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我做了一件牛逼的事!

2021-02-22 ins生活

每天陪你,一路讀行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一讀

人生兩件大事,一曰生,一曰死。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人生最無奈莫過於不能選擇生,也無法選擇死。

年輕的她還因為臺灣女作家三毛對人世的不辭而別無法釋懷,現在卻已經能笑談生死,她就是陪伴了我們幾代人的「愛情教母」——瓊瑤。

近日瓊瑤在臉書貼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才驚覺,那個陪伴我們的瓊瑤已經79歲了。這次瓊瑤給我們的不是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而是擲地有聲的死亡觀。

在這篇「死亡告白」裡,瓊瑤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意願:

(滑動查看原文)

一、笑著面對死亡,自己的生命自己主宰。文中瓊瑤叮囑孩子不動手術,不進加護病房,不插維持生命的任何管子,更不要急救措施。當自己病重沒有意識的時候也要嚴格按照自己的意願執行。

二、死後花葬,歸於塵土。生時就像火花一般燃燒,好好生活,死後就像雪花一樣結束自己圓滿又浪漫的一生。

三、避免任何形式的身後事,不要在乎外界的任何聲音。不辦追悼會,不要靈堂和出殯,不要「死後哀榮」,並叮囑孩子們要正確面對這些決定所可能帶來的非議。

《圓桌派》裡的陳丹青說:

跟人生告別,這是一個很高的話題。

 

好像我們熟悉的瓊瑤不是那個陷在愛恨情仇裡的姑娘了,她理性、機智有強烈的爭取話語權的意識,文中瓊瑤反覆強調自己做主,要求孩子們不盲從於束縛於傳統的孝道,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支配自己的生死,儼然大女人的氣魄。

但她又是自己筆下那些愛極浪漫的小女人,她從小說的愛恨情仇裡走來,註定要回到小說的風花雪月裡。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死時願如火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死亡對於瓊瑤來說好像就是簡單的塵歸塵、土歸土,書裡有黛玉葬花,現如今瓊瑤要花葬,死亡最美也不過如此了吧!

死亡也要浪漫單純,可以的,這真的很「瓊瑤」!



 你看,就算是談論這麼沉重的話題,瓊瑤還是「瓊瑤」,習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都鎖不住她。

所以她又像每個母親一樣叮囑兒女「不要在乎外界的評論」,將她這一生瀟灑的秘訣傳授給他們。

因為,瓊瑤關心的不是如何死亡,而是活的是不是更像自己。

其實瓊瑤一直都是瓊瑤,只是她藏在書裡沒被我們發現。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再加上家庭重男輕女的觀念,瓊瑤的童年是灰色的孤獨的,這就增加了瓊瑤對表達自己的渴望,兩次高考失利之後,瓊瑤毅然決然決定跟高考從此蕭郎是路人,專心寫作。

所幸瓊瑤的這份瀟灑和果決,才會有現在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

當年是不是瓊瑤劇陪伴了你的每一個漫長的暑假?

看著瓊瑤劇長大的我們,看到過無數她筆下人物的死亡。在瓊瑤的筆下,正因為有不苟活才會有男女主人公轟轟烈烈的愛和為生的抗爭。

 

《梅花烙》裡白吟霜殉情自殺,僥倖不死的皓禎抱著她的屍體遠去

她不是死了,而是不如歸去。我這就帶她到大草原去,說不定……她就會活過來,化為一隻白狐,飄然遠去……在我記憶深處,好像……好像幾千年前,我也是一隻白狐,我們曾經在遙遠的天邊,並肩走過……說不定,我也會化為白狐,追隨她而去……

 

你還記得《情深深雨濛濛》裡,依萍穿了一身白衣,紅色紗巾,大鬧如萍和書桓的訂婚宴之後,又跑去跳江的情節嗎?那是依萍看到最愛的男人要牽起別人的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的心有不甘啊!▼

 

《還珠格格》是瓊瑤送給我們80、90後童年最長情的陪伴了,紫薇這句「小燕子,讓我們死的有骨氣一點」似乎一語成讖。柔柔弱弱的紫薇講出來,更增添了幾分力道。▼

情到深處的一字一句,無一不是瓊瑤。

79歲的瓊瑤要求「尊嚴死」也是為了當初那句「死得有骨氣一點」。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瓊瑤為自己站出來發聲了,早在2015年,瓊瑤就通過法律手段訴於正《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劇本。

這個年紀的瓊瑤,已經著有60多本暢銷言情小說,其中《窗外》《水雲間》《梅花烙》《在水一方》《我是一片雲》《還珠格格》系列等又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作品,反響熱烈,部部叫座。瓊瑤作品善於引用古典作品,可讀性強,情感濃烈,成功囊括在世幾乎所有年齡層讀者,成為「鑽石級」純愛代言人。

其中《還珠格格》第一部在1998年北京有線電視臺播出時的收視率是54%,之後的第二部、第三部更是不斷突破各大電視臺收視率的新高。《還珠格格》更在東亞享譽盛名,不僅僅在臺灣、大陸和香港等地贏得收視率榜首,在日本、韓國、泰國也很受影迷們的歡迎。

瓊瑤塑造了一個個小說經典形象之後,又成功地捧紅了一批又一批的影視明星, 60年代的歸亞蕾、楊群、何莉莉,70年代的甄珍、二秦二林,80年代的劉德凱、劉雪華、陳德容、馬景濤,90年代的金銘、趙薇、蘇有朋、林心如、陳志朋、周杰、範冰冰等等。

瓊瑤不僅僅為他們貼上了標籤,更成就了他們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

就像趙薇,不論童叟,她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小燕子」▼

有個女孩名叫婉君,金銘還是當年「國民閨女」的頭牌▼

你不能只記得「東方不敗」林青霞,她還是《窗外》的江雁容啊▼

「吟霜!有情如你,我死而無憾了!」▼

也有人在瓊瑤的故事裡收穫了愛情,卻逃不出故事波折的脈絡▼


她是當之無愧的「愛情教母」,是文學界的的標杆。

即使已經坐擁如此成就的瓊瑤,面對侵權還是對於正進行了奮力反擊,年過古稀的瓊瑤在表達自己立場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在乎世人的眼光,但是瓊瑤卻為了能為自己發聲勇敢了一輩子。

 


浪漫單純只是瓊瑤的外衣,她能豁達平和地面對生死,也敢於清晰真實地表達自己,不為了外界的聲音苟活。


也正是有了這份瀟灑和堅定,瓊瑤遇見了寵她一輩子的人——平鑫濤。▼

瓊瑤的愛情也歷經了兜兜轉轉,但是面對相愛和離開,她都不糾纏,認真地聽從自己的內心,才有了八年的默默等待和等待之後與平鑫濤的相濡以沫。

 

第一次見面,平鑫濤就說:

我是從《窗外》裡認出你的,也是從《六個夢》和《煙雨濛濛》這些小說裡!

瓊瑤和平鑫濤在相遇之都有過婚姻,但是愛情不在於來的早晚,

而是人潮擁擠,我能感覺到你。

1976年冬,平鑫濤為瓊瑤創立了「巨星」影視公司,只為把瓊瑤的作品拍成電影,他們共同打造了《還珠格格》這一傳奇。他們就這樣攜手變成了更好的樣子。

平鑫濤說自己一生有「三大夢」,而生活中的瓊瑤,則是他夢中永遠的女主角。

 

面對這麼美的瓊瑤,雖然馬上步入耄耋之年,但我卻不忍心喊她「阿姨」。   

有多少人年過花甲就開始疲於為自己選擇生活,為家庭、為孩子,全身都泡進了油鹽醬醋。

而瓊瑤用她自己的聲音告訴我們,

她還是那個故事裡美貌的姑娘。

 

時光不能倒流,

你是美麗的姑娘,你是他的美嬌娘,

縱然歷盡千帆,

歸來時你還是少女的模樣。

                                      

瓊瑤在人生的這場大浪淘沙裡,

拼出了格局、能量、眼界和悟性。


人一生在乎的不過就是生和死,

不過就是嘗盡酸甜嘗盡苦辣,

不過就是自由表現每次的大喜大悲,

不過就是上萬次的心跳呼吸,

上萬次的低頭嘆息,

不過就是忠於自己,活得還像自己。


在人生中,

擁有決定自己做什麼的權利,

擁有決定自己愛誰的權利,

擁有決定自己生死的權利,

才是真正的擁有了自己。

真心希望

每一個憑自己的雙手努力工作 

用心生活的姑娘

都能自由地主宰自己的人生

並且能努力為自己爭取到

不被性別囚禁的自由

不被年歲所局限的無限可能

真正地去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

真正地去享受平等又美好的愛情

相關焦點

  • 把方便麵吃到極致,也是一件很牛逼的事
    從小我們就對方便麵情有獨鍾▽一有不開心的事情就會跑到超市不是買買買而是捏捏捏似乎把所有的方便麵捏成碎片才甘心超市阿姨已經不止一次用惡毒的眼神盯著我明明很溫暖很好吃啊還有人為此而吃遍了世界各國的方便麵真是把一件很low的事做到極致是多麼牛逼
  • 79歲的瓊瑤交代身後事!
    此外,瓊瑤還交代自己的身後事,包括「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來悼念我」、「將我儘速火化成灰,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不要在乎外界對你們的評論,我從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後哀榮』是生者的虛榮,對於死後的我,一點意義也沒有。」瓊瑤寫道,「活著」的起碼條件,是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會愛懂愛、會笑會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動,到了這些都失去的時候,人就只有軀殼!「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萬一這情況發生,瓊瑤叮囑親人「幫我『尊嚴死』就是你們的責任!能夠送到瑞士去『安樂死』更好!」
  • 瓊瑤交代身後事
    79歲瓊瑤突發文交代身後事:採取花葬形式一切從簡                   3月12日,知名作家瓊瑤突然公開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透露她近來看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的身後事,認為萬一到了該離開之際,希望不會因為後輩的不舍,而讓自己的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也藉此叮嚀兒子兒媳別被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 林婉珍VS瓊瑤:我從88歲的原配撕80歲的小三裡學會的三件事
    人人都渴望體面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但如果本人還有強烈的求生欲望,在自己無法做決定的時候,萬一被親人選擇「提前結束」,濫用了這種權利又將如何?醫生的使命,又是極力挽救每一條生命,讓醫生放棄努力,尊重病患的意願,有的時候也是一種兩難的選擇。瓊瑤在這件事上與丈夫的三個孩子認知差異很大,雙方都是以愛為名,但選擇了不同的路。
  • 我想在川大做的最後一件事
    在離開川大之前,畢業生們想在川大做的最後一件事是什麼呢?藝術學院 周雨軒我想在川大的劇場最後感受一次燈光,最後感受一次觀眾們的掌聲,最後感受一次在舞臺上的氛圍。因為不知道畢業之後能不能再登上舞臺,但是心中永遠都有一個舞臺。別了,愛了四年的小劇場。願大家可以為戲劇而生,為戲劇而亡。
  • 內涵段子:你覺得做過最牛逼的事是什麼?網友:給女神演示我爸媽是怎麼生我的
    本期話題:你覺得你做過最牛逼的事是什麼
  • JOJO:據說雲JO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說別人是雲JO
    開篇明義,在我看來,看動漫是一種消遣,是用來輕鬆娛樂放鬆心情的。但是有的人卻把看動漫當成了自己熬資格、裝逼的資本。你看JOJO?我也看。這很好啊,大家還可以討論劇情什麼,回顧作品曾經帶給我們的歡樂和感動什麼的。
  • 今晚,我想聽一首瓊瑤的歌
    我也已經記不清這是小玫多少次對我講述她夢見瓊瑤。有很多次她都夢到了瓊瑤阿姨來到了她的家裡。有一次是冬天,天氣很冷,她和瓊瑤阿姨坐在灶夥裡取暖,她用媽媽做飯時燒過的草木灰為瓊瑤阿姨烤紅薯,烤熟的甘薯透著濃濃的香甜,剝去細軟的外皮,呈現出金色的透明的肉質,她捧給瓊瑤阿姨吃,瓊瑤像母親一樣把她抱在懷裡;還有一回,她夢到自己終於寫出了一部完整的小說並且呈送給瓊瑤阿姨看,瓊瑤阿姨對她說,你是一個遲到的成功者,還將會做的更好。因為太過於激動,她哭了起來。
  • 瓊瑤髮長文交代「身後事」: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
    在這封公開信中,瓊瑤表示她會笑看死亡,作出以下幾點叮囑:一、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萬一我不能作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二、 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三、 不論什麼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於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
  • 瓊瑤81歲:我錯了,我錯了,我錯了!
    長至少女時期,瓊瑤總會做一個夢,夢裡人人都在指責嘲笑她:陳致平的女兒居然考不上大學。每每被夢驚醒,瓊瑤總能嚇出一身冷汗。某日,少女瓊瑤惴惴不安地拿著份20分的數學考卷返家,老師再三叮囑家長務必「嚴加督導」。瓊瑤一步作兩步地想盡辦法拖延時間,家門也已在眼前。剛一進門,她見妹妹倚在玄關痛哭,父母只在一旁低聲勸慰。瓊瑤心中一驚:「妹妹這是怎麼了?」
  • 瓊瑤,註定一生多舛
    因為有太多「同行結為連理,不是你眼紅我,就是我眼紅你」的扎心現實了。但愛情至上的瓊瑤,還是選擇和「只剩一件西裝,窮得褲子都磨破了」的馬森慶,結了婚。那時的他們,不過才認識7個月而已。後來就是「結婚生娃做全職」這三步走,林婉珍也樂得為老公做頓飯都要花上半天時間。不是說這樣全心全意為家庭付出不好,而是把那些原本勞苦功高的事都處理得看似輕鬆,時間久了,男人也習以為常。
  • 《我做過的一件最不像自己做的事》來稿選登~~~
    縱然看雙年展看到小腿都快抽筋,困的要死還是得趕在12點前推送。其實關於《我做過的一件最不像自己做的事》這個主題,有兩個A型血小夥伴和我說,覺得這個話題有問題。其實我在自己寫的時候也覺得這是一個悖論,因為其實無論什麼事情,你做了,就是你自己做的事,不存在像不像你做的,因為那就是你做的。但是我最終還是寫了,是覺得,想表達的是,一種和你常態性格相悖的一種狀態或一件事。
  • 這是一個牛逼壞了的時代
    (昆汀戲說中國人的「牛逼」) 父呀!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 我想為瓊瑤阿姨說幾句
    這兩天我在寫關於南京歷史文化的推文,因此午飯後也正好在手機上欣賞侯老師給我發過來的湯山舊貌。忽然一條新聞跳出來:「我的人生一敗塗地!」瓊瑤哽咽宣布:將病重丈夫交還子女,失智的老人值不值得活下去?我們從來沒有不能接受父親失智、退化這件事,他當然無法再回到以前那個意氣風發的大平先生了,但他還是我們的父親,這一點就夠了。我也想以您(指瓊瑤)一再提及的蔡佳芬醫師書上的一句話提醒您:『他的記憶失落了,但他仍渴求愛與被愛』。」
  • 毒販變牧師,只是他牛逼人生中的一件小事
    而當古惑仔,只是他牛逼人生中的一件小事。陳慎芝從小生活在慈雲山,這裡盛產不良少年,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陳慎芝又名陳華,還有一個綽號叫茅躉(dǔn)華,茅躉在粵語裡指潑皮無賴,名字裡自帶流氓屬性,你可以腦補他當年做了多少讓人聞風喪膽的事。這位大佬黑道混得有多牛?曾經綁架李嘉誠兒子,一代賊王張子強的拜把兄弟,是他小弟。
  • 瓊瑤老公前妻沉默50年首發聲:當年被瓊瑤搶老公,差點跳橋自殺
    去年,因為插鼻胃管一事,和瓊瑤與平鑫濤的兒女們翻臉,最後瓊瑤憤而表明將照顧權交由平鑫濤的兒女們,自己還出版《雪花飄落之前》一書,將家事公開。如今,平鑫濤的前妻林婉珍也出版《往事浮光》一書,她在書中寫到:「我想,也是時候可以來談談我的版本了……」林婉珍在簡介中透露:「我叫林婉珍,學生們喊我林老師,媒體稱呼我是平鑫濤的前妻。四十年前,我們籤下了一張小小的、十五公分見方的離婚證書,不久,『平太太』的稱謂就換成了另一個人。」
  • 瓊瑤:「鑫濤,你解脫了!我,也放下了」
    這也成為他到了臺灣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任職於臺灣肥料公司南港廠做會計。    除了做會計,平鑫濤還當過翻譯,做過DJ等等,可是最成功的,莫過於「出版人」這個身份。平鑫濤在《逆流而上》中寫道:「高中時代,曾辦過一本手抄本雜誌《潮聲》,免費出借,居然還頗受好評。也許我身體裡早就潛伏著辦雜誌的基因。」
  • 每天做一件「你快樂於是我快樂」的事
    咖啡多買一杯、水果多買幾個,隨時分享 認識朱平的人都知道,這也是他長年致力推行的「悅日人」(daymaker)觀念。「悅日人」就是指那些「相信每天有意識地做讓人快樂的事,就能讓自己更快樂,讓世界更美好的人。」 朱平的這種習慣,用在人際互動上,效果很顯著,證諸他自己的行為,也落實得非常徹底,而且,全是從生活小細節中去實踐。
  • 81歲瓊瑤交代身後事,一句話震驚全世界!
    主要是不久前,知名作家、《窗外》、《潮聲》、《水雲間》作者瓊瑤女士發布了一文,概括自己的生死、健康觀,中間有一句話,讓人聽後很震驚:「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她為什麼這麼說呢?關於瓊瑤的這份公開說明,朋友圈裡已經掀起一股討論的熱潮,大家也可以看看下文,轉給朋友們,看看會不會有共鳴吧!
  • 「我還有堅持的能力」|50個人堅持21天做了一件小事
    本次參加活動人數共50人,堅持下來的有42人,其他8人因為身體有恙、工作變動、忘打卡、手機沒電等原因不幸「out」了。 去做這件小事時,如果你沒有任何猶豫、懷疑和退縮,那說明這件事對你並不難,你一定是一個長期跑步愛好者,或者自律性很強;但群裡的大多數人,他們去做這件事情並不容易,跑步分泌出來的多巴胺並不足以抹平因為堅持帶來的痛苦,他們需要努力甚至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