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遙
高超音速武器作為下一代飛彈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以其絕對的性能而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追求。近來,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表示,他們正在準備研製新型「作戰火力」高超音速彈道飛彈,從而賦予美國陸軍在20分鐘內,打擊1600公裡範圍內目標的能力。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的聲明中,這一款「作戰火力」目前已經完成設計與審查,正在緊鑼密鼓地敲定試射計劃。
「作戰火力」高超音速飛彈示意圖
在美國全球打擊的理念之下,這一款超高音速飛彈必須要擺脫陸基發射系統的束縛,而要搭上重型卡車的起落架,通過運輸機實現全球快速部署。一旦戰鬥需要,「作戰火力」能夠迅速進入戰鬥區域邊緣的機場,發射飛彈進行火力突襲,爾後迅速撤退,頗有一種偷偷「打一槍」就跑的意味。
但就是這一款還在研發計劃中的高超音速飛彈,其設計性能甚至還不如我軍早就全面裝備部隊的DF-17高超音速飛彈。「作戰火力」的設計飛行速度不過堪堪5馬赫,勉強邁過了超高音速的門檻,而美國在這一領域內的競爭對手,我國的DF-17超高音速飛彈已經能夠達到6馬赫的速度,並能實現最遠2500公裡的射程。DF-17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早早實現了移動發射車發射部署,兼具高機動性能與快速打擊能力。
雖然中國沒有美國那樣能夠實現全球機動化部署的海外軍事基地,從而限制了DF-17隻能在我國沿海地區活動,也只能威懾任何敢於進入我國第一島鏈的海軍艦艇,但在具有絕對速度的條件下,任何反導武器都成了攔不住這個新徒弟的「老師傅」,速度不足的反導系統抓住的只能是DF-17的影子。DF-17的出現幫助我國在沿海地區建設起了絕對的戰略威懾力。
除了中國,俄羅斯也有屬於自己的「先鋒」超高音速彈道飛彈。這一款使用了洲際彈道飛彈助推器的「先鋒」,甚至能夠加速到20馬赫的恐怖速度,要說面對DF-17,美國的反導系統就還具有一定的攔截成功率,倘若是換了「先鋒」上陣,攔截成功率恐怕會直接降到零。美國兩個「死對頭」都擁有的高超音速飛彈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打破了三國間現有的關係與戰略核威懾的能力平衡。
也正是這種威懾力令強大的美國也產生了危機感,使得美國對「作戰火力」需求成了急切的需要從而加速了它的研發計劃。哪怕是這一款飛彈的性能並不那麼盡如人意,也不會讓它輕易下馬。美國研發部門近日就表示,這一款超音速飛彈將在2022年就開始執行試射任務。而在加緊研究造「矛」的同時,美國也在另闢蹊徑,尋找提升「盾」的方法。試圖通過對美國現有的「宙斯盾」防空系統的升級,實現對超高音速武器的攔截,只不過由於實現難度過大,根據目前所放出的消息來看,其升級研發進度甚至比「作戰火力」還要前途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