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臺灣間諜在大陸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
多年來,臺灣當局一直以各種方式派遣間諜到大陸活動,大陸國家安全機關與之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並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臺灣特務難逃法網
7月14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李少民間諜案。李少民何許人也?原來,這名現年45歲、擁有美國國籍的華人,還是個拿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一直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的高級知識分子。然而,李少民放著安穩舒適的教學生活不過,卻鬼迷心竅地接受了臺灣間諜組織的任務,為臺灣當局收集大陸情報。他的犯罪活動逐漸被大陸國家安全機關發現。今年2月26日,國家安全機關開始在深圳對他進行監視,並於5月15日正式將其逮捕。鑑於李少民擁有美國國籍,中國有關部門按照《中美領事協定》的規定,將逮捕他的消息向美國駐華使館作了通報,並安排美國使館人員進行探視。此次開庭審判,中國方面也安排美國使館人員旁聽,在法律程序上可以說十分公正。在法庭上,檢察官以無可辯駁的大量證據,列舉了李少民種種危害大陸安全的犯罪事實,使他不得不低頭認罪。法庭一審判決,將李少民驅逐出境。這個身為華夏子孫,卻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的美籍華人,將可恥地被趕出中國。
極為巧合的是,一年前的2000年7月13日,同樣是在北京。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3起臺灣間諜案進行了一審判決。這些涉案間諜可就沒有李少民那麼「幸運」了。案犯楊銘中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案犯姚嘉珍(女)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案犯張瑋(女)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3名間諜都隸屬臺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以下稱「軍情局」),多年來在大陸收集各種政治、軍事、經濟情報,嚴重危害了國家安全,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其實,這些年來,臺灣間諜在大陸的活動十分猖獗,大陸國家安全機關破獲臺灣間諜案的數量不斷增加。1997年,西安市國家安全局破獲朱晶民間諜案;同年,南京市國家安全局破獲王冠都間諜案;1999年10月,四川省國家安全廳破獲王平間諜案;1999年11月,武漢市國家安全局破獲嶽青間諜案……
萬變不離財色
自新中國成立後,臺灣當局就不斷地派遣特工到大陸收集情報和進行破壞活動。隨著兩岸形勢和國際環境的變化,臺灣當局逐漸放棄了以爆炸、暗殺等暴力手段為特徵的破壞活動,而專注於收集大陸政治、軍事、經濟情報。特別是近幾年,臺灣間諜到大陸活動呈現出一個比較趨同的特點,那就是多以「臺商」身份為掩護進行間諜活動。例如王冠都就以「臺商」身份多次到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以投資經商為名,結交當地一些他認為有利用價值的人員,竊取大陸的軍事、科技情報。被逮個正著的臺灣間諜嶽青,也是以「臺商」面目出現,以經營美食店為名,瘋狂地從事間諜活動。
這些臺灣間諜為什麼會青睞「臺商」這種身份呢?箇中奧妙在於,一方面,近年來,臺商投資大陸的現象比較普遍,以「臺商」身份在大陸活動不易引起懷疑和警惕;另一方面,以「臺商」身份「釣魚」(臺灣間諜機構對用金錢收買相關人員的一種說法),在開始接觸時較為「自然」、「合乎人情」,也便於在其後的間諜活動中,用公司轉帳等隱蔽性較強的手法,輸送諜報經費。當然,最後的落腳點還是一個「錢」字。事實證明,絕大多數出賣情報的人都是因為財迷心竅而被拉下水的。
「美人計」是臺灣諜報組織又一慣用的招數。臺灣間諜不僅擅長使用「美女計」,有時還使用「美男計」。臺灣諜報機關曾盯上了一名大陸某人在美國留學的女兒,並派出一名「帥哥」赴美與之交往。不久後,女方迅速墮入愛河。看到時機已成熟,「帥哥」向該女公開了自己的身份,要求該女幫助他竊取大陸機密情報。而該女竟心甘情願地充當起這名臺灣間諜的幫兇,直至該案被大陸國家安全機關破獲。當然,臺灣間諜機構在使用財、色這兩種手法的同時,有時也以所謂的「民主正義」拉攏極少數對大陸政治制度不滿的人。如上述的李少民,不愁吃穿,卻在敵對意識形態的蠱惑下參加了臺灣間諜組織。
「軍情局」窺視大陸
上述多起間諜案中的罪犯,多是臺灣「軍情局」的成員,或為「軍情局」所指使。那麼,這個臭名昭著的「軍情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活動特徵又是什麼呢?「軍情局」的前身是蔣介石獨裁統治時期「赫赫有名」的「軍統局」。1946年,「軍統局」改名為「國防部保密局」,後又改為「國防部第二廳」。1954年,臺灣當局調整情報部門時,將其改為「國防部情報局」。20世紀60年代,它與「國防部特勤室」合併為「軍事情報局」,由「參謀總長」直接指揮。「軍情局」下設7個處、1個「情報研究中心」與1個「交通中心」,其活動主要是收集大陸政治、軍事情報,但也介入一些臺灣當局認為「有礙國家安定」的島內案件。
國民黨政權逃至臺灣後,許多震驚島內外的大案都與「軍情局」有關。1955年,臺「情報局」(「軍情局」前身)曾組織一個名為「求愛」的五人行動小組,策劃了企圖謀殺周恩來總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客機爆炸事件;1984年,「情報局」指使臺灣黑社會組織「竹聯幫」刺殺《蔣經國傳》的作者江南,再次受到「舉世矚目」……進入20世紀90年代,「軍情局」針對大陸的間諜活動有愈演愈烈之勢。
其實,除了「軍情局」外,臺灣的諜報機構還有「國家安全局」、「海岸巡防司令部」、「總政治作戰部」、「法務部調查局」等。這些特務機構也都或多或少地介入大陸情報活動,時而相互配合,時而勾心鬥角、爭功邀寵。
自己嚇唬自己
臺灣當局不斷派遣特務到大陸進行間諜活動,是因為它一直把大陸作為「威脅臺灣安全的主要敵對勢力」。它一方面派特務到大陸從事破壞活動,另一方面又疑神疑鬼地認為,大陸在臺灣「布下了大量間諜」,並捕風捉影地搞了幾次「清查」活動,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前不久,臺灣軍方急令軍官們把手機都關上,理由是大陸正在通過這些手機監聽臺灣的軍事情報。事實證明這件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臺灣眾軍官被弄得哭笑不得,臺灣社會上也把此事看作是當局的一大笑柄。
一位國際問題專家指出,臺灣向大陸大派間諜,其中有一些很有趣的規律。首先是臺灣當局自己嚇唬自己,認為大陸在準備攻打臺灣,於是派出大批特務,企圖摸透大陸的軍事、政治動向;然後是臺灣特務嚇唬臺灣當局。絕大多數臺灣特務收集的情報只講「大陸的威脅」,其他一概不管。於是,「大陸威脅臺灣的證據」越堆越多,臺灣當局越來越害怕,就越要派出特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可見,問題的關鍵在於臺灣當局儘快擺正心態,回歸一個中國原則,正確看待大陸對臺灣的各項方針政策。
《環球時報》(2001年07月20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