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死,我只是怕老無所依」,每個人的晚年都是一次渡劫

2021-01-10 優美而低回

讀者小芸來信說,她最近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之中,她說她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害怕變老,對生命盡頭的這段路,她越來越不敢想像它的坎坷和猙獰,她說:「我並不怕死,我只是不敢面對這人生最後的劫難」。

小芸的父親一年前查出了膀胱癌,發現時已是晚期,由於腫瘤堵塞了輸尿管,必須手術切除膀胱。

當時醫生讓家屬自己做決定,因為切除後就必須在腎上插管將尿液引流到體外,而且腎插管要每月更換一次,每次更換插管都會特別痛苦,即使這樣,病人最後也堅持不了幾個月,最後還是會腎衰竭。

當時小芸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安排手術,就想著但有一線希望,也要為父親治病。

等到手術後需要腎插管的時候,小芸才知道醫生說的特別痛苦究竟會痛苦到什麼程度。

小芸的父親曾經當過兵,轉業後一直自己跑運輸,特別能吃苦,常年的勞作煉成了一身腱子肉,朋友們都稱之為「鐵漢」。

就是這樣的鐵漢也在插管時疼得臉色發青,每次插完管,全身都被汗水溼透,整個人都虛脫了,每次插管,小芸在手術室外聽著父親壓抑的哼叫聲,她都會心如刀絞,看到手術後父親那種死去活來後的疲憊,再聯想到這樣的劫難竟然每個月都要遭受一次,小芸想像過病魔的殘酷,但沒想到竟然殘酷如此。

到最後,小芸的父親已經被折磨的形銷骨立,只剩一身骨頭架子,腎管裡流出來的已經分不清是血還是尿,人已經連翻身都不能了,可疼痛卻沒一刻停止,只能靠強效止疼藥維持片刻的安寧。

有一次,小芸的父親實在熬不住了,拉著小芸的手,痛哭流涕,「爸沒做過啥孽啊,為啥要受這種折磨?」

這句話總是時不時在小芸耳邊迴響,成了她揮之不去的夢魘。

「那時,對於我父親,我平生第一次希望死亡早點來臨。」小芸說,她並不為這個想法感到愧疚,只是感覺無比的傷心和絕望。

最後,父親終於耗盡了最後的力氣,離開了人世,那一刻,看到父親停止了呼吸,小芸真的感覺父親解脫了,安詳了。而小芸自己,卻早早地對人生的末路產生了恐懼,不能釋懷,也不知如何面對。

其實,我能感受到小芸的痛苦和恐懼,因為我也曾經失去過親人。

陪伴親人走過人生最後的旅途,的確是一種莫大的痛苦,尤其親眼目睹親人遭受病痛的折磨,那種對命運無常的深深無力感才是最讓人絕望的事。

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沒有人能夠對抗。無論你是什麼地位,無論你有多少錢,都無法左右時間的推進,都沒法讓自己永遠年輕,都沒法永遠不生病,更不可能永生。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每個人都終將死亡。

就像小芸說的,死亡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最終那段道路上的坎坷與荊棘。

如何去對抗這種恐懼?

世間讓人恐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眼前的事,比如工作做不好被老闆辭了,開車不小心把人撞了,或者還有自然災害:颱風、洪水、火山爆發、世界末日等等。

我們恐懼的事物都有一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它們並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不是我們不想讓它發生它就不發生,如果我們能夠控制的事情,我們就不會恐懼了。

這就是佛家常說的:「無常,苦。」

我們無法左右變幻莫測的未來,所以就要承受意料之外的痛苦。

唯一能做的,就是善待自己,親眼目睹人生最後旅程的艱辛,讓人痛苦和恐懼,可同樣讓人覺悟和超脫。

如果這個世間真有什麼是最重要的,那一定是你的健康!都說健康的乞丐比生病的國王都要幸福,沒有了健康,榮華富貴都是浮雲。

看到了病魔的殘酷,就應該更加重視自己的健康管理,人的身體就如一臺持續運轉的機器,你平時不呵護和保養,那它一定會鬧毛病。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老」,相信很多人都不是怕死,而只是怕老無所依,怕終日面對恐懼的那種無力感。每個人的晚年都是一次渡劫,不管你情不情願,都只能接受,只能面對。

上了年紀就更應該注重養生,中年人就得有中年人的自覺,老年人就得有老年人的心態,量力而行,不該較勁的就別再較勁,凡事看開點看淡點,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樂觀的心態,這才能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人生道路的盡頭布滿荊棘,讓人心生恐懼,要正確的看待這種恐懼,接受這種恐懼,面對這種恐懼。

沒有人知道未來什麼樣,將這份恐懼轉化成敬畏,警醒自己,崇尚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樂觀的心態,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如果真的做到了,那麼這份恐懼就是上天賜予你的一份禮物,讓你早日領悟生命的真諦,體驗人生的美好。

(圖片來源網絡)

今日話題:你有對親人離去的哀痛、對逐漸老去的擔憂、對死亡未可知的恐懼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72歲老人說:這三種人,晚年註定老無所依,希望沒有你!
    一個人到了晚年最幸福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有人說是身體健康,三五好友,相邀作伴;有人說老夫老妻,相濡以沫;也有人說兒女環繞,子孫成群,享天倫之樂。但是,每個人的人生軌跡是不同的,人老了以後所經歷的自然也是不同的。
  • 劉端曹|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劉端曹記錄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一夜秋風起,滿山黃櫨紅。秋,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很深了。昨天夜裡兒媳婦特意給李建國加蓋了一床棉花新被,黎明時分,老漢還是被一陣陣寒意凍醒了。人老了,血液流動得慢,特別是腳,冰冷冰冷的。「唉!
  • 老無所依?
    不是兒孫們不孝順,只是他們自己生活壓力也大,多數都外出打工去了。沒有外出的,也多半邊務農邊做點小工,難以全身心照顧她。老人家也不是窮。現在鄉下滿60歲的老年人,每個月有108元的養老金,加上逢年過節後輩的孝順,又不需(舍)要(得)花什麼錢,往往有一定積蓄。
  • 67歲老人的心酸:不想再幫帶孫子,但又害怕自己的晚年老無所依
    0367歲老人的心酸:不想再幫帶孫子,但又害怕自己的晚年老無所依。實話講,蔡阿姨面臨的難題,也是很多老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的:人到晚年,在照看孫子與照顧自己之間「進退兩難」。我們先來說一下蔡阿姨的兒媳。她以「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為由,偏執地鑽「幫帶孩子」的牛角尖,不顧自己婆婆的身體,即便蔡阿姨最終是繼續堅持了下去,她真的會善待蔡阿姨的晚年嗎?在我看來,卻是未必。一個不懂得感恩與體恤長輩的人,是不會發自內心的「善良」的。生活中,儘管很多人都說「婆婆幫帶孩子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但多數情況下,還是會有一些婆婆願意盡一份綿薄之力的。
  • 瓜裡畫電影 |《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這個世界,生活,人本身,都是荒誕的。不要白費心智去猜,去理論,因為無可猜,無可理論。事情並不一定要因為一個理由而發生,發生之後並不一定要達到什麼目的。」——《老無所依》「你根本做不到從頭再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啊。你走過的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永恆的。你根本沒法讓它消失。任何一步都消失不了。」
  • 「老無所依」是一個令人心痛而又廣泛的社會話題
    然而,目前看來老年人孤獨、老無所依應該是一個廣泛而又普遍的社會問題,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生活壓力加大以及不少人敬老意識淡薄,未來「老無所依」現象絕非個案,只會越來越多,也只會讓大量的老人深感世態炎涼,更加沒有依靠感,對生活飽受失望與無助。
  • 《老無所依》電影賞析
    我想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就是這個味道吧              影片是在老警長的自述中展開的,對祖輩、父輩執法時連槍都不用帶的時代充滿讚許和緬懷,對當今的一些離奇犯罪確實感到不解與困惑,上帝會以某種方式進入我的生活,而他沒有,而我不責怪他。」
  • 青年作家邢之諾:《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作者:邢之諾/冷逸軒每次我都特意繞出後門,提回很多菜。非我嗜素。而是因那位賣菜老人。他快 80 歲了吧?渾濁的眼,豁牙駝背,裝菜時手腳都在顫抖。沒瞧見他。我想他病了,還是?轉首一瞥。他和他的小車遠遠縮在角落那。長舒口氣。兩鬢蒼蒼十指黑,心憂城管願菜完。黃昏,起風了。
  • 年少不懂《老無所依》……再次欣賞深有感觸!
    年少時看不懂《老無所依》……而如今再次欣賞深有感觸!也許有那麼一些電影,開始的平平淡淡,沒有引人入勝的爆發點,甚至有些看不下去,但是卻能深藏在記憶碎片裡!就如《老無所依》,吸引我看下去的不是男主角有多帥,也不是女主角美若天仙,更不是因為看開頭就熱血澎湃,僅僅是那個神似《黑暗騎士》裡「小丑」的殺手!一看到他那麼冷靜,下手乾脆利落且又無法捉摸的性情,很是讓人產生恐懼感!
  • 說說奧斯卡經典影片《老無所依》
    在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老無所依》斬獲四項大獎,可謂盆滿缽滿,成為那年電影界最大贏家。
  • 最尊重觀眾的電影——《老無所依》
    《老無所依》在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斬獲4項大獎後,《老無所依》儼然成為一部現代經典,影片充滿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引人入勝的情節和標誌性瞬間,但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它推動了觀眾參與到故事之中。——安德魯·斯坦頓安德魯·斯坦頓無論是建構角色的細節,還是主題的表達,《老無所依》中隨處可見「2+2的統一定理」,儘管這一技巧是在影片上映5年後才提出,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這一方法解讀《老無所依》。所以本文我想要探討角色的內心和其人格,通過分析他們的選擇和做事的方式來揭示導演科恩兄弟如何在推動劇情的同時,又能讓觀眾去填補空白,參與進故事之中的。
  • 如何理解《老無所依》裡的經典蘑菇頭殺手?
    就如同《老無所依》中的冷血殺手安東·齊格,人間的一切,似乎與他無關。他無視任何法律法規,導演科恩兄弟在故事的開頭,就用一場警局裡的戲,告訴了所有人,他不受約束和管制,無法無天。安東·齊格視生命為螻蟻,所到之處,陰風陣陣。如氣象那般難以預測,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爆發災難性天氣,生靈塗炭。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花會老無所依嗎?3位老人的話讓晚輩警醒
    ——《陳果》愛有很多種濫用,人們總是在用愛的名義綁架,真正的愛不是把你變成想讓你成為的人,真正的愛是深刻地了解你,然後讓你成為你自己。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都是毫無保留的,這種愛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會出現反轉,「我養你小,你養我老」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付出的愛,真的是對等的嗎?
  • 人老了以後,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
    文|凌小麥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永遠都有人年輕著,但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花開花落,終會有凋零的一天,而人生也是如此。這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少年莫笑白頭翁,不愁你也會白頭」,老了,這似乎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人老後真的是萬般無奈。所以,在變老的日子過好餘生很重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雨綢繆才是明智。人老了,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要警惕。
  • 假如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而他,很早父母就去世了,他說,我這輩子無論有多少錢,也只是一個窮人了。我們總以為孝敬父母可以等等,等自己準備好了,再給父母一個交代。卻不知人生充滿著意外,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自以為是的「再等等」,對於父母來說,是多麼殘酷。有媒體曾做過一個街頭採訪。
  • 老無所依——你信奉什麼規則?
    所謂獨立電影,區分於好萊塢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電影,游離於主流商業電影體系之外,由電影人獨自籌資拍攝為主,電影中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也比一般商業電影更強,這也是獨立電影備受部分人群青睞的原因。電影《老無所依》讓科恩兄弟在奧斯卡出盡風頭,下面從我的角度談論一下這部電影。你信奉什麼規則?
  • 我們會老無所依嗎?
    看到這個新聞,我不禁有些焦慮,在這個家庭養老制度逐漸瓦解的時代,假如有一天我們老去,不得不躺在床上等待別人的照顧,我們又會遭遇些什麼?我們會老無所依嗎?有錢沒錢都老無所依?我們常說老有所依,既是物質上的依靠,也是精神上有寄託。
  • 科恩兄弟代表作《老無所依》,勇奪奧斯卡大獎,也飽受爭議!
    奧斯卡一直以來都是電影界的最高獎項之一,但科恩兄弟執導的電影《老無所依》可以說是最讓奧斯卡評委最頭疼的一次,而《老無所依》可以說也是奧斯卡最佳影片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部。三位主演《老無所依》是繼《冰血暴》之後,科恩兄弟的另一部廣受好評的黑色幽默劇。
  • 【圖片故事】老無所依的人偶荒村
    這個人偶村名為奧祖谷稻草人村,村子裡所有的稻草人偶都是由一個名為綾野月美(Tsukimi Ayano)的老太太縫製的,她十三年前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回到這個村子,但村子裡的居民都移居大城市,只留下為數不多的年邁老人。綾野月美為了填補村子內的空缺,便製作了很多精美的人偶,放到田間、學校、公園,讓這裡不至於空無一人。
  • 重溫《安家》:老嚴夫婦之所以會老無所依,是因為他們做錯3件事
    在初看《安家》的時候,我一直認為老嚴夫婦老無所依的悲劇都是因為他們養了個不孝的兒子。重看《安家》後,我才發現,老嚴夫婦之所以會老無所依,是因為他們做錯3件事。他們晚年變得悽涼,主要原因在自己身上。因為父母的溺愛,所以孩子成為了一個啃老的人,連承擔自己房貸的本事都沒有;因為父母的無底線縱容,所以孩子可以做到向父母提出任何要求不加思考;因為父母的大度,所以孩子可以忽視父母的感受,覺得自己的要求都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