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全國婦聯建會70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那些與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近乎同齡的婦聯人多少感慨!70年的風雨兼程、漫漫求索,70年的巾幗奮鬥、卓越輝煌,她們親身參與了中國婦女事業的發展變化,也親眼見證了祖國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中國婦女們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歲月在指尖溜走,青絲已染作白髮,一生心血盡付婦女兒童事業,抒寫了無數熱氣騰騰的基層故事。知否知否,當青春不再,使命仍在肩頭。「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為婦女兒童踏實做事的夙願一天都沒有放下,希望能有更多的婦聯人從這些故事中找到初心和力量,去開闢新的路徑。
接下來,小編就為你展開離休幹部徐曼琴(93歲,1949年入會)的回憶文章,一起重溫老人家在婦聯工作的舊時光。
植根婦聯七十載 奮鬥澆灌幸福花2019年3月18日,徐曼琴在家中過93歲壽辰。
1949年,是個多麼難忘的年份!那一年,我和所有追求進步、嚮往新生活的同胞一樣,日夜盼望著全國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1月,即將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北平和平解放,我榮幸地參加了解放軍進城前的閱兵式,在西苑機場見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激動得熱淚盈眶;8月,作為北平解放後第一批畢業的大學生,由中央組織部統一分配到全國婦聯(當時叫全國民主婦聯),脫下旗袍,穿上發放的灰布列寧裝,我感覺神氣極了;10月1日,穿著這身世界上最帥最美的列寧裝,我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見證了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1949年5月,一群即將奔赴革命崗位的熱血青年在大學校園內合影,前排右二為徐曼琴。
一轉眼70年,我也93歲了,大家都說我是個幸福的老太太。的確,雖然童年時經歷了日寇鐵蹄下的苦難,但我在黨的培育下幸福成長,受教於全國婦聯的幸福大家庭,離休後生活豐富充實,現在身體還算過得去。我要說,感謝黨和婦聯給我的幸福,培養鍛鍊了我,讓我有信仰、有能力為黨的婦女事業去奮鬥、去奉獻;我要說,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要認真過好每一天,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一天,也是奮鬥的一天。
幸福是成長在大姐們身邊沐浴的陽光雨露工作後,我們衣食住行國家全包,每月有2元零用錢,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一起學習,享受解放區幹部實行的供給制,感受到無上的光榮和自豪、無限的快樂和溫暖。當時,婦聯薈萃著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老一輩革命家,還有許廣平、區夢覺、章蘊、史良、李德全等兼職領導,她們都是中國革命和婦女運動的先驅,是活躍在解放區和國統區的巾幗精英,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為中國革命和婦女解放事業嘔心瀝血。大姐們很重視年輕人,對我們寄予厚望,不久,我就被分配到剛組建的秘書長辦公室。秘書長是鄧大姐,副秘書長是羅瓊和曾憲植,科長是張元,帶著我和王賢珍從事具體的調研、協調等綜合性工作。正值1950年全國婦聯響應黨的號召,發動了千萬婦女讀書識字,進行婦女掃盲運動。引導婦女走出家門、參加生產、自食其力,為婦女爭取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權利,開展了一系列有重要影響的活動。我們先後參加了發動城市家庭婦女走出家門、參與社會勞動的調查,目睹了婦聯參與起草的新中國第一部國家大法《婚姻法》的誕生過程。記得在婚姻法調查座談會上,聽到了舊社會對婦女的種種壓迫給她們帶來的巨大痛苦,使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受到了極大震撼。那個時期能有幸在大姐們身邊工作,對於初入職場的我,是太寶貴的經歷和財富,是我一生的幸福和驕傲。鄧大姐關心普通婦女群眾的疾苦,經常深入具體工作,我們時常看到她親自拆閱群眾來信、親自接待來訪的婦女群眾,了解掌握她們的第一手情況;羅瓊同志和阿曾同志忙於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務,在我們年輕人看來雜亂無章、頭緒繁多的事情,她們處理起來卻有條不紊,從來沒有急躁情緒,工作井然有序。正是大姐們的親身示範教育和引導了我,使我從不了解到逐漸熱愛上了婦女工作。現在回想,那時候的工作和生活充實極了、豐富極了,也有趣極了、幸福極了。正是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要為新中國的婦女事業奮鬥一輩子。
初到婦聯,脫下旗袍,換上列寧服。
幸福是奮鬥在和睦大家庭感受的姐妹同心當時,全國婦聯叫全國民主婦聯,這「民主」二字我感受得很深切,工作民主、作風民主、氛圍民主......在婦聯,民主不是掛在嘴邊的,是真正紮根到心上、落實到行動上的。各級領導與普通幹部職工之間雖有上下級之分,但工作中都平等相待,坦誠交流思想,大家親如姐妹,親如家人,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事業目標走到一起,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我還記得,婦聯工作開創時期,很多知名大姐都是全國婦聯的兼職領導,她們參與工作很多,投入程度很深,被我們稱為「民主大姐」。「民主大姐」們對立法、衛生、教育等事關婦女兒童切身利益的問題非常關心,經常到婦聯來參與研究討論,推動工作開展。她們自我要求十分嚴格,組織性、紀律性很強,跟我們的專職領導一樣,開會從不遲到,而且全程參加。我記得《婚姻法》起草的過程中,史良大姐三天兩頭到婦聯來,討論法律條文、制定各項章程等。「民主大姐」們十分親民,經常到辦公室,對普通工作人員就像對自己的小妹妹們一樣熟悉而自然,李德全大姐就曾教過我們做「甩手操」。我們對這些大姐都印象深刻,心裡沒有距離感。她們既是領導,也像長姐,深深感染和影響著我。從邁進婦聯大門那一天起,我就成為全國婦聯溫暖大家庭的幸福一員。
幸福是埋首於篳路藍縷的事業裡收穫的眾木成林1951年初英文專業的我調到國際聯絡部,開始從事婦女外事工作,這一幹就到1985年離休。建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對我們實行經濟封鎖和外交孤立政策,同我國建交的國家只有17個,大多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民間外交在國家總體外交中佔有重要地位,各人民團體的外事工作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婦聯外事工作作為我國民間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蔡、鄧兩位大姐的領導下,為我國的對外交往發揮了積極作用。
那時國際部工作還處於初創時期,什麼資料都沒有,真是一窮二白。我們就想方設法收集有關資料,經常到外交部、社科院等單位,找尋他們的舊報紙舊刊物,只要發現一個帶「女」字的,就喜出望外,把相關報導剪抄下來,彙編成工作資料。我們還把國外比較有名的女性列出來,每個人名後面都做信息卡片,一點一滴收集補充她們的情況,終於積累出一批可使用的資料。
1953年,鄧大姐接待費爾登夫人訪華,圖中右一為徐曼琴。
1951年,為配合抗美援朝和平談判,全國婦聯接待了由歐、美、亞等14個國家知名婦女組成的國際婦女赴朝調查團,我跟著國際部部長陸璀同志(「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曾從西直門的城門底鑽進去,為遊行的隊伍打開了封閉的城門)參與接待。我們在說服以費爾登夫人為首的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代表親赴朝鮮了解實情時所做的種種努力至今還歷歷在目,這在去年我的小文《我的國際工作第一課》有詳細敘述,不再多說。我只想說,外交工作既是政治工作,也是思想工作,還是情感工作,建立在外交原則基礎之上的真摯的情感交流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調查團在朝鮮真實調查到美軍對朝鮮婦女兒童犯下的暴行,對韓戰的認識有了很大轉變,發表了報告書,譴責美軍暴行,呼籲停止這場侵略戰爭,在國際社會引起很大反響。
1961年,徐曼琴(圖左)與陸頌和(圖中)、張佩琪(圖右)在柏林國際民主婦聯工作期間合影。
國際民主婦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進步力量組成的國際婦女組織,蔡大姐是副主席之一,全國婦聯是團體會員,多次參加國際民主婦聯的重要會議,並派有常駐國際民主婦聯書記處的書記。1961年到1963年,我作為國際民主婦聯中國書記楊蘊玉同志的助手,在柏林總部工作。我們充分利用這個舞臺,開展國際婦女多邊活動,與未建交國家婦女組織建立了廣泛的友好關係,向她們宣傳新中國的建設成就和對外政策,宣傳新中國的婦女兒童工作,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五、六十年代,國際形勢非常複雜。全國婦聯的外事工作在國家外交路線的指引下,始終高舉和平、友誼、合作的旗幟,保衛世界和平和維護婦女平等權利,堅決地站在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反對壓迫和種族歧視的亞非拉人民和婦女一邊,旗幟鮮明地支持她們的正義鬥爭,受到亞非拉和愛好和平的婦女們的廣泛尊重和支持。
我還記得1963年的6月,國際民主婦聯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舉行了規模宏大的世界婦女大會,國際民主婦聯某些重要領導提出錯誤路線和反華論調。中國婦女代表團堅決忠實執行黨中央「堅持原則、消除分歧、加強團結、共同對敵」的方針,對大會錯誤路線和反華言論勇敢堅決針鋒相對地批判和鬥爭,對她們操縱下通過的決議在大會上發表嚴正聲明,表示堅決反對。中國代表團的發言在全場引起極大的反響,受到其他代表團的讚賞和敬佩。以至於在大會選舉中,中國代表團團長楊蘊玉當選為國際民主婦聯副主席。這是中國婦女代表團在堅持黨的外事路線上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代表團回國後,國務院外辦主任和鄧大姐都親自到機場迎接,並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說:「你們做的好,是外交上的重大勝利。」
1964年,徐曼琴(後排右一)出訪日本配合三千萬人籤名活動。
1964年,日本對華友好團體和人士發起了三千萬人籤名活動,旨在推動日中邦交正常化,中國應邀派出婦女代表團訪日,配合他們的活動。我參加了這次出訪。代表團足跡遍及日本十幾個城市,每天要參加幾場集會,向日本人民介紹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成就,回顧中日友好發展的歷史,代表團的活動在日本婦女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現場許多日本群眾跟我們握手,並對我們說:「對不起,我們犯了罪,我們跟中國是一衣帶水,同文同種,我們再也不要戰爭了。」由於日本右翼反對與中國建交,不承認戰爭罪行,對著我們代表團扔臭雞蛋,日方派出了嚴密的安保人員,這些人員中,有的是曾在中國被改造過的戰俘,他們在我們住的旅館整夜輪流值班。當時的日中友好協會負責人中也有一名曾經的戰俘。那次日本之行,改變了我的看法,發現了日本人民的友好。當時我就在想,我們的戰犯工作做得很好,說明政治思想工作的力量非常大,政治思想工作非常重要,我們黨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非常成功。通過代表團的努力,日本民眾參與籤名的積極性很高,活動非常成功。
外交工作30多年,我有幾點膚淺的體會。一是要堅持我們的原則、堅持我們的外交方針,但要有藝術性、策略性,不要強加於人;二是要真誠地交朋友,不能教條,還要把握尺度和分寸;三是外事工作也要講精準,就是針對不同對象採取不同方式和手段進行宣傳,讓人聽得進、聽得懂、能接受。
如今,中國婦女越來越多地參與全球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事務,婦聯組織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就像看到一棵初種的樹苗茁壯成長而開心和驕傲!我在婦聯幹了一輩子,說句發自內心的話,我十分的幸福!十二分的幸福!我希望年輕人可以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也相信她們能做得更好!過去是我們的,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祝願我們的婦女兒童事業更加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徐曼琴(圖右)於燈市口單位門口合影。
回憶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希望通過聆聽老大姐、老同志的生動講述,啟發我們接續歷史、傳承使命,在千帆競發的新時代,以奔跑的姿態走向未來!
來源:全國婦聯離退休老乾局
編輯: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