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那些日子過得悽涼,兒女不孝的老人都有哪些特徵?

2021-01-13 竹林聽雨談生活

人到老年,兒女不孝,確實是一件很不幸的事,當你在病床上一邊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一邊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孝順,周到,一家人其樂融融時,心裡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周大爺上周因為心臟病犯了,住進了醫院,他就體會到了這種心情,醫生問他兒女怎麼不來,他支支吾吾半天似乎總是難以啟齒。後來醫生親自給他的一兒一女打了電話。第二天他們才姍姍來遲。但坐了有十幾分鐘就又都各自回去了。

兒女們之所以這樣對他,原來都源於周大爺年輕時候做下的錯事。那時候周大爺和妻子一起開了一家小食品工廠,剛開始因為兩人踏實肯幹,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他們在城裡買了房,買了車。但有錢了的周大爺就開始膨脹了,他把苦活,累活都甩給了妻子,自己開始出去找女人,甚至賭博。

周大娘一邊照顧生意,一邊要教養孩子,苦苦支撐著這個家。她很多次都想要離婚,但是當時孩子還小,她都忍了下來。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周大爺把掙的錢都拿去給了外面的女人,她才徹底做了了斷。他們才離了婚。孩子全部跟她。本想著自己帶著孩子經營著生意日子也能過下去。但沒想到的是,周大爺因為賭博把生意和房子早就全都抵押了出去。當時,對他們來說就像是斷了生路一樣。

周大娘用自己單薄的力量硬撐了下來。直到孩子們慢慢長大,一路走來有多少坎坷,他們心裡對周大爺就有多少恨吧。的確,父不慈子不孝。這就是現實。小時候父母照顧養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長大之後,孩子照顧孝順老人也是責任和義務。但又不只要責任和義務。更多的應該是愛,父母對孩子的慈愛,孩子對父母的敬愛。像周大爺這種沒有為孩子付出,還給他們造成了心靈的傷害,雖然有法律約束著,但孩子們又怎麼會真心的孝順他,待見他呢?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總體來說人到晚年孩子不孝順,除了個別孩子本身沒有責任感之外,大多老人身上是存在這些特徵的:

年輕時只顧自己逍遙,對孩子缺少關愛,對家庭和孩子造成傷害

不只是有像周大爺這樣的男人,拋妻棄子,自己逍遙快活。也有很多不負責的母親,也許是因為生活不如意,也許是勾搭上了別的男人拋夫棄子,也許是丈夫出了意外,自己改嫁,總之就是拋棄了自己的孩子。當他們老的時候又找回來,又想起自己的孩子,這樣的人不僅自私,而且可惡。

太過偏心,一碗水端不平

有人說五個手指頭還不一樣長,所以對孩子也會有好壞之分,這是人之常情。但其實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有問題,都是自己的孩子,也許他們資質不同,有的會討人喜歡,有的不會討人喜歡,但是作為父母若是區別對待了,特別是在一些大的事情上,這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很大,而且也不利於孩子們之間 的團結,所示想要家庭和睦,老來安寧,還是儘量做到公平對待。

榜樣沒做好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你對自己的父母就不好,孩子們耳目濡染,形成一種不好的家風,孩子們自然沒有尊卑,孝道可言了。所以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我們自己對父母畢恭畢敬,非常孝順,孩子們自然也有樣學樣,不敢太造次。

所以想要孩子們將來對自己恭順,就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好榜樣,畢竟老年時福分的多少和孩子們是有直接的關係的。

相關焦點

  • 晚年過得悽涼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怪不得兒女不孝順
    在年輕氣盛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世界都是自己的,但是到了晚年之後,又會因為自己的無力產生一種空虛感,如果這時還無人相伴,那麼該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 中國現在空巢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和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些空巢老人中也有一些人並不是家人子女沒空照顧才成為空巢老人的。這些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怨不上兒女不孝順。
  • 「子不孝,皆有因」,晚年不受待見的老人,多半做過三件事
    晚年有福看起來很是簡單,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卻沒有享受到簡單的幸福,反而還抱怨兒女不孝順,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晚年不孝順的孩子,真是他們沒有良心嗎?要知道父母養大孩子並不容易,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尤其是孩子出生的前幾年,父母甚至晚上都沒有睡過一個踏實的好覺。
  • 70歲老人生5個孩子晚景悽涼:要想晚年幸福,一定要做到這兩點!
    有網友提問:什麼樣的人晚景最悽涼?網友眾說紛紜,有的說光棍漢,有的說獨生女父母,等等各式說法。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不對,光棍漢同樣可能擁有幸福晚年,獨生女的父母更不用說,幸福的太多了。很多晚年悽涼的老人都有兒有女,甚至兒女成群子孫滿堂。
  • 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這幾個特徵
    真正一生幸福的人,是年輕的時候努力賺錢,為了理想而奮鬥,到了老年,可以享受年輕時候的成果,過得衣食無憂,家庭很溫暖,病了有人管,有人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很多人到了老年,落得晚景悽涼的結局,孤苦無依,就像一棵冬天的樹,看起來都不寒而慄。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 人到晚年,不想被兒女嫌棄,請記住這4種活法,才能避免晚年悽涼
    每一個人都會老,老了最怕什麼?白巖松說:「年輕不怕苦,怕的是老來苦,老來悽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老了之後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並不見得每個老人都可以如願以償。畢竟作為父母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應該要承擔起自己的家庭和責任。如果,父母毫不保留的將積蓄都給了孩子,當自己年邁沒有收入的時候,一旦生病或者著急用錢的時候,還是要跟孩子伸手拿錢。如果孩子孝順,一切都是好的;可萬一遇到了不孝順的孩子,晚年生活只會過得悽涼,無法保證自己的晚年生活。
  • 那些晚年悽涼的人, 年輕時有「三過」
    人們最怕的,不是年輕時受了多少磨難和挫折,而是年齡大了以後,沒有晚年生活可以去安享,這才是讓自己無法接受的現實呢。凡事有因才有果,今日的果取決於從前的因。日子都是一天一天過的,你從前的行為決定了今後的人生。有些事不是過了就算了,有些事是過不去的,會一直留在一個人的心裡。那些晚年悽涼的人,年輕時有「三過」,別不信。對於自己的愛人,沒有珍惜過。
  • 人到晚年,最痛苦的莫過於兒女不孝:「我真想殺了這個不孝子」
    ————《快樂就好日誌總管》人到老年,有誰不希望子賢孫孝,能享受天倫之樂呢?又有誰不希望能夠衣食無憂安度晚年呢?這應該是大多數老年人最基本的要求了吧。即使社會已經發展到今天,仍然有不少老年人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孤獨終老怨不了別人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孝順,自己的晚年能夠幸福,可是,固然人們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道德素質也越來越高,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有各種各樣的不孝子女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孝事件發生,令人十分寒心
  • 幫助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生活過得怎麼樣?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的
    公婆幫助帶孩子,是親情的延續,含飴弄孫是天倫之樂,又是老人在家庭的超期服役。對此,兒子兒媳回報的應該是感恩的心態,感恩的話語,感恩的行動。天下大多數父母,養育兒女,幫兒女帶孩子,主觀上是不求回報的,最起碼做這些事的時候,沒有拿等他們老了,兒女一定得給他們養老當籌碼。
  • 晚年過得舒心的老人,大多有自私貪財等特點,說的句句在理
    反倒是一個人晚年悽苦伶仃,遇到兒女不孝的,晚年根本沒有什麼幸福可言。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捫心自問下,傳統的教育理念有時候真的對嗎?為此我們做了一個專門的調查研究,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晚年幸福,過得舒心的人群,普遍具有「自私」和「貪財」、少管閒事等特徵,下面我們來一一解答一下。
  • 有這兩種特徵的老人,晚年通常過得更加幸福,過來人都知道
    老年人應該有自己的晚年生活,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老了之後能夠衣食無憂,兒孫環繞好不愜意。但是有些老人在辛苦了一輩子之後,依然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要幫助帶孫子,或是就算是年輕時候努力工作,存在了不少的錢財,在心裡上依然是空空撈撈的。因此,要想過得好,在心態上需要正確,為什麼晚年老人會過得不幸福,大多時候和「自私」「貪財」有關係。
  • 人到50,不想晚年過得悽涼,就要狠心做到三不碰
    50歲是人生的一道坎,50歲的你已經體會到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年少時候的倔強和激情也早就已經被歲月給磨平了!俗話說「50知天命」,這時候你也漸漸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知道了自己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這時候聰明的人,都有意放慢了自己生活的腳步,將自己那顆充滿欲望的心都給收起來了!
  • 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司馬遷曾說,「父母者,人之本也。」孩子是每個家庭中未來希望的寄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也都不僅僅只局限於要一個孩子。然而,孩子多了,對於有的家庭而言,父母老去後的麻煩也就變多了。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 當子女不孝,老年人如何度過晚年
    更有甚者,兒子結婚後娶了個厲害兒媳婦,孩子出生後,小兩口遊手好閒,卻要求陳姨老兩口過去幫看孩子,橫豎看老人不順眼。孩子衣服穿薄、穿厚了,飯菜吃涼了、熱了,都會對老人大動肝火。兒子不但不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還與老婆合起夥來與老兩口對著幹。害得陳姨那些年整天以淚洗面、傷心至極。
  • 70歲老人哭訴:兒女不孝,為躲避他們,我帶老伴遠走他鄉
    剛開始那幾年,我和老伴身體還算硬朗,平常種地賣菜,賺的錢夠我倆生活,也不用兒女們操心,日子過的還算舒心。 可是,沒幾年,老伴被查出來得了肺癌,這對我來說,真的是晴天霹靂,為了給老伴治病,我把三室一廳,還帶個小院子的老宅子賣了出去,給自己留了一間小屋,能睡人就行。
  • 2位老人坦言:幸福的晚年就是和兒女「劃清界限」
    生活中,一部份老人哭訴自己一輩子為兒女掏心掏肺,最終卻落得悽涼慘澹的下場,有時不是這些老人不好,而是這些老人過於插足兒女的生活並溺愛他們。 想像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在一起生活不到一年,和兒子兒媳之間的矛盾就出來了,做飯遭嫌棄口感不好,洗衣遭嫌棄洗不乾淨,孩子只要一哭,兒子就責備我不夠細心,當時的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一次買菜,遇到一位老同事,她讓我嘗試放手,嘗試與兒子「劃清界限」。
  • 父母有這3個特徵,晚年生活大多很悽涼,子女也不孝順
    後來了解才知道張敏並非不孝順,原來父親年輕的時候在外面出軌了女人,脾氣也很差,回到家就會作威作福,打罵妻女,在外面有了其他的家庭以後,就不管不顧張敏媽媽和張敏,母女倆的生活過得很拮据,直到媽媽把女兒供完大學以後,媽媽卻因為生病過世了。也就是因為這件事,一直讓張敏不能釋懷,認為父親是破壞家庭的始作俑者,所以才對父親置之不理。
  • 人老了以後,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
    人老後真的是萬般無奈。所以,在變老的日子過好餘生很重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雨綢繆才是明智。人老了,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要警惕。身體出現大的毛病。身體,是人上了年紀之後,重中之重的存在。
  • 「晚年悽涼,必有徵兆」:人到五十,身上出現這些「怪事」,警惕
    俗話說,種什麼樣的因,就會得什麼樣的果,那些到了晚年悽涼的老人,往往在他們年輕的時候,身上就能夠出現一些徵兆,而如果當他們到了五十歲的時候,仍不能夠警惕身上出現的這幾件「怪事」,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會老無所依。那麼,五十歲的時候,身上出現的什麼「怪事」,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呢?
  • 人過五十,提前給自己留好「後路」,才不至於晚年悽涼
    文|諸葛如煙馮諼三窟,狡兔三穴,真正智慧的人總會給自己留條後路。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老人晚年生活很悽涼,並不是他們沒有兒女,只是不懂得在年輕的時候提前給自己留後路,到了晚年才措手不及。一個人如果年輕時因為準備不到位,在年老時,就會影響晚年生活質量,尤其是五十歲這個年紀,真的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