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老人的心酸:不想再幫帶孫子,但又害怕自己的晚年老無所依

2021-01-09 涵美一

人生苦短,愛恨隨意。

文/涵美一

01

在和兒媳拌了幾句嘴後,蔡阿姨噙著眼淚走出了家門。

她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只是委婉問了一句,就能惹得兒媳大發雷霆。

這些年,雖說因為帶孫子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她和兒媳也曾由於諸多問題鬧過矛盾,但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讓她如此生氣。

事情還要從晚飯時候說起。

當時,兒子和兒媳突然異常興奮地宣布,今年他們打算要二胎,實現兒女雙全的願望。

這猝不及防的消息,非但沒有讓蔡阿姨開心,反而讓她頗為震驚、疑慮:在這之前,小兩口對再生一個孩子一直都是特別排斥的態度,以前哪怕蔡阿姨提一下誰家要了「二胎」這個話題,都會被他們非常不耐煩地打斷。

不過,除此之外,最讓蔡阿姨糾結的是,她害怕兒子有了二胎之後自己還要再繼續「奉獻」幾年,她也有自己的主意:小孫子去年剛上了幼兒園,再過一年就可以上小學,而她,到時也打算給兒子、兒媳提出回家休養一段時間。這幾年,隨著年紀的增長,她的身體越發的脆弱,時不時的發燒、感冒,偶爾還頭暈目眩,雖然到醫院檢查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她漸漸覺得自己在帶孩子方面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

看著對面笑意盈盈的兒子和兒媳,蔡阿姨一時左右為難,她不知是該趁現在直接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還是暫時先「妥協」,到以後真撐不下去了再提出來。

不過,思來想去,她還是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那若是有了二胎,以後出了月子,你們可不可以請一個保姆?」

本以為兒子、兒媳聽到自己的說法可以理解,未曾想,兒媳竟瞬間就炸了毛。

「媽,你什麼意思?你是說以後不打算再幫我們看孩子了嗎?找保姆?咱們家什麼條件啊?到時候兩個孩子壓力又那麼大,你總不能就這樣撒手不管了吧!」

兒媳的態度讓蔡阿姨慌了神,本期盼著兒子當時可以出面替自己解一下圍,然而,在看到他抽著煙一直不發一言之後,蔡阿姨只有滿臉通紅的說出她思量已久的想法。

「我的身體狀況你們也不是不知道,這幾年,來來回回沒少去醫院。我是想,你們現在的條件也比原來好了很多,以後就算是有了保姆,我能過來幫忙肯定還會時不時的過來。」

話雖這樣說,但兒媳依舊不依不饒:「媽,你身體有任何不適,哪次我們不是急急忙忙的帶你去檢查?說來說去你就是不想給我們看孩子了對吧?你看看別人家,不都是婆婆一直幫帶孩子、子女出去打拼的嘛,再說了,你一個人在老家也是閒著,在我們這裡就看個孩子有什麼不好。你別忘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你以後還要不要指望我們?」

看到兒媳咄咄逼人的態度,想著自己這些年又是孩子、又是家務,也算是盡心盡力的在照顧一大家子,蔡阿姨頓時心生委屈,她氣不打一處,忍不住和兒媳爭執了幾句。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願主動退讓一步,後來,實在不想再繼續做無謂的「掙扎」,蔡阿姨便奪門而出。

02

蔡阿姨自然是無比憤怒的。

一來,兒媳的那番話讓她覺得自己多年的付出在他們小兩口眼裡完全是理所應當;二來,兒子的態度讓她心裡忍不住發涼:暫且不說兒媳以不帶孫子就不願意給自己養老而「討價還價」,作為自己的孩子,兒子至少是可以贍養她的吧,可面對兒媳的說辭,他非但不去制止、糾正,反而無動於衷、聽之任之。

兒子的做法,讓蔡阿姨心寒的同時又不禁想起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她真的一意孤行、不再繼續幫帶孫子/女,自己辛苦拉扯長大的兒子,會如兒媳所說,狠下心對她的晚年不管不顧嗎?

越是這樣想,蔡阿姨就越是害怕。

她今年67歲了,以後還能有幾個六年呢?她想休息、放鬆一下,但也不想「得罪」兒子和兒媳。

以前,她也時常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認為只有這一個兒子,以後多多少少還是要依賴他一些的,把他的生活安排妥當了,自己的晚年也會有一些保障,尤其是在老伴兒過世之後,她愈發的覺得,以自己的身體狀況,身邊確實離不開人。

可是,若是硬著頭皮繼續「打腫臉」的帶孩子,她又不清楚還能堅持多久,倘若自己哪天真的累得病倒了,她不知道兒子是精心照顧她,還是會嫌棄她。

03

67歲老人的心酸:不想再幫帶孫子,但又害怕自己的晚年老無所依。

實話講,蔡阿姨面臨的難題,也是很多老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的:人到晚年,在照看孫子與照顧自己之間「進退兩難」。

我們先來說一下蔡阿姨的兒媳。

她以「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為由,偏執地鑽「幫帶孩子」的牛角尖,不顧自己婆婆的身體,即便蔡阿姨最終是繼續堅持了下去,她真的會善待蔡阿姨的晚年嗎?

在我看來,卻是未必。

一個不懂得感恩與體恤長輩的人,是不會發自內心的「善良」的。

生活中,儘管很多人都說「婆婆幫帶孩子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但多數情況下,還是會有一些婆婆願意盡一份綿薄之力的。只不過,公婆帶孩子確實也要面對一些躲不過的現實:就是身體的因素。

每個人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年老,身體自然會慢慢變弱,只要婆婆真心實意對待兒媳,即便她沒有踐行完「十年看婆」,即便她存在一些「瑕疵」,也不應該忽略她之前對家庭、對孩子的所作所為。

其次,蔡阿姨兒子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問題。

蔡阿姨出於減輕子女壓力的份兒,才會幫帶孫子,作為兒子,理應心懷感恩,而不是覺得是理所當然。

同樣,對父母孝順、贍養也是為人子女是應盡的義務與責任,而不該以「幫帶孩子」為籌碼去變著法兒的要挾父母。

退一步來說,自己生的孩子,為何非要強行把重擔壓在他人身上?只因為ta是奶奶/爺爺,就得無條件負責到底嗎?

不是這樣的。任何時候,自己的孩子都只能自己負責ta的養育。

04

一直以來,老人都是帶娃的「主力大軍」,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既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又想緩解一些經濟壓力,大概只能有一種最「經濟實惠」的方式:就是子女在外打拼、父母在家幫帶孩子。

然而,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所致,會逐漸的讓很多人認為父母幫帶孩子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甚至,還會出現有些子女以「不幫帶孩子就不給養老」去「恐嚇」父母。

對於有些老人而言,一直帶孫子,自己的身體條件可能會不允許;但不帶孫子,又擔心會被子女心裡記恨、晚年不善待自己。

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子女,永遠都需要互相體諒、互相理解。

倘若父母有能力幫助子女,子女一定要心存感激,即便父母做的不太完美,也應該知足、感恩;但若是父母真的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比如最正常但又最不能避免的身體因素,而不是刻意或者是故意不幫助子女,那麼,子女也要嘗試著去理解,而不是苦大仇深的去記恨。

當然,作為父母,不能一股腦兒地對子女大包大攬,錢財、精力統統的花費在子女身上。

會有一些父母,「養兒防老」的執念太過根深蒂固,因為害怕晚年老無所依,往往對子女「來者不拒」。

只是,父母在付出的時候也要清晰一點:當你有錢、身體好的時候,子女尚都不能保證會特別孝順,那麼,沒錢身體又差,子女怎麼能好好待你?

希望像蔡阿姨一樣的老人,更多的是要好好善待自己,與其把希望都放在兒子身上,整天忐忑不安,不如多「投資」一下自己,趁著身體還允許,多攢一些錢、多鍛鍊自己的身體。

若是到了晚年,自己都不為自己著想,子女又怎麼能重視你?

相關焦點

  • 72歲老人說:這三種人,晚年註定老無所依,希望沒有你!
    一個人到了晚年最幸福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有人說是身體健康,三五好友,相邀作伴;有人說老夫老妻,相濡以沫;也有人說兒女環繞,子孫成群,享天倫之樂。但是,每個人的人生軌跡是不同的,人老了以後所經歷的自然也是不同的。
  • 「老無所依」是一個令人心痛而又廣泛的社會話題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這幾天,瀏覽到自媒體人發的一篇文章,講了老年人「老無所依」的五個悲慘故事:第一個故事是一個獨居老人坐在沙發上要站起來,想分四步站起來,都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卻摔倒了四次,最終沒能爬起來;第二故事是一位81歲的老人在8月15日中秋這一天選擇了死亡,給小孩留下了遺書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花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的話讓晚輩警醒
    有的人甚至願意做一個長不大的啃老族,用「你不給我花錢,我就不給你養老」來要挾自己的生父生母。有一群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晚年喪偶,膝下只有子女可以依靠。那麼,假如他們有錢卻不給子女花,晚年真的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同齡人得到借鑑的同時,也讓我們晚輩警醒。錢,不能換來子女的真孝順。
  • 「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70歲丁克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老伴去世後,她70多歲了一個人去洗澡,雖然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是她年齡大了,自己一個人洗澡很吃力。沒有人幫忙搓背,而且因為洗得慢,有點缺氧,她最後暈倒在了浴室。後來,雖然她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的感慨,讓人很心酸。選擇做「丁克」,真的是年輕時瀟灑,晚年悽涼嗎?
  • 帶了孫子又怎樣,還不是老無所依:誰都靠不住,有錢有房才是王道
    文/鴻雁 江左梅娘前言:「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人活一世,總要面對老去,若膝下無子,老了會有誰愛憐呢?王愛梅一直堅信養兒防老的話,可自從把自己的老年生活交付給兒子張峰後,卻遭遇了現實的巴掌,硬生生地拍碎了她之前一直堅信的話。也許如今這個現實,誰都靠不住,有錢有房才是王道。
  • 三毛《一個陌生人的死》:比「老無所依」更可怕的,是這「四個字」
    但若這一切與孤苦無依,疾病纏身相伴的話,便越是安靜的地方,便越讓人失去生的希望。加裡就是這樣一個老人,他其實也就七十三歲,與太太分居,孩子也不要他了。沒人知道,他是怎麼來到這個小島上的。也許,是被孩子扔在這裡自生自滅的,也許,是自己選擇要在這裡安靜地離開。
  • 老無所依?
    好在女兒多,偶爾去幾個女兒家住住,又一心掛念著過得不如意的兩個兒子,一邊操心他們過得不好,一邊操心「百年之後」不給她送終……一個鄉下女人雞毛蒜皮的、又被時代遠遠拋下的一生,已經像她的老房子,老無所依,搖搖欲墜。村莊空空蕩蕩,同輩老夥伴也漸漸離世,還活著的人,無人可傾訴,無處可交流,孤獨的黑洞將伴隨他們直至最後的日子。城市還有敬老院(鄉下以前也有),獻愛心的人還有個地方可去,鄉下呢?
  • 我們會老無所依嗎?
    看到這個新聞,我不禁有些焦慮,在這個家庭養老制度逐漸瓦解的時代,假如有一天我們老去,不得不躺在床上等待別人的照顧,我們又會遭遇些什麼?我們會老無所依嗎?有錢沒錢都老無所依?我們常說老有所依,既是物質上的依靠,也是精神上有寄託。
  • 64歲劉家輝晚年悽涼,近況暴瘦老無所依,曾中風癱瘓還遭妻離子散
    英雄垂暮,晚年悽涼,想必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景象。8月17日,媒體曝光了64歲武打明星劉家輝的近況,暴瘦蒼老的模樣,讓人不得不感嘆一句「歲月不饒人啊!」從照片來看,現年64歲的劉家輝暴瘦不已,面部狀態看起來十分憔悴,讓人不免擔憂。整個人被寬鬆的衣服籠罩著,從臉頰和腿部來看,頗有種瘦到皮包骨的感覺。
  • 老無所依:益陽養老院暴雷背後的6000名老人
    據一直跟進養老院暴雷的維權志願者劉一木、唐朝統計,至少有六千名老人陷入了預定養老院床位服務暴雷後的困境。67歲的劉先生投了7萬,得知養老院的老闆自首後,他自我安慰道,「現在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有什麼辦法呢?」王雨離了婚,嫂子以無依無靠為由拉著她一起投了衡福海養老院,每人五萬。暴雷後,王雨整晚整晚睡不著,現在在廣州做清潔工,靠每月2000元的工資維持生計。
  • 從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得到的一些深層次體會
    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看過的人就會疑惑這片名和電影情節本身有什麼聯繫嗎?奧斯卡的深邃之處就在於它不會整部影片都強調主題,所以看多了國內拍的愛國片的影迷也許就看不懂的這種電影了,因為它可不會從頭到尾唱國歌。雖然整部影片大多數時候還是在描述殺手和警探之間的博弈,但是細節之處還是能夠偷瞄到老一輩的人由於價值觀的不同和自身無力了而在現代無依無靠的主題。
  • 88歲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外人」:有一種悲哀,是老無所依
    歲高齡;在2017年的某一天,馬林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決定,他將自己那套300萬的房產,做了公證,送給了水果攤的老闆小遊。 -02 有一種悲哀,是老無所依 老人們希望自己年齡大了,走不動路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身邊能夠有人陪著自己
  • 養育3個兒女 湘潭老人依然老無所依
    經法院調解,老人的贍養問題終於得到解決湘潭在線12月7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吳珊 通訊員 李望)辛苦養育3個兒女,老來卻無所依靠。湘鄉市山棗鎮城埠村內,就出現了這樣不和諧的音符。12月6日,在湘鄉市司法局法援中心內,3名子女對李娭毑的贍養問題達成一致,老人總算可以安心度過晚年了。
  •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
    70歲丁克老人的話:「無子女,我甚至不能一個人洗澡「,晚年悽涼近日,一名83歲老人獨自去公共浴室洗澡被拒絕的事件,在網絡熱炒。那使我想起了老家的鄰居大娘,她和老伴也是「丁克」一族。在她70多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去洗澡,儘管澡堂沒有拒絕她入內,但她還是老了,自己洗澡很吃力。沒人幫她搓背,又由於洗得慢,又有點缺氧,她最終暈倒在浴室裡。隨後,儘管她被搶救過來,但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甚至不能獨自洗澡」的感慨,讓人十分痛心。選做「丁克」,難道真的是青春瀟灑,晚年悽涼?
  • 白髮人送黑髮人,肝癌3個星期奪去67歲老人獨子,老無所依!
    患者被病折磨說不了話了,一直呻吟,等最後那天早上不行了,宣布死亡的時候我覺得很不好受,對他來說是解脫,但是一看兩個老人哭還是很難受。「他下半年才滿40歲啊,一直都還在打光棍」患者母親哭得聲嘶力竭,「我兒子在工地上苦了一輩子,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患者父親也眼角含淚:「發現得太晚了,沒機會了,上個月查出來的,這個月人就走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慰這兩個快70歲要老無所依的人,含辛茹苦一生,老來喪子。
  • 【圖片故事】老無所依的人偶荒村
    【圖片故事】老無所依的人偶荒村圖為綾野月美將人偶放到路旁的樹下,這個人偶是她根據自己父親的模樣做成的。 【圖片故事】老無所依的人偶荒村圖為綾野月美在廢棄的學校裡,看著自己製作的學生人偶。
  • 62歲老人「老無所依」最終淪為殺人嫌犯
    大家初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肯定有個疑問:為什麼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經查,楊某峰兒子離世、妻子與其離異,性格孤僻、思想偏執,對社會產生不滿情緒,進而採取極端行為實施犯罪。看似簡短的幾句原因,其中卻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和令人深思的地方。大家想想,62歲,在過去已經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了(只是現在可能物質生活好了,人不那麼顯老了)。
  • 劉端曹|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劉端曹記錄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一夜秋風起,滿山黃櫨紅。秋,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很深了。昨天夜裡兒媳婦特意給李建國加蓋了一床棉花新被,黎明時分,老漢還是被一陣陣寒意凍醒了。人老了,血液流動得慢,特別是腳,冰冷冰冷的。「唉!
  • 人到晚年,不想被兒女嫌棄,請記住這4種活法,才能避免晚年悽涼
    每一個人都會老,老了最怕什麼?白巖松說:「年輕不怕苦,怕的是老來苦,老來悽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老了之後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並不見得每個老人都可以如願以償。02有自己固定的住所,不要想著依靠孩子人活一輩子,就怕老無所依,無處可去。
  •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老無所依」,每個人的晚年都是一次渡劫
    讀者小芸來信說,她最近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之中,她說她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害怕變老,對生命盡頭的這段路,她越來越不敢想像它的坎坷和猙獰,她說:「我並不怕死,我只是不敢面對這人生最後的劫難」。小芸的父親一年前查出了膀胱癌,發現時已是晚期,由於腫瘤堵塞了輸尿管,必須手術切除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