子女不想管和沒空管自己的時候,拿錢自己養老。比如,自己想吃什麼買什麼,生病了自己花錢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時候,就出錢找保姆或護工來家裡伺候自己。
所以,這也提醒我們年輕人,現在趁年輕一定要努力奮鬥,給自己攢下養老錢。以後就算子女指望不上,我們也不至於悽涼沒人管。
兩口子鍛鍊好身體,爭取多相互陪伴幾年
從上文林大媽的事,我們可以看到,她69歲老伴已經去世好幾年了,子女又一個個結婚,所以她才一個人孤零零的。試想,如果她老伴身體健康,能多陪她幾年,她也不至於總感覺孤單,更不會總奢求子女來管自己。
所以,兩口子趁年輕要鍛鍊好身體,沒事散散步,練練太極,跳跳廣場舞,把身體練結實了,爭取少生病又長壽,這樣老兩口也就可以多相互陪伴彼此幾年。畢竟,子女再好,晚年也不如有知冷知熱的老伴在身邊更靠得住。
要有自己的「朋友圈」,真不行了晚年「抱團養老」
其實,我們老一輩的父母,奉獻犧牲的精神都很強,他們一輩子都圍繞著子女轉,連自己的交際圈都忽略了。所以,晚年所有精神寄託都在子女身上,也正是因為如此,萬一子女忙著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老人就會感覺無比失落、悽涼,還會罵子女沒良心。
其實,作為父母,應該想到的第三條「後路」,就是要有自己的「朋友圈」,真不行了晚年「抱團養老」。想一想,幾個志同道合的老友,三五成群,在一個大家庭裡聚群養老,一起下下棋、喝喝茶、聊聊天、跳跳舞,別提多愜意了。這種養老生活,不比幫子女操心、帶娃、做家務好嗎?
所以,父母晚年不想悽涼沒人管,提前就要想好這三條「後路」,越早打算越好。
今日話題:網友們,你覺得提前安排好這三條「後路」可行嗎?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