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百善孝為先」。這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思想,但是現在很多子女卻不怎麼孝順老人,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上班時候的小林忙得熱火朝天,突然間他接了來自於家裡親戚的電話。電話裡面告知他,父親一不小心在家裡面摔倒了,現在正在醫院裡面緊急治療,需要小林儘快的回來一趟。
結果小林接到電話之後,神情並沒有出現慌亂,甚至還在繼續忙著工作,等工作忙完之後才開始訂回家的票。
到了醫院之後,發現父親已經沒有什麼大礙,小林就自顧得到繳費處進行繳費,在此期間卻不曾和父親多說幾句話。旁邊鄰座的病人開始嘀咕的議論起來,小林回來之後聽到了也沒有做應答,只是一味苦笑。
父親看到他的樣子不免有些唉聲嘆氣,一連和旁邊的親戚說「之前對不住小林」。
原來,小林的父親是以前出了名的酒鬼,每次喝完酒之後都會對小林拳打腳踢,並且辱罵小林是一個「沒出息的孩子」。慢慢的小林覺得心灰意冷越發的討厭父親。在最後選擇工作的時候直接選擇了離家較遠的地方,在母親去世之後,日常生活中沒有事情也不會回家,只是每個月的時候照常給家裡面打生活費而已。
有人認為小林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畢竟無論小林的父親怎麼樣,他都是父親啊,作為孩子應該孝順老人,但是也有人認為小林父親是活該,一個不對自己妻兒好的人又怎能奢求孩子的孝順?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有這三個表現
1、父母掌控欲過強,孩子想要遠離父母
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包寶寶》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深思。
這部短片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個包子成精的故事。
簡單來講就是一個由老母親做出來的包子慢慢變成了一個類似於「人」的包子精,後期卻因為和母親產生分歧,最終被掌控於過強的母親一口吞下的故事。
這部影片也反映出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情感的折射:父母對孩子掌控欲過強,並且刻畫了「孝順」二字背後父母對孩子自由人格的壓迫,以及利用「愛之名」行「傷害之實」的事情。
很多家長常常利用「我的孩子我說了算」的方式,來過於幹涉孩子成長的人生,對孩子進行指手畫腳,慢慢的實現對孩子的操控。
好像全然忘記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也忽略了孩子擁有自己的意願以及自由。慢慢地等到孩子不斷成長之後,也越發厭惡來自於父母的操控,想要遠離父母,更加不想要對父母孝順。
2、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表示:「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 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現在有些家庭對於孩子的溺愛,和古代的皇家子女進行對比,猶過之而無不及。
而孩子也在長期被父母的溺愛當中,變得不會為他人進行著想,不會將心比心的考慮問題,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變成了「自我主義」。
性格方面也更為驕橫乖張,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挫折,一切都有父母在旁邊為其進行掩護。之後也嫣然將父母認為是自己的「奴隸」,可以進行隨意的驅使。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會變得越發的自私自利,不懂得孝順為何物?更加不會想著要孝順老人,當父母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幫助之後,他們甚至不願出現在父母眼前,就更加談不上孝順父母了。
3、父母不孝順老人,孩子也不孝順父母
佛學方面講求一個「因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對待老人方面就沒有實現孝順,那麼當孩子長大之後也會變得不會孝順父母。
曾經有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妻對老人很不孝順,將自己年邁的雙親趕到了小木屋裡面居住,之後還用小木碗將每天的剩飯剩食送給老人吃。然而有一天,他們發現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他們不知道兒子正在做什麼,於是問兒子為什麼這樣做,兒子答:「我正在刻木碗,等你們老的時候能夠用。」
這一對夫婦聽到之後幡然醒悟,趕緊就把老人接到了家裡面,很好的孝順老人,而孩子也在慢慢的轉變對他們的態度。
誠然,孝順是一種品質,也在於後天父母對孩子的培養。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父母們想要擁有一個孝順的孩子,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慢慢的讓孩子從父母的身上學到這種優良的品質,之後更好的孝順老人。
作為老人,想讓孩子孝順,應該如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孝順觀」?
1、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關係
在一個家庭當中,家長應該營造一種長幼有序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尊長愛幼,例如可以從日常小事方面入手:每一次吃飯的時候,養成長輩先動筷子,晚輩後續動筷子等等,從小給孩子樹立尊敬老人的觀念。
2、注重細節養成
孩子的道德修養和生活習慣都是在日常瑣事當中形成的,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以及孩子的能力,為孩子提供相應的要求和幫助。
例如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照顧家人的行為:在家中有人生病的時候,養成孩子主動照顧的習慣,這樣等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當父母出現生病的時候,孩子也會主動的想要照顧父母。
3、父母以身作則,孝順老人
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如果父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會依照父母的榜樣更好的孝順父母。
一個家庭的悲哀莫過於「子不子、長不長」,老人想讓孩子孝順,更應該從自身做起,讓孩子主動的想要孝順老人。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