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現場。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季成 圖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由 L.A.P.畫廊主辦,以邀請制的形式,共邀請9家專業影像畫廊、11家專業影像藝術書店及2家專業影像藝術周邊店展參展。本次博覽會於2020年11月27日在武漢 K11 藝術村開幕,展期至11月30日。同時,博覽會將舉辦多場研討會、講座、獨立電影放映、作品研討會等活動,力求在多元化的交流中,促進當代影像藝術的推廣與發展。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更為特別,武漢作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城市,博覽會以「近景與遠觀」為主題,既不過度消費疫情,也是對疫情正面的回應。其中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聚焦於三個話題:「多元的文化」、「寬容的接納」與「共同的世界」,讓影像發聲,並為年輕一代的影像藝術家提供無差別的平臺,共同訴說影像的過去、當下與可能的未來。
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現場。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季成 圖
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現場。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季成 圖主單元畫廊展區主單元畫廊展區中參展畫廊包括:五月公園畫廊(成都),高臺當代藝術中心(烏魯木齊),近覺藝術空間(武漢),白場(北京),時光空間畫廊(鄭州),駱伯年藝術基金會(北京),遠景攝影(杭州),西畫廊(上海/蘭州),徠卡畫廊(蘇州)。
其中高臺當代藝術中心作為中國新疆地區首家國際藝術中心和當代畫廊,本次參展作品更多的是聚焦於新疆地區的故事。攝影師張博原作品《我的塔裡木》是關於他回到家鄉南疆,尋找歸屬感的經歷。畫廊工作人員在介紹其作品《穿過塔克拉瑪幹的駱駝》時說道:「每一隻羊都通向人們的餐桌,每一個駱駝都去向遠方。駱駝是遠方,胡楊是原地。」鄉愁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在這得到體現,也更是本次博覽會主題「近景與遠觀」的闡釋。
張博原,「我的塔裡木」系列,作品《穿過塔克拉瑪幹的駱駝》,高臺當代藝術中心
張博原,「我的塔裡木」系列,作品《一顆橫向生長的胡楊》,高臺當代藝術中心
馬海倫作品《新疆牛仔》,高臺當代藝術中心西畫廊代理的為中國紀錄片導演的攝影作品,其作品拍攝地多為西北地區。其中,攝影師叢峰的作品《古浪》是他2000年在甘肅古浪拍攝的黑白照片,他主要研究的是人心現狀和文明前景的空間關係,作品探尋了從景觀引發了我們生活空間異變的事實。
叢峰作品《古浪 26#》,西畫廊
褚秉超作品《我佛 19#》,西畫廊
王志軍作品《幻#02》,西畫廊
姜睿作品《亙古》,徠卡畫廊
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作品《別樣的美洲》,五月公園畫廊除地區性較強的作品外,白場與時光空間畫廊的參展作品更多的是關注人,與其身體的關係。白場參展的高榮國、王春帥、吳嘉木和依子雷四位藝術家以身體性的方式進行了攝影實踐,把自身直接暴露於鏡頭前或間接隱匿於相機中,身體力行演繹對社會及精神議題的思考。從行為藝術的直接性紀實中跳脫出來,並使用相機對自身的思索展開重構。
依子雷,「臨床病案」系列,作品《自我欺騙》,白場
王春帥,「本故事純屬虛構」系列,作品《自殺的青年》,白場時光空間畫廊的攝影師鄭芳作品《即興狂想曲》以大畫幅列印的方式呈現,作為從事舞蹈教學多年的女藝術家,關注的是符號化的人類豐富肢體語言。其中幾張self portrait(自畫像)以自己繪畫在布上的表情代替真實臉孔,嘴裡含著快門器而拍攝。現實與表象彼此交融,人體肢體作為藝術表現的載體,傳遞了意象性的語言韻味。
鄭芳作品《即興狂想曲》,時光空間畫廊
鄭芳作品《即興狂想曲》,時光空間畫廊
柯明作品《為無名山再增高一米》,近覺藝術空間
鄭文博作品《無題》,遠景ART
張巍作品《The Unnamed Exercises》,駱伯年藝術基金會藝術書單元書籍特殊的形態及生成邏輯決定了其在藝術中的特殊地位。「書」作為一種隱喻性空間,為渴望逃離「白立方」的藝術實踐提供了替代性場所。對於攝影而言,那些碎片的、不善言辭的圖像本只沉默地顯現自己,卻在「書」中實現排列,建構秩序,獲得敘事的能力。本次博覽會的藝術書單元裡參展的11家專業影像藝術書店將更多優秀的藝術出版物呈現給大眾,通過「書」,瓦解自身的壁壘,再次體現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三個主要的話題「多元的文化」、「寬容的接納」與「共同的世界」。
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現場。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季成 圖
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現場。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季成 圖L. A. P.攝影獎「L.A.P.攝影獎」由藝術家、L.A.P.畫廊創始人楊達與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組委會共同發起,致力於為更多青年藝術家提供無差別的平臺,也希望通過這一獎項聚集藝術愛好者,為影像藝術的展示與交流提供紐帶。
最終入圍四位藝術家作品為:林偉傑《美國困惑》,李湘東《天文》,張晉銘《青色迷霧》以及任澤遠《你們來過這裡嗎》。其中由林偉傑獲得焦點攝影大獎,其作品以私人化的人物肖像為主,探討個人身份,社會制度,以及對愛,戀,性,情等主題。
林偉傑作品《美國困惑》
林偉傑作品《美國困惑》本屆「L.A.P.攝影獎」的評委包括:藝術家、策展人唐晶;藝術創作者、攝影文化工作者何博;藝術家、策展人、L.A.P.畫廊創始人、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聯合創始人楊達;藝術家、策展人範順贊;策展人、評論家周琳婕;武漢K11藝術村策展人劉蕾。自出版物特別展區
本次博覽會共計收到76本藝術家的自出版物畫冊投稿,有24本自出版物畫冊最終入圍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自出版物入圍獎」。
最終,於11月28日下午經組委會的討論後得出,郭淳《田園》、陳小兔《武漢人》、李艾薇《私人物品》以及林偉傑《美國困惑》四本畫冊獲得評委選擇獎。最佳自出版物獎則由峗莧汶的《居所的虛擬敘事》獲得。峗莧汶將攝影成果與其他圖像資料合為一體,跨媒介地建了更為立體的敘事體驗。
峗莧汶自出版物《居所的虛擬敘事》(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