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法》修改通過 構成視聽作品的遊戲將被完整保護

2020-12-28 界面新聞

文|遊戲觀察

《著作權法》的修改標誌著遊戲作品的價值將得到更大的釋放。

12月19日,《著作權法》修改與網路遊戲產業生態發展研討會」在武漢召開,國內多名法官、律師、學者及遊戲行業相關專家受邀參與本次研討會。會議主要包括兩個議題,一是新《著作權法》下網路遊戲的版權保護,二是網路遊戲產業生態發展與遊戲版權保護問題。

其中,《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正案正式通過,對作品類型和定義進行修改,新增了「視聽作品」類型,在「合理使用」制度中引入了「三步檢驗法」。

這也意味著遊戲被可以被看做是視聽類作品,這給了與遊戲相關的衍生內容在版權上更加清晰的界定,是否產生侵權的爭議未來將越來越少。

而這對於遊戲產業無論是從社會價值還是從商業價值兩個角度來看,都將帶來全新的變化。

從類電作品到視聽作品,區別在哪裡?

本次《著作權法》的修改,將原先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

在此前與遊戲版權侵權案的判定當中,法院通常所引用的是「類電」類,比如在YY和網易的直播侵權第一案中,廣州法院指出涉案電子遊戲在終端設備上運行呈現的連續畫面可認定為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類電作品。

在這個案件中,法院主要判罰的根據在於遊戲所產生的畫面、音樂的版權屬性是清晰的,從而根據類電的相關條例判罰了YY的侵權。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副庭長張書青指出,無論是新法還是舊法,網路遊戲的獨創性表達都在於畫面和情節,就這一點而言,新舊法的規定並無本質變化。但就遊戲類型而言,舊法中的類電影作品並不適合作為遊戲的作品歸類,司法實踐中曾採取類推適用的方法確定其作品歸類。而新法中「視聽作品」的規定則更加合適。

而此次將遊戲作品劃分到視聽作品,這標誌著未來的判罰根據中遊戲的相關屬性不會被進行分割,而是作為一個整體被納入到著作權保護範圍當中。

也就是說,未來對於遊戲的版權在判定上將更為直接和明了,這對於遊戲作品的版權保護毫無疑問是一個積極性的信號。

「隨著產業的發展,對於網路遊戲的保護也應更加細分,不僅僅要保護遊戲引擎,更要強調保護音樂、地圖、畫面等各種遊戲資源的保護,這是網路遊戲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熊琦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本次《著作權法》的修改整體上促進了網路遊戲的版權保護。首先體現在「客體界定的便利性」,網路遊戲要被認定為作品,曾受到「攝製」等要件的幹擾,「視聽作品」的規定為網路遊戲在著作權客體界定上破除了障礙」。

縱觀遊戲行業在相關版權上的發展,近幾年來以來隨著相關司法訟訴案例的相關判決本身所存在的爭議已經越來越少。

但是,法規層面的定性依舊是必要的,因為目前依舊有部分平臺在用各種理由進行相關的侵權行為。

避風港、合理使用不能再成為藉口

其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運用避風港原則。

但在2019年,歐盟理事會通過單一數字市場的版權指令,新指令的第17條規定,內容分享平臺需承擔特殊義務,包括著作權過濾義務和授權尋求的義務。

我們也看到了Youtube這樣的平臺在幾年前由於持續的被遊戲、影視、音樂等內容公司的投訴從而研發了Content ID系統,進行自我審查。

然而,除此之外,對於「合理使用」的討論也是侵權時被訴方反覆拿出的論點。中國法學會智慧財產權研究會名譽會長吳漢東教授就認為,「所謂「轉換性使用」,並非一定是正當目的的使用,如未經允許,而對作品進行改編、翻譯、演繹等。另外,轉換性使用也不能等同於「四要素原則」。對於遊戲用戶行為的定性,如果不具有獨創性,當然就不能成為作品,如果具有一定的獨創性,那就按演繹行為來處理,那就是二次創作,但是二次創作有前提,要取得原創作品的授權。」

事實上,我們無法否認的一點是,當下的內容平臺對於遊戲產品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些競技類產品對於內容平臺有著天生的依賴性,但平臺對遊戲產品推廣起到的積極作用不能代替遊戲權利人許可。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內容平臺基於遊戲的內容進行違規的商業行為,其中一點就是根據原有遊戲內容集聚流量向其它產品倒流,進行流量的販賣。

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焦和平教授認為,未經許可的網路遊戲直播具有競爭性,可能造成分流觀眾、攫取流量、形成替代市場等不利於著作權人的影響,損害了權利人的合法利益。

這顯然是直接傷害了遊戲廠商的利益,除此之外經過主播或者內容製作者的二次創作或者轉換性使用,是否傷害了作品的原本意圖也值得關注,比如原本遊戲想要強調的是公平競技的屬性,而經過創作創作者的製作和轉換性使用從而傳遞了其它的屬性,那麼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除此之外,在海外發生過一個十分突出的案例,Youtube上因為製作遊戲視頻而成為超級網紅的PewDiePie,曾在視頻中公然謾罵猶太人。這件事之後,很多廠商如《看火人》的製作商要求PewDiePie下架相關的遊戲視頻。

從這一點來看,明確各方的版權對於行業的意義重大。

明確權責,釋放更大價值

正如習主席所說,「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隨著此次《著作權》的修改,對於遊戲行業而言,必然將帶來深遠的影響,在社會價值、商業價值兩個層面繼續推動行業的前進。

從社會價值角度去看,中國的遊戲用戶已經達到了6.65億,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用戶群體,這也要求遊戲產品在社會價值方面持續的發揮作用。

而從近幾年的情況去看,作為當下的主流媒介之一,遊戲作品的確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比如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在科教方面的貢獻都在被放大,另外如軍事、醫療等領域也在和遊戲發生密切的交集。

遊戲本身聚合了視聽、美術、文字的綜合藝術表演形式,本就有自己的世界觀架構,天然具備跨平臺、跨行業的領域的能力。

在於遊戲行業的高速發展之下,依託內容的下遊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例如短視頻、電競賽事、遊戲直播等。遊戲產業跨界出圈的情況下,遊戲版權糾紛的範圍也從產品本身,擴散到視頻平臺、直播平臺和周邊衍生品市場。

廈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龍小寧表示,網路遊戲的著作權許可應該遵循市場經濟的自願許可原則,我們應謹慎認定合理使用,如果主播可以免費的使用遊戲內容,則會導致遊戲內容創作的激勵喪失,創新受阻。

從這個角度去看,明確遊戲版權的屬性將對於遊戲行業在社會價值的進一步放大上起到作用。

社會價值之外,遊戲的商業價值也會隨之受益。一方面是基於遊戲的內容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龐大的產業,僅遊戲直播帶來的商業價值就數百億,而圍繞在遊戲內容上的商業還未完全開發。

參考如體育的內容產業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在主流消費群體對於遊戲的接觸越來越廣泛的同時,由此帶來的是遊戲內容蘊含著可觀的操作空間。

吳漢東教授認為,網路遊戲再也不是過去的單機遊戲,泛遊戲產業生態需要得到法律的保護。此次《著作權法》修改,明確了「開放性作品類型」與權利法定的思路,有利於網路遊戲、賽事直播、音樂噴泉等新類型作品的保護,可將網路遊戲歸類為視聽作品。

從這一點來看,此次的,《著作權》修改進一步明確了各方的權責,權責的清晰對於當下的中國遊戲市場將帶來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中國遊戲市場已經超過2000億規模,其中海外市場也在今年超過了1000億元,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需要進一步的走向規範化。

相關焦點

  • 著作權法修改 時事新聞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
    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表示,著作權法對此作出修改,將納入合理使用範疇的「時事新聞」修改為「單純事實消息」,說明時事新聞只要能夠構成著作權意義上的「作品」,將受著作權法保護。「以前對於時事新聞作品的著作權是有爭議的,有些網絡平臺把傳統媒體報導拿過來,認為可以不用徵得許可就合理使用,而且不支付報酬。這次從立法環節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將有利於加強對新聞作品版權的保護。」
  • 新著作權法回應網遊作品保護需求
    本次著作權法的修改整體上促進了網路遊戲的版權保護   ●要謹慎認定合理使用,如果主播可以免費使用遊戲內容,則可能會導致遊戲內容創作者喪失熱情,創新受阻   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將於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自此,我國十年磨一劍的著作權法大修終成正果。
  • 新著作權法回應網遊作品保護需求 專家這麼說
    本次著作權法的修改整體上促進了網路遊戲的版權保護●要謹慎認定合理使用,如果主播可以免費使用遊戲內容,則可能會導致遊戲內容創作者喪失熱情,創新受阻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將於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自此,我國十年磨一劍的著作權法修法終成正果。
  • 周夢月:反思《著作權法(2020修正)》視聽作品條款
    關 鍵 詞:視聽作品  製作者   類型區分  權屬規則2020年11月11日,歷時10年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終於塵埃落定,《著作權法(2020修正)》(下文將新通過的著作權法稱《著作權法(2020修正)》,修訂前現行有效的著作權法稱《著作權法》)將於2021年6月1日實施。
  • 關於《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的思考
    《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走過了將近10年的歷程,確實歷經坎坷,各方對修法的思路和具體規則的修改依然爭議很大,各方進行充分公開的討論,通過制度設計的進一步合理化和體系化,盡力使這次修法能夠使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則少一些漏洞和矛盾,避免將來《著作權法》執行和理解中的「各說各話」和相互牴觸,更好地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
  • 關於著作權法修改案二次審議稿中「視聽作品」的建議
    2020年11月1日,本人有幸作為律師代表參加了《著作權法》修改專家研討會。這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於《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二次審議稿」)展開了討論。在本人的工作中,視聽作品的問題遇到的比較多,所以最關注這一部分。
  • 專家熱議《著作權法》新修 理清遊戲版權法理基礎
    2020年12月19日,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辦的"《著作權法》修改與網路遊戲產業生態發展研討會"在武漢市召開。本次研討會邀請了立法、司法、學界以及實務界的專家,對"《著作權法》修改與網路遊戲產業生態發展"相關話題進行研討交流。
  • 著作權新修,網路遊戲時代我們要「保護」什麼?
    新《著作權法》為網路遊戲版權保護「保駕護航」今年11月,《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正案正式通過,這對於遊戲行業而言無疑提供更為強有力的版權保障基礎,同時《著作權法》的修改也對網路遊戲版權的保護帶來了與時俱進的指導。
  • 著作權法修改通過!八大亮點解讀
    二、規定視聽作品,將類電作品改為視聽作品「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及其他視聽作品」「電影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在這次著作權法修改中,統一改稱為視聽作品。這種變化反映了產業界迅速發展對著作權帶來的挑戰,比如近些年興起並且已經發展成數千億市場規模的網路遊戲,網路遊戲直播如何定性、網路遊戲畫面如何定性等;再比如,音樂噴泉、燈光秀、煙花秀等如何歸類定性。這些問題的出現,催生了視聽作品的立法。但是,關於視聽作品的定義及構成要件沒有作出規定。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與視聽作品之間區別是什麼?目前還沒有答案。
  • 以「視聽作品」取代「電影作品」後,網遊行業將「幾家歡喜幾家愁」?
    本文作者認為,此舉會擴大遊戲作品的保護範圍,更多遊戲品類獲得保護,但同時也要警惕過寬保護現象的發生。  在此次著作權法修改中,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條款修改之一即是「視聽作品」概念取代「電影作品」概念。有觀點認為,2021年6月以後,藉由「視聽作品」的概念,一些之前因為無法認定為「電影作品」而尋求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作品將「捲土重來」。
  • 新著作權法增加「視聽作品」分類
    此次《草案》修改了部分作品類型更適應網絡時代新需求,並加大了對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懲處力度。    實踐中知名的如「抖音短視頻」訴「夥拍小視頻」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騰訊」起訴「西瓜視頻」直播《王者榮耀》、不正當競爭案,「火貓」起訴「鬥魚TV」賽事轉播權侵權案等,涉案作品大多被認定為「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 保護作品完整權,何去何從
    兩個詞彙的語義差別細微,具體結合到電影《九層妖塔》的創作情況,正常理解的情況下,電影的改編、攝製本身不存在「作偽」的問題,因此,適用於本案的情形,就指向了電影是否對原作構成了「歪曲」這一個行為動作。九層妖塔案二審判決認為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作品完整權並沒有「有損作者聲譽」的限制,作者的名譽、聲譽是否受損並不是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要件。
  • 從影片《西北風雲》糾紛看保護作品完整權
    保護作品完整權相關爭議  保護作品完整權爭議最大的兩個問題是保護作品完整權與修改權的關係,以及構成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是否以損害作者聲譽為前提。  在保護作品完整權和修改權的關係方面,現行著作權法將兩個權利分開來對待。修改權是指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是指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二次審議受關注
    草案一審稿將此條款的表述進一步調整為,「本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  對此,華東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副教授阮開欣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將「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作為作品的構成要件實際上不存在意義,任何作品都可以通過有形形式複製。這裡「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表述可能是為了對標「作品固定要件」。
  • 新《著作權法》都有哪些亮點?
    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並經第62號國家主席令予以公布。最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共6章67條,將於2021年6月1日施行。本次修改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作品的定義,並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這一兜底條款修改為「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突破了作品類型法定原則,形成作品客體類型開放的格局。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型著作權糾紛案件不斷湧現。對於體育賽事、網路遊戲、短視頻等領域新湧現的作品類型是否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範疇成為我國智慧財產權法學界和實務界爭議的焦點和熱點話題。
  • 抖音短視頻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一般認為,「攝製電影的方法」為劇本—劇本改編與重構—分鏡頭劇本—實際拍攝—電影鏡頭排本—剪輯成片」,但隨著科學技術和視頻產業的發展,不少視頻,尤其是短視頻,包括司法實踐中常見的動畫、flash作品,並非按照傳統的電影攝製方法創作,如果將保護標準設定為「類似電影攝製方法創作」,過於機械且不符合「常識」。
  • 科技如何驅動遊戲版權保護?區塊鏈了解一下
    【TechWeb】12月17日,目前,網路遊戲已從遊戲本身向衍生內容、泛娛樂內容生態等多種應用場景過渡,形成了以遊戲為中心,各種遊戲內容形式為觸手的,完整且價值巨大的產業生態鏈。在網路遊戲產業增速發展的同時,遊戲版權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 新著作權法修改迎4大變化:侵權賠償上限提至500萬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從作品定義的科學設定、視聽作品概念的引入、實行懲罰性賠償等新設計來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更有利於優化作品創作、傳播、管理、保護的環境。張洪波稱,後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還將隨之修改完善,希望著作權法的一些新規定能夠細化,讓各類侵權行為得到有效規制。
  • 【普法課堂】著作權法修改,今年6月1日起施行!
    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將於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一則小視頻帶你走進著作權法!網絡時代,作品的傳播門檻和傳播成本進一步降低,侵權方式比較隱秘,證據難以掌握,維權難度增大。在文化產業飛速發展、數位技術與商業模式加速更新迭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著作權保護面臨很多新問題、新挑戰。作品被抄襲打官司維權值不值?
  • 著作權法修改,明年6月1日起施行
    作品被抄襲打官司維權值不值?幾秒鐘的短視頻受著作權保護嗎?……創作者的這些顧慮,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作出了明確回應。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