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切勿搬運,後果自負。編輯:笑笑。圖片來自圖庫,可刪除。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是眾多學者,專家,黨領導人所關心的問題。讓農村每一個老人享受到祖國繁榮昌盛的果實,讓農村老人得到老有所養。摘掉「貧困」帽子也是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入手。近年來,國家加大扶持農村力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完善與美化。從而拉近的城鄉的生活條件,不少農村老人感慨,我們的生活還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繼承與發揚優良的傳統美德對於農村來說確實不為過。在農村無論刑事責任或民事責任都依靠譴責與嘲諷來避免。誰家不孝,誰家家務事過於撓頭,都離不開村民的眼睛。俗話說有利必有弊其實也不為過。
前者提到農村孤寡老人最可憐了。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網絡詩句這樣說\青年夫妻老來伴,頃刻塌下半邊天。頓足捶胸淚已幹,難以置信成孤雁,餘下日子最艱難。
兒孫有不孝,不認爹媽。而爹媽也有不如意的人生。
孤寡老人再婚有多少子女會同意?
「忍受不了農村的傳言,一把年紀了還選擇二婚,我叫他媽《爸》他《她》養過我嗎?」聽到無數的聲音。「聽說咱村的張寡婦又和別人好上了。」「是?也不顯害臊?」這樣的聲音折磨了許多人。
百年後我們都是塵土何必在意世俗的看法?
對於農村的老年人來說,孤寡老人找個伴也是想找個伴侶,可以在自己生病時候,兒孫不在身邊時候,有個人可以端茶倒水。可以享受到人到晚年的幸福感,真的有錯嗎?
據農村張大哥傾訴,雖然自己在外地打工,可對於長輩的開銷自己還是做得可以的。想不通,為啥老人要找自己的另一半。據張大爺傾訴,知道自己的兒子比較孝順,可他也有自己的事業,一者不想耽誤他的事業,再者也想自己可以選擇伴侶度過餘生。
農村老人選擇另一伴侶真的有錯嗎?
據筆者在農村的採訪與調查後得到幾點。一,子女的贍養權無法定義。二子女的繼承權問題分歧。三親情比不過流言蜚語。四,老人去世後埋葬地點惹爭議《畢竟不是原配。》
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事,兒孫孝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同老人過完餘生,而另一半的存在確實滿足了老人的精神中的快樂。
最美夕陽紅,農村老人一點都不美。他《她》們忍受不了流言蜚語,人到老年,或許是孤獨的,也許自己的選擇會遭到兒孫的不孝,不認爹《媽》,農村老人二婚真的有錯嗎?只期望可以在自己生病時候找一個可以隨時端茶倒水的另一半真的有錯嗎?人生在世無非也就短短的幾十年,農村老人不該有人愛或愛別人嗎?
對於農村的子女,最難接受的是長輩尋求伴侶。
老闆,筆者也想把世俗的觀念餵狗。新時代,應與時俱進,幸福或許也是短短的幾十年,辛苦了一輩子,真想農村的兒女會理解農村老人真正的心理。真正的心理。
看完《老來難,農村老人接受了兒孫的不孝,兩極分化誰對誰錯》有什麼不同的想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如想看更多三農話題關注笑對農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