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片《西北風雲》糾紛看保護作品完整權

2021-01-09 中國法院網

2018-08-24 09:23:16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徐晴

  前段時間,影片《西北風雲》上映後連續遭遇各種負面評價,導演黃璜更是親自呼籲抵制該片。是導演自導自演的炒作還是被逼無奈?有網友給出讓人辛酸的評價,面對《西北風雲》,導演的心情「猶如自己親手帶大的娃被別人拐走,幾年都沒有音信,結果忽然一天看見他人不人鬼不鬼地在路邊騙錢」。從《饕餮刑警》(即《西北風雲》的原名)到《西北風雲》,在電影攝製過程中,製片方和導演到底發生了什麼,目前只有網上流傳的隻言片語,我們無法得知真相。但從雙方的陳述中不難看出,這起糾紛涉及一個著作權領域的棘手問題——影視作品的保護作品完整權法律規定模糊造成實務爭議不斷。那麼,何為保護作品完整權?該項權利在影視作品中有怎樣的地位?涉及該項權利的侵權標準如何認定?本文將對此進行解析。

  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概念

  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定,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其中,保護作品完整權作為一項重要的人身權,是指「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從我國著作權法中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概念來看,該權利禁止「歪曲、篡改」本作品,但是該法並未對「歪曲、篡改」進行具體的解釋,也沒有規定「歪曲、篡改」的行為範圍,更沒有明確「歪曲、篡改」是否要求造成不良後果以及所造成的不良後果的程度。

  因此可以說,我國立法層面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規定較為模糊,導致這一權利的有關問題沒有定論。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層面,今年4月20日北京高院發布了《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該《指南》規定了有關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判斷的內容,「判斷是否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應當綜合考慮被告使用作品的行為是否獲得授權、被告對作品的改動程度、被告的行為是否對作品或者作者聲譽造成損害等因素」。但是由於該《指南》只作為北京地區案件審理參考的依據,並非法律,也非立法解釋,因此,在立法層面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詳細解釋仍然處於缺失狀態。

  保護作品完整權相關爭議

  保護作品完整權爭議最大的兩個問題是保護作品完整權與修改權的關係,以及構成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是否以損害作者聲譽為前提。

  在保護作品完整權和修改權的關係方面,現行著作權法將兩個權利分開來對待。修改權是指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是指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中國人大網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中指出,保護作品完整權與修改權是互相聯繫的,侵犯修改權往往也侵犯了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同時,兩者又是不同的,各有側重點。修改權維護作者的意志,保護作品完整權維護作者的聲譽。《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將保護作品完整權與修改權「合二為一」,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即允許他人修改作品以及禁止歪曲、篡改作品的權利」。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後來的立法者認為,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是一項權利的兩個方面,認可保護作品完整權可以涵蓋修改權。當權利人授予他人作品時,既有積極的授權他人可以修改作品的權利,同時又有對作品本身的消極保護,禁止他人歪曲、篡改作品。

  在是否將損害作者聲譽作為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要件方面,我國立法沒有明確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的相關解釋,「保護作品完整權是指作者保護其作品的內容、觀點、形式等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作者有權保護其作品不被他人醜化,不被他人作違背其思想的刪除、增添或者其他損害性的變動。這項權利的意義在於保護作者的名譽、聲望以及維護作品的完整性。」這裡明確指出了保護作品完整權的意義在於保護作者的聲譽。比如在「九層妖塔」案件中,法院則認為判定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與否,應當重點考慮是否損害了原著作者的聲譽。但是,司法實踐中很多法院也並不認可損害作者聲譽的判斷標準。從外國的相關規定來看,美國等許多國家對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規定了損害作者聲譽的要件。同時,日本等國家不採用損害作者聲譽作為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要件,立法直接賦予作者禁止他人違反其意志對其作品進行修改的權利。

  對電影作品來說,根據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享有對該作品的保護作品完整權,電影作品的著作權歸製片方所有,那麼製片方擁有對電影作品的保護作品完整權。導演作為其中的參與人員,擁有署名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著作權人許可他人將其作品攝製成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視為已同意對其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但是這種改動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這裡只說到將原作品改編成電影作品等,但並未提及導演等創作者對其創作的電影作品是否擁有保護作品完整權。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仍由著作權人享有,即由電影作品的製片方所有。

  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認定標準

  我國著作權法沒有對保護作品完整權侵權構成要件和標準的描述。但在北京高院發布的《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中,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侵權要件包括三個因素:是否獲得授權、被告對作品的改動程度以及是否對作品或者作者聲譽造成損害都需要被考慮。這也表明,在審判實踐中,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與否,法官需要依據多個要素進行綜合考量。

  至於修改權合理使用的限度,北京高院的《指南》要求在合理範圍內進行改動。法官在判斷修改行為是否屬於在合理限度內時,《指南》要求「應當綜合考慮作品的類型、特點及創作規律、使用方式、相關政策、當事人約定、行業慣例以及是否對作品或者作者聲譽造成損害等因素。」這個規定,一方面體現了北京高院將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作為一項權利的兩個方面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說明在實際審判過程中,尤其在面對判斷是否是合理行為的時候,法官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在判斷中所佔比例沒有提及,因此都需要法官通過自由裁量才能給出判決。

  結語:關於電影作品保護作品完整權的建議

  《西北風雲》的糾紛已經給我們啟示,導演作為電影作品的重要創作人員,對其精神權利尤其是保護作品完整權,應當予以法律上的關注。從立法層面來說,筆者建議我國修訂著作權法時應更加重視保護導演等創作人員的權利,並將著作精神權和著作財產權予以區分對待,賦予導演等創作者一定的精神權利,尤其是保護作品完整權。鑑於現行法律規定的「一刀切」,保護作品完整權歸屬於著作權人,電影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方享有,那麼自然保護作品完整權應由製片方享有,而導演等作者只享有署名權以及獲得報酬的權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導演在電影作品中的創作影響著作品的整體水平。而電影作品不僅是一個商業產品,更是一個文化和藝術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是電影不可或缺的靈魂,保持電影作品表達完整理應是保護電影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此,我們可以參考外國的做法,將電影作品的著作精神權利和著作財產權利分開,充分尊重導演的創作權,將精神權利部分或者全部歸屬於導演所有。作為電影藝術水平較高的英國和法國,在立法層面或者司法層面都承認了導演作為作者擁有對電影作品包括保護作品完整權在內的著作精神權利。英國的態度很明確,電影的精神權利歸屬於電影導演,並且由電影導演獨自享有。由此,電影精神權利涵蓋的保護作品完整權,歸屬於電影導演,而非電影製片人。法國則充分尊重作者的著作精神權利,有一個經典案例(上訴法院,1995年1月17日,CletSteTeleproductionBartoli V. Michel Blaise),該案例對此進行了詳細說明:即使合同授權著作權的受讓人可以修改電影的片名,並允許對影片進行編輯,但是作為作者的導演仍然保留精神權利。因此,當公眾未被告知上映的電影是剪輯過的版本,而實際上還應有一個由導演創作的時間更長的版本時,法院支持導演起訴製片公司對其著作精神權利的侵害。這種對於導演等創作人員的精神權利的充分尊重,更能激發導演等創作人員的熱情,進而對於電影藝術來講也是一種法律上的支持和保護。我們最終希望達到的理想狀態是,在法律強有力的保護之前,導演等創作人員可以心無旁騖地進行創作,做創作過程中的「強者」,而非黃璜導演所認為的藝術從業者的「弱者」地位。此外,筆者給當前我國電影創作人員的建議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針對影視作品,相關權利人應格外注重協議條款的內容,將保護作品完整權做以詳細的規定,避免日後發生糾紛。

  (作者單位:北京電影學院)

相關焦點

  • 保護作品完整權,何去何從
    本文中,筆者以九層妖塔案為例,基於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對於「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規定,思考保護作品完整權與電影創作活動(改編、攝製)的關係。九層妖塔案二審判決認為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作品完整權並沒有「有損作者聲譽」的限制,作者的名譽、聲譽是否受損並不是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要件。本案二審判決在進行相關論述時,認可我國著作權法關於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規定來源於《伯爾尼公約》第六條之二。那麼,我們有必要引述《伯爾尼公約》相關條文的客觀語意來進行理解。
  • 有損作者聲譽才會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嗎?| 電影《九層妖塔》侵害著作權糾紛案
    著作權法第10條第1款第4項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但是,傳統觀點認為我國著作權法對保護作品完整權的規定來源於《伯爾尼公約》第六條之二的規定,該條規定作者有權「反對任何有損作者聲譽的歪曲、篡改」,因此認為我國著作權法也應解釋為,只有「有損作者聲譽」才會構成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
  • 《西北風雲》牛逼了!該劇導演親自抵制這電影
    有的電影劇情爛俗、演員不行、配音奇怪、後期雜亂,這基本上也就是觀眾會去吐槽的,但是,近期上映的《西北風雲》,除了具備所有爛片的特質外,最爆的消息應該就是導演本尊都親自出來抵制這部電影了。一部作品就像是導演自己的孩子一樣,應該是會倍加珍愛的。為何這一次,導演親自站出來呼籲要抵制該影片。根據導演的講述來擄一下前因後果:1.製片人「涉案」導演原話,「而投資人給出的說法是,製作方包括製片人在前面的款項中出現了貪墨的情況,所以要查要換人。兩邊各執一詞,互相攻訌。」
  • 影視作品智慧財產權保護,你需要了解的十問十答
    著作權的概念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著作權是權利人就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複製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製權、改編權、翻譯權、彙編權等;廣義的著作權還包括鄰接權,即權利人對作品之外的相關客體享有的專有權利,如版式設計權、表演者權、錄音錄像製作者權、廣播組織權等。
  • 警匪片《西北風雲》餘男任達華首次熒幕對決
    網易娛樂12月22日報導 由黃璜自編自導,餘男、任達華主演的跨境走私販毒電影《西北風雲》宣布一月上映。概念版海報今日發布,海報中展現出餘男的堅定與任達華的彷徨,風雲變幻險象環生,他們將何去何從。電影《西北風雲》原名《饕餮刑警》歷時三年完成拍攝,影片打破了以往歐美和香港警匪片的類型化,既不像好萊塢那樣無所不能面面俱到,也不似香港警匪片那樣機巧浮華,而是力圖運用樸素的推理、平凡之中的意外來敘事。
  • 《西北風雲》——又一部刷新爛度下限的國產片
    本周的新片裡,有一部極其不起眼的電影《西北風雲》,豆瓣只有3.6分,兩天的票房也僅有兩三百萬。可以說,從各方面而言,都是那種典型的令人一頭霧水的國產爛片。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陸鴻由任達華飾演,他原是中山大學的化學老師。老師一角原本應該是無私奉獻、桃李滿天下的。
  • 《西北風雲》即將上映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名叫《西北風雲》,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呢?我們來看看劇情介紹吧!    劇情介紹:    影片中餘男飾演的吃貨女刑警高橋沒有很強的搏擊格鬥術,在一次次與毒販搏鬥過程中受傷,她看似不堪一擊,但沒有一絲猶豫的精準槍法卻讓匪徒懷疑人生。一次意外讓她遇到了一個已經決定退隱江湖 ,只想專心經營自己砂鍋店的毒販陸鴻。
  • 電視劇《風箏》署名權糾紛:請求權競合之下基於約定和作者法定權利的署名權之爭
    ——電視劇《風箏》原著作者及編劇署名權糾紛請求權競合之下基於約定和作者法定權利的署名權之爭編輯:關卻卓瑪 裁判要旨與啟示影視劇創作過程中署名權作為作品著作權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既具有保護作者精神利益的私法屬性,同時也具有彰顯作者與作品之間聯繫的社會屬性,是所有創作者最為在乎的一項權利
  • 熱播影視劇頻陷版權糾紛 "九層妖塔""羋月傳"在列
    其代理律師王韻透露,天下霸唱以「侵犯作者署名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為由,將陸川及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公開道歉並賠償人民幣100萬。目前,此案的訴訟文件已經提交北京西城區人民法院審理,目前尚未正式立案。  據王韻介紹,雖然天下霸唱將著作財產權轉讓,但《九層妖塔》依然在「署名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方面,對天下霸唱造成了侵權,這是此次訴訟提出的案由。
  • 委託作品署名權問題探析
    本文作者認為,委託作品署名權問題,實際上就是作者身份問題,希望立法機關對著作權法中該問題進行修改。 我國著作權法從保護作者權利的角度出發,對委託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了規定,但在實踐中,委託人與受託人之間、律師之間、當事人與律師之間常會為委託作品的署名權問題發生爭議,且各方均持有較為有力的觀點。筆者就該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
  • 這起網紅神曲改編權糾紛,有結果了
    肆意公司認為:由徐某薇作詞,案外人秦某作曲的《長得醜活得久》與王七七的作品存在相似之處,認為其侵犯了《我願意》的改編權。同時,作為徐某薇的籤約公司,廈門鑫一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鑫一線公司)為其安排了多場次商業演出,還在社交媒體上推廣宣傳,「蹭」王七七的流量數據,屬不正當競爭行為,使得公司籤約藝人的商演機會和價格都受到影響。
  • 我國法律對配偶權的保護
    3、我國對於配偶權的法律保護當今婚姻家庭領域對配偶權的侵害行為日益嚴重。為此應綜合運用民事、行政、刑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切實有效的保護公民的配偶權。(2)行政法對配偶權的保護婚姻家庭領域有不少方面的行為要受到行政法規的直接調整。
  • 音樂作品抄襲如何認定 看這篇文章怎麼說
    隨著糾紛的發酵,音樂作品抄襲的認定再次引發各方關注與討論。音軌對比圖是否可做為音樂作品抄襲認定的依據?下附《檢察日報》2020年4月27日發布的評論文章,供同仁參考。一場抄襲風波可能很快會消退,而在其背後所涉及的音樂著作權保護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
  • 《大秦帝國之東出》引著作權糾紛 名字成焦點
    12月17日上午,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陝西法院2019年審結的智慧財產權案件中的20件典型案件,其中包括《大秦帝國之東出》電視劇申請立項引發的著作權糾紛。
  • 《西北風雲》一部緝毒電影
    《西北風雲》是我看到的和以上所有類型都不一樣的一部緝毒電影,看片頭的龍標顯示是2016年拿到的龍標,電影把地理位置放在我西北甘肅省天然的帶著一絲西部片的氣息。在內容上,本片的重點並不是在由毒引發的各種事件上,而是放在男女主角的情感上,所以與其說是一部犯罪片,不如說是一部愛情片。
  • 《著作權法》修改通過 構成視聽作品的遊戲將被完整保護
    也就是說,未來對於遊戲的版權在判定上將更為直接和明了,這對於遊戲作品的版權保護毫無疑問是一個積極性的信號。「隨著產業的發展,對於網路遊戲的保護也應更加細分,不僅僅要保護遊戲引擎,更要強調保護音樂、地圖、畫面等各種遊戲資源的保護,這是網路遊戲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熊琦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本次《著作權法》的修改整體上促進了網路遊戲的版權保護。
  • 拍案說法 | 從電影作品情節獨創性看遊戲皮膚著作權保護
    二是對電影作品的保護是保護其在連續圖像形成中的獨創性表達,對電影情節的保護應該從電影畫面中剝離出來,本質上應該還原為對文字作品的保護,因此在判定被控侵權文字內容是否侵犯電影作品改編權時,應當比對兩個電影畫面是否一樣,並不是比對兩個電影故事情節是否一樣。
  • 保護著作權,支持原創
    在此次事件的背後,著作權保護到底怎麼了?事情源於8月18日何洛洛發布的新歌《舒克貝塔》,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注意,《舒克貝塔》歌曲部分段落與牛奶咖啡的《明天,你好》極其相似,涉嫌抄襲。今日牛奶咖啡便發博文「好好做音樂,好好做人」,意在職責何洛洛新歌抄襲一事。
  • 《楚喬傳》原著作者就抄襲公開道歉,圖書出版如何避免版權糾紛?
    「版權」(copyright)是英美法系的概念,願意為「複製權」,是為了阻止他人未經許可複製作品、損害作者經濟利益而由法律創設的權利。「著作權法」是大陸法系的概念,原意為「作者權」(author's right)。兩者相比,大陸法系的著作權法更為注重保護作者的人身權利。
  • 從王祖藍和包貝爾「COS葫蘆娃」事件,看動漫形象的保護問題
    『葫蘆兄弟』角色,且該段情節與公眾認可的主流價值觀出入嚴重,內容有違公序良俗,嚴重貶損權利作品及葫蘆兄弟的形象」,相應地,原告主張涉案影片侵犯了其對涉案作品的保護作品完整權,並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原則性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