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式養老」引爭議:子女自以為的孝順,實則正在摧毀老年人

2020-12-23 奶寶育兒堂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有個特別怪的現象,「老人寧可一個人住自己的破平房,也死活不願住進子女寬敞的大樓房」。

其實,這是老人在拒絕廢物式養老的表現,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01中國特色——廢物式養老

中國是一個倡導孝文化的國家,如果哪家的孩子不孝順老人,不僅會被街坊朋友笑話,更會被社會輿論譴責。

老人含辛茹苦幾十年將孩子養大,孩子自然也希望老人歲數大了以後,可以烏鴉反哺,讓老人享享清福。

接老人住寬敞明亮的樓房,每天陪伴老人,做點可口的飯菜、出入有電梯、平時在園區裡散散步遛遛狗,是中國多數子女眼中的養老標配。

殊不知,這種兒女自以為很孝順的養老方式,實則正在摧毀許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因為這樣的養老方式,正在無形中慢慢將老人「廢物」化,因此也被稱為「廢物式養老」,如今引發了巨大爭議。

雖然生活環境變得更好,然而心情卻越來越糟,熟識的街坊被陌生人替代,自由隨心的生活方式被兒女的科學養生替代,滿園的蔬菜被鋼筋水泥替代,安靜的夜晚被汽車聲替代。

儘管不需要種園子,不需要養家禽……貌似生活中除了吃就是睡,看似清閒,可老人只感到孤單和空虛。

最慘的是,很多新鮮事物確實讓老人感覺很好卻又因不會用、變得很鬧心,覺得自己與時代脫節,已經老了、什麼都不會了、廢物了。

這就是為什麼享受養老標配的老人,臉上笑容越來越少、越來越無精打採的緣故,也是很多老人寧可住平房也不願意進城住的原因,快停下吧。

02讓老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真孝順

「老人操勞一輩子,讓他們晚年享享清福」的想法沒錯,但享清福一定就得是被圈在鋼筋水泥的牢籠裡嗎?

人活一世,小時候被家長管束、長大了要為孩子付出幾十年,還要贍養老人,等終於可以為自己活,過隨心所欲的生活時,一切又不由自主了。

我想,很多老人都想看看沒看過的風景、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而不願被束縛在一個冰冷的房子裡。

德國86歲老太太在世錦賽上表演健美操,憑藉優美的體操動作和超棒的平衡感,在雙槓和自由操表演中驚豔全場。

英國90歲二戰退休老人,因為喜歡工作,退休後在俱樂部當保安,又持續工作了30多年。

中國68歲的極限運動狂人何葵明也曾說:「我的青春是從60歲開始的」。

人老不老,從來不是由年齡界定,而是心態,只要自己認為自己不老,就能將晚年生活過出不一樣的精彩。

還記得2008年年過半百的老哥倆,為了完成父親遺願,用一輛三輪車拉著80多數的母親走過全國50個地方,總行程7000多公裡的新聞感動無數人。

作為子女,我們孝順老人沒有錯,但養老不該是我能給你什麼,而是給你你想要的。

03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才是子女給予的最大的幸福感

當然啦,大多數老人沒有如此宏大的理想,只想待在熟悉的家安安靜靜地度過晚年。

子女把老人接到家方便照顧是對的,但也要想想,白天年輕人都出去上班,留下老人自己在家,身邊沒有認識的人可以聊天,外面的環境太複雜又不敢走遠,是多麼難受。

還有的老人擁有傳統的「落葉歸根」思想,讓他們待在城市裡反而是種煎熬。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經驗、智慧、眼界、洞察力,很多時候是年輕人都比不了的,這是社會沉澱下的寶貴財富。

老人對我們的小家同樣價值巨大,不要因為我們會很多他們不會的東西,就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廢物。

沒事教老人用用手機,幹點力所能及且不至於有危險的小事,每天晚飯後一起散散步,偶爾叫上幾個熟人來家一聚,我想他們會更幸福。哪怕是出去跳廣場舞,或者和其他老人釣釣魚。

孝順從來不是自以為是,應該是由心而發。

相關焦點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順。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 我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一直以來,尊老都是我國傳統美德。
  • 又一「養老模式」興起,卻在「綁架」老年人生活,子女們樂在其中
    如今,又有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悄然興起,那就是「廢物式養老」。何為"廢物式養老"?即很多孩子覺得讓父母享清福,意味著不讓父母做任何事情。父母只需要每天吃好喝好,用自己孝順的方式照顧父母。就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覺得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那樣做也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他們選擇的方法根本不適合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 別被「廢物式養老」綁架了
    最近,「廢物式養老」一詞成了朋友圈及各大媒體的討論熱點。享受這種養老方式的人常被形容成這樣:從未主動規劃晚年,荒廢自我認為「好好帶孫就行」;對新事物充滿恐懼,安慰自己「學不會的」;為人孤僻不合群,簡單認為「其他人就該遷就」……在專家看來,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局面,或因為孝老傳統被矯枉過正,或因為子女有意無意「套牢」。打破這些束縛,往往需要長者自己振作起來。
  • 「廢物式」養老讓老人們深受打擊,網友:別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廢物
    人們都說養兒防老,當父母到了晚年的時候,子女們的照拂便成了他們晚年生活的保障。雖然當下孝順的子女有很多,但是父母們的晚年生活質量卻並不理想。女兒把父母照顧得很「體貼」,可老人卻不開心,年輕的子女們需警惕「廢物式養老」王女士今年35歲了,有一個兒子正在上小學,平日裡老公的工作忙,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由王女士一個人來操持。再加上王女士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的年紀大了,王女士隔三差五的就得回娘家照看下老人。王女士打小就受父母的寵愛,所以她的話父母們很愛聽。
  • 一種「廢物式」 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卻不曾想,這種「廢物式」養老,不僅會加速衰老,更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 隨著物質生活提高,絕大部分老人,生活是能夠自理的。 他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要知道,老人最大的痛,是服老。
  • 廢物式養老:我們該如何面對父母的日漸衰老?
    原創 譯言 譯言譯言·譯眼看世界近日,一篇關於「廢物式養老」的文章走紅網絡,將向來備受關注的養老問題再度推上風口浪尖。該文章寫道,「『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養老生活。」何以至此?文章指出,原因在於孝敬老人的「矯枉過正」。
  • 「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 叫3甲字的到想我是這不狠「 !」他 麼乙心 :,與參    條共共 有有 論 評 人買問他什機的麼的一了臺為是貴到,智型點因些種 型全兩,訴這商號1某人音貴、老鈔告為,挑。時板同最板了一店這語的能老下 溜剩做毛用侶衫。了,她穿小女誇男問了說麼什的人手,的,為天說毛友朋下,件順誰衣誰女他侯狗一3總家過件,。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等父母變老後,子女要扛起孝敬老人的責任,讓父母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小滿生活在單親家庭,為了彌補對他的愛,媽媽對他悉心照料,讓他健康快樂的長大。如今媽媽已經退休,小滿也已經結婚生子。為了孝敬母親,小滿將其接到自己身邊,每天都讓媽媽吃好喝好,不讓她傷心難過。
  • 「圈養式養老」逐漸蔓延,兒女自以為很孝順,父母卻覺得生活無望
    孝順一直都是中華傳統美德,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到哪裡,誰要是不孝順就會成為被唾棄被鄙視的對象。 雖然現在網絡上曝光許多不給父母養老的不孝子女,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對於父母,兒女們還是能做到給父母養老的。
  • 有種「假孝順」正在蔓延,老人有苦說不出,子女們還未察覺
    人口逐漸老齡化,養老矛盾也是日漸凸顯,倘若是單純是子女不孝順,老人可能還會另謀出路。可是有些子女以為自己很孝順,殊不知有時候這種孝順是「假孝順」,父母偷偷流淚孩子都不知道。1.老年人睡眠本來就少,這下子睡眠質量也更差了。平時小兩口上班,家裡的家務都是老人做,一個帶孩子,一個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早上還需要起早去買菜,有時候因為口味問題還會和子女起爭執。一些剩菜和醃製的菜,老兩口捨不得扔,兒媳婦卻說有異味,不乾淨,不讓老人吃。其實他們也知道兒媳婦是一片好心,可是生活習慣太難磨合,兩人也很委屈。
  • 中國式孝順 中國家庭的幸福密碼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非常孝順,例如大學畢業後存錢給父母養老、給父母零花錢等。這種「中國式孝順」讓很多澳洲網友十分驚訝。孝,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國家穩定的社會文化心理基礎。以新「24孝」為代表的中國式孝順成為目前中國家庭的幸福密碼。專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國孝文化價值需要重新審視。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傳統孝文化需要進行進一步創造性傳承與弘揚。
  • 願天下老年人老有所養
    如《婚姻法》第15條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其次,對於虐待遺棄父母的子女,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儘管有法律的保護,儘管政府也開始重視並採取措施解決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棄養老人的行為仍然屢有發生。比如,2020年5月2日,陝西靖邊一男子馬某將79歲癱瘓的母親拉到墓坑活埋。
  • 養老新規出臺,老人擁有繼承人「反悔期」,「假裝孝順」沒用了
    不過前段時間看到《民法典》頒布了養老新規,從2021年開始實施,在新規定之下,主要是新增加了兩條,為了讓老人得到更好地贍養。養老新規出臺,老人擁有繼承人「反悔期」,「假裝孝順」沒用1)「假裝孝順」沒有用,子女不再是房產的唯一繼承人在新出臺的政策當中規定
  • 《都挺好》熱播催生新名詞「蘇明成陪伴式啃老」算孝順嗎?
    因為都市劇《都挺好》的熱播,「陪伴式啃老」成了網絡新名詞,由此而來的是關於「陪伴式啃老算不算孝順」的爭論。《都挺好》中,大哥蘇明哲遠在美國「雲孝順」,小妹蘇明玉素與母親不睦,嘴甜人懶的老二蘇明成最得母親疼愛。蘇母不僅賣掉老房為二兒子付首付,還一次次將積蓄「借」給他補貼生活。
  • 短視頻正在「榨乾」老年人?
    抖音、快手以及小年糕這類短視頻,慢慢開始流行一些理念,就是養兒養女無用、靠子女不如靠自己、子女都啃老的等等。耳濡目染地,有些老人真的開始覺得自己的兒女不孝,並指指點點。他們對於子女孝順與否越來越有了一套自己的「標準」,不過節發紅包是不孝,不給買保健品是不孝,甚至不在某K歌平臺給她點讚和評論也是不孝。
  • 新技術「適配」老年人 智慧養老更從容
    今年5月,昌平區老年服務指導中心(以下簡稱「指導中心」)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心通過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精準化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生活需求。這裡能給老人帶去什麼樣的服務,「智慧養老」開展得如何?此外,昌平區養老綜合信息平臺正在推進老人建檔工作,每個機構及社區上報的新增老人情況均會匯總至此,截至目前在冊老人數量達258204人,巡視探訪服務工單89666條。
  • 新型「養老潛規則」正在上演:子女裝糊塗,父母看破不說破!
    「潛規則」這個詞原本是用來形容娛樂圈一些混亂現象的貶義詞,但是最近就連養老也出現了一些「潛規則」,而且很多家庭還在上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孕期和坐月子你照顧我,晚年我照料你姚女士的婆婆前幾天因為中風住院了,但姚女士卻一次都沒有去醫院看望過,在外人看來,可能姚女士很不孝順,但實際上姚女士這麼「冷漠」,主要是因為當年在生孩子的時候醫生建議她剖腹產,可是婆婆卻阻止兒子籤字。
  • 西寧:「老年人之家」向幸福前進
    堅持服務型居家養老和託底性機構養老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發展服務業相結合,不斷推動政府購買服務,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具有西寧特色的 「9064」(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6%的老年人社區養老,4%的老年人機構養老)養老服務格局已初見成效。
  • 獨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調研報告
    一、引言當前中國正在經歷深刻的社會轉型,城鎮化加速、勞動力遷移流動頻繁、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給喪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帶來影響。
  • 新養老思路:老年人同樣需要刷「存在感」
    ');}-->   【現實挑戰】生活尚能自理,卻被過度保護——這種養老方式反而加速衰老  【應對策略】子女多讓老人在家庭事務中露面做主,感受自身的存在價值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當下老年人無論走哪條路養老,老人的感情需求都不能缺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需求,也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