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子女不孝,老年人如何度過晚年

2021-01-13 情感脈緣

陳姨今年73歲,育有一子一女。去年重陽節前夕,單位在組織慰問老同志活動中,我再一次見到了多年未曾謀面的她。令我意想不到的是,70多歲的陳姨容光煥發、精神矍鑠,完全沒有了她7年前因子女不孝而孤苦痛苦的樣子。

陳姨屬於我們單位的老員工,老伴在一家國有企業上班。兒子1975年出生,女兒1980年出生。像天底下所有父母一樣,在那個物質普遍匱乏的年代,陳姨兩口子為養護一對兒女,可謂煞費苦心,吃了不少苦。

可孩子長大了,也分別有了工作,本該享福的兩口子卻高興不起來,準確地說,是生活再一次讓他們走向了低谷。

先是兒子,高中畢業後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往往在一個單位幹不滿一年就不幹了,不是嫌人家工資低,就是嫌活太累,還經常把火發在陳姨兩口子身上,甚至還對父母爆粗口。

更有甚者,兒子結婚後娶了個厲害兒媳婦,孩子出生後,小兩口遊手好閒,卻要求陳姨老兩口過去幫看孩子,橫豎看老人不順眼。孩子衣服穿薄、穿厚了,飯菜吃涼了、熱了,都會對老人大動肝火。兒子不但不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還與老婆合起夥來與老兩口對著幹。害得陳姨那些年整天以淚洗面、傷心至極。

無獨有偶,女兒5年後結婚生子,與哥哥相比,對父母的態度雖然沒有表面上惡劣,但她那種冷漠卻更傷老人的心。

女兒找了個幹部,他打骨子裡就瞧不起陳姨家,結婚以來很少聽到他叫過陳姨兩口子「爸媽」,到他家裡去,見面點個頭「哼哼」兩聲就算不錯了。

有人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可用陳姨的話說,「女兒那時連一件背心都不如」。

先是生完孩子就在陳姨家坐月子,老兩口比伺候親爹還難,想吃啥就是一張嘴,做得不合口、不及時就會被一頓訓斥。不僅如此,孩子在陳姨家長到3歲上幼兒園,兩口子很少過來看望,更不用談給生活費。一年到頭有空了就到全國各地旅遊,愉快地過著自己的二人世界。

6年前,陳姨老伴做胃切除手術住院,在這個急需人手的時候,一對兒女一不露面、二不出錢,20多天裡,陳姨醫院家裡兩頭跑,還要接送外孫子,一天下來累得精疲力竭,用她的話說,想死的心都有了。

也就在這20多天裡,陳姨明白了一個理:面對子女的不孝和冷漠,不能坐以待斃,否則晚年生活更可悲。

她告訴自己「該翻身了,得為自己好好活著」。

老伴出院後,陳姨一反常態:

首先,拒絕了子女的求助。她把外孫的衣物都打包送回了女兒家,並告訴他們:「從今天起,你們的孩子自己照顧,接送上學、放學與我無關。」兒子必須在年底前把借她的用來購房的8萬元還給她,否則,第二年就到法院起訴他。

其次,不再忍氣吞聲。沒有特殊事情,陳姨幾乎不再到兒女家。對於兒女的無端指責,陳姨也不再保持沉默了,而是聲色俱厲地加以反駁,他們不打電話來,她也從不打電話給他們。

第三,培養積極的生活情趣。老伴病好後,老兩口決定把自己重新武裝起來。從衣著上,他們適時給自己買來得體的衣服,讓自己顯得利利索索,有了老年人的精氣神。同時,他們還報了些興趣愛好班,什麼書法呀、模特呀、廣場舞呀,陳姨年輕時是出了名的「金嗓子」,她還報了老年合唱團。每天老兩口給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也沒時間想那些不愉快的事了。

陳姨老兩口改變了生活態度,不僅換來的是安逸,還讓老年生活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與此同時,讓兩位老人意想不到的是,兒女們對他們的態度也在發生著悄悄的變化。也許是因為時間和距離的原因,或者是孩子們骨子裡對父母的親情仍然存在的緣故,他們慢慢地與陳姨老兩口套起近乎來,有事沒事地打來電話,或買來物品登門看望,噓寒問暖,這讓老兩口打心眼裡高興起來。

所以我說,當家庭出現了子女對父母不孝或冷漠的時候,作為老年人既要找出當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出現了溺愛慣子、不注意培養傳統美德的原因,還要對症下藥,有自己獨立個性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讓快樂充實自己,用樂觀自信的態度去迎接每一天生活,如此方能安度晚年。

#晚年生活#

相關焦點

  • 農村新式「不孝」問題頻現,外人覺得很不理解,子女們卻顯得無奈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新式「不孝」問題頻現,外人覺得很不理解,子女們卻顯得無奈。留在農村的老年人既要幫忙照顧小孩還要幹農活,過的蠻艱辛的,這也是子女們對父母的一種不孝,不過這是當今農村的普遍現象,而近兩年農村又出現了兩種新式「不孝」的問題,外人覺得很不理解,但子女們卻顯得無奈。是哪兩種新式「不孝」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治理子女不孝「剛柔並濟」是上策
    針對子女對老人進行遺棄的行為,近年來已有多起案件被公布,遺棄情形嚴重者甚至被判處相應有期徒刑。在實踐中,人們注意到,發布類似通告的不止旬陽縣。針對不孝行為,「道德評議有點軟,說服教育不管用,行政舉措難奏效」, 2018年以來,已經有江西、貴州、河南、陝西等地發布規範性文件,治理虐待遺棄老人等不孝行為。
  • 大義繼子善舉讓某些不孝子女感到汗顏
    尊老愛幼然而當父母付出了一生晚年日漸衰老時,甚至不能自理需要兒女的盡其贍養義務時,又有多少兒女能做到對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但就有這樣的一位身殘志堅大義繼子朱國民,在繼父日漸衰老時,接繼父到自已家裡給予養老送終,讓個別不孝子女感到汗顏。
  • 「新型不孝 」,讓子女潸然淚下,長輩天經地義
    網絡上突然火起來個梗:一類「新型不孝」已經在擴散,父母一點都不清楚,子女卻早已潸然淚下。很簡單幾句話,並沒說明其它原因。起初看見,我很吃驚:有新型病毒,也有新型不孝?「許多父母老以為孩子在大城市挖金礦。」「農村老人以為子女在城市,錢全都是大颳風刮來的。」
  • 「子不孝,皆有因」,晚年不受待見的老人,多半做過三件事
    在生活中,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年輕有福不叫福,老來有福才是福」,對於老年人來說,都希望晚年福氣滿滿。什麼是晚年的福氣?通俗點說,就是說手裡有足夠的養老錢,晚年老有所居,兒女承歡膝下,就是最大的福氣。晚年有福看起來很是簡單,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卻沒有享受到簡單的幸福,反而還抱怨兒女不孝順,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晚年不孝順的孩子,真是他們沒有良心嗎?要知道父母養大孩子並不容易,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尤其是孩子出生的前幾年,父母甚至晚上都沒有睡過一個踏實的好覺。
  • 如何幫助老年人平安度過疫情難關?
    疫情當下,出現了許多關於老年群體的討論,老年人身體和心態的特殊性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那麼在疫情的關鍵時期,養老機構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重點提供哪些幫助呢?清檬養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家中有老人的子女或是保姆也可以這樣做哦。
  • 人到晚年,啥樣的父母會拖累子女?孩子:不是不孝,是無能為力
    但人到老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怕就怕拖累了子女,子女辛辛苦苦掙的錢,一轉眼就「奉獻」給了醫院,人生等於重新來過,身為父母也是於心不忍。但到了晚年,有2類父母很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拖油瓶」,希望子女們能頂得住。
  • 老來難,農村老人接受了兒孫的不孝,兩極分化誰對誰錯?
    誰家不孝,誰家家務事過於撓頭,都離不開村民的眼睛。俗話說有利必有弊其實也不為過。前者提到農村孤寡老人最可憐了。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網絡詩句這樣說\青年夫妻老來伴,頃刻塌下半邊天。頓足捶胸淚已幹,難以置信成孤雁,餘下日子最艱難。兒孫有不孝,不認爹媽。而爹媽也有不如意的人生。孤寡老人再婚有多少子女會同意?
  • 不孝子女又出新「套路」,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蒙在鼓裡還不知
    對於老人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孝順自己,不希望自己養出不孝子女。但不孝子女的新套路很多,這些不孝子女的行為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被蒙在鼓裡卻猶然不知。不孝子女又出新"套路",比啃老還無恥一般情況下,我們對不孝子女的定義都是:不懂自力更生,在家啃老、不懂得感恩父母。但如今,不孝子女又出了新的套路,他們的行為比啃老還無恥,很多老人都蒙在鼓裡還不知。
  • 「子女住新房,老人住舊房」等不孝行為將被打擊?官方回應來了…
    依法打擊整治不孝行為  7月17日,旬陽縣人民法院、旬陽縣人民檢察院、旬陽縣公安局、旬陽縣司法局聯合發出通告稱,據《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繼承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打擊以下行為:  (一)子女居住在新房樓房中,任其老人居住在舊房危房中有關情形的;  (二)隱瞞家庭實際狀況,與老人分戶另過,對老人生活不管不顧,意圖套取或已經套取國家惠民政策或扶貧政策等情形的
  • 「新型不孝」快速蔓延,比啃老更讓父母寒心,年輕子女還沒意識到
    啃老的現象還未得到改善,另一種「新型不孝」已經慢慢滋生,有些人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在心理上卻並沒有成熟起來,再加上現實壓力越來越大,他們更多地只關注自己的內心,還不知不覺地將自己的生活壓力轉嫁給父母。這種新型不孝比啃老更讓父母寒心,很多年輕子女卻不自知,我們都應該了解一下。「新型不孝」的一種表現是需要父母的接濟。
  • 獨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調研報告
    作為決定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關懷的重要因素,喪偶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對於其養老有著重要意義。二、文獻綜述從文化影響論看,家庭社會學者認為儒家傳統文化對中國及其他幾個亞洲國家的親子同住安排具有重要影響。在儒家文化體系之中,子女將孝敬父母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子女不孝不僅會受到強烈的道德譴責,還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嚴厲懲罰。
  • 日本老人的晚年生活,都是如何「活出精彩」?
    真正活得精彩的人生,不是看你的起點有多麼高,而是取悅於你的「終點」,都是如何度過的。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縱觀隔壁有著「長壽」之稱的日本老人們,在高齡的人生之中,都是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並且打造出精彩。第一,活到老,學到老。
  • 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子不孝,皆有因每當聽說一些兒女不孝的新聞,很多人都會一股腦地先去評價孩子如何如何不好。俗話說,「事出皆有因。」殊不知,一些父母從孩子小時就沒有種好孩子「孝道」的種子,自然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也就無法結出「孝道」的果實。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孤獨終老怨不了別人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孝順,自己的晚年能夠幸福,可是,固然人們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道德素質也越來越高,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有各種各樣的不孝子女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孝事件發生,令人十分寒心
  •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親子間相互傷害,這樣的親情如何自處
    二、改變孝順的途徑可能之前,作為子女,總喜歡把父母的要求放在首位,所以沒有底線和原則的去滿足他們。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對,這並不是孝順,而是讓父母變得更加得寸進尺。說完了父母要求的孝順之外,接下來聊聊當下子女們的不孝行為。說不定很多人正深陷其中,做著不孝順的事情,尤其是這三個行為最常見。一、要求老人帶娃很多年輕父母理所當然的以為,帶娃是公婆的事情。
  • 「廢物式養老」引爭議:子女自以為的孝順,實則正在摧毀老年人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有個特別怪的現象,「老人寧可一個人住自己的破平房,也死活不願住進子女寬敞的大樓房」。其實,這是老人在拒絕廢物式養老的表現,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接老人住寬敞明亮的樓房,每天陪伴老人,做點可口的飯菜、出入有電梯、平時在園區裡散散步遛遛狗,是中國多數子女眼中的養老標配。殊不知,這種兒女自以為很孝順的養老方式,實則正在摧毀許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 快速蔓延的「新型不孝」,比啃老更過分,嚴重危害老人生活
    可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居然出現了一個群體——「啃老族」,這個群體飽受網友的批評,而如今卻出現了比「啃老」更過分的「新型不孝」。現在的都市生活節奏較快,年輕的男女們工作壓力較大,有時會讓父母幫忙帶孩子。張大媽也不例外,張大媽家在農村,可是兒子十分爭氣,考上了省城的大學,並且在省城定居了,張大媽非常自豪,逢人就說自己的兒子懂事。
  • 新式「不孝」的流行,讓許多父母心碎,遺憾的是年輕人並不贊成
    老年人放棄了旅遊計劃,幫幫娃卻被兒媳嫌棄,新的「不孝」正在悄然發生。鄰家的王大娘剛退休一年,辛苦了一輩子,對於晚年的生活有自己的計劃,她希望能趁著退休這段時間多到祖國各地走走,於是她和老伴商量後,十分激動地報名參加了旅行團。但剛交完報名費,兒媳就被檢查出懷孕了。由於兒媳身體素質較弱,所以在孕期照顧兒媳的任務落在了王大娘的身上。
  • 人到晚年,最痛苦的莫過於兒女不孝:「我真想殺了這個不孝子」
    又有誰不希望能夠衣食無憂安度晚年呢?這應該是大多數老年人最基本的要求了吧。即使社會已經發展到今天,仍然有不少老年人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他們在垂垂暮年,還要擔心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還在想從哪裡能討點錢花,令人心疼又無助。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子女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