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市政府召開我市抗洪搶險與災後救助重建新聞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此次洪峰過境導致我市15個區縣26.32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4.5億元。截至目前,未造成人員死亡。市政府已經派出4個工作組,對受災較重的區縣開展救災指導。
受四川盆地持續強降雨影響,長江形成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形成2020年第2號洪水,這是我市主要河流今年入汛後的最大洪水,也是長江、嘉陵江重慶段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8月20日上午,「長江2020年第5號」和「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峰已通過重慶主城中心城區。
這次洪峰過境,長江、嘉陵江重慶段全線大幅超保,對我市潼南、銅梁、合川、北碚、永川、江津及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造成較大影響。
據了解,此次洪峰過境,截至8月20日8時,導致潼南、銅梁、合川、北碚、永川、江津和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等15個區縣26.32萬人受災,緊急避險25.1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3.27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3444人,受洪水淹沒商鋪2.37萬間、企事業單位及經營性市場860個、臨江道路320條、橋梁148座、車庫194個、車位4.2萬個、機動車663輛、碼頭車站70個、濱江公園廣場84個,倒損房屋4095間,農作物受災面積8636公頃(含農田果園6958公頃、絕收1421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4.5億元。
據市應急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介紹,洪峰過境時,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了2020年第3號調度令,部署措施應對洪峰過境。一是全面動員部署,嚴格落實區縣領導包鄉鎮(街道)、鄉鎮(街道)領導包村(社區)、村(社區)幹部包組的分片包幹機制,責任人駐守一線、靠前指揮,組織開展全覆蓋式巡堤查險防守;二是加強監測預警和研判會商,緊盯一線搶險救災、人員撤退轉移、物資儲備調運、交通運輸、通信保障等重要環節,優化防洪調度、交通管制、危險區域劃分、轉移撤離、停供電範圍等搶險救災方案;三是及時轉移並妥善安置受威脅區域群眾,對重點區域實施警戒,嚴格交通管制,嚴禁人員進入,暢通救援通道;四是全市調集專群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2.8萬人,大型救援設備3400餘臺(套)全力以赴參加到抗洪搶險一線工作。
下一步,我市將如何開展災後救助與重建安排,鄒瑜介紹到,市政府已經派出4個工作組,對受災較重的區縣開展救災指導。市應急局15個工作組也分別在合川、潼南、銅梁、永川、江津、北碚等地核查災情,指導做好生活保障、社會動員、志願捐助、環衛消殺、災害評估等工作,迅速恢復受災群眾生產生活。
針對此次洪災,市應急局已提前安排預撥1980萬元救災資金,並緊急調運9.4萬件救災物資及大量飲用水、方便食品等支援災區。各受災區縣採取搭建帳篷、騰出教室和公房、組織投親靠友等多種方式做好受災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及時向災民發放棉被、衣物、麵包、牛奶、礦泉水等救災物資,確保了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住房、有乾淨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五有」。
鄒瑜表示,市政府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加強被洪水淹沒的各類基礎設施的檢查排查,摸清底數,加快災後重建。除此之外,還明確行業領域主管部門職責,突出受災害影響的重點區域、重點設施和重點場所,及時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尤其是要做好公共設施和企事業單位恢復重建過程的安全管理,落實管理責任,嚴格作業規範,確保恢復重建過程安全。市應急局正在制定全市倒房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指導各區縣通過政府扶持、災害保險、以工代賑和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共同推進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
市應急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此輪洪峰雖然已過,但洪水並未完全消退。同時受洪水影響,一些設施或區域可能存在一定隱患,儘管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全面排查整治,也希望我們廣大群眾,要注意安全,發現隱患之後要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重慶法制報記者 譚劍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