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突出黨風廉政建設的特色和感染力,增強廉潔品質,使廉潔文化滲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營造出「清廉修身、廉潔齊家」的良好氛圍,本季清風誦讀開設「廉政美文」專欄。今天為大家推出第十五季廉政美文第63期《克勤克儉:勤養儉,儉生廉》。
克勤克儉:勤養儉,儉生廉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名叫馮巨源的官員,擔任赤城教諭時曾到赤城山中拜訪一位長壽的老翁,原本是為求教養生之道,二人對話也是圍繞此展開,然而老翁的一句話如今看來卻仍具有現實意義:「如多財之家,儉勤則長富,不勤不儉則漸貧,再加以奢蕩,則貧立至。」哪怕是富貴人家,如果不勤儉也會漸漸落入貧困的境地。勤與儉歷來為我們所推崇,它是為人處世的作風,也是修身齊家的美德。
勤,本作堇,後來才加力作義符,勤從力,有艱苦用力之意,《說文解字》說:「勤,勞也」,其本義即為勞作、辛勞。
《說文解字》解釋儉為「約也」,段玉裁注釋「約」字時說:「約者,纏束也。儉者,不敢放侈之意」。可知,儉的本義即為約束、節制,後引申為節儉、儉省等道德範疇內的含義。
克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字形像一人用肩擔物,本義即為能夠、勝任。克勤克儉語出《尚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家。」意思是說,既能夠辛勤地為國家效力,又能夠節儉持家。自此以後,克勤克儉便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既勤勉又儉省的優良品質。
克勤克儉,不僅是普通人持家致富的訣竅,也同樣是為官從政者必備的素養之一。勤指勤於政事,一心為民;儉指崇儉去奢,清廉自守。翻開古代家規家訓,其中關於勸勉兒孫應克勤克儉的箴言比比皆是。明代公安三袁不僅在文學史上頗負盛名,三兄弟為官亦清廉正直,《袁氏家教十則》中「尚勤儉」一條寫道:「勤者,所以專其志也,志專則業精,業精則人無曠職,此成家之本也;儉者,所以節其用也,用節則積厚,積厚則饑饉無慮,此起家之源也。」三袁以及袁氏後人,無論是持家立業,還是從政為官,都能恪守家訓,做到勤儉節用。清代名臣陳廷敬居官清廉,這離不開《陳氏家訓》的滋養,陳氏家訓可概括為勤、儉、廉、清、正、善六個字,六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勤養儉,儉生廉,廉則清,清便正,正自善」,先做到勤勞儉樸,之後便能達到廉潔清正。
明代清官劉崧以節儉廉潔著稱,他雖官至吏部尚書,生活卻清廉儉約,從不搞特殊化。他家裡的一床棉被用了十年也未曾換過,直到被老鼠咬壞了,才不得不換了一床新的,舊棉被拆下後縫縫補補,又給兒子做了衣服,其儉省程度,可見一斑。正如李商隱在《詠史》中所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史上眾多清官廉吏時刻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標準嚴於律己,努力做到勤政愛民,尚儉戒奢,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
「今日行事儉,異日做官清」,克勤克儉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亦是從政為官的基本要求。廣大黨員幹部應始終牢記我們黨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克勤克儉中不斷涵養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原標題:《清風誦讀丨第十五季第63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