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華燈初上,萬達廣場梅香坊的燈光再一次亮起。霓虹之下,年輕人坐在奶茶店裡談笑風生,風味小吃店裡的叫賣聲不絕於耳,昔日的煙火氣息重現於梅江區這片最大的商圈之中……
餐飲業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是梅江區建設「廣東客家美食名城」的重要支撐。
對此,梅江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力抓好餐飲業復工復產,以更有利的措施、更務實的作風,將餐飲行業從寒冬之中拉出,走進「春天裡」。
科學有序
全區餐飲店復工率達九成
「您好,請問您點餐了嗎?如果還沒點餐的話,我推薦您在小程序上下單,減少接觸。」在客都匯麥當勞餐廳外,服務員正在熱情地為前來就餐的顧客服務。
作為國際知名的連鎖企業,麥當勞積極克服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做足做細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以飽滿的熱情為前來就餐的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
「需堂食的顧客,我們會先為其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在落座時會建議他們儘量隔桌就坐。」該餐廳大堂經理說,「需要外賣的顧客,我們會建議他們在門外等候,由工作人員將套餐送至門外。」
在餐廳內,記者觀察到,每一份打包好的套餐,上面都貼著「已消毒,請放心食用」的貼紙。
當前,梅江區正全力推動餐飲行業復工復產,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依法、科學、合理、有序地推動酒店、小吃店、餐廳等開門營業,做到防疫工作與刺激消費「兩不誤、兩促進」。
在萬象匯裡,譚鴨血、三國英雄、重慶劉一手等火鍋店已開門營業,濃鬱的花椒味從店裡傳出;一旁的胡桃裡酒館,駐唱歌手動聽的歌聲開啟了梅城沉寂許久的夜生活;萬達廣場內,必勝客、萬歲壽司、椰子雞的叫號聲久久迴蕩……一家家餐飲企業先後恢復堂食,讓冷清了3個月的梅江區再次熱鬧起來。
餐飲行業是第三產業的主要產業之一,在刺激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經濟增長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日前,廣東省發布了《廣東省餐飲服務業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指引明確,分級為Ⅲ級防控區的縣(市、區),餐飲經營單位限制堂食服務;分級為Ⅳ級防控區的縣(區),餐飲經營單位可開放堂食服務。對於堂食用餐人員,進入餐飲經營單位前須測量體溫,每桌至少登記一名就餐客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為了進一步刺激消費,梅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關於支持餐飲業儘快全面復市的倡議書》,向市民、餐飲行業、相關部門等發出倡議,大膽走出家門,以實際行動支持餐飲行業全面復市。
「現在,每天都有很多的商家撥打電話,向我們諮詢開放堂食的問題。」梅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餐飲安全監管股相關負責人彭權鋒說。
受到疫情影響,不少中小型餐飲企業正在考慮轉型的問題,彭權鋒表示,餐飲企業負責人只需要撥打電話,便可享受「上門服務」。「一些餐飲企業正在考慮轉變『經營模式』,轉變過程中需要申請辦理的證明、轉變之後的技術指導等都是企業會遇到的問題,只要企業一個電話,我們就會馬上到場。」彭權鋒說。
截至目前,梅江區5253家餐飲企業已復工4728家,復工率達90%。
主動調整企業多措並舉刺激消費
疫情期間,許多打算在春節「施展拳腳」的餐飲企業卻交出了慘澹白卷。即使開放堂食,許多市民外出就餐的興致依然不高,多數餐飲門店堂食人數僅為去年同一時期的1/4。
如何吸引消費者外出堂食,提高餐飲門店的人氣,進一步刺激消費?梅江區眾多餐飲企業「各顯神通」。
下午5時,位於萬象匯的金苑酒家準時打開大門,過了10分鐘,第一位顧客進入了店內。「今天晚上有23位客人預訂了堂食座位,大多數顧客在預訂時會先考慮包廂,其次才是大堂。」前臺服務員告訴記者。
「現在市場正在逐漸回暖,我們餐廳的業務量也正在逐漸恢復,目前已恢復到五至六成。」梅江區餐飲行業協會會長、金苑酒家總經理黃俊鵬說,「為了帶動餐廳的業務量,我們給予所有到店就餐的顧客折扣價,午市7.5折,晚市8.5折;同時,疫情期間會員卡免費辦理,會員可以在前一個活動的基礎上繼續打折;若醫務人員到店就餐,還可以在已有折扣的基礎上再打9折。」
對於餐飲消費市場的恢復,黃俊鵬持積極態度。「年輕一代是餐飲消費的主力軍,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走出家門,外出消費,我相信不久之後餐飲行業就能恢復到未受疫情影響前的業務量。」
在梅江區餐飲行業協會的牽頭之下,眾多會員企業紛紛推出優惠套餐,吸引市民前來消費。
波爾多西餐廳推出「十四周年慶」活動,兩人購買午市牛扒套餐,第二人可以享受半價;老客家根據不同的時段,推出不同的折扣,3月25日至31日到店就餐可享受6.8折優惠,4月1日至15日到店就餐可享受7.8折優惠,4月16日至30日到店就餐可享受8.8折優惠;向君樓在其微信公眾號向廣大市民發放電子抵用券,同時向到店消費的顧客發放優惠券……
除了優惠活動,不少餐飲企業還積極拓寬宣傳渠道,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來推動餐飲行業復市。「除了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優惠消息之外,我們還聯繫媒體對餐飲行業進行報導,擴大復市信息。」黃俊鵬說,「餐飲行業協會還會對有利於企業復市的信息進行收集、整合、解讀,像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推出的『1.8億免費廣告』活動,我們正打算鼓勵會員企業參加。」
保駕護航每日上門檢查保障安全
上午10時,梅江區三角鎮壢明村黨支部書記鍾小瓊準備與同事到萬達廣場走訪。與日常一樣,她需要走訪萬達廣場內所有的企業,詢問企業的防疫物資是否充足、近期體溫測量工作是否做到位。
隨著復工復產大潮來臨與餐飲行業全面復市,萬達廣場人流量開始增加,預防聚集性傳染便成了壢明村的首要任務。特別是在2月10日,萬達廣場出現新冠肺炎患者之後,讓壢明村黨支部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
「我們村的情況比較複雜,既有創傑金融中心、中合財富廣場這樣的寫字樓,也有建築工地,還有萬達廣場這樣的商圈。」鍾小瓊說,「復工復產之後,不少在梅務工的湖北人員已陸續返回工地,我們既要幫助他們做好居家隔離工作,也要做好商場的防控工作,避免聚集性傳染。」
每走到一個店,鍾小瓊便仔細查看店鋪的「防疫工作簿」,看看店鋪的人流量、客人的體溫數據、店鋪消毒工作記錄,同時還仔細叮囑店主疫情防控的思想不能松。「梅州現在已經是低風險地區,有些人已經開始放鬆警惕,外出不戴口罩。所以要提醒每一間店鋪的店主,千萬不能放鬆警惕。」鍾小瓊說。
離店時,鍾小瓊還會仔細檢查店鋪周圍的疫情防控宣傳資料是否張貼到位,若是資料脫落,則需及時補上。「要保證每一家店都領到疫情防控宣傳資料,每一個張貼點都張貼到位,讓防控宣傳無死角。」鍾小瓊說。
有一次,一位鄂籍商戶從湖北返梅,準備開店營業。雖然他的防疫健康碼顯示其身體健康,符合復工條件,但是周圍的商戶還是十分緊張。鍾小瓊得知情況之後,給擔心的商戶逐個打電話,安撫其緊張的情緒,並為其解釋防疫健康碼的作用。「大家現在對湖北籍過度敏感,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種過度性敏感去除,讓大家用正常眼光看待湖北籍來梅務工人員。」鍾小瓊說。
開放堂食,是建立在地區低風險的基礎之上。要維持低風險的現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對進入店內堂食的顧客,我們除了登記體溫之外,還會順便記下顧客的手機號碼和家庭住址。」梅香坊猿本料理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做便於應對突發事件。「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媒體轉發的尋人啟事。如果店內出現疑似患者,記錄下家庭住址和手機號碼便於排查密切接觸者。」
該負責人表示,為了保證每一位顧客的身體健康,該店在每日營業前和打烊後對大堂、後廚都進行充分消殺。營業時,每一位店員都會戴好口罩。
■記者觀察
進一步開放堂食 心理疏導很重要
日前,梅江區不少餐飲企業紛紛開放堂食,刺激大眾消費。但記者通過走訪梅江區各大餐飲企業發現,選擇堂食的市民仍在少數,多數市民仍然選擇線上點餐外送。
儘管餐飲企業已做好消殺工作,並推出前所未有的優惠力度,但依然較難吸引到廣大市民。究其根本,在於市民對疫情過度恐慌。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變多。尤其在疫情高發期,各種網傳的小道消息鋪天蓋地,引發人們恐慌,雖有官方媒體進行闢謠,但人們的恐慌心理仍在。
這種根植於大眾心理的印象,短時間內要消除是十分困難。現在境外防控形勢嚴峻,外防輸入成為一些地方的主要目標,人們的注意力開始由國內轉向國外,對新冠肺炎恐慌的弦處於繃緊的狀態。
所以,開放堂食,不僅需要餐飲行業通過各種方式吸引人們消費,還需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餐飲行業本身的防控措施要做到位,這是前提。每日定期消毒、座位間隔、無接觸式點單等,給就餐顧客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就餐環境。
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媒體行業要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例如開放堂食的前提條件、國內開放堂食的城市有無出現疫情復發的情況、餐飲行業復甦對城市經濟的影響等,同時引入健康領域專家的觀點,為大眾進行進一步的信息解讀。
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相關部門需要起到帶頭作用。相關部門負責人、基層幹部等要先走出去,相關部門要協助餐飲門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堂食開放,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出家門,到餐飲門店消費,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年輕人是大眾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能夠進一步帶動中、老年群體外出消費。
南方日報記者 梁時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